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治疗阳痿医案大全
医案一
李某,男,32岁。年龄虽壮,却患阳痿。自认为是肾虚,遍服各种补肾壮阳之药,久而无功。视其两目炯炯有神,体魄甚佳,而非虚怯之比。切其脉弦有力,视其舌苔则白滑略厚。除阳痿外,兼见胸胁苦满,口苦,心烦,手足冰冷。细询患病之由,乃因内怀忧患心情,久而不释,发生此病。肝胆气郁,抑而不伸,阳气受阻,《伤寒论》中所谓阳微结也。
气郁应疏之达之,而反服补阳壮火之品,则实其实,郁其郁,故使病不愈也。当疏肝胆之气郁,以通阳气之凝结。
处方:柴胡16克,黄芩10克,半夏14克,生姜8克,党参10克,炙甘草10克,白芍15克,枳实12克,大枣7枚。仅服3剂而愈。
【按】年壮阳痿,非因纵欲,便为情志之障。观其胸胁苦满,口苦,心烦,手足逆冷,切其脉弦有力,乃为阳郁不伸,气机不利之象。盖人遇忧患愤怒之事,或所愿不遂,每致肝胆气郁,少阳枢机不利,阳气不得畅达。肝主筋,其经循阴器;肾藏志,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肝肾一体,乙癸同源,肝胆气郁,疏泄不利,阳气受阻,则使【阳痿不举】。王节斋说:少年阳痿,有因于失志者苟志意不遂,则阳气不舒。阳气者,即真火也。譬诸极盛之火,置于密器之中,闭闷其气,不得发越,则立毙而寒矣。此非真火衰也,乃闷郁之故也。故治此证,但宜舒郁,不宜用补,待阳气舒而痿自起。
本案选小柴胡汤与四逆散合方,盖欲疏通气机,开泄阳郁,必以斡旋枢机为要。阳经之枢机,在于少阳;阴经之枢机,在于少阴。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枢而利其气;四逆散通畅少阴之枢以达其阳。二方合用,使枢机一开,则气机利,阳气伸,火气达,而阳痿可愈矣。
引自《刘渡舟验案精选》
医案二
张某,男,36岁素患神经衰弱已10年之久,头晕神虚,自觉眼冒黑花,虽曾治疗,时轻时重。近1年来,又感腰酸楚,阴囊冷,阳痿,早泄,屡治未效。面色青白,精神疲怠。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辨证立法神经衰弱患之日久,常有阳痿、早泄症状产生,盖肾者生成之本,元气之根,精神所舍,肾气足则志有余,若肾阳虚,则现阳痿、早泄,腰为肾府,故现腰酸楚,肾寒则阴囊冷,治之以温肾、补阳、壮髓之剂,病属慢性,宜服丸药。
处方:海马1具,紫河车60克,紫贝齿30克,生牡蛎30克,石决明60克,阳起石30克,生龙骨60克,仙茅60克,桑叶60克,蛇床子30克,刺猬皮30克,巴戟天60克,砂仁15克,益智15克,菟丝子60克,海参60克,阿胶30克,鹿角胶30克,淫羊藿60克,附子30克,野白术30克,吉林人参30克,金樱子90克。共研细末,怀山药300克打糊为丸,如小梧桐子大,每日早、晚各服10克,白开水送下。
二诊:服丸药1料,共服70日。头晕、眼冒黑花,早泄诸症均见好,面色红润,精神焕发,工作效率增强,配丸药服用。处方:鹿茸片30克,紫河车60克,生龙骨60克,珍珠母60克,蛇床子30克,刺猬皮30克,砂仁15克,益智15克,仙茅、淫羊藿各60克,鹿衔草60克,海参60克,菟丝子60克,五味子30克,覆盆子30克,熟地黄60克,巴戟天30克,阳起石30克,阿胶60克,白蒺藜60克,甘枸杞子60克,车前子30克,山茱萸60克,炙甘草30克。共研细末,怀山药600克打糊为丸,如小梧桐子大,每日早、晚各服6克,本方可服140日,服药期间注意节欲,并应练习体操或练太极拳,以助气血活畅。
【按】阳痿是男子未到性功能衰退时期,出现阴茎不举,或举而不坚、不久的病证。
有因房劳过度,命门火衰者;有因肝肾虚火,心脾受损,惊恐不释,抑郁伤肝者;有因精气虚寒,命门火衰者;有因肝肾阴伤,虚火妄动者;有因思虑惊恐,抑郁伤肝者种种。本案恙由神经衰弱⁽ᵀ⁾日久,症现肾亏阳痿。施师曾考虑到任督二脉,上下循环,一主阳,一生阴,周而复始,循环不间,督脉上达头脑,下通肾府,故神经衰弱⁽ᵀ⁾易致阳痿。脑为髓海,肾主骨髓,补肾壮髓,斯症可痊,以参附汤、五子衍宗丸、蛇床子散治之。海参又叫刺参,味咸性温,入心、肾经。补肾益精,养血润燥,壮阳疗痿。治阴囊冷,精子缺乏颇效。生龙骨生牡蛎:生龙骨为古代巨型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体质重坠,甘涩,微寒,入心、肝经。有平肝潜阳、镇静安神,收涩敛汗之功;牡蛎为贝壳之属,咸涩微寒,入肝、肾经,有平肝潜阳、重镇安神、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之效。二者参合,相互促进,镇静安神,益阴潜阳,收敛止汗、止遗之力益彰。
仙茅——淫阳藿(仙灵脾):仙茅辛热,温肾壮阳,祛寒湿,壮筋骨;淫阳藿甘温,补肾助阳,祛风除湿,降血压。二药伍用,相互促进,补肾壮阳、祛风除湿、降血压的力量增强。
引自《施今墨医案解读》
医案三
某男,39岁。2001年11月28日初诊。因工作劳累、应酬较多,近半年来性欲淡漠、阳事不举,伴遗精、心悸气短、动则尤甚、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腰酸膝软、头晕健忘、四肢不温、夜尿多、舌质淡、苔薄腻、脉细弱,治从温补脾肾。黄芪30克,党参20克,制何首乌20克,淮山药20克。女贞子2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先煎),陈皮10克,巴戟天10克,淫羊藿10克,山茱萸10克,熟地黄10克,金樱子10克,桂枝3克,生甘草10克。14剂,每日1剂,水煎煎2次,饭后服。二诊:药后临房时阴茎可举,但举而不坚,其余伴随症状较前减轻,续前法及药物14剂,并配合心理调理,嘱患者劳逸结合。以此治疗2个月后,阳事已举,无遗精,能正常过性生活,病愈。
【按】上述患者是以阳痿为主症的性功能障碍,乃因过度劳累紧张⁽ᵗ⁾,损伤脾肾⁽ᵗ⁾,不能相互资生,致使阳气亏损,精血不足而发病,临证时抓住主症辨治,故弘温补脾肾之法。方中黄芪、党参、淮山药、陈皮健脾益气,以生化源;巴戟天、淫羊藿、山茱萸以温补肾阳;用熟地黄、女贞子治以阴中求阳,配以制何首乌以生精血,佐以桂枝温通脾肾之阳气;生龙骨、牡蛎、金樱子固精止泄,诸药共奏温补脾肾、益气养血生精,则翻器得以滋养而勃起,故药后病愈。
引自《臧堃堂医案医论》
医案四
于某,男,40岁,职员。1998年12月15日初诊。主诉:阳痿月余。2个月前体检时发现血脂偏高,继而服用降血脂西药(药物不详),近1个月来发现时时出现阳痿,并有愈发愈频且重的趋势。既往小便余沥不尽己有10余年。血脂化验:TG(三酰甘油)4.07mmol/L,Tg(胆固醇)5.79mmol/L,hLC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0.88mmol/L,LDL一C(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2.83mmol/L。
刻下症见:阳痿,阴囊潮湿,胃脘灼热,泛酸,口苦,头昏沉,纳眠可,大便调,小便余沥不尽。舌暗红,苔白稍腻,脉沉细。
辨证立法:下焦湿热,灼伤肾阴。治宜滋阴降火,清化湿热。
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处方:生地黄3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2克,泽泻12克,金钱草20克,鬼箭羽20克,车前草15克,黄柏10克,海螵蛸15克,川贝母10克,肉桂5克,知母1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医嘱:节房室,忌食辛辣油腻刺激之品,适度参加体育锻炼。治疗经过:上方服用2周后阳痿病症有所减轻,但胸脘灼痛、呃逆较显,眠不实,大便日2~3次,足心热,舌红,苔白干。上方减山药、山茱萸,加槟榔10克,乌药10克。继服2周后,阳痿继续好转,体力及精神较服中药前增强,头转清,口干减,大腿根处汗出,胃灼,泛酸,胸胁胀满,足跟痛,诸症劳累及情绪紧张时加重,舌红,苔白,脉沉细。上方减泽泻,加黄连。继服2周后阳痿基本未作,间断服药2周,阳痿病愈。
【按】阳痿之病证多责之于肾,一般喜从助阳入手,但在临证中因湿热下注致阳痿者亦较为多见。本案舌红苔腻为湿热之征;湿热扰胃则胃中灼、泛酸、口苦;湿热下注,邪伤及肾则小便余沥不尽、阳痿。故治疗以清利湿热为主,但在临床中无论助阳,还是从清利湿热,都不应忘记滋肾阴,因为肾阴是阳事活动的物质基础。
引自《高忠英验案精选》
医案五
祁某,男,30岁。初诊:1972年2月5日,患者阳痿,精子少不孕伴心惊、失眠,全身乏力,面色晦暗少华,脉虚。拟双补心肾。处方:当归9克,生地黄9克,二冬(天冬、麦冬)各9克,酸枣仁9克,柏子仁9克,远志9克,丹参9克,党参9克,茯苓9克,桔梗6克,五味子3克,补骨脂9克,葫芦巴9克,菟丝子9克,女贞子9克,墨旱莲9克,桑椹9克,枸杞子9克。二诊:1972年3月26日,心惊、乏力减轻,人睡不实,进食增加,仍阳痿,脉虚无力。经查精子数少于50%,活动力较弱。仍拟原方法加减:处方:党参15克,生黄芪30克,白术15克,巴戟天15克,五味子3克,熟地黄3克,柏子仁3克,肉桂3克,远志3克,山茱萸9克,菟丝子9克,女贞子9克,覆盆子9克,枸杞子9克,桑椹9克,葫芦巴9克,补骨脂9克。三诊:1972年5月16日,心惊、失眠消失,阳痿明显好转,仍感疲乏,两尺脉微缓。拟补肾添精法,处方:海狗肾1具,酥炙鹿茸15克,酥炙紫河车1具,焙巴戟天30克,肉苁蓉30克,仙茅15克,菟丝子30克,补骨脂30克,枸杞子30克,葫芦巴15克,肉桂15克,桑椹15克,山茱萸15克,女贞子15克,当归30克,车前子30克,生黄芪60克。上药共为细末,每次5克,每日2次,冲服。四诊:1972年9月3日,服丸药后,疲乏减轻,面色脉气好转,爱人已怀孕。
【按】此患者阳痿造成不孕,伴心惊、失眠等心经证候,刘老在治疗上先以养心血、益心气为主,兼以补肾益精。患者心惊、失眠消失,扫除了心理障碍,阳痿也随之好转。后因患者精子数量少、阳痿、乏力,治以海狗肾、鹿茸、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配合五子衍宗汤、巴戟天、仙茅、葫芦巴等温补肾阳,女贞子、墨旱莲、山茱萸等滋补肾,黄芪、当归补气养血以生精配肉桂以生元气,达到精血同补、精气共生之效、从而解决了患者阳痿不孕的难题。
引自《刘星元医案医论》
医案六
郭某,男,48岁。初诊:2001年12月18日。素日心烦易怒,胸胁胀满,房事前精神紧张,勃起不坚,手足不温,时或恶心。舌淡苔腻,脉沉弱。
证系肝气郁结,肾阳不足,痰浊内蕴。治宜疏肝健脾,温肾填精。
方选香苏散合温胆汤加二仙桂附。处方:紫苏梗10克,香附10克,陈皮15克,甘草6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竹茹10克,枳壳10克,仙茅30克,淫羊藿30克,附子6克,肉桂6克。6剂,水煎服,每日1剂,煎汁600毫升,分2次服,每次服300毫升。二诊:随着精神放松,心情舒畅,再加药物作用,勃起而坚。效不更方,再进10剂。三诊:20天后,患者复诊,这期间照原方自动增服10剂。20剂服后,诸症消失,房事理想。要求汤剂改丸。遂依汤剂原方加量制成水丸。3日后取药,每日服3次,每次6克,
温开水送服。
【按】痰浊不化,阳气难起,故化痰浊,方能温肾阳,阳生阴长,勃起而坚。可见,辨证施治是中医临床的灵魂。
引自《谷清溪临证验案精选》
医案七
齐某,29岁。2004年8月12日初诊(立秋)。病史:婚前有【手淫史⁽ᵗ⁾】,婚后2年余由于精神紧张,性交时挺而不坚,碰阴道口即萎软不起。阴囊潮湿,腰背酸楚,少腹胀坠,溲溺色黄,淋漓不尽,腑行不畅,便黏奇臭,纳寐尚调。久服壮阳之晶,依然萎软不坚,其苦难言。由家属陪同前来门诊。
检查:苔薄黄腻,舌质较红,脉来濡软,精神不振,面色萎黄。
辨证:苔腻质红脉濡系湿热之象;囊湿瘦黄便黏属湿热下注之征,阳痿腹坠,腰背酸楚,乃【任督⁽ᵗ⁾】不畅之故。其病位在下焦,证属湿热为患,任督不调。诊断:阳痿。湿热下注,任督不畅证;性功能障碍症。
治法:清利湿热,调畅任督。投《医学正传》之三妙丸加味。处方:茵陈15克(后下),泽泻10克,炒苍术10克,生黄柏10克,川牛膝15克,生薏苡仁10克,川芎10克,葛根10克,川续断10克,车前草30克,莱菔子10克,丹参30克,川楝子10克,泽兰10克,草决明30克。
结果: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药渣加20粒川花椒再煎第3次,坐浴15分钟。连用7剂后,阴囊已不潮湿,小溲较前通畅,阳痿已见改善。湿热渐清,再佐揭盖利尿法,加速湿热之泄,上方加桑白皮、全瓜蒌。如法连续用14剂,阴囊不潮,阳痿明显好转,已能较顺利进人阴道,腰背酸软、少腹胀坠已除,两便已调,苔薄黄,质淡红,脉弦细。湿热已清,任督得畅,前方改为每晚服1煎,坐浴如旧嘱服药巩固1个月后,改服三妙丸,戒烟少盐,放松精神,未再复诊。
【按】本案阳痿一派湿热下注之象,而无肾亏表现,故治法上以清热为主,调畅任督为辅,投三妙丸,加茵陈、泽泻、生薏苡仁,加大利湿之力。沈师利湿常有三个重要辅佐:一是活血以利湿,用泽兰、丹参之类;二是消导以利湿,用莱菔子、木香之类;三是宣肺通腑以利湿,用桑白皮、全瓜蒌之类。腰背酸楚、少腹胀坠系任督失畅,沈师调畅冲任运用升降之枢,上行川芎,下降牛膝;加入引经之品,川续断、葛根入督脉,川楝子入任脉。便黏奇臭系湿热实证,沈师遵古通因通用,投以全瓜蒌、莱菔子、草决明通腑之品,大便转调。治疗阳痿切忌一味壮阳补肾,仍应发挥辨证论治优势,见其证,立其法,投其药,方能奏效。
引自《谷清溪临证验案精选》
医案八
芦某,38岁。2003年1月12日初诊(小寒)。病史:近年来因工作紧张,压力较大,而出现阳痿乏力,逐渐丧失性欲要求,导致夫妇感情不和,更加重思想负担。服用补肾汤剂和中成药效果不明显,自进壮阳之品,症状反而加重。由朋友介绍,来院门诊。
刻下症见:腰酸腿软,阳痿不起,时有梦遗,心烦失眠,手足心热,尿赤便干,口苦纳呆,精力不支,兴趣全无。检查:苔薄黄,舌质红,脉细数,精神萎靡,面黄肌瘦。
辨证:肾水不足:症见腰酸腿软,五心烦热,苔薄黄,脉细数;心火上炎,症见失眠梦遗,口苦舌红;热移大小肠而尿赤便干;肾亏及脾,健运失司而纳谷不香。其病位在心肾。证属阻亏扰神君相火盛。
诊断:阳痿。心肾不交,水不济火证;性功能障碍症。
治法:交通心肾,清降君相口投《韩氏医通》之交泰丸加味。处方:黄连10克,肉桂3克,生地黄10克,黄精10克,蛇床子10克,金樱子10克,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川芎10克,炒酸枣仁10克,首乌藤30克,川牛膝15克,云茯苓10克,知母10克。
结果: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4剂后,阳痿已见改善,2周未梦遗,精神振作,食欲增加,五心烦热、口苦尿赤均明显减轻,腑行仍干,脉数已除转为弦细。心肾逐渐相交,君相始降,守法增药续进,上方加枸杞子、女贞子、草决明、竹叶。再服14剂后。阳痿明显好转,纳谷已香,寝便已调,苔薄黄,脉弦细。嘱以黄连30克,肉桂10克,琥珀粉30克,云茯苓60克,菟丝子30克。共研细末,装入1号胶囊,早晚各服5粒,巩固疗效。后陪病友门诊,称阳痿已除。
【按】《丹溪心法》
中云: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两者皆有相火。肾水不足既助相火上浮又致心火亢盛,必见心肾不交,君相火盛之证,本案便是。丹溪创交泰丸仅黄连、肉桂两味组成,前者清心火后者引火归元,下济肾水,药精力宏,为交通心肾、滋水降火主方。本案取3:1的剂量,加入生地黄、黄精、枸杞子、女贞子增其滋肾之力;再宗《景岳全书》中所训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配以蛇床子、金樱子既可阳中求阴,又能涩精止遗;云茯苓、琥珀、炒酸枣仁、首乌藤清心宁神;石菖蒲、郁金透窍解郁;知母清降相火;川芎、牛膝升降之机,均助心肾之交。
引自《沈绍功验案精选》
医案九
杨某,男,42岁,中学教师。出诊:1980年12月29日。
病史及辨证:患者因阳痿10余年,曾经中西医治疗,中药用过桂附八味丸、左归丸、右归饮及知柏地黄丸等均未获效。于1980年12月29日前来求治,患者诉10余年来阳痿,伴腰痛,头昏,睡眠欠佳,食欲不振,口干口苦,大便结或溏,小便黄,余漓不尽。因而感到十分苦恼,曾几次主动向爱人提出离婚,因夫妻感情好,爱人不同意。视其舌苔黄腻且厚,脉弦细。余思患者虽然有阳痿之症,但据他症及苔脉,为湿热蕴于下焦所致,因病日久,情志抑郁,肝气不舒,肝病及脾,脾不健运,湿谷不化。
治则:治疗初宜疏肝解郁,健脾利湿,并建议去医院泌尿科检查前列腺。处方:柴胡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佩兰10克,甘草6克,香附10克,陈皮6克,当归10克,薏苡仁20克,黄芩9克。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981年1月20日前方已服21剂,精神舒畅,口苦口干减,食欲转佳,腰痛减轻,黄腻苔渐化,脉弦小。但阳痿如前,拟补肾壮阳,金匮肾气丸加味。处方:熟地黄15克,淮山药15克,杜仲12克,枸杞子15克,淮牛膝12克,肉桂2克,山茱萸10克,附子8克,茯苓10克,牡丹皮8克,泽泻8克,淫羊藿15克。每日1剂。
三诊:1981年2月2日,上药服14剂,病情反复如前,舌苔复转黄腻而厚,口干口苦,纳呆,小便余漓不尽。外院检查有前列腺炎。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卵磷脂细胞极少,白细胞(+),脓细胞(+),卵磷脂颗粒(++)HP,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ᵗ⁾】。实践证明,补肾壮阳之法罔效,仍需继续清利下焦湿热,兼以健脾。处方:败酱草15克,蒲公英15克,薏苡仁20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淮山药15克,茯苓10克,佩兰10克,木通12克,甘草6克,牛膝10克,芡实20克。
四诊:1981年2月16日,上药服14剂,诸症好转,黄腻苔渐化,有时外生殖器勃起,脉濡。方药中肯,效果显著,仍守原法。原方加白豆蔻10克。每日1剂。
五诊:1981年5月10日,前方共服50余剂,症状有显著进步,五一劳动节在家,房事满意,精神体力转佳,口干口苦大减,食欲好,黄腻苔已化。现腰微痛,小便稍黄,气短,苔薄白,脉濡。5月21日在某医院复查前列腺结果:白细胞0~3,卵磷脂(#);小便常规正常。为了彻底治愈,原方加减续进。
处方:太子参15克,薏苡仁20克,蒲公英15克,鸡血藤15克,木通10克,黄柏10克,芡实20克,知母10克,牛膝12克,苍术10克,白豆蔻10克,甘草4克。
六诊:1981年6月22日,前方又服21剂,小便畅,精神好,食欲佳,脸色红润,睡眠好,黄腻苔已化,转薄白苔,脉缓,心情舒畅。继续原方,巩固疗效。
【按】患者阳痿10余年,伴有腰痛,小便淋漓不尽,此为湿热流注下焦,伤及腰肾,致作强失职。医者误认为肾虚所致,辄用桂附八味丸、右归饮及知柏地黄汤治之。殊不知腻滞之品助湿,温燥之属益热,实属助纣为虐。余亦前车未鉴,重演此弊,在第二诊方又拟桂附八味丸加味,服之未验,始悟辨证不准也,宜改清热利湿,健运脾土之法,治疗半年,处方增减不大。最后前列腺检查正常,症状消失,恢复健康,消除了离婚之念,纠正了前列腺炎误诊为性功能紊乱之诊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卡那霉素,呋喃妥因等治疗17日。后段因牙龈发炎,用过青霉素治疗12日。这些药物的合用,对病情可有助益。
关键词:阳痿十余年,阳痿10余年
引自《胡毓恒临床验案精选》
医案十
吴某,男,58岁,干部。1992年10月20日就诊。患者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多思焦虑,四肢无力,怔忡健忘,心悸盗汗,食少不眠,阳事不举,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方用归脾汤加减。
处方:人参(高丽参)(用药汤炖)6克,白术10克,黄芪15克,当归6克,茯苓15克,远志5克,炒酸枣仁15克,淫羊藿10克,仙茅10克,龙眼肉15克,大枣5枚,生姜3片。连服14剂,诸症均见改善,继服十全大补丸,早晚各服10克,开水送下,服1个月,而收全功。
【按】心主血脉,脾统血。脾虚则运化失常,生化无权,故食少四肢无力;脾虚则血少,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兼之思虑而血更衰,阳气亦虚,致阳事不举。《景岳全书阳痿饧》中说凡思虑焦劳忧郁太过者,多致阳痿,盖阳明总宗筋之会……抑损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气血亏而阳道斯不举矣。故用归脾汤以补心脾,另用淫羊藿、仙茅温补肾阳,与归脾汤相合共奏温补心脾肾阳气之功,使阳气旺盛,则鼓动有力而获效。
引自《胡毓恒临床验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