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度酒——一个忽悠了中国人几十年骗局!
时下,聚会当然少不了白酒,在酒桌上有酒友表示,自己酒量小,更愿意喝低度酒,低度白酒以其较为柔和的口感,走俏餐桌。认为低-4酒究竟哪个好,为什么低度酒比高度酒更便宜?
那什么是低度酒?
首先我们给高度酒和低度酒划分一下界限,按照国际惯例,蒸馏酒如白酒、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等都属于烈酒或高度酒。但对于白酒,我们又有自己的划分习惯,一般认为,50°以上属于高度白酒,40~50°属于降度白酒(又称中度白酒),40°以下称为低度白酒。从白酒历史看,低度酒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指的是酿造酒。第二类指的是蒸馏酒中度数在40度及以下的白酒。
所有酿造酒都是低度数?然而并不是一回事儿。
酿造酒是指含糖农作物经过糖化、发酵、过滤、杀菌等工艺,产生酒精成分而形成的酒,也叫发酵酒。因为发酵用的酵母在酒精达到16度时基本不再活动,所以这类酒通常在16度以内,最高也不会超过18度。话说元朝时期,勤劳好酒的人们将蒸馏技术用于酿酒,在白酒发酵基础上,对其进行蒸馏冷却,由此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出现了酒精度数高于发酵酒的高度白酒,也就是蒸馏酒。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这里的烧酒指的就是用蒸馏法制成的酒。蒸馏酒的诞生,是对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酿酒技术的升级,为后世'酒是粮食精'的说法,提供了响当当、立得住的依据。
白酒“降度”有需求也很无奈
白酒自诞生以来,一直是用粮食发酵,然后或过滤,或蒸馏,生成白酒。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酒也是那样酿的。不料,到了建国之初的六十年代,粮食空前匮乏,为了实现少用粮食或不用粮食也能生产出酒,1963年,当时的轻工业部牵头研发制酒新工艺。经过众多业内专家的不懈努力,不久就研究出了划时代的制酒技术--固液法,即在食用酒精中加入不低于30%的纯粮酿造的固态法酒。由于这样的酒仍然需要不少粮食,随后又进一步研发出了一粒粮食、一滴原酒都不需要的新工艺--液态法,直接用食用酒精兑水,当然了,业界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词叫'加浆'。咱前面说的发酵酒也好,蒸馏酒也好,只要是纯粮酿造,出来的酒都有一个固定的度数,比如酱香型白酒,三斤粮食或五斤粮食酿出一斤酒,经历过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等流程,酿出的酒最佳度数就是53度,度数高了低了,口感和香味都变差。可是,有了这个液态法新工艺,想要什么度数,只需按比例兑水;想要什么口味,只需添加呈香物质调和就可以了。从技术角度讲,某种程度上说,“降度”的技术难度甚至超过了“提度”的难度。
为了去除这些沉淀,通常使用吸附法、冷冻法和蒸馏法等来净化,但如此一来不但除去了绝大部分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油酸乙酯(白酒的香味物质),其他难溶于水的高沸点物质亦会同时被除去,造成酒体变淡、后味短的问题。因此过滤沉淀后还要用优质、特点明显的调味酒进行细致的调味,这样才能保证低度白酒“低而不淡”、“低而不杂”、“低而不浊”的质量问题。
喝酒要喝高度酒
很多人喝酒总喜欢喝低度酒,其实,低度白酒的危害要远远大于高度白酒。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你必须喝酒,最好要喝高度酒!
首先,心理上:对一般人而言,总觉得低度酒味道不呛人,但事实上,喝低度酒要比喝高度酒更容易醉人,对于高度酒,因为高度酒味浓,多数人从潜意识里自觉地少喝了。
其次,成分上如上文所述,低度酒往往要加入各种香料和添加剂。香料和添加剂多多少少都是不好的,然后,大家就都明白了。也就是说同样饮酒量,如果喝低度的就要比高度的要多喝进去更多水、香料和添加剂。
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也不是一下子就把你放倒,这是个日积月累的慢性中毒过程。所以当你饮用低度酒时,也同时喝进了一些香精、添加剂等物质,而这才是对于肝的最大的伤害(所以还是要少喝酒的)。
最后,结构上:高度酒的酒精与水紧紧结合在一起,进入体内可以同时随汗液挥发和尿液排除。而低度酒的酒精和水不完全结合,在体内酒精首先挥发渗透到肉里骨子里,而水随尿液排除,体内剩下的只有酒精。
综上,喝酒要喝高度酒。不过都得提醒一下,喝酒要适量,身体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