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4)
原创 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原文:
拜相山 在县西南四里,与南极相对。
鹅峰髻 与东华相连,俱笔山左支。顶高一拳,四面斗峻,青翠如削芙蓉。西南远望二十余里,水自北而东,蜿蜒如线。下连渔沧湾,石壁巉岩。又东为崆峡岭,元陈有定屯兵于此。上有关隘,今废。临溪有观音岩,嶙峋森秀,旁有巨石对峙如门。
赤山 在县治左。即后龙中抽一支过峡,乃学宫案山。顶平若砥,堪舆家(注:据原版改棘为家)号为印。沙又赤色类金,最贵。以近民居,万历丙辰年,诸生呈县请复。又倡义给价,四周围用石结砌,计费五十余金。凡丈尺界至,横穿心九丈,直穿心十一丈五尺,周围共三十二丈五尺。碑存学宫。
伍凤文《赤屻亭》庚午知县李慎彝建
半邑四山青,龙蟠赤屻经。孤城环带水,小阁俯棂星。地窄砖穿屋,天高月满庭。李侯西蜀士,千载子云亭。
张水藩读文:
拜相山 在县衙的西南方四里远的地方,和南极山相对而立。
鹅峰髻 和东华山相连,都是笔山的左边支脉。顶上山高起像一个拳头,四面高且陡,青翠像切削过的芙蓉花。朝西南方远望二十几里,水从北而东流来,蜿蜒曲折像一条线。下面连接着渔沧湾,渔沧湾石壁险峻陡峭。再向东是崆峡岭,元朝陈有定屯兵在这上面。上面有关隘,现在已经废弃了。崆峡岭临溪的一面有观音岩,峻峭而秀异,两旁有巨大的石头对峙而立,像门一样。
赤山 在县衙的左边。即后龙山中抽出一支小山经过一个峡小的地段再升起,乃是儒学的案山。顶上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风水家号称(注:据原版改棘为家)为印。小山又赤色类似金属,是最贵重的。因为赤山靠近民房,明朝万历丙辰年,儒学的学生呈文给县令请求恢复赤山原状。又提议并给民居补价。四周围用石头砌起,共计花费五十余两金子。大概丈量的边界是:横向穿心九丈宽,直向穿心十一丈五尺长,周围共有三十二丈五尺长。记载这些内容的碑石放在儒学。
伍凤文《赤屻亭》庚午知县李慎彝建
半邑四山青,龙蟠赤屻经。孤城环带水,小阁俯棂星。地窄砖穿屋,天高月满庭。李侯西蜀士,千载子云亭。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 山川4)
拜相山就是原来03厂那座山。这个“相”本来应该是大象的“象”,因为这个拜相山是取名于形似跪拜的大象。你如果到铜锣山下看过来,就可以看到一只活灵活现的跪拜象,在向来龙山跪拜。
鹅峰髻从东华山伸过来,和来龙山在樊公潭汇合,共同为清流城关守水口。
赤山现在已经平整掉,地点在新华书店的背后。气象站好像曾经设在上面。
诗还是留给读者吟诵,不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