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名日本渔妇“骚动”,导致存续了50年的藩阀体系终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战场在欧洲。资本自然寻找没有战乱之地。于是日本成为很多投资者的乐园。一战期间,日本的经济,是向前行的。然而,到了1918年,其国内却发生了重大变化。(本图为明治时代日本的渔船)
这年六月,米价从之前的15元左右一石涨到了20元,之后又涨到30元。小学教员上班一个月,只能买三分之二石米。而渔民们则更苦。据茂吕美耶《大正》一书,当时渔民一月只能赚50钱,渔妇在码头帮工,10至20钱。
两夫妻的钱加起来,只能买不到5斤米。这样怎么过日子呢?那么,为何米价会暴涨?
一个原因是很多人到城里打工,种田的少了。产出不足而需求旺盛,自然米价要涨。当时的寺内内阁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进口粮食平抑米价;天皇和皇后甚至赐下内帑,以百万计。但却出现了另一种似乎是不得不做的事。(本图为在乡军人会维持秩序)
当时俄国出现了革命,各列强进行干涉,日本岂能不动?何况,他们还怕革命会传到日本来。因此,派兵西伯利亚。军队由此囤积大量粮食。加上商人惜售,渔民们的生活更加困苦。(本图为被烧的商店)
内阁公布出兵西伯利亚第二天,富山县水桥町近300名渔妇聚集,请求商人们不要把米装船贩往北方,而是平价卖给他们。他们的要求没有达成。其他地方也出现了类似的事件。经报道之后,很快,“米骚动”传遍了日本,百万人参与。几个月后被平息,近万人判刑,两人死刑。(本图为被烧的铃木商店)
此事使得日本妇女更深入地参与现实生活。寺内内阁应对不力,总辞职。原敬奉命组阁。作为平民出身的首相,他的上台,终结了明治时代以来50年的藩阀政治。日本政坛不再是萨摩、长州等藩的老人们唱戏了。(本图为当时正在贩卖平价大米 本文照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