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养而亲不待!别让“隔代教育”成为遗憾的源头!
《中国青年报》曾经做过两个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
2013年调查发现: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正在接受隔代教育,上海有50%~60%的孩子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总数的一半。
2016年调查显示:“85.2%的受访者认为身边的隔代教育情况相当普遍”。
国家卫计委的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显示:在全国2.47亿流动人口中,流动老人近1800万,其中43%的老人是为了照顾晚辈。
将女儿抚养成人后,中国老人又将自己有限的精力奉献给了子女的子女。
他们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但是相对于他们的付出,一些孩子的表现却让人感到心碎……
壹
最近,一位网友分享了让人心碎的一幕——
爷爷带着孙子去快餐店吃汉堡,中途多次开口搭话想跟孙子聊聊天,可惜孙子沉迷于手中的游戏,非但不理会老人,还嫌烦并带上了耳机。
两人对面而坐,却仿佛“最遥远的距离”。爷爷呆呆得看着孙子,有很多话想说,却什么也说不出口……
可悲的是,现实生活中,上述情况并非个例……
贰
老人们要的多吗?不多啊!他们只是想和孩子说说话,仅此而已。
最近,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大一新生小周来到北京体育大学报道。在办理入学手续的间隙,爷爷请教孙女怎么用视频通话,一边操作一边记录。
爷爷表示:孙女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希望以后能经常通过视频跟孙女见面。
虽然他们已经老了,但是他们的思念却更加绵远。所以,当他们拼尽全力想要挤进你的世界时,请不要把他们推开,留些空间给他们,哪怕是逼仄的角落,在他们心中,那也是一种成全……
叁
“什么都不懂,还天天唠唠叨叨!”
“翻来覆去就那点儿东西,我耳朵都起茧子了!“
”我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再征求他们的意见!“
……
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生活节奏的差异、发展需求的转变、眼界思维的更迭……让孩子和老人之间产生了不可消弭的鸿沟。
但是孩子们,当你们在埋怨老人的时候,是否还记得——在你们小的时候,他们从未吝啬耐心,不厌其烦的问答你们幼稚天真的问题。甚至,他们可以从你的眼神中读懂你的需求,从你的哭声中了解你的内心感受……
为什么如今时过境迁,角色转变,你们却不愿意做他们曾经做过的事情?
要知道,他们能陪你的时间已经不多,“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肆
一个内心自私冷漠的人,无法赢得他人的尊重,更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对于孩子来说,不关心长辈就是内心自私和冷漠的一种表现。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长辈,父母不能只做旁观者,至少有三件事情可以做——
第一,为孩子树立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积极关心照顾长辈,定期陪老人聊天、散步。父母的言行,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他们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
第二,创造两代人亲密接触的机会。
经常让孩子帮老人做事情,告诉孩子用礼貌语言与老人交往,定期关心、慰问长辈的身体状况等等。通过一次次与长辈的接触,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如果孩子做出对长辈无礼的举动,一定要及时管教,让孩子认识错误。迁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过错,使孩子愈发冷漠自私。
Professor点评: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孩子学会关心长辈,既是一种孝道的体现,也可以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友爱互助的良好品德,这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Professor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骤增,“隔代教育”的现象愈发普遍。您家是否也存在“隔代教育”的现象呢?您的孩子有没有出现文中的问题呢?欢迎您在文章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