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医雅言阐释》连载十一(少阴门之混沌症)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蓝字”关注

《唱医雅言》一书为道光元年(1821) 隐居陕西名医汪海峤在陕西蜀河朝阳古洞修著。有残卷本卷前页可看到“敦厚老人汪海峤著,明一后学王太华校正”等字样。能查到的记载为:道光元年(1821) 名医汪海峤在蜀河朝阳古洞修著《唱医雅言》 ,民国十七年(1928)《新镌唱医雅言》由陕西旬阳华阳五彩石印局印刷出版。

《唱医雅言阐释》

陈治生 阐释

 少阴门

混沌症,有热寒,混混沌沌忽要眠;六脉细,闷恹恹,寒用麻附汤的端。麻附汤,和少阴,麻黄去节又去根;加附子,合细辛,管教一服病自轻。

【阐释】这一节是少阴病,表阴证,表虚寒,反发热。刚刚得了少阴表证,有寒有热,故道医曰混沌症,可这个症是热少寒多,病人卫气被郁,阳气不足,故“六脉细,闷恹恹”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当今阳虚之人感冒了再去打点滴者,不避房帷而受风者,没明其妙的腰弯不下来,喉咙痛,用清火药没有疗效的……此方证居多也!

四川一老中医自从2000年后他什么病都是这个方子,看病的人络绎不绝,门前车水马龙,不是说这个中医他不会辨证!而是当今时世使然也!大量的寒凉下去,人又阳虚,再吹吹空调,好了,看似感冒啦,结果一摸他的脉却全是细细的或者根本就找不到,你问他,他还四肢关节酸楚难受,把初学医的实习生吓一跳,没脉啊,心里想是不是这人快不行啦!其实他这就是少阴症,因为他还能发热,还是可以治的。处方么就是这个麻附细辛汤,感冒了的,表药不得重用啊,一样2~3克,也不要煮多久,因为制附片2~3克,开水烫一烫都能吃,很方便,又省钱,满满才两块么!然后不要吹风,弄一碗酸辣粉丝汤吃吃,当时出点汗就好,不出汗,也别急,你睡到天快亮时发现自己胸前的汗象毛毛雨,四肢也不酸楚啦。我当时就在想他为什么要在天快亮的四点多的寅时出汗?结果一想就想通了,“肺寅大卯胃辰根,脾巳心午小未中……”寅时肺正当令,是其王时,正气旺了,已经万事具备,东风也来了,那就速战速决,来他个火烧赤壁,大捷而归!道医说:“青城十四味(附子、干姜、大黄、木通、甘草、麻黄、细辛、天麻、羌活、白芷、槀本、川芎、蔓荆子、防风)就是由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逆汤合九味羌活汤而成,以通为补也。”峨眉临济宗弟子周潜川有六分散(麻黄2–3克细辛2-3克附子6-10克干姜2克酒军3克甘草5克)量很轻,说是太大有心跳过速之虞,是十四味大发散之简化之方也。可与十四味同功。可治疗慢性肾炎,常服则身体健美,也可以治疗朱儒症。看见了没有?道医以发散药为补药啊!他们这些都是由麻附细演化来的!

帮助

唱医释疑破惑十二首(陈治生)

一、 此书初入门,将歌读熟细讲明,学医者有定凭,免得忙忙乱追寻。

释:是说此书适用初学者,是基本功,就象盖房子打地基,地基虽然看不见外观,也不华丽,但很重要!学医的人必须熟读之,背诵之,朗朗上口,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的临床中有定力,有凭借,所谓“夫诣泰华者,非济胜之具,不能登其巅;涉江汉者,非舟輯之用,未足以达其源。”否则,忙忙碌碌,胡乱追寻,劳而无功,无所事事,陷入困顿之中,浪费时间,收效甚少!

二、 此书为引路,门门病方记在肚;门三方用不够,还要诸书来相助。

释:这本书就象引路的向导,一百四十二门的每一门病症的定方,都要牢记在心,道医很谦虚,亦不认为自己的东西就是医学全书,说如果您觉得每门仅出三方还不能为临证所用,那么就应该多多涉猎群书,由博返约,就象春蚕脱茧而出,就再也不必追求茧的束缚,自由自在地成长。

三、 此书名雅言,脉诀汤头症相连;剪荆刺除枝繁,学人容易找根源。

释:书名雅言,是说这本书的全名叫《唱医雅言》。所谓雅言,据史料记载,是以周王朝京都地区的语音为标准的官话,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论语-述而第七》:”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颖达在《正文》中说:”雅言,正言也”。有两地语言可供参考,一是周朝国都西岐(今宝鸡市东岐县),一为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的洛扈(今河南洛阳市)。学者于上释名,可知此书出处,对本书语言有个大概了解,因不是现行普通话,其在现时普通话流行之时期,这本书的语言便是一种方言,方言不是天下人都能懂的,这就是加以释义的目的和其必要性。本书的写作形式是脉诀、汤头、病症一脉相连,便于记诵,使学者一目了然。当时道医动了很多脑力,就象剪去荆刺,除掉细枝,留下主杆,让学者找到根源,不象学院派的课程设置,又是《基础理论》,又是《方剂学》,又是《中医內科学》……单独成书,联系松散,而是直接切入临床,定脉,定方,定药,一气呵成,给我们快速成长扫除了障碍,让我们搭上了快捷的直通车。也就是后文”肯发狠,只数月;就能与人主方脉”的快速速成之路。

四、 此书无杜撰,海上奇方选应验;脉症方编成串,读者顺口最好念。

释:是说此书不是没有根据的编造,虚构,对读者不负责任,而是道人济世活人的经验之谈,且多出自《海上奇方》这本书,然经我多年查对,他所说的《海上奇方》,不是《温隐居海上仙方》,道医可能另有师承。道医曾隐约提到他的老师是太平天国起义的天王洪秀全的高级御医王某某。

五、 此书路途截,吹糠见米容易得;肯发狠,只数月,就能与人主方脉。

释:此书让学医的学者少走弯路,走了一条最短最截的路,因为是道人八十几年的临证精华,就象吹糠见米,学者得到的是至精至纯的东西,没有半点杂质。但要学者摘除疑心,要发狠用功背诵,只有背诵了才能理解,”书读千遍,其意自见”么!也只有发狠地练这个”童子功”,全都记入心间,几个月后,就能给患者把脉处方。

六、此书是短打,一条直路真不假;使学人有柄把,程遥自有千里马。

释:短打者,武术之散手也。精悍,简洁,招招适用。道医苦口婆地劝说学者不要轻看此书,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让学者生信,只有信了,才能生愿、生行。任何的学问,任何宗教,都存在一个信、愿、行的问题,没有此三者,将会一事无成!

六、此书无分量,君臣佐使自主张;要活揆,莫呆想,看病加减轻重赏。

释:是说此书所有药方中的药物没有分量,即就是今人所说的克数,要让医者自行裁定,要用药活泼,以己心测都古人之心,不要死搬硬套,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依据病情而定何为君?何为臣?何为佐使?然后确定其用量。没有分量,也是此书的最大缺陷,常有人说:“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我在同道医学习时,常看他临床,一般都是常规用量,仅有少数用药例外,多则一百多克,少则二三克,颇似孟河医派马培之之风格。

七、此书加减行,热症加凉寒热增;虚加补,实伐倾,请将本草看真明。

释:是说本书的用方加减方面主要是看症之寒热,体之虚实,寒则用热药,热则用寒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但要熟读《神农本草经》,不但要掌握药物的一般用途,还要知道药物之专能。如薏苡仁这个药,在我们头脑中一般的概念,是除湿药,然《神农本草经》却是如此叙述的:“味甘微寒,生平泽。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因此道医临床治疗抽筋的病人就开生苡米120克、生白芍30克、甘草10克、伸筋草30克、仙灵脾30克。一般一星期就治愈了。我亦运用之,屡用屡效!因此这一段的眼目就在最后一句话“请将本草看真明”。

八、此书传世人,照本开方也有灵;切不可认错门,总要将症审分明。

释:当时道医已经九十八岁了,道医这一行不是徒找师,而是师找徒,所以他说总要传人以普济众生就决定传给了笔者吧,他认为一切入世的学问都是不怎么样的,认为他自己是出世之人,方外客。另道医一般是辨“症”,读者且不要误解我把“证”给打错了,弄成了”症”。“辨症”是丹道医学的一大特色,武当山的道医书籍都出来了,大家可以找来证实一下。

九、此书河图源,五行八卦干支全;生克理,先后天,身中所属一了然。

释:我同道人学习时,他很认真地教了我河图、洛书、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系列丹道基础知识。然后传授了《奇门遁甲》、《太乙》、《大六壬》、《五运六气》。只有如此,才能理解”生克理,先后天”,做到”身中所属一了然”。才能理解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处在宇宙中的不同的轨道上,小至一个细胞也是如此,任何一个方位和一个时间都是一个不同的切入点,每个人、每个事件都只是时空坐标系上的一个点,人身之疾病是在这个轨道上暂时混乱的原因。这个就是近年出现的”时相医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广西名医李阳波先贤已经提出来了,可惜!没有引起重视!如今做这类研究的有南京的邹伟俊教授,他成立了”唯象中医研究所”。

十一、此书无药性,寒热温平大概论;靠汤头治诸病,古人传方不肖问。

释:是说此书不再谈药性,认为四气五味这些基础知识,《神农本草经》已经言明。何况他认为对药的认知要用”法象原理”,他依据洛书”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去配属五脏,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参《內经》:”羽虫属火,毛虫属木,裸虫属土,甲虫属金,鳞虫属水”,然后确定植物药,虫类药的用途。读者看仙灵脾这个药又叫”三枝九叶草”,他说这个药不只是补肾,”三”能入肝经,”九”能全肺气。说杂粮荞麦,果实黑入肾,三棱锥形,”三”入肝,茎红色入心,內白色入肺,用荞麦面去治一个老太太的肝硬化,腹水,当时人家肝癌中期啦,我都替他捏一把汗,那料结果令我傻眼,老太太连吃三月荞麦面,越吃越有味口,病情一天天的减下来,最后去查,腹水消失,肝脾肿大缩回原样。他还有最经典的一句认药的真经是”有刺的植物都属金性,金能克木,治肝,肺主皮毛,所以这样的植物也可以止痒;凡是五行具全的药都是好药,如行草(马齿苋)、五味子、刺五加;凡是带“仙”带“灵”字的药都不平凡,如仙灵脾、威灵仙、五灵脂。总之,古人给中医里每一个名字,每一概念都不是乱来的,说今人去的名最没水平,如把”国医”叫”中医”,把”內证”叫”气功”。

十二、此书是结缘,医病不可要贫钱;学老君,救女男,积些阴功买神仙。

释:是说他非常笃信道教的缘分,只传有缘人,医病不可要贫穷人家的钱,要向太上老君学习,积下阴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这里不多说!这是一个信仰的问题,与医学无关也有关。有关者言,是要医匠向孙思邈《大医精诚》里说的那样,要有医德,要具备一个做为大医应有的品质和素养,非仅仅只是”医病不可要贫钱”那样简单,他只是举个很现实的例子罢了。

《唱医雅言阐释》作者陈治生,陈治生,民间中医,凭着对中医深切的爱好,学习临床三十载而经久不衰,自学考试完成中医专业课程,三十年来游学拜师六七位,或求之于丹道,或求之于民间大德,或问道于学院派教授。近九年为孟河派马培之第四代传人程知惜入室弟子(孟河医派本土这一支的传承是:马培之--->邓星伯--->杨伯良--->颜正华、张元凯---->程智惜、范智超---陈治生)。

孟河医派这一支每一代都有著述:马培之著《医略存真》、《马培之医案》、《务存精要》、《外科集腋》、《马评外科症治全生集》、《伤寒观舌心法》、《药性歌诀》、《青囊秘传》、《纪恩录》,邓星伯著《邓星伯医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杨伯良著《杨伯良医案》(学苑出版社),张元凯参编《孟河四家医集》(第一版),并著《医刍融新》,程知惜著《程知惜医案》(待版),陈治生著《唱医雅言阐释》(待版)。陈治生手写本《唱医雅言》已经丢失,其校释的本子是抄写其师某道医的。现拟在中医学苑微信公众号分期推送,希望读者有所获益。

如有问题可直接微信陈先生。(wxid_mqiv6yimt3ny22 昵称 春生)

孟河医家医著介绍(学苑版)

《周玉麟医案》 单德成 编

周玉麟先生学宗《内经》、《难经》、仲景、金元四大家及温病诸家,勤励精专,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学验俱丰,师古而不泥古。本书收入周玉麟先生所写的125则医案,有重阐医理,以案阐理者;有形象比喻,深入浅出者;有寥寥数语,凸现主旨者;有记载辨证论治经过,夹叙夹议者;有突出辨治要点,启人心思者。医案广征博引,理畅辞达,可师可法,值得后人揣摩再三,读者可从中汲取医学精华,启迪思维。

本书作者对周案中的典型医案加以评注,阐述注者本人的见解,提其要、钩其玄、举起善、道其短、知其疑、驳其误、申其意、补其缺,可说是锦上添花之作。

《杨博良医案》

范智超 邱 浩 校注

杨博良(1880~1952),世居江苏武进横山桥西崦村,师从孟河医派邓星伯(邓氏为孟河名医马培之嫡传弟子),为孟河医派第三代传人。杨博良先生一生,鄙仕途黄粱之梦,淡泊荣华,任医道青囊之术,慈惠苍生。常有危急重证,洞见二竖,效如桴鼓;无论贵贱妇幼,普同一等,倾力救治。

今存《杨博良医案》分内、妇、幼、外四科,二十一门。其中内科外感六门,以六气分类,内伤五门,以五脏分类;妇科四门,以经、带、胎、产分类;幼科二门,以小儿外感、小儿杂病分类;外科四门,以人体自然体位分类。最后附杨博良先生集验方二十三则。

先生《医案》,顺天地中正之机,复万物平和之气,可谓得孟河正宗之神髓,炉火纯青,技臻化境矣!且文辞古雅,简明流畅,诚医文并茂,接踵“马培之医案”、“邓星伯医案”,毫不逊色。

《孟河医派三百年---孟河医派研究荟萃》

李夏亭 主编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在繁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科学体系,也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而从常州孟河这片文化土壤中生发的孟河医派,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功绩,影响深远,享誉海内外。

考孟河医派,明末清初就有马荣成、费尚有、法征麟、沙晓峰等以启其先。至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孟河医派崛起于吴中,以费、马、巢、丁四大家为代表的孟河医派名扬大江南北,成为江苏医家一大流派,一个历史影响深远的地域性流派,是祖国医学继温病派后的一支新军,文化底蕴深厚,流派色彩明显,学术成就突出,业绩彪炳,薪火相传,至今不衰。正如近代名医丁甘仁在《诊余集·序》中所说“吾吴医学之盛,甲于天下;而吾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

本书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对历史上孟河医派学术思想的回顾梳理,又有对当今孟河医派临床实践的归纳总结;既有对孟河医派名师大家的考证溯源,又有对孟河医派传承弟子的全面搜集;既有从中医药科学内涵角度进行的精辟分析,又有从吴文化特性角度展开的深入思考;既有简廉验便的临证方药,又有引人入胜的轶事趣闻,本书代表了多年来孟河医派的研究成果和水平。

编写本书的目的就是能为大家提供线索,了解孟河医派的历史由来和发展,对孟河医派的产生和发展、流派特色、学术思想、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为同道提供参考。

《颜正华验案精选》

颜正华教授,著名中医药学家、博士生导师擅治内科杂病,每能应手取效精通本草,谙熟药性,勤求医理,技艺精湛,临床诊病具有辨证细腻、用药精当、综合调治的独特风格。

《神志本草》秦子丁 著

秦子丁 1963年由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分配至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消化系传染病(甲肝)研究组。主任中医师,曾受聘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数届省卫技高级技术职称评委,荣获“江苏省中医先进工作者”及“常州市名中医”称号,孟河医派传人。

本书将历代先贤对本草中涉及神经、精神病症的药物功效的认识、使用经验的文字记录,按原貌转载,共424味,取名“神志本草”,以凸显专科内容。对其中涉及神经、精神系统的内容,诸如挛缩、痿瘫、喎斜、语謇、失视、失聪、失噤、耳鸣、麻木疼痛、痠楚、阳痿、咳逆上气、呃逆反胃,以及失志、失语、不认亲疏,弃衣而走、谵语、惊厥、昏迷和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等,均用粗红体字印刷。这种既突出神经精神专科内容,又可窥药品功能全貌的“本草书”,此前尚无同类。本书是神经内科、中医临床各科及脑病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孟河费氏医案》

《孟河费氏医案》为费伯雄及其孙费绳甫医案合辑。费伯雄医案计20门,列有时病、疟、中风、痿、诸痛、肝气肝风、不寐、虚损、调养、风湿痰、咳、肿胀、呕吐呃、大小腑、妇科、儿科、外科、瘀伤、眼耳、喉科等门,载时病、中风、诸痛及妇、儿、外、喉等各科疾病,案语简洁,议论精辟。费绳甫医案计38门,列有伤寒、感冒、春温、湿温、冬温、大头瘟、疟、痢、霍乱、痧胀、中风、痿、痹、诸痛、情志、不寐、遗精、虚劳、脱、痰饮、咳哮喘、肺痈、黄疸、肿胀、噎膈、呃逆、吐血、尿血、便血、痔、二便不利、淋浊、遗尿、虫、奇病、妇科、儿科、喉科等门,分述伤寒、感冒、春温、湿温、奇病诸证。病案详尽,理法方药层次分明。擅用养胃阴法,于虚损病证颇有效验,对近现代中医临床有较大影响。

《孟河丁甘仁医案》

《孟河丁甘仁医案》,15卷,丁甘仁撰,丁济万编,程门雪、朱振声、陶可箴、钱乃振、刘佐彤、宋大仁等校订,刊于1927年,又名《丁甘仁医案》、《丁氏医案》、《孟河丁甘仁先生医案》、《孟河丁氏验案》等。卷1~12为内科病证,分中风、类中、伤寒、风温、暑湿、湿温、霍乱、疟疾、泄泻、痢疾、咳嗽、肺痈、吐血、虚损、喉痧、痹症、痿症、消渴、痉症、肿胀、脚气、黄疸、胸痹、脘胁痛、少腹痛、神志、头痛眩晕、肝阳肝气、呃嗳、疝气、癃闭、遗精、淋浊、便血、溲血、衄血等门,卷13为调经、胎前、产后、崩漏、带下门等妇产科病证,卷14外科病证有脑疽、夭疽、骨槽风、牙疽、牙岩、大头瘟、时毒、瘰疠痰核、痰毒、痰瘤、血瘤、气瘿、发背、乳岩、肝疽、肺疽、鼻痔、鼻疳、疔疮、湿疮、痔疮、缩脚阴痰,卷15为膏方门、临证笔记。共收载病案400多则。所载医案,必详录脉象、舌苔、症状、病理,辨阴阳表里,究经络脏腑,审证求因,以因求治,因治制方遣药,论述严谨精当,理法方药丝丝入扣。治外感热病,能融伤寒与温病两法;对杂病,先定六经,后加辨证;治外科病,整体着眼,治疗内外兼施。丁氏崇尚和缓,用药轻灵,无猛峻之剂。本书中不少重病险证的治疗经验,颇有启迪价值。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是一部优秀的医案作品。

(0)

相关推荐

  • 药食同源启蒙者孟诜,开创中医食疗孟余堂

    药食两用本草的确定,来源于我们祖先数以千年计的食药两用实践经验.在炎黄子孙开发食物寻觅健康的漫长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不仅可以解渴充饥.扶正固本,而且还可以解"毒".排"毒 ...

  • 揭秘食疗鼻祖孟诜传说,非遗传承,开创孟余堂

    孟诜(公元621至713年)是孙思邈的弟子,善于摄生,常以药饵为事,亦享遐龄,卒年九十三.<旧唐书>本传载其格言云:"若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两& ...

  • 【医案里的中医智慧】抑郁失眠不用慌 经方帮您忙

    2019-11-19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医无双AT北中医 ,作者国医无双AT北中医 导读 "我考试总是不及格"."我人际关系很差"."我总感觉上司不信任 ...

  • 孟河费氏、马氏治疗胃痛经验探讨

    [目的]通过整理孟河费氏.马氏治疗胃痛的医案,比较其用药规律,分析并探讨孟河医派治疗胃痛的经验.[方法]逐条核对,建立医案数据库,参照<中药学>对药物名称与炮制方法进行规范,运用数据挖掘方 ...

  • 探秘《食疗本草》,“食疗鼻祖”孟诜的中医精髓

    6月29日,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中医药"出海".最近一段时间,主管部门在弘扬中医药文化这件事上动作密集 ...

  • 孟诜开创中医食疗学,守中致和孟余堂

    养生本于饮食,古中华的饮食养生在先祖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健康长寿的不断追求中演变发展.至唐代时,社会环境的安定.文化交流的多元,官贵富商追求生活品味,道士高僧偏重身心保健与饮食养生等,都对食疗的发展起到 ...

  • 孟河四家及费氏传人申春悌教授临床诊治肺系疾病痰瘀阻肺证的用药经验,总结其组方规律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挖掘孟河四家及费氏传人申春悌教授临床诊治肺系疾病痰瘀阻肺证的用药经验,总结其组方规律,探讨各自的治疗理念,以期拓宽肺系疾病中医理论的思路,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效果方法以&l ...

  • 启蒙药食同源,开创孟余堂,食疗鼻祖孟诜的百世余泽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饶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许多国家都没有这么多潜在的食疗原材料.为充分享用这份大自然的馈赠,唐代名医孟诜(shen)通过采集.挖掘 ...

  • 余听鸿危症医案三则 – 经方派

    余听鸿(1847-1907),名景和,江苏宜兴人. 童年在孟河当药店学徒,而后入孟河名医费兰泉门下,业成后悬壶家乡, 中年后寓居常熟,时有"余仙人"之美誉.余氏十分强调<伤寒 ...

  • 《唱医雅言阐释》21.纯阴门

    <唱医雅言>一书为道光元年(1821) 隐居陕西名医汪海峤在陕西蜀河朝阳古洞修著.有残卷本卷前页可看到"敦厚老人汪海峤著,明一后学王太华校正"等字样.能查到的记载为:道 ...

  • 《唱医雅言阐释》连载十三(少阴门 停水症)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蓝字"关注 <唱医雅言>一书为道光元年(1821) 隐居陕西名医汪海峤在陕西蜀河朝阳古洞修著.有残卷本卷前页可看到"敦厚老人汪海峤著, ...

  • 《唱医雅言阐释》连载十二(少阴门之虚元阳)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蓝字"关注 <唱医雅言>一书为道光元年(1821) 隐居陕西名医汪海峤在陕西蜀河朝阳古洞修著.有残卷本卷前页可看到"敦厚老人汪海峤著, ...

  • 《唱医雅言阐释》连载 18隔经门

    <唱医雅言阐释> <唱医雅言>一书为道光元年(1821) 隐居陕西名医汪海峤在陕西蜀河朝阳古洞修著.有残卷本卷前页可看到"敦厚老人汪海峤著,明一后学王太华校正&quo ...

  • 《唱医雅言阐释》连载厥阴门(三)厥阴症

    <唱医雅言>一书为道光元年(1821) 隐居陕西名医汪海峤在陕西蜀河朝阳古洞修著.有残卷本卷前页可看到"敦厚老人汪海峤著,明一后学王太华校正"等字样.能查到的记载为:道 ...

  • 《唱医雅言阐释》连载厥阴门(二) 自痢症

    <唱医雅言>一书为道光元年(1821) 隐居陕西名医汪海峤在陕西蜀河朝阳古洞修著.有残卷本卷前页可看到"敦厚老人汪海峤著,明一后学王太华校正"等字样.能查到的记载为:道 ...

  • 厥阴门(一) 古木症《唱医雅言阐释》连载

    <唱医雅言>一书为道光元年(1821) 隐居陕西名医汪海峤在陕西蜀河朝阳古洞修著.有残卷本卷前页可看到"敦厚老人汪海峤著,明一后学王太华校正"等字样.能查到的记载为:道 ...

  • 《唱医雅言阐释》连载之九(少阳门 )

    <唱医雅言>一书为道光元年(1821) 隐居陕西名医汪海峤在陕西蜀河朝阳古洞修著.有残卷本卷前页可看到"敦厚老人汪海峤著,明一后学王太华校正"等字样.能查到的记载为:道 ...

  • 《唱医雅言阐释》连载之八(阳明门)

    <唱医雅言>一书为道光元年(1821) 隐居陕西名医汪海峤在陕西蜀河朝阳古洞修著.有残卷本卷前页可看到"敦厚老人汪海峤著,明一后学王太华校正"等字样.能查到的记载为: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