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兄弟之北京小广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昨天刚念叨完元哥那点事儿,早起在群里小广同志发来贺电,准备结婚了。

顿时一帮老男人炸开了锅,“多大岁数,长得漂亮吗,家是哪儿的”,更有甚者,关心小广同志的战斗力,语重心长的说:“哥们劝你要锻炼身体啊

语气中流露的看似调侃实则羡慕,10个男人估计有9个后悔结婚早,因为一棵树错过了一片森林。虽然都是同龄人,其他同学却好像老了几岁,都说女人结了婚老得快,其实男人也一样。

通常来说,结了婚的男人激情会一点点褪去,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曾经的热血青年也在日复一日的琐事里变了模样。

对于明天少了几分期许,随着年岁增长,就会开始变得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舒舒服服的混在小圈子里喝酒吹牛打牌,主动改变是痛苦的,没有人希望自找难受。

假如你不按照自己的想法活,总有一天你会按照自己的活法想。

终究还是心态,乐观、积极、憧憬未来,激情永远陪伴着你。


小广是个好兄弟,从大学就是,我俩是一个专业,他是正宗电气工程(1班),我是电机电器控制(2班),当年新设的专业,毕业证都是一个名字“电气工程自动化”。

当初吃不惯学校伙食,几个人搭伙做饭一举多得,自己做吃得舒服,伙食费还能省下不少,最重要的是一起做事培养兄弟感情,一个锅里抡过勺儿,杠杠的老铁

小广喜欢做饭,在家也是一把好手儿,中午下课一道出去,固定模式是中午吃米饭,晚上揪面片儿。小广负责蒸好米饭,切菜炒菜,康总通常吃现成的,外加现场总指挥,饭后负责刷锅洗碗倒垃圾泼脏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着大学靠学生。学校周边出租的民宅很多,设施很简陋,砖头黄泥白灰墙,地基挖的很浅,现在想起来那房子真心不安全啊,完全是临建的水准。

当时在外面做饭很流行,尤其是小两口的模式,提前体验了柴米油盐居家过日子的感觉。上课下课,买菜做饭。

学校开学典礼校长讲话专门调侃过我们:同学们,你们走出校园,身上多了一个技能,那就是做饭,我看以后学校改成厨师技校算了。

翻开你的电话本看看,有几个这样的哥们,只要有事儿需要,一个电话过去,或者一条信息过去,我这边需要几万块周转一下。对方能二话不说,马上就办。

一个人必须要有几个铁杆,不管什么事情都会挺你。

小广就是这种兄弟,不需要解释,只要你开口,他一定尽力而为。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小广爱好广泛,尤其钟爱电子产品,大学那会儿经常鼓捣收音机、复读机、CD机、电脑,曾经在淘宝上拍了一个MP3,最后说服我买下来,以现在的眼光看是一款丑得无与伦比的产品,128M内存可以存放30首歌曲左右,正面液晶小屏幕,背后装电池,拔下前端的盖子,就是连接电脑的接口。

我当时的理由也很牵强啦,能放音乐就能听英语嘛,打着学习的名义减轻心理负担。

后来他也买了个样子差不多的,挂在脖子上晃来晃去,一天到晚塞着耳机,自以为很酷。

想起来我俩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穿衣品味,不管怎么搭配衣服,都能穿出土气的感觉,其实他比我还好些,喜欢陪女孩儿逛街。

渐渐明白,审美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

毕业以后,小广先在石家庄待了一段时间,后来选择了北京,一直努力打拼站稳脚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大城市压力大不适应,这也是一个顽强的乐观派,不管现在怎么样,坚定的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大城市待久了,男生往往结婚晚,当然不是惯例。夜幕降临,诱惑很多,不想早早把自己拴住了,最重要的是没有人过分关心你的选择,这是个人的事情。

每次见面小聚,都会问起小广同学啥时候搞定终身大事,不是说交了新的女朋友,就是说还没想好,结婚还很遥远,“别说那些,来来来,哥几个走一杯。”

俗话说,人过三十难交友。成年人更关心的是实际利益关系,参加工作以后很难再有同学战友那样的感情,也是因为“衣不如新,人不如旧“,全面认识一个人需要时间,与四处结交新朋友而言,维持几个老友相对更妥当。

朋友就是那些我们愿意花时间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人,最终成为彼此生命的一部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