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进水才逃离北上广
自在丨小生活丨态度
1000次想逃离,因为这些时刻
第1001次选择留下来↓↓↓
“这城里,每天晚上有多少人不想干了,不想活。可是第二天,所有人都抖擞着去上班。”
《北京小兽》里的这句话,是很多漂在北上广深的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很多时候,大城市就像一个庞大的怪物,让人感到恐惧,无望:永无止境的加班、不断飙升的房价、拥挤不堪的交通、远离亲人的孤单……
但同时,它又是最好的防护罩,敞开宽容怀抱,安置你的脆弱与野心。给你足够时间,耐心等你变得更好。
那些让你想走又走不掉的理由,正是大城市的迷人之处。
我爸妈那一辈的人,还停留在“铁饭碗=理想工作”的思想,能在事业单位混口饭吃,就一生无忧了。
大学毕业那年,被硬拉回去,进了当地县城电视台,正是那段经历,让我后来坚决离开家乡。
层层关系相护,专业上却不思进取,费尽心力做了一档策划,因为后台不够硬,还没提交就被毙掉。
一气下就来了北京,在一家大型影视集团,从片场打杂做起。
五年里,睡过漏水的400块地下室,在东直门站被踩掉过鞋子,几乎没有10点前下过班,常常熬夜盯片,得了急性肠炎,还要一边挂着点滴,一边改方案……
常有打道回府的退缩念头,但那天看着自己的片,在三里屯大广告屏播放时,没忍住流了泪,突然觉得一切都值了啊。
在北京,只要足够优秀,就能被看见。不用铁饭碗,也可以自谋生路。所有吃过的苦,都会变成实实在在的成绩。
一个30多岁的离异女人,还没小孩,在我家乡,是难以容身的。
“离婚是因为没有孩子吧?你的问题还是老公的问题?”
“别再挑了,得赶紧二婚,找个可靠的男人。”
感情不和,我主动提出的离婚,现在靠自己,也过得挺舒服。
在传统观念里,女人如果没有完整家庭,就是一无是处。
而在上海,30多岁的单身女性,可以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
职场精英还是全职太太,闪婚还是不婚,考公务员还是玩摇滚,异性恋还是同性恋,各种价值观,各种生活方式,都能得到尊重,融洽共存。
生活在这里,即使未来不可确定,但当下永远是自在的。
独居在大城市,看起来孤独,但也更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人。
无聊的时候,可以有很多去处。
可以去听一场讲座,
可以去参加户外徒步运动,
可以报名各种好玩课程,
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即使深夜,也可以找到灵魂与胃的栖息地。
24小时书店,live house,凌晨以后,精神狂欢仍在进行。
亮整夜灯的便利店,无论何时,都能吃上热气腾腾的关东煮。
这座年轻的城市,到处都是充满斗志的年轻人,
我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奋斗目标;
我们可以互打鸡血,熬夜赶完一个大case;
也可以携手穿街走巷,游荡山水,玩得没心没肺。
即使买不起深圳的房,却依然留在深圳,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同类,才能感觉自己鲜活地存在着。
初来广州时,曾经因为不懂粤语,觉得难以融入这座城市。
有天正在逛超市时,突然低血糖发作,两眼一发黑,瘫倒在地。
店员姐姐跑了好几家店,倒来一杯热糖水,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急切地问需不需要去医院。
症状缓解后,她坚持送我回家,37度高温下,她一直紧紧搀着我手,一边说,你太瘦了,要多吃点啊。直到送我进了家门,才放心离开。
还有一次,在广州地铁上,一个小男孩没能及时下车,与妈妈走散,嚎啕大哭。
旁边坐着聊天的阿婆们,立即围了上来,粤语掺杂着普通话,耐心安慰男孩。又是掏出手机给他打电话,又是一起下车找工作人员。
虽然只是小事,但这些自然而然的善意,让我对广州一点点亲切起来。原来以为的城市排外,不过是自己的刻板印象。
最近,两部北京、上海女子图鉴接连播出,与电视剧里的剑拔弩张不一样,真实生活在北上广深的我们,除了有紧张和高压,其实还有着许多愉悦人心的时刻。
努力就有回报的成就感,
为自己而活的自由自在,
孤独与热闹一键切换的选择,
与四海过客萍水相逢的缘分。
…
正是这些时刻,让你第1000次想逃离,又第1001次决定留下来。
海明威在晚年回忆一生,最灿烂的记忆,就是年轻时在巴黎度过的岁月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而北上广深,就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流动盛宴。
无论身处何地,都会提醒着你,在人生某个阶段,曾这样热烈地活过,爱过,努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