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下丁家镇的大园村,有一支招远进士李骥千的后人

前段时间给大家介绍过招远市玲珑镇和龙口市下丁家镇交界处的一段盘山公路,其中提到公路在龙口一侧的不少村庄与招远很有渊源。当时有位朋友留言说,下丁家镇的大园村,在明代时就曾是招远进士李骥千的庄子。笔者闻此颇感兴趣,于是就查询相关史料,发现确然如此。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大园村的历史,看看这个村庄与招远之间到底有什么渊源?
刚才已经提到,大园村位于龙口市南部的下丁家镇境内。根据导航的计算,这里北至龙口市区(黄城)大概有二十公里;南到招远市区(招城)大概也是二十公里左右。换算成华里,就是各有四十里路,因此民间也有“南四十、北四十”的说法,意思就是大园村位于黄县到招远的中间点上。开车的话,从两个方向大概都是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大园村的位置示意)
根据县志和村志等史料的记载,大园村在历史上的确长期隶属于招远县。现如今的大园村有约四百户人家,绝大部分都姓李。而这里的李姓人,就是招远李氏的一个分支。
村志载:“明万历年间,李姓由招远县城前来建村。因建村处相对平坦,村西南山中有三泉,名曰:大井、二井、三井,故取名大园。”
这段记载关于李姓从招远县城迁来的信息准确,后面的含义解释凌乱,推测的话,“大园”可能是“一处比较大的园子(庄子)的意思。”
村志又载:“李骥千是大园村李氏的五世祖。皇帝为褒扬其功绩,封其父母妻室,制诰两帧。”据说这两帧黄绫朱印的封诰,一直被视为传家之宝,由大园村李姓族人世代收藏。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收藏此物的村民,将这些文物献给了博物馆。
作为历史名人,李骥千的事迹在清代的《招远县志》中有详细记载。他的名字,据说是因为父亲“梦获神马,以此命之”。他在万历年间先后考中举、进士,授大同推官,升南户部郎中,历凤阳知府,颍州备兵使,所在都有政绩。
按照县志的记载,李氏家族人丁相当兴旺,李骥千“行一,兄弟且七人”,他自己也“子孙济济”。清代修《招远县志》的人感叹说:“《语》有之:‘仁人必有后’。古人不我欺云。”
在县志当中,还收录有皇帝封赐李骥千妻子的诰文。他原配阎氏早逝,续娶邵氏,两氏皆有封诰。现选取阎氏的诰文,以飨读者。
敕曰:“士君子之配,盖有始共其勤劳而弗逮于休显者,此人情所甚闵也。不有恩恤,曷慰其私。尔山西大同府推官李骥干妻阎氏,婉嬺)性成,俭勤躬备,相尔夫子,学古入官,而中道捐弃,良可悼已。是用赠尔为孺人,生著宜家之范,殁膺从爵之褒。”

(注:《明史》载,外命妇之号九。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初次诰封阎氏的时候,李骥千还是一个小官,因此阎氏被封为“孺人”。后来,随着李骥千官职的提升,阎氏后来也被追赠为“安人”。
自李骥千之后,李姓人在大园村繁衍了数百年时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前,这里一直是招远县北部边陲之地。不过,因为这里地处大山的北坡,过去翻山去招远县城不太方便。久而久之,大园村的口音逐渐与黄县相近,如今基本上听不出招远味了。到了抗战时期,为了斗争需要及方便管理,胶东根据地将大园周边等数个村庄从招远县划归黄县管辖,延续至今。
除了与进士有渊源之外,大园村还有不少其他古迹,都能显示出这个村庄的历史底蕴。其中,村里过去曾有一座“三官庙”,庙前的老银杏树年代久远,在龙口市很有名气。笔者曾去参观过一次,不过当地人建议不要拍照,我们就入乡随俗。不过,在村里文化广场附近,还有一棵大银杏树。它的历史虽然相对较短,但也壮观,我们就在那里拍了几张图片。
大园村距离罗山不远,也处在金脉上。因为有金矿,大园村也是一个比较富裕的村落。村里街道宽阔整洁,还盖起了不少楼房,看起来挺不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