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感冒引发的这种病 竟是老人和孩子的夺命杀手 | 中医名家辨治实录 附验案9则

中医学苑

公众号ID: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中医名家呼吸病辨治实录》,欲知详情,可点击文末左下“阅读原文”,留言精彩并转发本文者赠本书一册,共两册。

01

现代医学

它是儿童和老年人最主要的杀手,也是中青年人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据估计它的发病率大概每千人每年2~10例,北京市人口约1600万,因此,每年北京发生共计3万到16万例。它就是肺炎

说起肺炎,我们往往会跟感冒、流感等疾病相联系。感冒属于上呼吸道感染,多是由病毒引起。但肺炎是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最为多见。如果患上感冒后没有及时治疗和控制,上呼吸道感染可以让整个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从而继发细菌感染导致肺炎。因此,尽管感冒是可以自愈的,但对于特殊群体,如老人、儿童和身体抵抗力比较低的人群来说,患上感冒不及时治疗,则可能为肺炎埋下祸根。

如果感冒1周或10天后仍不好转,症状还越来越重,尤其是出现高热、咳黄脓痰、胸痛等症状,就应该警惕肺炎。咳嗽、咳痰、发热甚至是胸痛都是肺炎最常见的症状。

一般人群得了肺炎并不可怕,及时接受正确的治疗,很快可以痊愈。但对于免疫力相对较弱的儿童和老年人来说,肺炎却可能成为“夺命杀手”。有的老年人患上肺炎的表现并不明显,不一定会出现发烧、咳痰和咳嗽等症状,仅表现为精神差、胃口差,不想吃东西,因此在肺炎高发期应提高警惕。而且由于老年人器官功能差、肺功能减退等原因,肺炎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相对难,因此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肺炎的另外一个高发人群就是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的重要死亡原因。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罹患肺炎的表现也有不同。如幼儿尤其是新生儿患肺炎并不都会高烧,幼儿也往往不懂得把痰咳出,而多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咳嗽、拒奶、精神不振等。而大一些的孩子则会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儿童肺炎的一个特点就是病程发展较快,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心肌炎、中耳炎、脑膜炎等。所以如果孩子出现相关症状,特别是发热,最好尽快就医,不要拖延。

(马帅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住院医师)

祖国医学

02

肺炎以发热、恶寒、咳嗽、咳痰、胸痛、气促以及不同程度的毒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学“风温”、“咳嗽”、“喘证”、“胸痛”、“肺痈”等病的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首先是正气不足,加之感受外邪而成,由于劳倦过度、醉酒后当风、寒温失常等,导致机体正气不足,肺卫不固,外感风热毒邪或风寒入里化热而发病,此乃温病学说所说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炎的辨证当以辨病邪性质、辨病情的轻重为重点,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内伤基础以及正气的强弱。病邪寒热性质不同,寒者为风寒袭肺,热者有风热犯肺、痰热壅肺、肺热腑实和热毒内陷。病情轻重有异,通常风寒袭肺病情较轻,风热犯肺、痰热壅肺、肺热腑实和热毒内陷病情较重,多出现气阴两伤,病变过程中甚至可见阴竭阳脱而危及生命。

肺炎之病位主在肺,疾病的性质主要是属于痰热,故清热解毒、清肺化痰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初期邪在肺卫,应配合以解表祛邪;极期痰热壅肺,则当加强清肺化痰以祛邪;恢复期痰热消退,余邪未清,治以益气养阴、润肺为主,兼以祛邪,使邪祛正安;若见热毒内陷、阴竭阳脱、气阴两伤者,应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原则。由于肺炎之病情是复杂多样的,临证时应力戒墨守成规,做到详加辨证,依辨证结果的不同灵活变通,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法。

01 赵绍琴辨治肺炎经验

肺炎多发于冬春二季,赵绍琴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内有蕴热,外受温邪,内外合邪,卒然而发,故本病当属中医温病的范畴。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高热、形寒、咳嗽、气急、胸痛、吐铁锈色痰等,一般发病较急,在小儿容易引起昏迷、惊厥,临床中应合参脉、舌、色、证进行辨证施治。赵氏通常将其分为肺热壅盛型、表气闭遏型、痰湿内阻型、痰浊壅肺型以及阴伤燥热型五种证型进行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

(一) 肺热壅盛型

内热素盛,又感温邪,两热相合,症见高热,喘咳,气急,脉洪数弦急,舌红质绛,苔黄。此型以肺热为主,热邪郁闭,不得宣泄,是以喘咳不能平卧,治宜宣肃清化。处方:苏叶6g,生石膏30g,知母10g,前胡6g,杏仁10g,芦根10g。水煎取汁日3夜1服。

(二)表气闭遏型

症见高热,形寒,气急,胸闷,面色青暗,脉浮滑,舌质红,苔白腻。此型热郁因于表闭,治疗必先开其郁闭,用宣肺开郁法,俟其肺气开,表气解,自当气降而喘咳即平。处方:麻黄3g,生石膏15g,杏仁10g,前胡6g,芦根10g。水煎取汁,日3夜1服。

(三)痰湿内阻型

素有痰湿内蕴,温邪外袭而发,症见发热,喘咳痰多,胸中满闷,舌胖苔白腻,滑润多液,脉沉软缓滑。治用宣肺化湿法,以利气机之开合。处方:苏叶10g,苏梗10g,苏子10g,麻黄3g,半夏10g,厚朴6g,杏仁10g,炙枇杷叶10g,冬瓜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

(四)痰浊壅肺型

此型痰浊壅盛,症见喘咳痰鸣,痰多且稀,周身酸楚乏力,患者常以胸闷为苦,舌苔白滑垢腻,根部厚浊,脉象沉弦滑,按之有力。治以三子养亲汤豁痰利气,止咳平喘。处方:苏子6g,莱菔子10g,白芥子6g,冬瓜子10g,皂角刺4g,前胡6g,浙贝母10g,半夏10g,甜葶苈6g。每日1剂,水煎服。

(五)阴伤燥热型

肺阴不足,燥热较甚,身热口干,干咳胸痛,痰黏难出,舌红质干,脉细弦数。治用泄热润肺法,方选泻白散加减。处方苏叶6g,苏子6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麦冬10g,南沙参10g,杏仁10g,炙枇杷叶10g,清半夏10g,黛蛤散(包)10g,瓜蒌仁20g,白茅根30g,芦根30g。每日1剂,水煎服。

上述五种证型,临床多见,依法治之,多可获效。又有重者,或在小儿,可见神昏抽搐,此时宜详察其因,因于表闭者开其闭,因于热郁者泄其热,因于痰蒙者化其痰,未必皆需安宫至宝,仍于各型证治中求之,但得肺气宣畅,热泄痰清,则自可神清抽平。

02 赵绍琴治疗肺炎案

导读:根据肺痈(肺炎)病情的发展和邪正消长,将其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等不同阶段,无论肺痈处于何期何阶段,宣通肺气,保持气道通畅,应贯穿治疗的始终。

案体:崔某,男,58岁,1989年10月9日初诊。患者2周前因感冒自觉恶寒发热,3天后出现咳嗽有白色泡沫痰,胸痛胸闷,遂去北大医院就诊,检査血常规白细胞2.13×109/L,中性粒细胞0.8,胸部X线摄片显示右下肺大片浓密阴影,提示右下肺炎。用抗生素治疗1周,仍高热不退,症状加重,病人要求请赵氏会诊。诊时患者身热恶寒,阵阵出汗,咳嗽气喘,痰多黄浊,胸闷且痛,舌质紫黯,苔白腻垢厚,脉濡滑且数,测体温38.5℃。辨证属痰湿郁热互阻,肺失宣降,治宜清热化痰,宣肺肃降,防成痈肿,饮食清淡,忌食辛辣肥甘。

处方:紫苏叶10g,紫苏子10g,浙贝母10g,杏仁10g,枇杷叶10g,白茅根10g,芦根10g,冬瓜子10g,薏苡仁10g,葶苈子10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焦麦芽10g,浮海石10g,前胡6g。

10月11日二诊,患者服上方3剂,咳嗽气喘、发热胸痛见轻,唯咳吐大量脓痰,腥臭无比,测体温37℃,肺痈已成用清热化痰,活血解毒消痈之法。

处方:苇茎30g,桃仁6g,冬瓜子20g,薏苡仁10g,葶苈子10g,黄芩6g,紫苏叶10g,前胡6g,杏仁10g,浙贝母10g,枇杷叶10g,瓜蒌子30g,桔梗10g,生甘草10g,牛蒡子10g。另加犀黄丸6g,分2次服。

10月21日三诊,患者服上方5剂,热退,痰量减少,臭味减轻,又服5剂,咳嗽脓痰以及臭味皆止,精神振作,纳食较佳,查舌质红苔白,胸部透视(—),体温36.5℃,血常规白细胞5×109/L,中性粒细胞0.7。肺痈已愈,饮食当慎,防其复发。再以宣肺肃降,养阴清热之法。

处方:杏仁10g,前胡6g,浙贝母10g,苇茎30g,南沙参10g,桔梗10g,茯苓10g,炒莱菔子10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焦麦芽10g,水红花籽10g。服药10剂,以巩固疗效。

评析:治疗肺痈(肺炎),宣通肺气,通畅气道,应贯穿始终。肺痈(肺炎)是一种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病证,此患者平素嗜酒不节,恣食厚味,湿热互结,上蒸于肺,肺失清肃,宣降不利,复感燥热之邪,内外之邪相引,蕴郁成痈,肉腐血败成脓。在治疗上必须分层次按阶段辨证施治,但是无论是肺痈处于何期何阶段,宣通肺气,保持气道通畅,应贯穿治疗的始终,此乃赵氏治疗肺痈的总体原则。不单纯在用药上注意,饮食调养尤为重要,饮食宜清淡,忌一切辛辣厚腻以及助湿生热之品。另外绝对卧床休息并非上策,需适当的活动,有利于痰的排出,促进康复。本例患者一诊时为病初期阶段,赵氏以清热化痰,宣肺肃降为法;二诊时咯吐大量脓血,肺痈已成,故用《千金》苇茎汤加味治之;三诊时虽然热退痰少,仍效不更方,继用前方治之,终使肺痈得愈。后用宣肺肃降,养阴清热之法,以巩固疗效。

03 李辅仁治疗肺炎案

导读:老年人肺炎病情复杂,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当顾及其体弱多病的特点,用药不可过于苦寒峻猛,以防出现邪未去而正已衰,可根据病情适当加用补益之品。

案体:顾某,男,87岁,2006年3月17日初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腔隙性脑梗死、老年痴呆,因咳嗽,气短,发热(低热)2天就诊。诊时患者精神差,面部表情僵硬下肢浮肿,纳差,睡眠一般,3月16日胸部X线摄片显示右肺纹理增多,右下肺较明显,考虑为支气管周围炎,左肺未见片状和结节状影,双侧肋膈角锐利,主动脉迂曲增宽明显,血常规检查白细胞4.1×109/L,中性粒细胞0.65。内科已给予可乐必妥0.3静脉滴注,沐舒坦30mg口服,每日3次。查其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临床诊断为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右下肺可疑肺炎),辨证属外邪侵袭,肺卫失宣证。此因老人正气亏虚,适逢外邪侵袭,致使肺卫失宣,内热偏盛,内热外寒,郁而发病,加之年老体衰,五脏俱虚,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补益气阴,自拟方药如下。

处方:柴胡10g,防风10g,南沙参15g,炙前胡15g,桑白皮15g,杏仁10g,党参20g,鱼腥草15g,丹参20g,薄荷(后下)5g,茯苓30g,甘草3g。取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时患者咳嗽咳痰明显改善,体温正常,纳食增加,稍感口干气短,查舌质红苔薄,脉弦滑,效不更法,在基本方药不变的基础上,加入健脾补肾药物。再服7剂,诸症俱失。

评析:治疗老年人肺炎不可过于苦寒峻猛。肺炎在中医学中相当于咳嗽或喘证的范畴,临床通常根据咳嗽或喘证的证型给予相应治疗。与一般肺炎相比,老年肺炎症状不典型,传变快,病程长,变证丛生,预后凶险。由于年老体弱,脏腑亏虚,老年肺炎多呈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当顾及以上特点,用药不可过于苦寒峻猛,防止出现邪未去正已衰、病未去人已去之后果。根据舌、脉,可在治疗时适当加用补益之品,如党参、黄芪、枸杞子、白术、大枣等,标本兼治,扶正以祛邪。疾病后期更应注重调补正气,切勿因疾病表现出发热症状而一味使用寒凉之品。本例患者的治疗药证相符,在祛邪的同时注意顾护正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这提示我们治疗老年人肺炎应做到扶正与祛邪兼顾,不可过于苦寒峻猛。

04 田玉美治疗肺炎案

导读:病毒性肺炎通常是外邪乘虚而入使肺卫受病,但一般在卫分短暂即转气分,气分热盛是本病的病机关键,对于热在气分、湿热邪犯少阳的患者,当以清气解毒祛湿之法治之。

案体:董某,男,35岁,1997年2月初诊。患者因突然起病,发热、咽痛、咳嗽、胸闷1个月入院,入院时体温波动在37℃~39.5℃。每晚开始发热,夜间汗出,凌晨热退,伴咽痛咳嗽少痰,胸闷,头痛,便溏,检查血常规正常,胸部X线摄片显示右下肺纹理增粗,右下肺小片点状阴影,胸部CT检查与胸部X线摄片结果大致相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连续5次痰培养未见细菌生长,连续5次未找到抗酸杆菌,经院内外会诊多次,以抗感染、抗结核治疗1个月无效。拟诊为病毒性肺炎,停用西药,请田氏诊治。查其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数,临床诊断为肺炎,中医辨证属热在气分,湿热邪犯少阳之发热,以清气解毒祛湿法治之,因兼有湿邪,故用清化透邪的蒿芩清胆汤化裁。

处方:青蒿15g,黄芩15g,枳实15g,茯苓15g,全瓜蒌15g,杏仁15g,法半夏10g,陈皮10g,竹茹10g,川贝母10g,金银花30g,连翘20g。每日2剂,水煎取汁,分4次温服。两天后体温开始下降,守上方加藿香10g,赤芍15g,每日1剂,继续服用,再服4剂,热退病减。继用上方加减,6剂后病人痊愈出院。

评析:治疗病毒性肺炎应抓住气分热盛这一关键病机。田氏认为病毒性肺炎的病机虽有由表入里,由实转虚,或卫气营血传变的一般规律,但关键在气分热盛。病毒性肺炎因风热毒邪、风热暑邪、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使肺卫受病,一般在卫分短暂,即转入气分。临床中不少病人病邪直入气分或新感引动肺经伏热,初起即见气分症状,表现出高热,少汗,烦渴,面赤,咳吐黄痰,喘促气粗等。气分热盛既可是痰热壅肺证,亦可见热郁少阳证、阳明腑实证,还可见痰热结胸证、痰热血瘀证等。田氏认为多数病例能在气分治愈,不传营分血分,病重者可出现气营两燔、热入心营,病危者可见热入心包、热极生风等。因此,田氏视气分热盛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既是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也是防止传变、阻断病情发展的关键。

05 董建华治疗肺炎案

导读:逐邪应做到“随其性而宣泄之,就其近而引导之”。对于热在气分、温热之邪犯于少阳的发热(肺炎)患者,采取透表解郁,宣肺清热之法治之,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案体:韩某,男,30岁,1978年2月1日初诊。患者以高热7天,伴咳嗽、左侧胸痛为主诉入院,测体温39.8℃,咽部充血,左侧扁桃体有化脓点,全身皮肤可见红色丘疹,两肺呼吸音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9.3×109/L,胸部Ⅹ线透视左侧第二肋间可见大片阴影,西医诊断为大叶性肺炎,曾用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以及中药加味麻杏石甘汤等治疗,无明显效果。现患者发热,干咳少痰,胸闷胸痛,口干而苦,汗出不畅,舌苔薄腻,脉数。临床诊断为肺炎,属中医热在气分、温热邪犯少阳之发热的范畴,治以透表解郁,宣肺清热。

处方:牛蒡子10g,淡豆豉10g,荆芥5g,金银花10g,连翘10g,葛根10g,僵蚕10g,蝉蜕10g,大青叶10g,赤芍10g,甘草5g。

服药3剂后体温降至37℃,诸症状均减轻。原方出入又进3剂,脉静身凉,胸部X线透视复查,炎症吸收,病告痊愈。

评析:宣畅气机法治疗发热(肺炎)有良效。吴鞠通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是根据上、中、下三焦脏腑气机升降的特点,以“轻、平、重”三法分治三焦。董氏强调逐邪必须“随其性而宣泄之,就其近而引导之”。所谓“随其性”,即逐邪必须随脏腑气机升降之性,“就其近”则是指逐邪必须依邪气所居之势,宣畅气机,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轻即宣通上焦,轻可去实,上焦病证重在心肺,肺位至高,必予轻清,方能达肺,热陷心包,亦当芳香开透,令邪从上解。所谓实,是指上焦气机为邪热壅闭而周行窒滯,失其清虚灵动之机,为无形之气机壅实,当予轻苦微辛流动之品,轻灵平淡之方,拨动气机,透泄无形之邪,切忌重药杂投,使无病之地反先遭克伐。董氏拟定的辛凉1号(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甘草、薄荷、芦根、金银花、荆芥、牛蒡子)用于治疗大叶性肺炎证属卫分或卫气合病者,经24例临床观察,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平均降温时间为2~4天。本例患者病属热在气分、温热之邪犯于少阳的发热(肺炎),以宣畅气机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06 高忠英治疗肺炎案

导读:肺炎中医辨证属温毒犯肺,痰热壅盛者,当以清宣解毒、泄肺化痰法治之,同时应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灵活掌握治法用药的进退,恰当选方用药,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案体:周某,女,40岁,2005年2月26日初诊。患者初起恶寒发热,咳嗽,次日寒热加重,测体温39.2℃,阵咳气促,胸闷痰黄,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X109/L,胸部X线摄片示右下肺可见团状阴影,经某医院诊断为肺炎。经用西药抗生素治疗,恶寒稍退,发热亦轻,现体温38.2℃,咳嗽喘息,胸闷且痛,呼吸气粗,声重短促,痰黄稠黏,量多有臭味,口干食少,倦怠乏力,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为肺炎,中医诊断为风温,辨证属温毒犯肺,痰热壅盛,治以清宣解毒,泄肺化痰。

处方:金银花20g,青连翘15g,鱼腥草20g,鲜芦根10g,苏薄荷6g,荆芥穗10g,生石膏25g,肥知母10g,桑白皮10g,苦桔梗10g,浙贝母10g,生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两次温服,同时嘱患者避风寒,慎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

上方服用3剂后二诊,患者身热退,咳喘、胸痛有所缓解,痰稠黄量多易咯出,余症同前,上方去薄荷、荆芥穗、浙贝母,加葶苈子10g,马兜铃6g,川贝母10g,取5剂,继续服用。三诊时患者自述药后咳喘大减,仍感胸闷,痰白带黄,饮食增加,二便转调,查血常规白细胞9.4×109/L,上方去葶苈子、金银花、连翘、石膏,加瓜蒌12g,枳实10g,黄芩10g,麦冬10g,再取5剂。四诊时患者诸症好转,偶有咳嗽,痰白量少,口干不甚,胸部Ⅹ线摄片显示肺部阴影尚未消失,上方去马兜铃、黄芩,加赤芍12g,红花12g。10剂后咳喘诸症状均止,胸部X线摄片示肺部阴影已消失而告病愈。

评析:治则用药应注意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灵活变通。本例患者初诊见恶寒发热之卫表症状,但已汗出而病不解,显系温邪所致,故在大剂清解药中少佐薄荷、荆芥穗意在透邪,不可辛温再汗。二诊时患者寒热解而咳喘胸痛未消,是温热与痰火壅结于胸之象,故加葶苈子、马兜铃泻肺逐痰,宽胸开结,其后加川贝母、麦冬养阴润燥止咳,赤芍、红花化络中之瘀,使邪祛正复而愈。本例患者的治疗彰显了药随症变的重要性。

07 施今墨治疗肺炎案

导读:大叶性肺炎以发热、咳嗽、痰鸣、气急、胸痛为主要表现,辨证属风寒外束、内热炽盛者,其治应以表里双解,降气止咳,清热化痰,兼以扶正为法,并注意随证灵活变通。

案体:廖某,女,50岁。患者高热4天,咳嗽喘息,胸胁疼痛,痰不易出,痰色如铁锈,经西医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嘱住院治疗,患者不愿入院,要求服中药治疗。初诊时体温39.6℃,两颧赤,呼吸急促,痰鸣辘辘,咳嗽频频,舌苔黄垢腻,脉滑数,沉取弱。辨证立法为风邪外束,内热炽盛。气逆喘满,是属肺胀;热迫血渗,痰如铁锈;气滞横逆,胸胁疼痛。

处方:鲜苇根30g,炙前胡5g,葶苈子3g,鲜白茅根30g,白前5g,半夏曲6g,炙麻黄1.5g,炒杏仁6g,生石膏(打碎先煎)15g,炙陈皮5g,冬瓜子(打)15g,旋覆花12g,代赭石12g,炙苏子5g,苦桔梗5g,鲜枇杷叶12g,地骨皮6g,西洋参(另炖服)10g,鲜桑白皮5g,大枣(去核)5枚,炙甘草3g。前方服用2剂再诊,患者痰色变淡,胸胁疼痛减轻,体温降为38.4℃,咳喘如旧。拟麻杏石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旋覆代赭汤、竹叶石膏汤、泻白散诸方化裁,另加局方至宝丹1丸。上方服用2剂三诊,体温降至37.5℃,喘息大减,咳嗽畅快,痰易吐出,痰色正常,胁间仍痛,口渴思饮,继用下方。

处方:鲜枇杷叶10g,肥知母(米炒)10g,天花粉12g,鲜桑白皮5g,大枣(去核)3枚,葶苈子2.1g,鲜地骨皮6g,旋覆花6g,代赭石10g,半夏曲6g,炙紫菀5g,生石膏(打碎先煎)12g,黛蛤散10g,海浮石10g,炙白前5g,冬瓜子(打)15g,苦桔梗10g,青橘叶5g,炒杏仁6g,淡竹叶6g,焦远志6g,粳米百粒同煎。上方服用2剂四诊,患者体温已恢复正常,咳轻喘定,痰已不多,胁痛亦减,但不思饮食,夜卧不安。此为病邪已退,胃气尚虚,胃不和则卧不安调理脾胃,以作善后。

处方:川贝母10g,炒杏仁6g,冬瓜子(打)12g,青橘叶6g,酒黄芩6g,桔梗5g,旋覆花6g,海浮石10g,半夏曲5g,生麦芽10g,炙紫菀5g,佩兰叶10g,炙白前5g,焦远志6g。

评析:本案系风寒外束、内热炽盛之咳喘(大叶性肺炎)案。大叶性肺炎发病急,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咯铁锈色痰等,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学“风温”、“咳嗽“发热”、“喘证”、“肺痈”等的范畴。本例患者痰热内盛,故见痰声辘辘,舌苔中间黄垢腻,脉滑数;脉沉取弱,为邪气盛,正气已伤。施氏治以表里双解,降气止咳,清热化痰,兼以扶正之法治之,方用麻杏石甘汤以表里双解;用泻白散、葶苈大枣泻肺汤、旋覆代赭汤等加苏子、枇杷叶等泻肺降气,化痰止咳,祛除胀满;又因其有正虚之脉沉弱表现,故用西洋参以益气强心,防止心力衰竭。药后诸症大减诊时以其口渴思饮,此阴液渐伤之症,故去麻黄,加重滋阴清热之品。后期以调理肺胃之法善后。本例患者诊断明确,辨证准确,治法用药得当,并随证灵活变通,取得了满意疗效。

08 朱良春治疗肺炎案

导读:“咳嗽总有痰作祟”,“久病必瘀”,间质性肺炎久咳不愈者,中医辨证多属湿痰蕴肺,络脉瘀滞,肺失肃降,始终应注意从痰瘀论治,宜以肃肺祛痰,活血通络为主要治法。

案体:张某,女,56岁,2003年7月21日初诊。患者反复咳嗽1年余,痰少,难咯出,胸闷,活动后气短,曾在某医院做肺部CT检查,显示“双中下肺背段见片状密度增高影(间质性肺炎)”,肺功能测定严重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曾先后用青霉素、先锋霉素、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治疗,均不见好转,目前仍以强的松(15mg/日)、肿节风及山甲等药物治疗。刻诊患者干咳,气短面色少华,神疲,唇绀,低热,口干,便溏,每日1~2次,舌苔厚腻,脉细弦。从湿痰蕴肺,络脉瘀滞,肺失肃降论治。

处方:穿山龙40g,黄芪30g,炒白术20g,蜂房10g,红花10g,炙款冬花5g,金荞麦30g,僵蚕10g,土鳖虫10g,甘草6g。

取14剂,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配合扶正蠲痹胶囊1号,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

8月4日二诊,患者咳嗽痰白,活动后气短,大便溏,便次增多,胃纳不振,舌苔白腻,脉细小数,仍从痰瘀阻肺,肃降失司,中运不健论治。

处方:穿山龙10g,金荞麦30g,藿香梗10g,杏仁15g,薏苡仁15g,红花10g,冬瓜子20g,炒苍术10g,炒白术10g,丹参15g,炒白芥子10g,蜂房12g,甘草4g。

再取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8月18日三诊患者夜间咳嗽较剧,动则气短,痰白,胃脘部不适,有恶心及嘈杂感,二便正常,舌苔薄腻,脉细数,为正虚痰恋肺胃之证,前法续进。

处方:穿山龙50g,金荞麦30g,生黄芪30g,桃仁10g,红花10g,蜂房10g,徐长卿15g,姜半夏10g,胆南星15g,穿山甲10g,天竺子15g,炒白芥子15g,甘草6。取28剂,每日1剂,水煎服。

9月22日四诊,患者低热已除,咳呛入暮为甚,痰咳出后较舒适,胸闷较前略有改善,苔白腻,脉细弦,强的松减为12.5mg/日。

处方:穿山龙50g,金荞麦30g,姜半夏10g,胆南星15g,炮穿山甲10g,僵蚕10g,蜂房10g,葶苈子15g,桃仁15g,红花15g,甘草6g,生白术20g。取30剂,每日1剂,水煎服。

10月28日四诊,患者咳嗽气喘、胸闷、口干等症状逐渐好转,近来面部微浮肿,纳食尚可,舌质微红伴有紫点,苔薄白腻,脉细弦,强的松减为10mg/日,仍从痰瘀阻滞,肺失肃降论治。

处方:穿山龙40g,金荞麦30g,丹参15g,桃仁10g,生黄芪30g,三七粉(分冲)3g,炮穿山甲8g,蜂房10g,淫羊藿15g,生地15g,熟地15g,甘草6g。取30剂,每日1剂,水煎服,以后守法续进,共服百余剂中药,康复。

评析:间质性肺炎久咳不愈,必须注意痰瘀,始终应从痰瘀论治。间质性肺炎属中医学“咳喘”、“肺胀”等的范畴,发病原因颇多,有外感病毒感染所致,也有因风湿免疫性疾病涉及呼吸系统等,尤以后者间质性肺炎,一旦发生很难完全缓解。根据其病程长、咳嗽反复发作、痰黏难咯或活动气短等临床特征,朱氏认为咳嗽虽不止于肺而不离于肺,总归于邪客于肺所致。尽管病情虚实夹杂,但始终从痰瘀论治。“咳嗽总有痰作祟”,“久病必瘀”,痰浊恋肺,气机失调,瘀血阻络,肺络失和,痰瘀搏结,肺失清肃,故治疗上以肃肺祛痰、活血通络为主。朱氏用药特色有二,一是每方必用穿山龙,他认为穿山龙既能化痰又能通络,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作用,却无激素样的副反应,可明显缓解咳痰、气短等症状;二是擅用虫类药,在治疗这类疾病的处方中,蝉蜕、僵蚕、水蛭、地龙以及全蝎、蜈蚣、蜂房、土鳖虫等使用的频率较高,他认为这些药物既是祛邪药,又是具有一定增强体质的补药,其祛风化瘀、钻透剔邪、开瘀散结的作用,不仅能松弛气道,舒展肺络,改善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而且还含有蛋白质、微量元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起到了寓攻、寓补,攻补兼施的作用,非一般植物药物所能及。本例患者辨证准确,选法用药得当,善于守法守方,坚持治疗,缓图以功,用中药百余剂,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充分说明了坚持用药的重要性。

09 吴熙伯治疗肺炎案

导读:在肺炎患者中,中医辨证属痰热壅肺者十分多见,对于此类患者当以宣肺泻热为治法,方选白虎汤加味,同时用药可打破常规,开始时每日可服用两剂,以使病邪迅速退却。

案体:蒋某,男,24岁。患者近因劳累过度,加之细雨淋身致身热恶寒,咳嗽胸痛,住某医院治疗,测体温39.8℃,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8.4×109/L,中性粒细胞0.84,淋巴细胞0.16,胸部X线透视提示“右下肺见片状阴影”,诊断为“右下肺肺炎”。住院后给予青霉素、链霉素及麦迪霉素等治疗,治疗3天,症状仍存,请中医会诊。诊时症见身热,咳嗽痰黄,气急不畅,咳甚为喘,右胸引痛,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临床诊断为右下肺肺炎,属中医痰热壅肺之发热,治以宣肺泻热为法,方选白虎汤加味。

处方:肥知母10g,生甘草4g,炙桑白皮12g,葶苈子15g,连翘10g,生石膏(先煎)50g,杏仁10g,大贝母6g,薄荷6g。

取4剂,每日服两剂,两天服完。服药后体温已降至37℃,咳喘平,右胸仍痛,大便秘结,再拟瓜蒌旋覆花汤加味。

处方:瓜蒌皮15g,旋覆花(布包)6g,川郁金10g,秋桔梗5g,苏梗10g,杏仁0g,桃仁10g,大贝母6g,前胡10g,桑叶络10g。

服4剂而安。

评析:痰热壅肺之肺炎,选用白虎汤加味治疗有良效。本例患者西医诊断为右下肺肺炎,以发热、咳嗽、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痰热壅肺之发热的范畴。肺为娇脏,清虚之府,性喜肃降,外邪侵袭,郁于肺经,闭则发热;邪壅于肺,肺气失宣清肃之气不行,炼液为痰,痰阻气逆,故为咳为喘;痰热壅结,气机不畅,故胸胁疼痛,病邪由卫分进入气分。治以宣肺泻热为法,故用白虎汤清气分以宣肺泻热,连翘、薄荷以祛邪,桑白皮、葶苈子等泻肺化痰,一天服两剂药,使病邪退却迅速。热退改投瓜蒌、旋覆花、郁金、苏梗、桔梗等涤痰宣肺化浊,下气宽胸,加桃仁化瘀止痛,药证相符,故能奏效。

10 刘祖贻治疗肺炎案

导读:久咳不愈者,应及时到医院做有关检查,以查找其原因,明确病情。对于久咳不愈的患者,除常规中医辨证施治外,还应注意益气健脾,既可绝痰饮之源,又可增强正气。

案体:覃某,女,44岁,2003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两个月前出现咳嗽、咳痰,喷嚏,以为是“感冒”,自购感冒药及消炎药如复方新诺明、安必仙等治疗,症状不见缓解,又在街道诊所就诊,服多种中、西药(具体不详),均不见效,1周前在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作支原体抗体检查,结果显示IgG(+),IgM(-),随后在第二附属医院复查,结果相同,考虑为肺部支原体感染,已连续6天使用吉他霉素等抗生素,现仍咳嗽、咳痰,质黏量少,神疲乏力,汗多,怕冷,时有喷嚏,有时胃脘不适,口稍干,有时痰鸣气粗,既往无肝炎、结核等病史。检查时患者咽不肿,双肺呼吸音稍粗,无啰音,舌质暗淡,苔白厚,脉滑。西医诊断为肺部支原体感染,中医诊断为咳嗽·久咳,属气虚痰阻,营卫不和证,治以益气化痰,宣肺止咳,调和营卫为法,以自拟方治疗。处方:黄芪30g,防风10g,白芷10g,苏叶10g,桂枝8g,白芍10g,白术10g,矮地茶20g,川贝母10g,杏仁10g,射干10g,麦芽30g,陈皮6g,生姜10g,大枣10g。取3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上方3剂后咳嗽咳痰明显减轻,打喷嚏、口干、痰鸣气粗、胃脘不适消除,纳食、睡眠、二便如常,汗多怕冷减轻,查舌质暗淡,苔薄白腻,脉沉略滑,表证已不显著,原方去防风、白芷,继续服用。续服7剂诸症悉平。

评析:久咳不愈者,注意益气健脾,以增强正气,绝痰饮之源。久咳不愈患者应该到医院做有关检查,如胸部Ⅹ线摄片、血常规等检查,如常规抗菌、抗病毒无效时,应考虑作进一步检查,如痰培养、血支原体检查等。应用中药治疗,病久虽有虚象,但当表证仍在时,仍可用祛风解表、调和营卫之品。本例患者西医诊断为肺部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中医诊断为咳嗽久咳,辨证属虚实夹杂之证,既要解表调和营卫,又要宣肺止咳化痰,同时兼顾益气健脾,既可绝痰饮之源,又可增强正气,以驱邪外出。辨证施治时,要根据兼症而加减用药,添一症则添一药,减一症则减一药。本例病人复诊时表证已不显,故于原方去白芷、防风,可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灵活加减用药的特点。

想了解更多,请回复下列关键字

内科

呼吸:感冒 | 流感 | 咽痛 | 过敏性鼻炎 | 大叶性肺炎 | 肺部感染 | 支气管扩张 | 支气管哮喘 | 喘 | 老年性肺炎 | 肺炎合并心衰 | 金葡菌肺炎并脓毒败血症 | 结核性脑膜炎

消化:便秘 | 腹泻 | 产后便秘 | 痢疾 | 胃下垂 | 急性胃痛 | 急性腹胀 | 胃溃疡 | 肝炎 | 脂肪肝 | 阑尾炎 | 急性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 | 肠梗阻 | 溃疡性结肠炎 | 胆囊结石 | 胆道梗阻 | 胆总管扩张伴结石 | 胆石症胆囊炎 | 慢性胃炎合并胃息肉 | 肝硬化 | 胆绞痛

心血管:低血压 | 冠心病 | 高血压 | 急性心肌梗死 | 病毒性心肌炎 | 风湿性心脏病 | 心悸

泌尿:尿血症 | 尿石症 | 遗尿症 | 尿道炎 | 小便白浊 | 尿频尿不尽

神经:眩晕 | 顽固性失眠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内分泌:甲亢 | 糖尿病 | 痛风 | 增肥 | 减肥

风湿免疫:白塞氏综合征 | 风湿

疼痛:头痛 | 外阴痛

肿瘤:淋巴瘤 | 癌症 | 肺癌 | 胃癌 | 鼻咽癌 | 肝癌 | 卵巢癌 | 前列腺癌 | 食管癌

血液:白血病

脉管:静脉曲张

外科

皮肤科:鱼尾纹 | 白癜风 | 脱发 | 湿疹 | 祛斑 | 狐臭 | 脚气 | 扁平疣 | 痤疮 | 牛皮癣 | 黑眼圈 | 毛囊炎 | 湿疹 | 花粉过敏 | 荨麻疹 | 丹毒 | 毛孔粗糙 | 干性皮肤 | 油性皮肤 | 汗斑 | 雀斑 | 乳腺炎 | 酒糟鼻 | 银屑病 | 粉刺 | 脂肪瘤 | 皮脂囊肿 | 纤维瘤 | 褥疮

骨科:腰椎病 | 颈椎病 | 腰间盘突出 | 网球肘 | 骨质增生 | 坐骨神经痛

肛肠科:痔疮

妇科

痛经 | 宫外孕 | 不孕 | 月经 | 闭经 | 更年期综合征 | 子宫出血 | 性交痛 | 阴道痉挛 | 阴道瘙痒

男科

不射精 | 遗精 | 前列腺炎 | 早泄 | 男性乳房发育症 | 少精症 | 睾丸痛 | 阳痿 | 前列腺肥大 | 前列腺增生

口腔科

口腔溃疡 | 牙痛 | 口臭

眼科

青光眼 | 白内障 | 眼胀 | 近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