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知荣州 徙家和义

摄知荣州 徙家和义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写诗9300余首、作词130余首,收入《陆放翁全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书中。陆游自幼修文习武,立志报国,主张抗金,收复中原。陆游仕途曲折。乾道六年(1170),陆游入蜀出任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乾道八年(1172),陆游到成都,出任主战派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僚,并受命赴抗金前线南郑(今陕西汉中)办理军务。王炎内调朝廷枢密院后,陆游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在南宋朝廷主和派占上风时,陆游受到排挤和贬谪。乾道九年,陆游出任蜀州通判并先后摄知蜀州(今崇州市)、嘉州(今乐山市)事,即代理知州职。陆游摄知嘉州,他筑堤、修浮桥、大阅、揽名胜、刻《岑嘉州集》,但他更怀念南郑抗金前线,写下《观大散关图有感》著名诗篇,抒发他“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淳熙元年(1174)冬月初,陆游以蜀州通判之职摄知荣州事,即代理荣州知州。淳熙二年(1175)正月十日,陆游离开荣州,赴成都出任四川制置使范成大幕僚参议官。

陆游离开荣州前,作词《桃源忆故人》(并序)一首,他在序中写到:“三荣郡治之西,因子城作楼观,曰高斋。下临山村,萧然如世外。予留七十日,被命参成都戎幕而去。临行,徙倚竟日,作桃源忆故人一首”。陆游经井研(有《井研道中》诗)入荣州,从《入荣州境》到《别荣州》,摄知荣州七十日,署政之余,创作诗词三十二首。主要有《入荣州境》、《赖牟镇早行》、《初到荣州》、《城上》(二首)、《西楼夕望》、《醉中怀眉山旧游》、《登城望西崦》、《甲午十一月十三夜梦右臂踊出一小剑长八九寸有光既觉犹微疼也》、《斋中夜坐有感》、《晚登横溪阁》(两首)、《昭德堂晚步》、《龙洞》、《虎洞》、《东山》、《客中夜寒戏作长谣》、《高斋小饮戏作》、《太液黄鹄歌》、《自唐安徙家来和义出城迎之马上作》、《乙未元日》、《别荣州》、《蓦山溪·游三荣龙洞》、《好事近·寄张真甫》、《水龙吟·荣南作》、《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两首)、《其乐天·三荣人日游龙洞作》、《渔家傲·东望山阴》、《桃源忆故人(并序)·斜阳寂历柴门闭》、《桃源忆故人(应灵道中)·栏干几曲高斋路》、《桃源忆故人·一弹指顷浮生过》等。陆游摄知荣州时,荣州的名胜古迹,独特的穹隆地貌,茂密的森林,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深深地吸引着他,在诗人的笔下,他把荣州比作桃花源“一点炊烟时起,鸡犬往来林外,…临去画楼频倚,何日重来此。”。陆游荣州诗词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也是研究南宋古荣州治地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

陆游摄知荣州赴任在先,徙家来荣州和义在后。他在《自唐安徙家来和义出城迎之马上作》诗中写到:“身如林下僧,处处常寄包。家如梁上燕,岁岁旋作巢。岂惟人所怜,顾影每自嘲。眼看佳山水,不得结把茅。造物困豪杰,如视饿虎哮。要令出精神,感激使叫呶。颇思投笔去,走马盘云旓。三更冒急雪,大战梁楚郊”。陆游这首诗作于他去迎接家眷来和义的马背上。对此诗中的“和义”一词,应有两种释读:一是指荣州的别称“和义郡”,二是指荣州政区内的古地名“古和义县城”。究竟哪种释读才是陆游徙家的史实呢?

首先,从荣州的历史沿革看。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置荣州,因有荣德山而得名,唐太宗贞观八年(634)时荣州辖大牢、旭川、资官、威远、公井、和义6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荣州为和义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和义郡复为荣州。荣州政区,因和义县的存在以及招和夷獠缓和民族矛盾的重要而改名和义郡,辖区未变,仅16年后和义郡又复为荣州。到陆游摄知荣州时,荣州政区辖荣德、资官、应灵、威远四县,州治在荣德(今荣县旭阳镇),和义县已于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并入威远县,公井县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并入荣德县。

其次,从古和义县的治地沿革上看。隋大业十二年(616)置和义县,以招和夷獠,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和义县并入威远县。据唐《元和郡县志》(成书于813年)记载“(和义县城)西南至州(荣州)一百七十里”,北宋《太平寰宇记》(成书于987年)又记载“废和义县,在州(荣州)东北一百七十里”,北宋《元丰九域志》(成书于1080年)则记载“古和义县城,山地产矿石,烹炼成铁”。 由于唐《元和郡县志》成书时和义县还是唐朝的建置县,北宋《太平寰宇记》成书时和义县废入威远县也刚20年,这两部地理志对荣州与和义县(或废和义县)的地理位置、方位、距离描述一致。而北宋《元丰九域志》则记载了古和义县的矿产资源及冶铁业。因此笔者认为这三部地理志对和义县(废和义县或古和义县城)的记载和描述是客观和可靠的,据此笔者也认为:古和义县城的地理位置靠近铁山,应该在今威远县县北的连界镇至观英滩镇一带。到陆游摄知荣州时,虽然和义县已废入威远县约210年,但已具有351年建置县历史底蕴的古和义县城应该还在。

第三,从陆游三十二首荣州诗词的题目或副标题用词看。用“荣州”一词的有三首,用“三荣”(荣德山、荣黎山、荣隐山的古称)一词泛指荣州的有七首,用荣南一词代荣德县一首,用赖牟镇一词表述资官县属地一首,用应灵道中词组表述去应灵县(经应灵县离开荣州)的一首,只有《自唐安徙家来和义出城迎之马上作》一诗用“和义”一词表述,其余十八首如高斋、龙洞、虎洞等则地名用词居多。

第四,细读《自唐安徙家来和义出城迎之马上作》全诗。能够体会到陆游在寒冬(农历冬腊月间)的凌晨三更起身出城赶路(路程较远),骑马穿行在穹隆山岭林海雪原中,并写下这首诗作,以抒发他对受到贬谪“家如梁上燕,岁岁旋作巢”的自嘲和“造物困豪杰”很想投笔从戎的心情。在此诗的末句“三更冒急雪,大战梁楚郊。”中,前半句诗人以写实的手法描述了他出城去迎接家眷的场景,而后半句诗人则以写意的手法将自己比喻成一个横刀立马、驰骋疆场在前线与敌人战斗的将军,从而将全诗推向高潮,抒发出了诗人抗金报国的豪情壮志,也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的抗金前线作战图画。

经上述四方面分析后,对陆游《自唐安徙家来和义出城迎之马上作》诗中“和义”一词的释读,笔者认为:将其作为荣州政区内的古地名“古和义县城”来释读,似乎更符合诗作的史实背景。如果将《自唐安徙家来和义出城迎之马上作》诗中“和义”一词作“古和义县城”释读,且古和义县城位于今威远县县北,笔者似乎看到:一是淳熙元年(1174)冬腊月,陆游的家眷自蜀州唐安顺沱江水路南下到资州或经隆州(陵州)仁寿县陆路南下,再抵达古和义县城安居,陆游出城(荣州城)去迎接。二是陆游摄知荣州七十日,虽然他没有到过威远县城(县治在今严陵镇,当时可能称婆日镇),但是地处威远县北的古和义县城曾是他和家眷的安身之处,古和义县城留下了大诗人的足迹。三是陆游受贬谪“摄知荣州,徙家和义”的遭遇,与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谪巴蜀“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的遭遇相似。

参考文献:

1、朱东润《陆游传》。

2、二〇一〇版《荣县志》陆游词条。

3、李亮伟《论陆游在荣州的处境与悲情》。

4、胡林《陆游荣州诗词笺注》。

陈廷德

二〇一二年二月

附录:

一、蜀州及唐安古县史料摘要

蜀州:隋属蜀郡,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置蜀州,辖晋原、唐隆、青城、新津四县,州治晋原(今崇州市城区)。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蜀州为唐安郡,领晋原、唐安、青城、新津四县。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复改唐安郡为蜀州,辖晋原、唐兴、青城、新津四县。到北宋时,据《元丰九域志》记载:蜀州领晋原、新津、江源、永康、青城五县。

唐安古县:本汉江原县地,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置唐隆县,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唐隆县改名武隆县,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武隆县复为唐隆县,唐玄宗先天元年(712)改唐隆县为唐安县(西北至州四十里),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改唐安县为唐兴县,宋太祖开宝四年(971)改唐兴县为江源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江源撤县为镇(今江源镇)并入崇庆州。

摘录:陈廷德

二〇一二年二月

二、荣州及和义古县史料摘要

荣州:汉属犍为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置荣州,州治公井县(今自贡贡井区),因有荣德山(今威远大老君山)而得名,时荣州辖公井、大牢(县治在今荣县城)、威远3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大牢县内增置旭川县(县治在今荣县城),大牢县治所西迁至金山寺(今乐山金山镇),威远县内增置婆日、至如二县,俱隶属荣州。贞观二年(628)割泸州隆越县隶荣州。贞观六年(632)荣州治所由公井迁大牢,割嘉州的资官县(县治在今荣县来牟镇)隶荣州。贞观八年(634),将婆日、至如、隆越三县并入威远县,又割和义县隶属荣州,此时荣州辖大牢、旭川、资官、威远、公井、和义6县。唐高宗永徽二年(651),荣州治所由大牢迁旭川。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荣州为和义郡,改大牢县为应灵县。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和义郡复为荣州。五代沿袭唐制,荣州辖旭川、资官、应灵、公井、威远、和义6县。宋初仍沿唐制。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和义县并入威远县,此时荣州辖旭川、资官、应灵、威远、公井5县。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旭川县改名荣德县,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公井县并入荣德县,此后荣州辖荣德、资官、应灵、威远四县。南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升荣州为绍熙府,府治设荣德县,仍辖荣德、资官、应灵、威远4县。

和义古县:隋大业十二年(616)置和义县,西南至州(荣州)一百七十里,以招和夷獠,故以和义为名。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和义县并入威远县。隋唐五代北宋时期,和义县在与威远县并行351年后并入威远。据北宋《元丰九域志》(1080)记载:“古和义县城,山地产矿石,烹炼成铁”。

摘录整理:陈廷德

二〇一二年二月

三、陆游荣州诗词三十二首

(不含《井研道中》、《东山又》两首)

井研道中

穷冬景方促, 下岭路微平。
地瘦竹无叶, 风乾茅有声。
客游空自叹, 归计与谁评?
尚喜长亭下, 云穿夕照明。

入荣州境

一起一伏黄茅冈,崔嵬破丘狐兔藏。
炯炯寒日清无光, 单单终日行羊肠。
村落聚看如惊獐, 亦有银钗伏短墙。
黄旗翻翻鼓其镗, 画角呜咽吹斜阳。
长筒吸井熬雪霜, 辘轳咿哑官道傍。
渺然孤城天一方, 传者或云古夜郎。
其民简朴士甚良, 千里郁为诗书乡。
闭合扫地焚清香, 老人处处是道场。

赖牟镇早行

孤灯照影听初鸡,揽辔情怀倍惨凄。
雪作未成云意闹, 茅荒无际客魂迷。
触寒手指藏犹裂, 畏嶮图书弃不携。
老去有文无卖处, 等闲题遍蜀东西。

初到荣州

乱山缺处城楼呀,双旗萧萧晚吹笳。
烟深绿桂临绝壑, 霜落残濑鸣寒沙。
废台已无隐士啸, 遗宅上有高人家。
铃斋下榻约僧话, 松阴枕石放吏衙。
杯羹最珍慈竹笋, 缾水自养山姜花。
地炉堆兽炽石炭, 瓦鼎号蚓煎秋茶。
少年远游无百里, 一饥能使行天涯。
岂惟惯见蓬婆雪, 直恐遂泛星河槎。
故巢肯作儿女恋, 异境会向乡闾夸。
一杯径醉帻自堕, 灯下发影看鬖花。

城上

双双黄犊卧斜阳,叶叶丹枫著早霜。
沙水自鸣如有恨, 野花无主为谁芳?
郫筒味酽愁濡甲, 巴曲声悲怯断肠。
赖有生平管城子, 不妨驱使答风光。

城上又

濯锦豪华梦不通,岿然孤叠乱山中。
行歌满道知人乐, 露积连村见岁丰。
万瓦新霜扫残瘴, 一林丹叶换青枫。
鹅黄名酝何由得, 且醉杯中琥珀红。

西楼夕望

夜郎城裹叹途穷,赖有西楼著此翁。
溪鸟孤飞寒霭外, 野人参语夕阳中。
苍天可恃何曾老, 白发缘愁却未公。
俗态十年看烂熟, 不如留眼送归鸿。

醉中怀眉山旧游

劲酒少和气, 哀歌无欢情。
故乡不敢思, 登高望锦城。
锦城那得去, 髣佛蟆颐路。
遥知尊前人, 指我题诗处。
我虽流落夜郎天, 遇酒能狂似少年。
想见东郊携手日, 海棠如雪柳飞绵。

登城望西崦

登城望西崦, 数家斜照中。
柴荆昼亦闭, 乃有太古风。
惨淡起炊烟, 寂历下钓筒。
土瘦麦苗短, 霜重桑枝空。
恐是种桃人, 或有采芝翁。
何当宿楼上, 月明照夜舂。

甲午十一月十三夜梦右臂踊出一小剑长八九寸有光既觉犹微疼也

少年学剑白猿翁,曾破浮生十岁功。
玉具拄颐谁复许, 蒯缑弹铗老犹穷。
床头忽觉蛟龙吼, 天上方惊牛斗空。
此梦怪奇君记取, 佩刀犹得世三公。

斋中夜坐有感

荒山为城溪作壕,风鼓巨木声翻涛。
鸱枭乘屋弹不去, 狐狸欺人怒竖毛。
雨来红鹤更可恶, 争巢一似婴儿号。
城孤屋老草木茂, 正坐人少此辈豪。
急呼五百具畚锸, 欲掀窟穴穷腥臊。
忽然语罢却自笑, 残年何至与汝鏖。
浣花江色绿如黛, 春波艳艳浮轻舠。
行当系缆柳阴下, 仰听莺语倾香醪。

晚登横溪阁

楼鼓声中日又斜,凭高愈觉在天涯。
空桑客土生秋草, 野渡虚舟集晚鸦。
瘴雾不开连六诏, 俚歌相答带三巴。
故乡可望应添泪, 莫恨云山万叠遮。

晚登横溪阁又

荦确坡头筇竹枝,西临村路立多时。
卖蔬市近还家早, 煮井人忙下麦迟。
病客情怀常怯酒, 山城光景尽供诗。
晚来试问愁多少, 只许高楼横笛吹。

昭德堂晚步

笑唤枯筇蹋夕阳,探春聊作静中忙。
高枝鹊语如相命, 幽径梅开秪自香。
苔蚀断碑惊世换, 钟来废寺觉城荒。
谪仙未必无遗恨, 老欠题诗到夜郎。

龙洞

峭崖磨天如立壁, 柟根横走松倒植。
呀然一岫惊倒人, 空洞坡阤三百尺。
幽阴宜为异物托, 角爪痕存犹可识。
想当蟠蛰未奋时, 腥风逼人云触石。
一朝偶为旱岁起, 卷海作雨飞霹雳。
向来伊吕正如此, 莘渭千年有遗迹。
我欲酌酒招蜿蜒, 安用辛苦常行天。
太平海内多丰年, 归来故祠听管弦。

虎洞

空山秋高木叶黄,茫茫百草凋秋霜。

逶迤深谷白昼静,群鸦竞噪众鸟翔。

洞中有虎何猛烈,牙如利刀爪如铁。

奋髯掉尾初出穴,昂头四顾吐其舌。

双睛忽动飞电回,层崖长啸阴风来。

山中藜藿谁敢采,野外狐兔皆悲哀。

嗟虎之猛有如此,自是贪残日无已。

岂无壮士裴将军,弯弓射之殄其类。

方今上有明圣君,广爱民物怀深仁。

推诚不但祝罗网,登用牧守需贤人。

四郊无事民安静,有若刘昆多善政。

嗟虎虽猛当如何,胡为饮泉卷久阿?

明当负子东渡河!

东山

老惯人闲岁月催,强扶衰病上崔嵬。

生为柱国细事耳,死画云台何有哉。

熟计提军出青海,未如唤客倒金罍。

来朝日出春风动,更看青天万里开。

录者注:此诗录自《陆游荣州诗词笺注》一书。

东山又

今日之集何佳哉!入关剧饮始此回。

登山正可小天下,跨海何用寻蓬莱。

青天肯为陆子见,妍日似趣梅花开。

有酒如涪绿可爱,一醉直欲空千罍。

驰酥鹅黄出陇右,熊肪玉白黔南来。

眼花耳熟不知夜,但见银烛高花摧。

京华故人死太半,欢极往往潜生哀。

聊将豪纵压忧患,鼓吹动地声如雷。

客中夜寒戏作长谣

孤翁痴钝如寒蝇,霜夕不瞑愁严凝。
寝衣触体起芒粟, 鼻息嘘润成冰凌。
冬冬默数严谯鼓, 耿耿独看幽窗灯。
支床龟老共夜永。 号月鸡冷同晨兴。
白狐紫貂了不暖, 何况蜀锦并吴绫。
静思忽得安乐法, 人生所欠絮与缯。
十年一衲尚可过, 不信请视匡山僧。

高斋小饮戏作

梅花又发鬼门关,坐觉春风万里宽。
荔子阴中时纵酒, 竹枝声里强追欢。
丁年汉使殊方老, 子夜吴歌昨梦残。
白帝夜郎俱不恶, 两公补处得凭栏。

太液黄鹄歌

(汉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太池中。公卿上寿,赐诸王列侯宗室金钱,予夜读汉书,追作歌一首)

建章宫里春风寒,太液水生池面宽。
中人驰奏黄鹄下, 龙旗豹尾临池看。
芹香藻暖鹄得意, 左右从官呼万岁。
须臾传诏宴公卿, 驩声如雷动天地。
时平宫省游乐多, 黄鹄刷羽涵恩波。
小臣珥笔龙墀下, 愿继前朝天马歌。

自唐安徙家来和义出城迎之马上作

身如林下僧, 处处常寄包。
家如梁上燕, 岁岁旋作巢。
岂惟人所怜, 顾影每自嘲。
眼看佳山水, 不得结把茅。
造物困豪杰, 如视饿虎哮。
要令出精神, 感激使叫呶。
颇思投笔去, 走马盘云旓。
三更冒急雪, 大战梁楚郊。

乙未元日

五十人间老大身,更堪从此数新春。
冬冬漏鼓催窗色, 急急文书动驿尘。
病後光阴常自惜, 客中节物为谁新?
壮心只向邮亭尽, 自揣头颅莫问人。

别荣州

浮生岁岁俱如梦,一枕轻安亦可人。
偶落山城无事处, 暂还老子自由身。
啸台载酒云生屦, 仙穴寻梅雨垫巾。
便恐清游从此少, 锦城车马涨红尘。

蓦山溪(游三荣龙洞)

穷山孤垒,腊尽春初破。寂寞掩空斋,好一个、无聊底我。啸台龙岫,随分有云山,临浅濑,荫长松,闲据胡床坐。三杯径醉,不觉纱巾堕。画角唤人归,落梅村、篮舆夜过。城门渐近,几点妓衣红,官驿外,酒垆前,也有闲灯火。

好事近(寄张真甫·十二之一)

羁雁未成归,肠断宝筝零落。那更冻醪无力,似故人情薄。瘴云蛮雨暗孤城,身在楚山角。烦问剑南消息,怕还成疏索。

水龙吟(荣南作)

樽前花底寻春处,堪叹心情全减。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远。那更今年,瘴烟蛮雨,夜郎江畔。漫倚楼横笛,临窗看镜,时挥涕、惊流转。

花落月明庭院。悄无言、魂消肠断。凭肩携手,当时曾效,画梁栖燕。见说新来,网萦尘暗,舞衫歌扇。料也羞憔悴,慵行芳径,怕啼莺见。

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

(一)

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骎骎。

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霜鬓侵。看故人强半,沙堤黄合,鱼悬带玉,貂映蝉金。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

(二)

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忆盈盈倩笑,纤纤柔握,玉香花语,雪暖酥凝。念远愁肠,伤春病思,自怪平生殊未曾。君知否,渐香消蜀锦,泪渍吴绫。

难求系日长绳。况倦客飘零少旧朋。但江郊雁起,渔村笛怨,寒釭委烬,孤砚生冰。水绕山围,烟昏云惨,纵有高台常怯登。消魂处,是鱼笺不到,兰梦无凭。

齐乐天(三荣人日游龙洞作)

客中随处闲消闷,来寻啸台龙岫。路敛春泥,山开翠雾,行乐年年依旧。天工妙手。放轻绿萱牙,淡黄杨柳。笑问东君,为人能染鬓丝否。

西州催去近也,帽檐风软,且看市楼沽酒。宛转巴歌,凄凉塞管,携客何妨频奏。征尘暗袖。漫禁得梅花,伴人疏瘦。几日东归,画船平放溜。

渔家傲(东望山阴)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桃源忆故人(并序)

(三荣郡治之西,因子城作楼观,曰高斋。下临山村,萧然如世外。予留七十日,被命参成都戎幕而去。临行,徙倚竟日,作桃源忆故人一首。)

其一、斜阳寂历柴门闭。一点炊烟时起。鸡犬往来林外。俱有萧然意。衰翁老去疏荣利。绝爱山城无事。临去画楼频倚。何日重来此。

其二(应灵道中)、栏干几曲高斋路。正在重云深处。丹碧未干人去。高栋空留句。离离芳草长亭暮。无奈征车不住。惟有断鸿烟渚。知我频回顾。

其三、一弹指顷浮生过。堕甑元知当破。去去醉吟高卧。独唱何须和。残年还我从来我。万里江湖烟舸。脱尽利名缰锁。世界元来大。

录文:陈廷德

二〇一二年二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