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在中国拍彩色街拍的玛格南大师告别,这些记忆却不曾褪色

他是最早用彩色胶卷拍照的玛格南摄影大师
花了46年,跨越半个世纪记录中国
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真实多彩的过去

一个时代真正的过去,是为我们留下无数回忆的人先走了。

布鲁诺 · 巴贝,在2020年还剩一个多月时,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79岁。

他是第一位用彩色胶卷记录中国的玛格南摄影师。作为全球知名摄影公司玛格南前主席,巴贝一生获奖作品无数,被授予过法国国家荣誉勋章。

70年代时,当国内外摄影师还在普遍拍黑白照片时,这位摄影大师坚持使用彩色胶卷,并以和谐运用色彩成为个人标识。

他拍摄的很多照片被刊登在欧洲、美国等地的媒体上。从北京到上海,再到深入四川、广西,向世界打开了一幅瑰丽多变的中国图景。

去年4月,巴贝摄影集《中国的颜色》首次出版,书中收录了自1973年至2018年他在中国拍摄的三百余幅彩色照片。

为了宣传,他又一次专门回到北京、成都,而距离他上次来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开展览也不过才四年时间。

接受媒体采访时,巴贝坦言从未没想过(拍摄)是留下个人记忆。“只是一切变得太快,一个时代结束了,许多东西永远遗失了。

01

第一位用彩色胶卷

街拍中国的摄影大师

从1973年再到1980年、1983年,巴贝曾三次用喜爱的柯达克罗姆胶片,记录下一抹抹珍贵的中国颜色。

在那个外国人很拿到签证的年代,这位摄影大师作为随行记者,第一次跟着法国时任总统乔治·蓬皮杜访华。

北京 1973年 小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欢迎法国总统蓬皮杜

访问结束后,对中国着迷的巴贝又多呆了20多天,继续在街头巷尾记录当地人的生活。

那时候,国家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墙上到处都贴着革命海报,写着统一口号。这些照片没有刻意向众人解释什么,却成了一种文化标志,超越时间。

1973 年 上海 《国际歌》宣传画

上海, 1973年 ,工农兵大壁画

那时候,巴贝形容北京是个“蓝色的中国”。

“当时中国没什么交通方式,所有人都骑自行车,每个人穿得也一样蓝色或灰色,你也从来不会在街上看到牵手的情侣”。

北京,1973年 ,天安门的破晓时分

1980年巴贝第二次来到中国。他去了上海、四川、广西,一路跑到乡村。

他记录下耕田、播种再到打谷的整个过程。人们在稻田、湖泊前辛勤劳作。

蓝色天空、绿色水田、金色小麦等田园风光,组成一幅幅古典细腻,色块分明的的油画长卷。

直到现在,这位来过中国无数次的摄影师都不会说中文。但他坚信摄影是唯一能够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被理解的语言。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曾在四川的一些小村庄旅行,转过身来,突然发现身后三四百村民追随着。

他们笑着,好奇着,这个长着大胡子的外国人,究竟在干什么?

对于巴贝而言,哪怕语言不通,也能感受到当地人的友好,“当你在巴黎拍摄,很多人看到镜头就会对你说:“Why did take my picture”,但在成都,人们面对镜头时几乎都会给出一个大大的微笑”。

02

他的照片里有父母和我们的童年

巴贝拍摄的照片里,几乎每一张都有人。他将所有的关注都倾注到普通人的生活,“照片中的人可以最好地揭示国家的精神,我喜欢拍摄人们身处他们最自然的环境中的状态”。

半张脸涂满腮红的小女孩、在杂粮店门口排队的市民、认真拉风琴的学生……一张张朴实、纯真的脸庞,有人说看到了这些照片,好像看到了父母和自己的童年。

上海, 1980 年, 在议价杂粮店排队

上海, 1980 年, 幼儿园

上海,1980 年,中学生在下跳棋

上海,1980年,上海少年宫手风琴班

城市生活中,最吸引巴贝的还有中国人种种肢体语言,“对一个西方人来说,我从没见过有人在街上做操、打太极…”

在上海公园、豫园和外滩附近,随时随地能看到摆出架势拉伸练腿的居民,还有穿着统一工作服出来做体操的员工……..那个时代,似乎全民都在积极运动锻炼。

上海,1980 年,外滩集体太极

作为一个摄影师,巴贝对上海照相馆、茶馆、美发店也充满有兴趣和好奇。

1973年他在照相馆外拍橱窗,1980年他直接大胆地走进入南京路、淮海路的摄影工作室。

照相馆里都是拍婚纱照的新人,女生穿婚纱,男生穿着西装。这幅场景如今已经看不到了。

上海,1980 年 ,婚纱照

“女人在那儿用神奇的机器烫发,各种电线缠绕着,今天再回过头来看一切都不可思议”。

03

“只是一切变得太快

一个时代结束了“

过去半个多世纪,布鲁诺 · 巴贝的镜头足迹遍布五大洲,拍摄过尼日利亚、越南、中东、孟加拉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战争。

作为玛格南图片社的摄影大师,他最著名的作品应该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意大利人为主题的黑白专题摄影。

这位卓越摄影师有那么多经典作品,最让人难以为忘怀的却还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中国记忆。

虽然《中国的颜色》收录了300张照片,贯穿整个20世纪下半叶时期,但一个外国人用大半辈子记录、见证的中国历史远不止这些。

2000年以后,巴贝镜头下仍继续拍着中国,只是街头不再充斥标志化的海报和口号,而是游玩观光的各地游客。

摄影书最后50页,展示了过去15年的中国。2010年,他拍下上海世博会大量照片,最后只留下两张。

上海,2010 年,世博会期间外滩上一对情侣

青岛,2015 ,青岛啤酒节

平遥,2016 年,儿童晚会

每一次去中国,巴贝总会抓紧时间尽可能多去几个城市,马不停蹄奔波在路上,接受采访,拍照,宣传。他一直感叹中国变化实在太快了。

1973年第一次去上海时,他在黄浦江畔拍摄了一张照片,原来那里只有菜地、稻田和船厂。

等到20年后故地重游,照片里同一位置已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过去早不见踪影。

上海,2012 年,新旧上海

豆瓣上许多人看完《中国的颜色》一书,都不免感叹,进入2000年以后,照片好像没有以前好看了,原来大师也会凑数。

或许对一代又一代人来说,关于中国最生动、有趣的日子永远都在过去,在我们的回忆里。

正如卡洛尔·纳伽所写:“对布鲁诺·巴贝来说,摄影不仅仅是捕捉瞬间,更是一种关乎过程和记忆的工作。”

而巴贝带给我们的记忆将永远充满生命,永远被我们怀念。

文、编辑/昌圈圈
部分参考资料来自于澎湃新闻、Len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