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德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燥痹规律和用药经验的研究

基本情况介绍:王承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硕士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是1990年全国遴选第一批五百名师带徒的学术继承人,师从著名中医药专家谢海洲教授(1922-2005),是谢老的得意门生。谢老曾于燕京大学攻读植物学,早年拜药学大师赵燏黄先生为师,从事本草研究,后又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谢老一生治学严谨,精研本草,善于变通古方,勇于创新,尤长于中医内科疑难杂症,他总结出治疗疑难杂症的三法以及治痹“三要四益”,对神智病、风湿病、血液病辨治均有很强临床指导意义。王承德教授追随谢老二十余年,深得谢老心传,后又在路志正、焦树德两位国医大师的指导下,一直从事中医风湿病学科的组织、学术、人才建设工作。研究目的和方法:王承德教授行医40余载,医德高尚,仁爱济世,对其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的传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意义。我跟随王承德教授学习三年,日常跟师出诊、记录跟师笔记、撰写月记、在老师指导下阅读经典并撰写心得体会、查阅文献、搜集病例、整理医案、建立数据库分析导师用药规律,力求梳理和初步总结导师诊治风湿病和常见病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在继承王承德教授治疗风湿病临床经验过程中,以导师门诊诊治的燥痹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挖掘临床观察,收集王承德教授治疗燥痹病例92例,统计并总结其辨证分型规律,对其常用处方的药物味数、药量、药物分类等进行初步的数据挖掘,做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收纳病例处方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做统计分析,研究王承德教授治疗燥痹的用药规律及其与证候之间的关系,以及特色用药经验。研究结果:第一部分阐述了王承德教授的学术渊源、传承路径,以及各家学说对导师学术思想形成的影响,溯源其治疗风湿病理论形成的过程。第二部分阐述了王承德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全面阐述了导师痹从内生;痹必夹湿、痹多夹瘀;痹必本虚的学术思想。整理王承德老师辨治风湿病的辨治思路六要点、辨治风湿病特别是湿热痹的要点难点、以健脾化湿为风湿病的基本治法、善用重剂、配伍巧妙、活用经方的临床经验,

并且总结了王承德教授治疗旭痹、骨关节病、痛风、燥痹、产后痹、胃痞胃痛、感冒的经验及跟师体会心得。

第三部分为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综述部分总结了目前中医对燥痹的认识,文献研究与王承德教授同时代各位风湿病大家治疗燥痹、干燥综合征的理论和经验。

临床研究通过对燥痹临床观察及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

1、燥痹的辨证以阴虚为基础,兼气虚、肝肾亏虚、热毒、血瘀偏盛为纲,单一证型中以阴虚热毒证最多见,为29例,占全部观察病例的32%,但兼夹证候亦多见,为40例,占全部观察病例的43%,尤以兼夹血瘀证候为多见,占全部兼夹证病例的60%。与王承德教授的辨证经验一致。

2、用药以清热、养阴、补气、凉血、活血、祛风湿、和胃为主,其归纳出的治疗方法与王承德教授长期提倡治疗燥痹的养阴清热、益气活血法相一致

。3、总结出治疗燥痹基本方为生地、白芍、甘草,在此基础上

气虚加生黄芪、生白术、凤尾草、青蒿;

肝肾阴虚加山萸肉、枸杞子、石斛;

热毒较甚者加知母、石膏、黄芩、金银花;

兼夹血瘀加当归、丹参、天龙、丹皮

。4、有5例阴虚兼夹湿热证候出现,燥痹亦有阴虚夹湿的证型,虽较少见但临床不可忽视,阴虚兼夹湿热证用药与气阴两虚证较为接近。

5、合并系统性损害肺间质病变的特殊经验用药为金荞麦、红景天、鱼腥草、百部、杏仁;

合并系统性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特殊用药为墨旱莲、肿节风、茜草、仙鹤草。

6、梳理出王承德教授治疗燥痹特殊用药6味,分别是

天龙、鬼针草、凤尾草、枸骨子、石上柏、仙鹤草,其共同特点是性平,非峻烈之品,不伤脾胃,符合治疗燥痹选药需求,扩大了选药范围。

7、初步探讨了对不能确诊为干燥综合征的燥痹辨证用药特点,治疗宜“清补”,以清热生津、健脾养阴为法,用药气味甘淡,重在调理上、中二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