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十杰》:孙闯作品

《雕塑十杰》

雕塑艺术被誉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可视的音乐”,是雕塑艺术家们立足生活,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使用不同质感的物质材料高度凝练创造出的可视、可触且兼具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立体空间艺术形象。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精神符号,更是社会发展进程的精彩记录和形象再现,虽无声无息却精妙绝伦,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永恒的生命力。
《雕塑十杰》作品集由北京水彩视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观潮》编辑部携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策划,拟携手国内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部分著名雕塑家,该作品集集思想性、艺术性、学术性和典藏性为一体,是具有较高欣赏和收藏价值的经典雕塑作品集。

艺术家简介

孙 闯

Sun Chuang

1952年生于沈阳。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同年留校任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重点课程——《泥塑》建设组课题负责人,重庆市精品课程建设——《泥塑》课程负责人,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四川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雕塑系负责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现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全集·重庆雕刻卷》主编。雕塑作品曾入选第六、七、八、九、十、十二届全国美展及全国性美术作品展览共计30余次,其中获优秀作品奖6次、提名奖2次,省级一等奖2次、二等奖5次并数次获优秀作品奖。雕塑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奥委会、外交部、民政部、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组委会、广州市人民政府、重庆美术馆、陕西美术馆、陕西雕塑艺术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四川美术学院收藏。作品多次在专业书籍、刊物上发表,十余篇论文在刊物登载。199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跨世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画库《孙闯雕塑作品精选》”;2009年主编教材《泥塑·雕塑》(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审查通过,全国高等学校美术专业课程教材)出版,2019年再版改名为《泥塑·雕塑语言》。

主要参展及获奖

1984年作品《摇》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优秀作品展览”;作品《东周巴将军曼子》《许建业烈士》入选“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
1985年作品《草原》入选“第一届教师节中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晨》入选“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
1987年作品《摇》入选“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中国美术馆部分藏品展览”;作品《开拓》入选“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展览”;作品《为了明天》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年作品《风鹏正举》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博》入选“第二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
1990年作品《摇》入选“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展览”。
1992年作品《嫂子》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50 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93年作品《后备队员》入选“第三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
1994年作品《初绽》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97年作品《未来国脚》被中国奥委会收藏;作品《圣火》入选“第四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
1999年作品《厚土》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2年作品《厚土No.5》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优秀作品展览”。
2003年作品《厚土No.17》入选“中国西部风雕塑巡回展览”;作品《明日之星》入选“2003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雕塑精品展 ”。
2004年作品《厚土No.24》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厚土No.13》参加“法国·图卢兹国际艺术交流展”;作品《厚土》入选“广州城市雕塑邀请展”;作品《厚土》入选“上海城市雕塑邀请展”;作品《中国战时儿童保育总会纪念碑》《陶行知》《摇》《赤羽兰》《董必武像》入选“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览”。
2005年作品《厚土No.34》入选“黄天厚土雕塑大展”。
2006年作品《厚土No.8》入选“迎世博·2007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
2008年作品《厚土·醒》入选“中国姿态:首届中国雕塑大展”。
2009年作品《摇》入选“中国雕塑百家”联展。
2010年作品《抗争》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提名奖”。作品《开拓》(合作)获“新中国雕塑建设提名奖”。
2011年作品《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参加“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雕塑名家邀请展”。
2014年作品《灵山之巫》获“2013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优秀奖;作品《大爱无疆》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16年作品《宋庆龄先生》入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作品《厚土No.24-2》入选“共荣共生——全国雕塑作品邀请展”。
2019年作品《凉山印象》入选“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作品《凉山印象》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作品《宋庆龄胸像》入选“第六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

作品欣赏

《摇》

大理石/36cm×40cm×26cm

1984年

《草原》

木/67cm×25cm×20cm

1984年

《宝贝》

汉白玉/25cm×48cm×22cm

1985年

《二八时节》

锻铜/36cm×43cm×20cm

1987年

《山城道路》

不锈钢/58cm×30cm×28cm

1987年

《兴安岭上》

玻璃钢仿铜/87cm×42cm×27cm

1991年

《后备队员》

中国大漆/65cm×22cm×25cm

1992年

《憩》

玻璃钢/76cm×39cm×26cm

1992年

《圣火》 (浮雕)

镜面不锈钢、玻璃钢/98cm×54cm×38cm

1996年

《妹妹头》

不锈钢锻造、木/50cm×24cm×24cm

1996年

《胸中自有雄兵百万》

泥/73cm×28cm×20cm

2010年

《宋庆龄先生》

玻璃钢仿大理石/97cm×43cm×51cm

2014年

《格桑花》

玻璃钢仿汉白玉/137cm×50cm×36cm

2019年

《凉山印象》

玻璃钢着/85cm×45cm×33cm

2019年

《升腾》

不锈钢锻造/高800cm

1986年

立于四川省德阳耐火材料厂

《风鹏正举》

不锈钢锻造/高900cm

1987年

立于重庆钢铁公司

《抗争》

锻铜/400cm×250cm×600cm

1998年

立于贵州息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正德厚生》

不锈钢锻造/高530cm

2010年

立于重庆移动公司 A、B楼

《和》

不锈钢锻造着色、花岗石/高 800cm

2011年

立于重庆市北部新区

《杜甫》

青铜铸造/高280cm

2011年

立于重庆巫山滨江大道

《卢作孚先生》

花岗石/雕塑主像高260cm

2017年

立于重庆市北碚公园

《卢作孚先生》(局部)
《厚土》系列 属于写实雕塑,其以女人体为象征手法并不新鲜,而母子雕像在雕塑史上亦属常见。显然这里面临着创作陷阱和难度挑战,既需要深厚的传统功底,又需要适度的当代观念,特别是形体塑造如何形成个人雕塑语言,对艺术家不啻是一种考验。我们应该注意到,孙闯雕塑的形体塑造与众不同,在保留人体基本结构的前提下作了十分大胆的夸张,他执着于身体特别是母体本身的表现,饱满、厚实、重拙,不无粗砺之感,充溢着丰沛的生命力。其夸张具有肌体的凹凸起伏而不仅仅是形貌的表面围合,更进一步,他改变了早期创作局部夸张的形式感,让雕塑整体完全统一在强烈的形体、流转的线条和有力的质感之中,既具有原始雕塑图腾崇拜的庄重感和永恒性,又充满雕塑家个体的身体渴望和生命激情,从他数十件作品创作过程中隐约可见,其线索乃是从女性走向母体、从具象走向冥想、从欢娱走向苦痛,从清晰走向朦胧。其庄严减弱而体验增多,艺术家正在把当下生存的喜怒哀乐融入象征性的雕刻之中,让人感觉到艺术家的创作空间并不为题材和样式所限,还真是有得可做。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过:“雕塑以其媒介物质性让我们在面对虚拟文化时,保持和对象世界真实而直接的联系;雕塑以其质材坚固性让我们在面对时尚文化时,保持文化心理的恒常性和稳定性;雕塑以其空间实体性让我们在面对表层文化时,保持精神意识的深度审视与自我发掘。”读孙闯的作品,我更相信雕塑作为艺术母体在今日艺术中仍有无限的可能性。

节选自王林《艺术母体的力量——读孙闯雕塑作品》

《厚土》

乌木/33cm×38cm×31cm

1999年

《厚土No.2》

花岗石/52cm×28cm×26cm

1999年

《厚土No.3》

乌木/75cm×35cm×31cm

1999年

《厚土No.5》

乌木/48cm×40cm×46cm

2000年

《厚土No.8》

乌木/38cm×20cm×38cm

2000年

《厚土No.10》

乌木/63cm×26cm×23cm

2001年

《厚土No.12》

乌木/63cm×25cm×20cm

2001年

《厚土No.13》

乌木/68cm×37cm×30cm

2001年

《厚土No.15》

柏木/42cm×30cm×35cm

2001年

《厚土No.16》

乌木/23cm×73cm×22cm

2002年

《厚土No.17》

乌木/63cm×28cm×38cm

2003年

《厚土No.24》

乌木/41cm×28cm×28cm

2004年

《厚土No.25》

乌木/38cm×25cm×35cm

2004年

《厚土No.26》

乌木/26cm×50cm×26cm

2004年

《厚土No.27》

柏木/75cm×35cm×30cm

2004年

《厚土No.29》

乌木/68cm×22cm×24cm

2005年

《厚土No.32》

乌木/32cm×62cm×30cm

2005年

《厚土No.33》

乌木/30cm×32cm×42cm

2006年

《厚土No.34》

铜锻造/62cm×56cm×42cm

2006年

《厚土No.35》

乌木/52cm×36cm×26cm

2006年

《厚土No.38》

乌木/62cm×38cm×20cm

2006年

《厚土No.40》

乌木/38cm×30cm×41cm

2006年

《厚土No.42》

青铜铸造/68cm×22cm×24cm

2013年

《厚土·醒》

乌木/73cm×150cm×28cm

2006年

《厚土·生命礼赞》

乌木/76cm×67cm×36cm

2009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