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民间中医日常:咳嗽治疗很简单|医聊斋•疫中三案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入门·经典·临床”系列文章,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通往中医殿堂之门,欢迎来到“入门·经典·临床”栏目,精诚大医漫漫长路,有我们陪您一路同行。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武大夫《医聊斋》抗疫献策。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疫情中的民间中医日常:咳嗽治疗很简单

导读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工作进入关键期,党和政府正调配资源加强部署,医务人员正坚守一线昼夜奋战,作为社会公众中的普通一员,我们每个人同样不应低估作为个体对全民族战胜疫情的作用与意义。毫无疑问,在阻断传染源、控制疫情扩散、打赢抗击疫情之战的任务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关键节点。中医在抗击疫情方面有着几千年的经验,民间中医积极献言献策,供大家参考。

医聊斋  共抗时疫

疫中三案 

冠毒疫情中,全民隔离。每日应接电话、微信咨询求诊。兹录三案如次:

一、八旬长烧不退、咳嗽案

故乡老领导易某,81岁,来电话称发热月余不退,体温徘徊于38.1℃–39.3℃之间。微微恶寒,无汗,鼻塞,咽痒咳嗽,痰白间黄而黏稠,难以咳出;食寝不安,身重,气短乏力,时感头晕。经治感冒及退烧西药不效。

其患2型糖尿病30余年,降糖西药和胰岛素维持,时下血糖略高。微信中舌偏胖略暗,苔淡白而黏腻。面色苍白不华。

八旬高龄,长烧不退,邪正相争,难分胜负。恶寒鼻塞身重而气短乏力,病邪徘徊卫气之间。食寝难安,已见脾胃升降失序。咳嗽痰白间黄而黏稠,痰湿郁滞难解。急当解表清气,宣肺化痰,透邪外出,升降气机。

荆芥穗、连翘、淡豆豉、青蒿解表宣肺,开门驱邪,杏苏散和变通射干麻黄汤加黄芩表里双解,化痰止咳,杏、蔻、枳、桔并蝉衣、僵虫升降气机,运脾利肺。太子参、南沙参补气扶正祛邪。

药进一付,微得汗出,热退至37.1℃–37.3℃之间。进二付,感觉身形轻松,体温降至36.8℃,嘱除青蒿,减荆芥穗。进三付,饮食渐进,睡眠转安。咳嗽虽大减,似未尽止。继以射干麻黄汤合杏苏散意,加太子参、南沙参、仙鹤草,冀收全功。

二、少年咳嗽反复月余案

覃某,男13岁,友人介绍,电话中,言之忧忧,家长道患儿咳嗽反复月余,缠绵不解。当次疫情蔓延之时,举家忧虑,幸得医院排除冠毒感染,然用西药抗炎止咳,未得寸效。

咳嗽频频,干咳少痰,痰白黏稠,或黄。咽喉干痒,鼻塞时流清涕或黄涕。纳尚可,大便偏干。舌胖,苔白或黄而厚腻。无胸痛及不适。

久咳不愈,缘于表邪不解而痰湿不化,究其根由,一是感受风寒,寒热不均,又厚衣被覆,有“寒包火”之虞。重庆麻辣油腻叠加,炼痰化热,缠绵难解。加之学业紧张,睡眠不足,正气无以驱邪除痰,成胶结难解之势。

此证非一般化痰止咳能愈。当以炼痰为眼,解表化痰而外,更应运脾利肺,调整升降,直入巢窠,清化黏腻湿痰。

乃用荆芥穗、防风解表,杏苏散宣肺化痰,枳壳、桔梗、蝉衣、僵虫调整升降,海浮石、川贝母、炙远志合力化解黏腻湿痰。崇仲景姜、辛、味制咳三宝,用远志、百部、蝉衣而不用细辛。尤用仙鹤草补气扶正,消食化痰。

服三付,咳嗽已去十之七八,咽喉舒润,仍有少许黄痰,作清嗓样咳。去荆芥穗,加桑白皮、黄芩、芦根,以求全愈。

三、长期反复咳嗽案

覃母汪某,42岁,偏胖。长年反复咳嗽,此起彼伏,了无尽时。偶然一测鼻塞,或左或右。咳痰不畅,痰多为白色黏稠,间有黄色,时感胸膺闷满,脘胀作饱。咽喉有异物感,如咽中有䏑肉状。舌胖有齿印。苔白滑腻。

此痰湿体质也,但不可作一般痰湿治。其咳嗽反复,此起彼伏,与气候、季节、环境、饮食、作息不无关系,脾虚湿滞,痰郁于肺,因风而引动,已有西医所谓过敏体质之征。

以蝉衣、防风、乌梅以驱风息敏,荆芥穗去血中之风,杏苏散宣肺化痰以利肺气,二陈汤加泽泻运脾化痰,荆芥穗、苍术、杏仁,苡仁甘草取麻杏苡甘汤之意化痰祛湿,开肺提壶。海浮石、川贝母、化痰之黏炼,板蓝根、黄芩不仅辅清痰久郁热,且利咽喉,驱痰中之风。止咳三宝姜、辛、味,仲圣之训,一脉承之。

服药二付,咳减十之五六,云大便次数增多,偏稀。问之,未放生姜矣,全其方,以收全功。

小中医与老先生

(本文作者为荆州市知名中医张武先生,居重庆近十年,在同仁堂、铭医堂医院、合道堂、生和堂等中医馆应诊)

40位國醫大師推薦

醫道傳承的正統經典,明醫成就的學醫教程。

《醫道傳承叢書》次第引導學生趣入傳統正宗中醫堂奧。

医道传承丛书

金匮方歌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