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楚亡》看历史烟云,更能看到时代趋势
本文导读:
看一本历史书,不在于你认识了多少个历史人物,知道了多少个好玩儿的段子,重要的是用前人的历史当镜子,看今天的世界,看今天的自己。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著名历史学家李开元先生的著作《楚亡》,又一次用缜密的逻辑、鲜活丰富的史料,再现了从秦末农民起义、楚汉相争直到刘邦建立汉朝这段恢弘壮丽的历史画卷。拜李开元先生注重实地考察,倚重逻辑推理的学术风格所赐,读者不仅能从这本《楚亡》了解过去感悟历史,更能得到启发,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今天。
《楚亡》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从项羽到韩信”,我认为取得很恰当。项羽虽然没能成为胜利者,韩信虽然没能得到善终,但两人的表现和历史作用,却实在担当得起这幕历史活剧的“最佳男配角”。
项羽24岁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27岁破釜沉舟全歼秦军主力于巨鹿,28岁成为联军统帅分封天下,31岁垓下战败乌江自刎,绝对符合历朝历代对于英雄的幻想。他不但武力值爆表,有情有义,作战身先士卒,就连最后的战败身死,也留下“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惊艳一幕,绝对地富有戏剧性;韩信则是活脱脱的军神形象,智力与情商高超,还能忍受胯下之辱。他与刘邦的“汉中对”简直就是几百年后诸葛亮“隆中对”的预演,而最后的垓下决战更加证明了他的指挥天才。
至于刘邦的成功,则显得多少有些令人意外。那位早年在沛县乡里喜好交际不务正业的“刘季刘三郎”,在同乡父老眼中绝对算不上一个胸怀天下的“好男儿”,甚至接近于一个小混混。这一点单从他初次去乡中大户吕公家蹭饭就能窥出一二。面对登门赴宴众人都要掏红包讨喜的场面,囊中羞涩的三郎在门口大喊“刘季出一万钱!”在哄堂大笑戏谑嘲讽的人群中,唯有吕公看出此人的不凡,爽快地邀请他赴宴,后来还干脆把女儿吕雉许配给他。说实话,这样的人搁在我的面前,我是断断不会跟他有任何瓜葛的。或许,这就是眼界和阅历的差距吧。
但就是这样一个“不着调”的刘三郎,却能在秦律“失期当斩”的恐怖氛围中,给了自己押送的民工一条生路,自己只能落草为寇。也正是在他豪爽游侠气魄的感召下,一批部众得以凝聚追随,构成了刘邦随后争夺天下的最初班底。
在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乱局中,恰恰是不起眼的刘邦后来居上,最终击败项羽独占鳌头。在《楚亡》这部书中,李开元先生就为我们勾勒出刘邦相较项羽的几点优势,提供了“刘邦奇迹”的关键答案。
一是谦逊。刘邦知道自己的军功实力不仅比不过项羽,也比不过那些六国旧贵族,所以他一改年轻时猖狂任性的品性,以谦逊的面目示人。在足够谦逊的基础上,他等来了萧何、樊哙、周勃、夏侯婴这些帮手。因为谦虚而开明的团队氛围,他吸引来了怀才不遇的韩信、寻找明主的张良。还是因为谦逊,他在鸿门宴中躲过了项羽和范增设下的死亡陷阱,然后得以率众退到汉中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为今后争夺天下等到了机会。
而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刘邦的谦虚更体现在知人善任与笼络各方诸侯方面,他的做法与项羽的独断专行武力征服形成了鲜明对比,真正帮助他实现了“得道多助”的良性局面。
二是开明。刘邦虽然在军政实力方面一直处于下风,但他不像项羽那样执迷于赫赫军功,也没有执迷于身为诸侯偏安一隅的小确幸,而是广开言路接纳各种意见,并能用超强的执行力把这些合理化建议落到实处。比如萧何的“约法三章”,比如韩信的“汉中对”和后来提出的“大迂回包抄”战略,都很快得到汉王刘邦的贯彻落实。一个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刘邦在楚汉相争最艰难的阶段,打算学着项羽的路数分封一批依附自己的诸侯,以换取这些人的忠心。张良直接闯进来,直言这样做的恶劣后果,并要求马上收回成命。刘邦恍然大悟后并不怪罪张良的无礼,而是直接把册封用的印册扔在地上,终止了行为。
反观项羽,因为一个儒生反感于楚军在关中的野蛮行径说了几句怪话,就被他下令扔进油锅活活烹死!在这种白色恐怖下,谁还敢说真话呢?
当然,如果只是看到这一层,我想只算是了解到刘邦战胜项羽的表面原因。因为个人相较历史永远都只是一个小角色,个人能从历史脱颖而出,必须顺应时代趋势,并且站在趋势的最前沿。刘邦能战胜项羽的最根本原因,恰恰就是看清了当时项羽没看能看清的趋势:秦制的先进性。
秦国一统天下后设立的各种典章制度,是秦朝这个历史上首个中央集权国家的核心精髓。秦制包含了行政、军事、民事、刑名、钱粮户籍乃至交通运输山水地理等各个领域,是一个政权长治久安的根基。萧何之所以要在进入咸阳后第一时间派人封存府库运走公文档案,就是要迅速掌握这个国家的核心机密。而刘邦也在萧何、张良这些明白人的建议下看清了秦制的重要性。只有奉行中央集权统一管理的秦制,才是结束千百年诸侯讨伐混战局面的唯一钥匙!
而项羽之所以看不清,既因为他是楚国贵族出身,大将项燕后裔,一心要恢复旧楚国的荣光,也是因为他被巨鹿之战的光芒所迷惑,执迷于赫赫威名,想效仿齐桓公、晋文公做新时代的霸主,这才有了我们熟知的“西楚霸王”。
事实的推进也正如刘邦看清的那样,秦人子弟纷纷加入汉军,既是为了洗雪项羽坑杀降卒血洗咸阳的耻辱仇恨,也是看到刘邦照搬秦制带来的前途希望;各地诸侯加入刘邦阵营,同样是厌倦了蜷伏在项羽脚下的屈辱,也厌倦了连年征战的恶性循环。有了这些追随者,谦虚开明的刘邦索性后来搞了一个“集权+分封”的“郡国制”,两边讨好,确立了西汉王朝最初一百年的发展轨迹和休养生息。
如果我们把书本合上,抬眼看看如今的国际风云,就会发现这种看趋势的能力仍旧重要。美国就像当年高高在上见谁灭谁的项羽,一心想维持盎格鲁撒克逊一家独大的历史荣光,一心想复制当年的路径好“再次伟大”。但问题是,世界在发展,地球没停转,“二战”结束后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如今不可能再次复制,而那些昔日的盟友小弟也在成长,需要自己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才会看到美国像只笨重的狗熊蛮横无理,而且行为愈发乖张。
在今天这个“地球村”里,只有沟通合作,才是人类面对诸如气候环境、能源危机乃至病毒疫情这些全球性问题的办法,没有谁能独善其身,也没有谁靠霸王作风就能独当一面。因此,看看谁在秉持“共商共享共建”“多边合作”的逻辑,谁在看清并努力适应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就会知道,优势站在谁的一边。
看一本历史书,不在于你认识了多少个历史人物,知道了多少个好玩儿的段子,重要的是用前人的历史当镜子,看今天的世界,看今天的自己。
END
温馨提示
自2020年10月12日起,“爸鼻马迷”更名为“铭语铭言”。
借由铭宇同学之缘相聚于此所有朋友的所思所感,都可称为铭语铭言。
铭语铭言,大家的聚会,大家的舞台!
历史推荐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