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深度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即将开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思考该单元预测主题,常常听到这么个话题:孩子们在开学就拿到语文书了,都预习得滚瓜烂熟,内容都知道了,怎么进行猜测呢?
其实我个人认为,把预测编排在第三单元童话之后,有一定的关联意义。童话需要想象与联想,而想象与联想无穷无尽,把无穷无尽的想象落实到笔下,就会发现这种想象毫无内在关联,逻辑混乱。就三年级儿童而言,其想象尚在直观和非直观之间徘徊,未能形成连续性地或围绕某一个主题进行想象的盘旋能力。要在盘旋后而直击猎物,儿童需要在想象中学习猜测与推想。
首先,我们作为教师,在成人视角下,不能单单就对“课文内容”的预测进行猜测与推想进行语文素养建立,仅仅就课文内容而言,预测素养就成为了单一性、浅层次的预测。这种浅层次的预测,会导致我们开始讲述的话题,内容都知道了,没法进行预测。那么作为统编教材的一线执行者,应该思考编者、作者的意图,甚至立足语文素养,进行创造性的解读。
不能以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素养建立,应该用“不仅仅”以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素养建立,而不是说完全不用课文内容。专家谈到“用课文教语文”的理念不无道理地告诉我们要用好课文,教学孩子什么是语文,同理,如果我们用课文内容预测课文接下来的课文内容,那就是用课文教课文,什么是用课文教语文,什么是用课文教预测语文素养?
就第四单元课文为例,做一些浅薄的个人分析,以供大家探讨。(未有专家印证和实践反馈,请勿照学,后果自负!)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2018年10月,写了一文《老屋,因语文素养而不倒》,再读此文,对顺藤摸瓜猜测与推想的语文能力、文本阅读思维层次的瓶颈问题,语言和思维素养的敏感性问题谈了自己的思考。而再一次执行预测语文素养训练时,对于倒不了的老屋,有了关于执行预测策略运用深浅耦合的思考。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制作:小卞老师
图片展示了课文解读后,老屋的来客,来客逗留的时间;老屋的回应,老屋反应。归类这些阅读信息后,学生就能推测接下去的时间要实现如何“总也倒不了”是有策略的,下一次来的可能是活了很久,且还能继续活很久的一种动物去实现“总也不倒”的目的。但是这种不倒的目的中,又需要透露出一种“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的预测,是孩子不能发现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借助具体的策略,去归类、总结继而发现:故事情节的设置是倒不了的关键,那么学生就根据梳理整理归类的内容,去有效预测倒不了的情节、倒不了的人文主题,即——你想帮助人不倒,还是要表达关爱而不倒。学生根据归类的内容,可以很容易推测作者的表达意图。而推测作者的表达意图后再去进行习题“猜到后面发生了什么”猜到再接下去会发生什么,学生运用归类总结而推测出的作者意图,去继续编写老屋不倒,从而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
同样的归类策略实现预测可以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长胡子由来(借助插图策略)——风筝线(想象依托策略)——晾尿布的绳子(生活联系策略),归类这样的共同点之后,学生清晰了作者的表达思维,可视化了自己的思路,就能更好地实现预测。胡子沾上果酱预示着越长越长;越长越长预示着能发生一些故事;放风筝、晾衣绳等的和胡子类同的内容就成为了猜测后面发生故事的依托,借助生活联系策略,思考细长绳子的物品,学生会发现,接下去的想象是具备一定要求的,需要按照胡子这个特点进行。而《小狗学叫》的推测,并不是在于直接推测结果,而是如何让有趣的物品参与进来,把故事说得有趣,我们亦可以利用思维图示,展示课文内容,在必然的结果面前设置有趣的情节,实现有依据地想象。
最后,在续写故事中,学生能够明白续写必须有依据地推想,有目的地继续,有目标地表达,最终实现预测内容到预测技能的转变。所有的预测技能即语文的构思能力,是实现三年级阅读、习作转变的重要因素,会有根据地想象,推测接下去如何描写才吸引人,那么深度的学习便存在于其中。
思维小语卞
2019.10.16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方式;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小语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