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最后一个殉国的硬骨头王爷,清朝官员冒掉脑袋的风险赞美他
南明悲歌。这是咱以前听某人讲史,其所用的大标题。
诚哉此言。悲矣。
弘光帝朱由崧即位一年即被俘,第二年(1646)被杀。时年39岁。
隆武帝朱聿键1646年被俘,押械途中,其妻跳崖殉国,他亦绝食而死。时年44岁。
绍武帝朱聿鐭1647年被俘,自缢死。时年42岁。
监国鲁王朱以海,1662年病故于金门。时年44岁。
永历帝朱由榔,1662年被吴三桂以弓弦绞死于昆明,时年39岁。
今日要说的,却是二十多年后,明朝最后殉国的一个王,宁靖王朱术桂以及他不愿投降的五个妃子。
1683年,郑成功的孙子,当时只有13岁的郑克塽,在大臣刘国轩、冯锡范等人带领下,修表投降清朝。
《清史稿》中如此记到,“克塽及国轩、锡范率诸将吏出降,诣京师,上授克塽公爵,隶汉军正红旗,国轩、锡范皆伯爵。诸明宗人依郑氏者,宁靖王术桂自杀,鲁王子及他宗室皆徙河南”。
从此段可知,郑克塽封了公爵,刘国轩、冯锡范封了伯爵。在台湾的明朝宗室,鲁王的儿子及其他人,都被送往河南安置。
唯,宁靖王朱术桂自杀。
可以说,他是最后的硬骨头了。
他是如何自杀的呢?他之自杀,又有何感人之处呢?
当时,他已六十六岁了。
距离他驾鹤只有十多年的清朝台湾府诸罗县首任县令季麟光记载,朱术桂,在台湾过得,并不好。
也许有人要说,这是必然的。王朝末世的末代王孙们,离乱之中,或被杀、或病故、或被俘、或投降,哪里有什么好日子过呢?
然则我说的是,他作为皇族,在台湾,要自己开垦土地,“郑经承父之业,亦足为善,而辅导非人,故其视王也,既不能修授餐之礼,又从而征其赋,王于是亦几有首阳之饿矣”——说是郑经对他,既不能给予皇族的应有礼仪,还要征他的税,朱术桂,差点是连饭都没得吃。
到台湾后,他的几个子女,先后夭折,元配亦死,只有几个妾陪着。过得差不多就是自我劳作自给自足的日子,别说从郑氏那里得到优待,就是温饱都难——这其实也正常,国难之时,常有兵锋,谁的日子过得好呢?毁家纾难,纯为必然——现在不是很多资料说当年崇祯太过于小气不愿动用内帑给士兵们发工资嘛,最后却都落到了李自成的手里——朱术桂,显然没有也不可能有老朱家皇族留私房钱的传统。
自1663年到1683年,朱术桂在台湾二十年的生活,可以说都是在虽安定又漂泊当中度过的。
或许,若康熙再晚几年决策,朱术桂,将老死台湾,成为明末诸王中少有的善终者。但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他早就想死了——王独蒿目忧之,常言:“台湾有变,我再无他往地,当以身殉。”——台湾一旦被占,天下之大,我还能往哪里去呢——当然,当时确实有往吕宋发展之议,不过最终被否决——除了以死殉国,没有别的办法了——只是,时机未到,他还不能死。
当明郑小朝廷一战失败,决定投降时,他知道,自己的大日子,来了。
“妾袁氏、蔡氏及侍姬三人俱冠笄被服先缢于堂”——他们当然不是毫无声息地就死去。当时,朱术桂召集他们,说我颠沛海外,翼图恢复,希望有朝一日,有
面目见列祖列宗于地下,但现在,却是不得不死的时候了,你们还年轻,自找出路吧。然则,这些女子,深明大义,都说,您既然决定保全节气,我们又岂能自甘堕落呢?我们愿追随你,请赐我们尺素,我们先君而去,黄泉路上再见。
第二天,五妾下葬之后,午后未时,朱术桂“即加翼善冠,被四围龙袍,束玉带,佩印绶,将宁靖王麟纽印送郑克塽,拜辞天地祖宗,里中耆士老幼俱入拜,王亦答拜,乃结帛于樑自缢,且曰:‘我去矣’”,悬梁自尽。
众人将他与元配罗氏葬在一起,做假坟一百多座,以免被清军唐突了他们的英灵。
前面,我们说到,季麟光是清朝派往台湾的一个县令,他此文之末,有段议论,咱觉得,有自寻死路之嫌疑——他大概是对朱术桂深怀同情,而大表赞叹,忘了清朝文狱之厉害了吧——王播迁琐尾已四十余年,存亡痛哭之愤,久不撄心,乃能从容就义,下至妾媵,视死如归,由其悲凉去国之苦,固未尝一日忘,而平日能自决于生死关头,不可谓非仁者之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