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祥出轨多人:没人能从伴侣的手机里活着出来

今天微博上又迎来了新的一波大瓜。

#罗志祥周扬青#分手实锤,周扬青发了一大段关于罗志祥劈腿的文字:

字里行间,有不舍但更多的是被欺骗的失望和决绝。
这段微博,更是对罗志祥自认感情专一的啪啪打脸。
你说你爱我
可你没说永远爱我
罗志祥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和周扬青是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
还说自己本是不婚主义者,但是周扬青让自己改变了主意。
很早的时候也说过,和周扬青交往,是自己很重要的人生阶段。
而周扬青也成功俘获了罗志祥的妈妈,和罗志祥的妈妈合照,宛若母女;
在微博上发布和罗母的合照,直呼妈妈。
而早在2018年的时候,就有爆料称,罗志祥已经准备好婚房,准备迎娶周扬青。
媒体还爆出,二人已经同居,进入了试婚状态,为结婚做准备。
这么多年,娱乐圈的分分合合,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早已见怪不怪了。
相守9年的罗志祥周扬青,曾是我最看好的一对,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走入婚姻殿堂的时候,他们开始展露出分手的端倪。
而这分手的端倪,似乎还充满了火药味。
先是罗志祥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视频,视频的旁白是:
什么叫素颜?没有贴过眼睫毛,没有隆过鼻,没有丰过唇,没有垫过下巴,这叫素颜。
疑似diss周扬青整容。
毕竟,作为网红的周扬青,整容早已不是个秘密。
而周扬青这边也不甘示弱,转头就发了个微博,疑似diss罗志祥的潮牌抄袭。
暗戳戳的撕到了今天周扬青在微博上公开罗志祥劈腿,对感情不忠的实锤,至此结束了9年的相伴。
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你说你爱我,你又没说会永远爱我,你也没说会只爱我。”
作为吃瓜群众,在看完周扬青的微博时,为这9年感情的消逝而感叹,也很为周扬青不值。
但是,我更敬佩的是周扬青的大气,虽然对这段感情还是很不舍的,还是在该离开的时候勇敢转身,这种断舍离的能力,是常人很难做到的。
爱你
我已足够努力
但我不想弄丢我自己
周扬青作为最早一批的网红,事业上也是非常成功的。
她对待这份感情,并不是为了名和利,十分的纯粹。
最初两个人刚在一起的时候,周扬青是甘愿做一个小女人的,她会为了罗志祥的电影帮忙跑路演、做宣传、哄粉丝,还要说“为你做一切事情我都开心。”
从小号可以知道,2012年到2014年期间,两个人曾经分过手,罗志祥对此连个解释都没有,而周扬青依旧在自己的大号小号里表现出对这段感情的依依不舍,并且大大方方地祝福罗志祥和新女友。
周扬青交往这么多年来,但凡去找男友,都是她自己掏钱付机票和酒店费用。不是因为男友不肯为她花钱,而是母亲告诉她,除了你的父母,没有任何人有义务给你花钱。
每次逛街都先看男装,因为喜欢看到男友收到礼物时开心的样子。
每年的节日和男友的生日,周扬青都会精心准备礼物给对方,因此被朋友调侃“你做的是男生应该做的事,你付出太多,小心你男朋友不珍惜你”。
但在周扬青看来,谁规定浪漫的事只能男生做给女生呢?说好的男女平等呢?怎么到了恋爱上就平等不起来了呢?
不得不说,周扬青不仅独立,且三观非常的正。
一段亲密关系失败后,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女性,死去活来不舍得放手。
但是像周扬青这种当断则断,拥有高自尊人格的,实属少见。
我想,这也是她圈粉的原因吧。
毕竟,美貌只是一时的,而人格魅力,才能长久的发光散热。
亲密关系里
最怕的不是没有爱
前段时间偶遇了一个朋友,她跟我说:
毕业后她通过家人介绍和老公结了婚,之后有了两个儿子。因为要带孩子,她在老公和家人的劝说下做了全职妈妈。
后来老公出轨了,他只丢给她一句话:
“这几年我供你吃,供你喝,供你穿,你还来跟我谈什么权利?你也不看看你自己现在胖成了什么样?三十多岁,头不梳脸不洗的像五六十岁的女人一样,我跟你站在一起我都嫌丢人!”
她哭着问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全心全意地付出,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啊?”
是啊,为什么?
因为在亲密关系里,她缺失了两个能力:
一、赚钱的能力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和唐晶,就是两个鲜明的对比。
养尊处优的罗子君在老公出轨时,只能哭诉:是他说要养我一辈子的。
反观唐晶,她有着不俗的赚钱能力,所以能在痛失爱人后,至少不担心自己明天能住在哪里,吃什么穿什么,她有坦然面对的经济基础,甚至在事业上获得再次提升。
二、与不确定性相处的能力
有人跟我说:时间是有魔力的,哪怕再相爱的伴侣,经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都不知道会怎么样。
我很认同这句话,世界的本质是无常,100%安全只存在于少数情境,通常也是短暂、脆弱的。
不确定性,才是生活的常态。
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如何与这个不安世界的未知相处,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当你能拥抱不确定性,具有了跟不确定性相处的能力,你也就有了相当高度的独立,拥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
从不莫名恐惧你会离开
更不轻易提出要离开你
我们在6岁前,需要完全依附于主要抚养人。我们和主要抚养人的关系模式,造就了我们在亲密的关系当中的依恋类型,心理学上非常著名的艾斯沃斯陌生情境实验,对儿童的依恋类型判断和其成人后的亲密关系的预测,具有很高的信度。
在和主要抚养人的互动中,形成了我们对依恋对象的安全感底子,如果主要抚养人离开了我们一会儿,我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如果TA又回来了,我们会哭闹、抗拒还是欢迎抑或是冷漠应对呢,这些在童年早期就形成的依恋模式,会决定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