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斗数发展历史(转载)|东来紫微网
1.细说斗数当年在港
紫微斗数究竟是何人所创?产生自何年代?
相信大部份的人均会说是源自北宋时期,为道教仙人陈希夷先生所创。那麼,证据又何在呢?
其实证据只有一个,就是斗数的诸本古籍均有列明为「希夷陈先生紫微斗数」几卷几篇之类,尤其是坊间广为流传的两本斗数木刻版本,即「紫微斗数全书」及「合并十八星飞星策天紫微斗数全集」二本,均可见一斑。
当然,也曾经有人说斗数有个甚麼玄门正宗的派别,出自洛阳,乃传自地理家吴景鸾一脉,与别不同。大凡研究斗数有年的人均知道,此并不为真。
在为读者深入探讨斗数何人所创之前,笔者又想问读者多一个问题∶「斗数究竟有多少个派别?」
许多读者一定会苦笑道∶「斗数派别多矣!有南派、北派、中州派、飞星派,还有……唉!真是说不清。」真是这样吗? 若笔者再问一句∶「是否在清末民初或之前,甚至远至宋代,已经是这样?」
相信一定有不少人会回答∶「肯定是的。」
如果阁下这样说的话,那笔者可以断言读者本人在八十年代中期时候,对紫微斗数的认识并不是很深,甚至可以说当时你还没知道斗数为何物。
因为凡是在那个年代研究斗数的人,均是经历著各门各派的出现。在那以前,紫微斗数基本上是无派别可言的,斗数就是斗数,根本没有甚麼派别之分。
回想起八十年代以前,香港也只有一位「军师吴用」和另一位李君平先生,公开以斗数为人批命。 「军师吴用」当时的办公地址是在铜锣湾富明街某个大厦的二楼B座,亦即当年利舞台后座斜对面。不过这位老前辈,为人批命时用的命书,有一种甚为突出的罕见风格,就是他的命盘格式,每只字均是用原子图章印上的,在那远未有微型电脑和中文打字机出现的当年,竟然有一位命相家这样讲究命书的外观规格,实属难得。
图 1 当年军师吴用为人批算紫微斗数命书,其命盘中的星曜均是用原子图章盖上的,相信颇费功夫。
而另一位李君平先生,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大概是在九六年以后离世的,他去世不久前,还出过一本书叫「易学与术数」,不过内容与斗数无多大关系。
李君平先生其人,实际上是一位大学教授,好像还是北京大学的,不过这是后来的事。当年他为人推算紫微斗数的办公地点,是尖吵咀麼地道的一个摊头。可是读者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小摊头,因为李君平先生当时是一名由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的知识份子。虽说由知识份子而身为命相家之事,古来有之,但当年以这种学历背景在街头摆摊,像庙街那些相士一样,从事命相工作的,李君平先生却是第一人。
此外,当年曾有一位故作平民打扮的富商,机缘巧合,在李君平先生的摊挡被算过一次紫微斗数,将他惊为神人。自此而后,声名大噪,当时找他以斗数推算前程的人里,来自上流社会者,大不乏人,而且是亲自到访的。
其后,有传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亲临日本机场迎接李君平先生的到访,这件事情,确实令人难忘。
而香港在吴、李二人尚未出现之前,即五、六十年代时候,公开以斗数为业者,相信只有一位来自上海的陆斌兆先生,他在当时曾经有设帐授徒。
又,与陆先生同时期的,还有一位「旡闷斋主」张开卷先生,出过一本著作叫「紫微斗数命理研究」,根据书中内容所述,张先生好像是在抗战时期被日军囚禁过,而在牢狱中的时期写下此本紫微斗数的书。可能是因为张先生在斗数还没兴起的当年便有著作面世,曾有人把他称为「北派斗数名家」,纵使我们可以肯定张先生本人根本不晓得甚麼是「北派」。
以上为香港最早的斗数发展,下期又来数数台湾。
2.台湾最早的斗数发展
(续上卷)谈到台湾的斗数发展,要比香港早得多了,不过其风气真正蓬勃之时,也是在八十年中期,而香港流行起斗数,与台湾不无关系,盖当时的台湾斗数著作甚多,对港人影响颇深。
台湾最早出现以斗数为业者,是在国民政府迁台后的一九六○年代。当时台湾北部在斗数界名气最盛者,数有严若唐、朱山寿及康国典几位老前辈,前二人当时从事政府公务,故斗数对他们来说,纯属业余性质,而康老前辈设于板桥巿的命坛,可能是三位名家中唯一以斗数为业者。
不过当时还有一位退役军人陈岳琦先生,持有一本斗数古籍,名为「合并十八飞星策天紫微斗数全集」,他曾经在民国五十五(即一九六六年)二月将此书交由神州出版公司印行照相版,此可称为港台二地第一本公开出版的清代木刻版斗数古籍照相版。
然而此书的刻工甚劣,远不及后来台北集文出版社的那本「全集」为佳,而且陈老先生更于出版时,将原书去除封面,避免让读者知道此书原出自清代,然后自己声称此书是宋版斗数古籍的孤本,为他老人家的传家宝。
曾有朋友问及我,为何肯定陈老先生的那本去皮斗数古书是清朝版本,而不是「最早」的「明代版本」。关于此一疑问,我们可以分开两方面来考证,首先是「最早的斗数古书」这个问题,陈老先生的那本不可能是「最早的」,理由如下∶
(一) 撇开书籍本身的印行年份,只按照内容去考究的话,目前最早出现于世的斗数古籍,没有一本早过「紫微斗数全书」,虽然我们知道书的本身是清代后期再刻刊,但其序文却有清楚标明嘉靖庚戌(二十九年)这个年份,亦即公元一五五○年,所以我经常说「斗数古籍莫古于全书」。
(二) 若从书籍本身出现的年代而论,目前并没有一本早过「紫微斗数捷览」一书,此书是明万历九年(一五八一年)金陵书坊王洛川的刻本,现为吾兄方纪然所藏有。
上图为目前最悠久的紫微斗数古籍--「紫微斗数捷览」的内页之一(方纪然先生提供)
至于是否「明代版本」,假设陈老先生手上的真是明代的版本,他为什么不会拿到文物拍卖会上去出售。而翻查多年来所有的文物拍卖活动上,并没有出现过丝毫相关的事情。我想陈老先生绝非淡薄名利的方外之人,按照他的行事作风,会放过这种好机会吗?
基于以上的确切理由,我对朋友笑说陈老先生手上的那本去皮斗数古书,出现的年代可能比集本版的那本「斗数全集」还要晚。
后来在八十年代台湾斗数流行起时,陈岳琦先生声称自己是陈希夷道长第四十一代后人。
问题是陈希夷道长是华山得道的真人,而且根据正史、「神仙传」及其他神话的记载,他到百岁升仙之时仍是处子之身,不可能有任何同姓的直系子孙。相信是陈老先生为人幽默的关系,跟大家开了个玩笑。
然而八十年代中期,有一位笔锋锐利的好学先生,在台湾的斗数界出现,他就是「了无居士」。当时他跟陈老先生把这件事认真对待起来,结果令陈老先生显得有点难下台阶,惹来了不来风波。
上图是神州版「合并十八飞星紫微斗数全集」的内页之一,此书是铁版道人陈岳琦先生在一九六六年经神州出版公司印行,是港台二地第一本公开出版的清代木刻版斗数古籍照相版。不过此版本的刀功甚劣,远不及后来台北集文出版社的那本全集为佳。
此外,还有一位姓张的斗数家出现在那个六十年代的台湾,他是来自福建的张耀文先生,也就是所谓的「透派」大宗师。
张耀文其人,是一名经济学硕士,于一九六六年时曾东渡日本讲学,自称是「明澄派(透派)十三代」传人,与东洋五术权威佐藤六龙结友,一起将紫微、子平、六壬及奇门诸学宏扬至当地,旋即于次年一九六七年归台,将其透派术数思想在台湾广为流传,其后一直在台湾发展。
关于「透派」这个派别,有甚多值得一提的事,盖其直接影响到斗数在台湾最早的发展。个中事迹,下期笔者为读者们剖析。
3.论透派斗数之产生
(续上卷)自张耀文先生于一九六七年归台后,斗数在台湾开始流行起来,而东洋斗数的中译本也渐出现,由早期的阿部泰山以至后来的鲍黎明,均属其中有名的东洋斗数著作家。
阿部泰山其人,当时有很多他的中译本术数书出现于台湾,故此亦相当有名。不过他是透派中人,他的斗数自然是过节气的那种,故此他的身份,应该与早年远赴东洋的张耀文先生有一定渊源,不过他们两位老人家似乎发生过一些过节,这里就不细谈了。
阿部泰山在术数方面的著作甚多,就中译文而言,笔者从书柜中便随手可找到几本出来。
谈起「透派」,确实有些值得一提的事。
首先谓其源流,透派中人纷纷相称,其创始者为一明代女子梅素香,然而无论是梅素香其人的事迹也好,透派在民国以前存在过与否也好,均属无从稽考之事。除了是透派人士自己说以外,「透派」或「明澄」二字在一本术数古籍的封面或脚注均无出现过,故此这一切关于「透派」的传奇故事,很容易令人怀疑是后人之作。
透派斗数的第二个特色,便是其星曜被代入的神话色彩,以中国古时商周之战为背景,将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代入紫微斗数中的各星。而各主星均被赋予一个神话历史人物作关连,如天机星为姜子牙,为军师,故有智慧、聪明的意义。又如武曲星为周武王,有武勇、富足、机智的特质。
细心观之,不难发现此可能是张耀文当时博学渊源的关系,涉猎过西洋星象学,将其与希腊神话的密切关连,依样画葫芦,抄照到斗数来。
而透派斗数的第三个特色,就是它起命盘过节气的问题。
基本上,斗数的诸本古籍均有一篇开章明义的口诀,就是紫微斗数总诀,像笔者这种在八十年代已经在研究斗数的人,大多在当时已经能背出这首总诀,无他,因为当时一贯认为,这是研习斗数的一个基本要求。不过,这首「紫微斗数总诀」当中有两句,是当时令一些子平命理家另眼相看的,就是「不依五星要过节,只论年月日时生」。
如果读者你有研习紫微斗数以外其他的术数,其本上会明白,中国的传统术数,基本上均要以节气来划分月令,无论是七政四余、子平命理、演禽数或河洛理数,均不会例外,就算你从「星」、「命」这两个法门,数到「卜」的法门如奇门遁甲、大六壬、太乙神数等,谈的都是以节气为月令之界。
因为这个节气实际是太阳的黄道宫划分,作为地球上的生物来说,用它来分辨季节气候的消长,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而斗数总诀所谓的「不依五星要过节」,就是说起斗数命盘是不需要看节气的,那么「只论年月日时生」是说只需要用传统农历年、月、日和时,便可以起出命盘。
可是张耀文先生却抱持不同观点,他认为「不依五星要过节」实际是古人玩弄文字,应该为「不依五星『要过节』」,意思就是说,方法跟五星七政不同,但要过节。于是,便有「透派斗数」在八十年代初期流行起来。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因为研究斗数的人日渐增长,张先生当时的观点惹来了不少争议,若用咬文嚼字的想法来看,张先生仍然是吃亏的。因为中国术数如此繁多,自然有许多起例是「不依五星」,但要「过节气」的,何以「演禽数」不说这个,「太乙神数」也不提这个,惟独紫微斗数要高调说这一句,古人岂不画蛇添足?
今日的「透派斗数」没有当年的流行,因为现在研究斗数的人多了,发觉过节气起的斗数命盘许多时均不准确,故每多弃之不用。
有人说「透派」是一个相当不简单的派别,透派中人每多与国学有深厚渊源,其中包含了一些中医、遁甲和符咒方面的罕见文献保存至今,应该有一定悠久的历史,不可能为张耀文一人所创,这一点我绝不反对。
然而「透派斗数」的宗师,我则认为仍是张耀文先生所居无疑,理由就是前面所提到的证据问题。更甚者,就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斗数古籍里,包括海外斗数的一些手抄孤本,均无提及「透派」二字,亦无再提到有关过节气方面的问题,是故「透派」历史悠久与否,与「透派斗数」的出现便可谓丝毫无关。
张耀文的著作中,以「紫薇阐微录」较为人所认识,上图是他后期的一些其他著作。
值得提到地方是,台湾顶尖高手方外人先生曾经跟过张耀文学过一些技法。
4.八十年代台湾的斗数发展
七十年代中期,台湾的紫微斗数开始慢慢的流行起来。其中一位值得一提的是梁湘润先生,他是命相界的老前辈,而且是国民政府迁台后,比较早以学术态度研究命相学的一位,他的著作繁多,大凡研究子平者,大都认同他在子平命理方面的崇高地位。他在斗数的著作有好几本,多数是跟另一位梁天兰女士合着的,然而就其内容而言,并不及其在子平方面的著作突出,故并未为研究斗数者带来太大的惊喜。但就那个年代而言,有这么多斗数著作,是相当难得的了。
不过,在一九八一年以前,台湾以斗数为业者已有不少,除了前面提及的张梁二人外,尚有陆易公、孔日昌及钟直霖三位,皆为当年斗数界有名之士。
到了大概一九八五年的时代,台湾斗数界出现了百家争鸣之象,斗数著作一时充斥书巿。
这类斗数作者当中,有名气的相当多,首当其冲的应是慧心斋主、蔡明宏、方外人、陈岳琦、堃元、迂顽野农、法广居士、南北山人、楚皇、正玄山人、潘子渔、紫云及了无居士等等。
其中影响斗数界最早的,当数慧心斋主,因当时她的著作写得最为浅白,以「紫微斗数新诠」一书掀起斗数热潮,加上她经常在流行报章写一些与斗数有关的专栏,故港台两地的读者,均对她的名字印象很深。
其余人中,堃元先生与迂顽野农其实是同一人,而迂顽野农这个别名,相位堃元先生已不复用多年。他的笔名甚多,除迂顽野农之外,还有水银、蓝神、郑稼学等,其实均为同一人。比较多人记得的,是他一本名为「紫微堂奥」的著作。
楚皇应是公开斗数掌中排盘的第一人,在他以前,坊间出版的斗数书大部份均是根据古诀,将各星辰的安星法加以说明,简单者,亦每多以表格列明来喂饱读者,鲜有像楚皇那样将斗数掌中排盘的法则,公开于书内,一时吸引了不少斗数读者,相信楚皇先生当年对斗数界的这点贡献,是真的功不可没。
至于正玄山人,则是有点继承了张耀文大师的风格,后者将斗数配上了封神演义的神话,而前者更利害,甚至将斗数中的星曜与天上诸位仙长拉上关系。
同时,正玄山人更主张以宫干飞出先天四化星,他当时以半俗半道的身份从业,将斗数变得极度神化,令其充满了相当浓厚的民间宗教味道,弊在也令紫微斗数的术数原质完全变相。
至于法广居士与南北山人二位,均是当年有斗数著作面世的作者。其中法广居士的著作甚多,他有一系列称为「追踪正统斗数」的书,在当时相当流行,而且连贯性相当强,一直「追踪」至今时今日。
而南北山人在当年原本是一名歌唱家,他的真名为「童彭年」,许多人不知道,他就是当年著名的宝岛歌星童安格先生的父亲。他当年是以「正宗北派」之名行业斗数,出版的著作不多,只有一本「正宗紫微斗数全书」而已。
另一潘子渔先生,当年开始在台湾板桥市以斗数为业,以门徒众多为人所闻,著作也不少,当时亦算风行一时。
不得不提的便是紫云先生,他是早年台湾斗数高手之一的何姓老先生门下,一九八七年以「斗数与人生」一书名震台湾,及后自创「太岁入卦法」破解共盘的问题。他今日在台湾斗数界的地位,与香港的中州派大宗师王老先生棋鼓相当。他的门徒众多,也相当有名气,较为人知的是「了无居士」以及「福慧耕」二位。
其中「了无居士」在台湾今日的名气也相当大,他早年有一系列「现代紫微」的作品,将当年各门各派大师的商业宣传认真对待起来,一时令斗数的学术风气大大提高。
解开了透派的产生问题,以及概略论过台湾当年斗数的情境之后,笔者下期便要提一下「飞星派」的问题,因为这个派别所沿用的法则,现时颇为流行。
5.飞星派的崛兴
事实上,「飞星派」的产生,笔者认为并不值得在此花费笔墨,因为现时绝大多研究紫微斗数的人,均认同这是一个现代的派别,其运作方式不存在于古法。
「飞星派」最早出现的时候,是在八十年代的中期,应该在1984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套称为「华山钦天四化紫微斗数飞星秘仪」的讲义,这本讲义的作者声称其内容是源自秘传,在斗数正当兴起之际,这份资料当时曾一段在台湾被炒卖得相当昂贵。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其第一手的售价应该是一万五千元新台币。
所谓的「飞星派」紫微斗数,其特别之处,是在于其四化星的运用。按照古籍的记载,我们均认同先天命盘的四化星只有一组,就是化禄、化权、化科及化忌四颗,是按照命盘主人的生年而定的,有一点七政十干化曜的影子存在。
除此生年一组四化外,一般而言,若非要推算到流运,均不应有另一套四化星出现。
可「飞星派」的主张不同,其认为当先天命盘起出后,十二宫内俱有一个天干,命宫内的天干,除了是用来与地支相配成纳音,布算十四正星之外,其实还可以再布一套四化星出来,这样,先天命盘便又多一层变化性出来,斗数亦相继显得更为高深。
更精采的是,原来飞出一套四化星,并非命宫的唯一专利,其他十一宫一样有之。如此一来,一张先天命盘,已可飞出几十个四化星出来,操作上繁复之极,「飞星派」的主张声称若非得到秘传的真诀,是很难掌握推算法则的,商业味道相当浓厚。
不过,对于一些能掌握到斗数传统推断法则的人而言,基本并不认同「飞星派」的主张,每多认为是画蛇添足之举,理由是,四化星太多会令人眼花撩乱,并不见得在推算上有何得益。
可是近年来,笔者却发觉「飞星派」原来已相当深入民心,而且竟有人将传统的紫微斗数冠称为「三合派」,打算将两者并驾齐驱,我觉得这是一件既可笑又可怕的事。
说它可笑是因为「飞星派」本身的主张,并没有这样的价值让它在人间延续下去。而说它可怕是因为现代业术数者的商业宣传,竟然在不知不觉间令术数出现了变形的情况。
笔者说「飞星派」本身没有价值,并不是出于个人主观的看法。
举例而言,某男子的命宫在亥宫,紫微星在未,那他的命宫便一定是廉贞贪狼,而兄弟宫也必定是太阴在戌,这是固定的斗数规律。我们再来加一个假设,甲年生人,那命宫的廉贞便一定化禄,禄存也跑到了此人的田宅宫了,而友仆宫的太阳也必然会化忌了。
我们姑且撇开火、铃、空、劫、昌、曲、辅、弼这些因素,这时候「飞星派」和传统斗数的分别便立竿见影了,传统斗数论此命的兄弟宫时,会首要看其本宫的主星太阴,再观其三方四正,对宫的太阳化忌,一定不会忽略。
而飞星派一定会将其兄弟宫的宫干,飞一套四化出来,那因为此命的兄弟宫宫干又是甲,所以太阳又再化忌,不过飞星派会说兄弟宫的化忌飞入其友仆宫,便进一步说其人在兄弟与朋友方面有某某现象,如其人的兄弟会给朋友带来麻烦或压力等等。
可是,我们应该要明了一件事,就是整个命盘的十二个宫干均是根据生年而遁排出来的,所以逢甲的年份,只要命宫坐亥宫,那兄弟宫就一定是甲干,这时候传统的斗数也好、飞星派也好,均不能下判,因为紫微星是很要紧的,它专「司一天仪之象,率列宿而成垣」,所以便有「帝居动,则列宿奔驰」的定理,其余十三颗正曜是因它而走动的。
假如紫微星在此命盘的未,那其实一切星曜组合格局,也应齐备了,甲年生人,戌宫一定是甲干,那它飞不飞出来,其实均没有关系,因为均只与生年干挂钩,我们为何非要借助这兄弟宫的甲干来判断事态,这不是画蛇添足是什么?
谈至此处,相信读者已对「透派」和「飞星派」的产生有相当清晰的了解。
余下未提的是「中州派」、「南派」和「北派」,下期先谈「中洲派」。
. 中州派紫微斗数的真相
一提起中州派,我们必定会想起王老先生某人,这位王老先生在坊间术数界的地位相当高,一般认为他老人家是中州派的嫡传掌门,他在本港出版的一些斗数书及讲义,对今日斗数在社会之盛行,有相当大的直接性影响,所以今日研习斗数中人,对他盲目崇拜的,大有人在。
根据王老生在他的有关著作中提到,斗数在古时是分为三个派别:「闽派」、「北派」以及「中州派」,而三派之中乃以中州派最为正统,盖术数文化源出自洛阳中州也。而他将早年香港的斗数大师陆斌兆先生,称为「闽派」,「闽派」者,其实亦「南派」之别称也。他又同时将那位跟他素未谋面的张开卷前辈冠上「北派」传人的美称。
王老先生亦曾声称「中州派」的祖师爷并非陈希夷先生,乃是宋代玄空派地理师吴景鸾,而「中州派」有一本秘传手抄卷,称为「紫微星诀」,历来只传于中州派嫡传弟子。而王老先生本人是师承自一位名叫刘惠苍先生的高人,二位皆为中州派嫡传。
那么究竟真相是如何的呢?在把一切弄清楚之前,笔者要先将「南派」和「北派」放置一边,先谈「中州派」。因为「南派」和「北派」在当年是另有所指的,并非王老所提及的「陆派」和「张派」。
王老先生其人,原姓谈,攻读化学,由于文章出众,故早年往来于报界、文化界及商界。
在七十年代时,陆斌兆先生有一位学生是姓李的,而这位李老先生的斗数功力相当之高,但他不以斗数为业,而一直从事藤器家俬出口买卖的生意。李老先生门下有一位高足,是八字和斗数的高手, 他就是张乃文先生。张先生是商界中人,据说当年经常有司机接载他出入,而他所坐的私家车是劳斯莱斯的房车,在当时来说应该是相当富有的人,惜病逝于一九八二年,由于此是多年以前的事,故今天听说过张先生其名者,少之又少。而知道李老先存在过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张乃文先生当年有一位学生,姓禤,他在九十年代时好像仍有开设斗数班授徒。由于禤先生对斗数正规性的保存有一定功劳,所以笔者至今仍认为这位我素未谋面的前辈,算是斗数界中举足轻重的人。
禤先生另有一位同门,好像是张乃文先生的徒弟,但又好像是张先生的师弟,介乎于两者之间,身份有点奇特。个中原因,我也不太清楚,但好像是因为与李老先生和张乃文先生,各自对他处世的手法有不同评价有关。
他就是著名国画大师杨善深先生的胞弟杨君泽先生,今日他在斗数界的地位亦相当高,知其名者,每多称他为「紫微杨」。
据笔者的考据,在一九八三年之前,中州派的王老先生根本不知紫微斗数为何物,直至他认识了「紫微杨」前辈之后,跟杨老前辈学紫微斗数,学了三个宫位,即命宫、兄弟宫和疾病宫,然后杨老前辈由于某种原因,觉得把斗数这样宝贵的东西教授于王老先生,似乎不大妥当,便不教他了,所以今日我手上搜集的这份杨老先生的教授笔记影印本,虽然是他亲笔,但只有三个宫位,便是此因。
以上为紫微杨当年教授中州派王老先生的笔记,当其时,「中州派」三字尚未在人间出现,杨老前辈只教了他三个宫位便突然意兴阑珊,不教了,结果这份笔记变成只谈命宫、兄弟宫和疾病宫三个宫位。
然而王老先生对我国文化甚为钟爱,杨老先生此举使他二人由好友反目成仇,二人在分别在两本时兴的八卦报章内,透过专栏文章互讽对骂,这同时却也引起了不少人对紫微斗数产生兴趣,令斗数成为当时社会相当流行的话题之一。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那个时候王先生并非完全信服于紫微斗数的可靠性,因为他当时曾经在一本经济报章中,一边刊登他谈论斗数的专栏,而在另一篇幅的版头里,以他本姓谈的身份写攻击斗数的专栏,这也许是他当时的一种商业手法,帮自己提高知名度。
不过,有些人对王老先生当年的这种极端行为不太认同,其中一人是禤先生,据说他曾经对学生们讲王老先生这种行为有失品格。也许是因为那个年代研究学问的人,一般均不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炒作,故此当时的知情者甚至用「故弄玄虚、哗众取宠」来形容王老先生的行径。 (待续)
7. 中段的插曲~关於傲天行本人的来历
本篇文章是自【紫微江湖奇闻轶事录】刊登以来的第七篇,而第六篇内容的出现,引起了不少回响,是意料中事,盖当中公开了一些不为坊间所闻之事也。今回在此处加插一段插曲,是欲藉此机会澄清一些事。
第一件事,是对笔者来历的猜测,有传笔者是禤前辈的学生,也有传笔者是王老先生的四十门徒之一,有的认为笔者是杨老前辈后来收的弟子,甚至有人猜测笔者师承自台湾紫云先生。实情是,他们没有一个见过我。
第二件事,是文章的内容,到底是傲天行本人的?还是吾兄方某在发功?抑或傲天行纯粹只是一个代笔?真相是,文章裏的每一只字,均出自本人亲笔,而笔者对「铁算盘」的认识只有皮毛,但家兄对斗数的认知可能不及我深,文笔的手法,更似乎是我略胜多筹。 1
第三件事,是当中提及的事情,到底是事实?还是杜撰?从文章的内容观之,有如笔者曾亲历其景,但以笔者的年纪来看,除非是几位前辈的后人,否则笔者不可能会在事发的现场出现。那麼究竟笔者是怎样知道的?若然说出,可能会令人感到扑朔迷离,我想不如交由读者去自行猜测好了。
第四件事,是笔者对飞星派的认知程度。闻说有人提出我在前篇引用的例子未能囊括该派的特色,诸如飞星派的体用问题、立极、「自化」、「化入」、「化出」、三才理论等。
这实际是飞星派在后来的一些包装,将传统斗数的一些部份手法也加到当中里去,造成了疑幻疑真的感觉。愚见认为,术数跟西洋科学一样,要令其体系化,是要以简化为先,过份的理论包装,无助於其在推断上的效果,难道飞星派的手法,会令「共盘」的问题出现另一片的天地?
打个比喻来说,有人对你说他有一块美玉,可是他却把这块美玉包在盒子裏,而且用美丽无比的花纸包装起来,现在傲天行为了让大家一睹这块玉的本来样子,把它的所有包装拆除,可是飞星派的主张者,又急忙忙的用别的花纸,把它又包装得紧密起来,只让大家看它的华丽包装。
我的意见是,有此必要吗?传统的斗数何曾有 此需要?是否又想将「华山钦天四化紫微斗数飞星秘仪」炒高来卖?
第五件事,是关於傲天行的年纪和研究斗数的时间。
笔者认为,这件事是不需要卖关子的,傲天行生於一九七四年,与斗数建立情谊之时,是在一九八五年,那年是小学五年级,而能够默写出「形性赋」、「紫微斗数总诀」,以及白手起命盘的时间,是一九八八年尾,刚升上中学四年级的时候。为何这麼早会接触术数?无他,家学渊源也。
最后一个疑问,是笔者到底师承自何人?真相是,傲天行的师父就是先祖父范东湶先生。先祖父生前虽然不是从事命相工作,但对术数是有相当的爱好,
有一件事不可不提,就是上海当年在解放以前,是有用斗数为人推算人生的命相家存在,只是为数不多罢了。
解放前上海的家境相当不俗,故此祖父有所别墅在浙江,此别墅大屋的二楼半层,是他老人家的私人图书馆,当中存放的大部份是术数古籍,别墅有多大?在那里?实际上是现在浙江某美术学院的前身,一间美术学院一层楼的半边面积有大,读者们可以想像得到。
上为当年在上海名噪一时的铁版神数大师—— 汪怀节先生所批算的命书(资料来料∶傲天行家传
将斗数带到香港,使它风行於世的,可能跟李君平、军师 吴用、陆斌兆及张开卷四位老前辈不无渊源,令它发扬於宝岛的,也许要归功於前篇提及的几位老前辈。
然而,斗数跟铁板数一样,当年在上海均是存在过的,正如董慕节前辈的老师是汪怀节先生,汪公当年在上海是相当的有名,与先祖父也甚有交情,不过这些往事,相隔将近已半个世纪,不为人知罢了。
插曲唱完,下期回到原文。(待续)
8.钦天鉴秘籍的出现
杨王二位老前辈的恩怨并未终结在报章的对唱战中,一天,王老先生心生一计,索性将自己搜集到的陆斌兆先生油印本斗数讲义出版,美其名为「钦天监秘笈」,自己以中州派嫡传弟子的身份去补注此书。
所以在王老补注版的该书序文,我们可以见到一些谓公开了此数据后,一定会受到某人唾骂的事,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情况。不过,据说杨老前辈甚至禤先生均从来没有把这件事情当作一回事,因为王老先生当年并不知道这本紫微斗数讲义的油印本,并非是甚么宫廷大内流出的秘籍,而是一套在七十年代时,旺角奶路臣街书摊有售的一套教材讲义,而当时的售价只是十八港元。不过,此套教材的精华,是要经过老师口授的。
而在此场闹剧中,王老先生根本未曾讨得人家半点便宜。甚至乎因为后期禤先生有开设斗数班授徒之故,有人曾大胆假设说,那些禤先生的深造班学生,对斗数的认知,均远比王老先生的为多,不见得是假话。
上图节录自王老先生当年补注出版的陆氏紫微斗数序文,当中提及的甚么拥有秘籍而怀宝自秘的人,其实就是在指责杨老前辈不肯将油印本讲义借给他影印。
谓王老先生仅学得三个宫垣,是因为杨老前辈真的只教了他三个宫垣,而笔者在前篇提及过的杨老手抄笔记,可算是份当年的见证。至于甚么将内容泄漏必遭天谴之言,实际上是因为当年杨老前辈也生气了,说过类似的说话。
可是,因为这套斗数讲义的书籍当年极之受欢迎,故王老先生索性办起授徒课程起来,今日为止,有相当多的人对他的斗数有麻木崇拜,相信这类斗数爱好者,在当时仍未接触斗数,否则难以想象会有这样的崇拜行为。
以此而论,我们便明白「中州派」的创立人和大宗师,是王老先生本人。是故在中国术数的所有古籍中,是无法见到「中州」二字的出现,便是此因。
同时,世上亦无刘蕙苍其人(王老先生声称的老师),有人传说,王老先生后期曾经到过台湾,跟当年的一位斗数高手朱山寿先生学斗数,刘蕙苍其实就是指朱山寿先生,这是否属实?我暂无法证实。
有趣的是,若仔细看过王老先生的紫微斗数初级讲义,不难发现当中有三成其实来自「陆派斗数」,但是因为王老先生文笔精妙,有些人感觉不到而已。
中州派的初级紫微斗数讲义,当中有三成是来自陆斌兆紫微斗数讲义,如上图太阴一曜的部份,是比较明显的,因太阳及太阴在十二宫中的不同名称是陆氏紫微斗数的独有特色。
「中州派」的事基本上谈到此处为终,然而有一事,是对斗数界影响甚深的,
就是关于天、地、人盘的问题。
天、地、人盘是中州派的一大推断特色,大抵是说我们一般按照斗数古籍起例出来的命盘,是称为「天盘」。若出生在时辰的头或尾十五分,称为「卡罅时」,要用「地盘」(以身宫遁干起紫微)或「人盘」(以福德宫遁干起紫微),方为正确,此是中州派所秘传。
那么事实是甚么呢? 我们有待下回分解。
9. 世人对天、地、人三盘的长期误解
观之古时所有术數典籍,不难发现「遁甲」、「六壬」及「太乙」等术數,均一律有天、地、人盘的一致解释。所谓「地盘」,就是指先天未起诸曜的原地支盘,而「天盘」就是指列布诸曜后的地盘,而「人盘」则指流运中的命盘,基本上不应有太大異议。
不过,陸斌兆先生在其紫微斗數讲义上卷之中有提及「地盘」的不同之处,他谈論天、地、人盘的意义一篇中,基本上与传统解释相同。唯独是这个「地盘」,他隐约透露了另一件事情,然后說甚麼先天根源的话,这些东西,当年若非得到他们口授,基本上不会明白是在說甚麼。
相信当年杨老前辈不可能在谈論斗數的先天宫位时,对王老先生透露这麼多关於此方面的事。但也很想像得到杨老前辈当初,究竟对王老先生說了甚麼话,令王老先生创造了中州派的天、地、人盘出來。对於研究过中国古星命学的人來說,这天、地、人盘的提出是甚为无稽的。
因为古人研究天文的,不会这麼没有自信,分了十二个时辰之外,在边缘时间内,还要特别处理。而且「紫微斗數总诀」一开始已說明∶「不准但用三时断,时有差迟不可网上香港风水学家黄页凭。」只有「三时」而无「一时三盘」之說,此中州派天、地、人盘实际上又是一件后
人画蛇添足之作。那麼究竟陸斌兆先生所說的地盘,究竟为何物?其实他所說的,实际是一种笔者称为「身盘」的东西。
我们知道,斗數中所說的「命盘」,是以命宫遁干的纳音起紫微诸星,而所谓「身盘」即用身宫的遁干纳音來起紫微十四正星。
为何只有身宫有这样特殊待遇,其他十二宫如福德、事业等,不一样可以起出命盘?原因是其他十二宫乃跟随命宫而布出,不知命宫在何宫,无法决定其他十二宫在何地支宫,故不能独立存在。可身宫却不一样,它跟命宫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当我们根据斗柄數出生月后,一个逆
數生时便是先天的「命宫」,一个顺數便是后天的「身宫」,如同我们的左右掌纹一样,你說能不给身宫一个同等待遇吗?
不过这个「身盘」,陸斌兆先生他们的用法是放在配对缘份方面的为主,这正好与台湾那边的斗數大师紫云前辈的太岁入卦法形成对比,这种深入推断手法上的分歧,愚見认为才是斗數中的真正派别分歧。
学术派别之分,古今中外的任何学术,均是在运作手法上而出现的。
而术數不应独善其身,把它变成商业宣传的一个幌子。在学理本身未发展健全之前,不应自行另创一派,对别人說是秘传,对后人制造认知上的混亂。說到此处,关於派别上的事也只余下「南派」和「北派」了。
讀者或问,笔者既然已解释清楚古时并无「三派鼎立」之事,那为什麼还有「南派」与「北派」的事需要澄清的呢?
事实上,我这的 【斗数历史——江湖奇闻轶事录】連篇文章,主要不是谈这现代的派别之争,而派别之争的事,是我最讨厌去提的,因为很容易会惹起别人误会,以为我在說别人的是非。可这派别的事,我一旦不去澄清,就没办法再提更久以前的事。
因为大家都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一直不放过以中州派为玄门正宗的事,咬定斗數有很多秘传的东西,保存在那位几乎已丢下斗數、著迷於密宗的王老先生手中。
笔者从下期起,要谈斗數的真正源流及其为何人所创,希讀者留意。
10. 术天机紫微斗數的存在
世传的紫微斗數有二,一种是「术天机紫微斗數」,另一种是「陈希夷先生紫微斗數」。在七十年代的后期,曾有人将「术天机」称为「北派」,谓流行於古时的北方,将「陈希夷斗數」称为南方,声称是在南方流行。
根据笔者多年的考究,这是没有根据的說法。「南派」、「北派」之分既无典籍所载,至今为止,亦无人能挺身而出,說明这中国版图跟「南派」、「北派」真有甚麼关連。然而斗數确实有「术天机」和「希夷斗數」二种之分,「术天机」在道教的经典「续道藏」中有出现,「续道藏」是一套由第五十代正一天师张国祥辑成的道教典藉,出版於明神宗万曆十五年(1607年),其中收錄有「术天机紫微斗數」三卷,书中并没有交代是出自何人之手笔。
而在明清小說「醒世姻缘传」中则有一段有关「术天机」的算命记载,该书的作者彷佛利用故事的中心人物「狄希陈」跟陈希夷祖师开了个玩笑,因「狄希陈」三个字,倒过來便是「陈希狄」,狄即夷也,
古人称異族为「蛮、夷、戎、狄」,变相就是「陈希夷」三字。究竟是作者想表现自己对斗數的认識不浅?还是纯粹的一种巧合?我们姑且网上香港风水学家黄页不必为此作任何揣测,但一直以來,「醒世」一书的成书年代均议論纷纷,却亦不外乎明末与清初之间,所以可以肯定这种算命方式,在明末清初是十分流行的。
明神宗万曆十五年出版的《万曆续道藏》中收錄了三卷「术天机紫微斗數」。
在坊间每多被简称为「十八飞星」,原因是斗數最流行的兩本木刻版古籍中,其中有一本是称为「合并十八飞星策天紫微斗數全集」,而此全集一书分为兩个部份,首部份便是「术天机」,或称「十八飞星斗數」,而后半部份则为现时流行的斗數,亦即「陈希夷斗數」。
「新刻合并十八飞星策天紫微斗數全集」(坊间多简称为「紫微斗數全集」)是目前最流行的兩套斗數
古籍之一,现时所見的一般是清同治年间的復刻版本,此书是一套兩种斗數的合并集,亦即「术天机」与「希夷斗數」二种,也就是此书的最大特色。
「术天机」之所以称为「十八飞星」,乃是因为它只用了十八个星曜,与「陈希夷斗數」不一样,同时它是要算节气的,兩种斗數的设计不相同。
有人曾声称「陈希夷斗數」的前身为「十八飞星」,因为兩者星曜名称有一些关連,而「十八飞星」的设计上,感觉比「陈希夷斗數」,远为简陋。
单从斗數的木刻古籍來看,不否认有人会大胆的这样臆测。
然而,近年來,从国内、日本及韩国能搜集到的所有海外手抄孤本來看,在明末及清代时期,兩者应是同期流行的。再加上明清小說「醒世姻缘传」中的记载來看,「十八飞星为斗數前身之說」是没有根据的。
「玄薮」一书是近年出现自韩国方面的斗數孤本之一,虽然官方未能确认此书的出现年代,但根据书上的印章來看,极可能出自朝鲜李朝学者安鼎福(1712年---1791年)之手笔,
而安先生在世的年间,相对横跨了清朝康熙晚年、雍正及乾隆三段时期。
这些时期,我们基本认同是「希夷斗數」的流行年代,那「术天机」的手抄记载就显然是兩者同期流行的证物。「术天机」并非如王老先生所說,无可取之处,只是它的用法不为今人所知。
光靠一兩本木刻斗數古籍,加上一篇古本小說,是绝不可能貌其全豹的。不过,若然有人肯对古星命学花上相当的功夫,相信就能够发现个中的巧妙之处。
11.斗数究竟是否陈希夷所创?
紫微斗数既然只有两种,若然撇开「术天机」而论,那么「陈希夷斗数」根本无所谓甚么派别之分。一切的派别均为近代人无中生有而来,其目的只为树立个人的独特和权威性,但归根究底,其实也只是为达到商业利益而已,而创派人则又使自己登上嫡传掌门的地位,于学术发展上而言,并非是一件十分光彩的事。
但是若有任何斗数家,将其研究心得,公诸于世,又不标榜自己是某玄门一脉的真传弟子,反说是自己研究有年的经验和发现,则此举不但是种正大光明的行径,而且对研究斗数的后人来说,更是功德无量之举。
认清了「陈希夷斗数」在五十年代以前根本无所谓派别的存在,那究竟斗数是何人所创呢?一般自然是推崇唐末宋初的道教真人陈抟老祖,然而研究术数多年的人,均知道古人素有托名的作风。正如清代纪晓岚在辑录「星命溯源」一书于「钦定四库全书」时,亦曾指出七政四余之学不可能为老仙张果所传,理因正史及杂史所记,只谓老仙多有荒诞神怪之迹,从未有半点提及其与星命之学有甚么渊源,想必是当年郑希诚为了美化七政的源流,便托名老仙为鼻祖。
以此推论,我们亦当理解在「紫微斗数全书」未面世以前,即公元一五五○年(嘉靖二十九年)这个年份,在没有物证的支持下,陈希夷斗数应是未曾出现在人间。
虽说「紫微」二字在唐代以前已有所提及,但其用法只与观察整个天区的学问有关,与我们所说的斗数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而在八十年代时期,有不少斗数名家喜欢将斗数的产生推到唐代时期,每多说斗数中星曜的名称已出现在当时。但平心而论,名称虽是出现了,其用法却未曾出现,又怎能将两者混为一谈呢?
何况「紫微斗数」四字在公元一五五○年以前,根本无任何典籍有记载,即便是笔记小说也没有半点提及,我们怎能因为「全书」和「全集」说「希夷仰观天上星」,便信以为真呢?忆及孟子的金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难道读者们未听闻过吗?
如欲一睹「扶摇祖师」陈希夷先生的大概外貌,究竟有何办法?
笔者主张去翻查一下古藉「三才图会」,就是最好办法。因此书记载了许多古代名人的线描画像,虽说此类古书版画的质素每多粗糙不清,但「三才」一书的线描画却是众书中较为突出的,许多古人的面部轮廓、特征及神态均表现于画像之中,可谓传神之至,所以笔者常对人说「三才」一书是古代名人的官方画像记录。
更离谱的是,八十年代时,台湾某名家竟然说陈希夷老祖曾将斗数传于邵康节先生,陈希夷先生的确曾创过「周易先天图」,传于周敦颐,再传于邵先生,但在未弄清斗数在当时是否真的存在以前,我们又怎能作这样的假设呢?况且在邵先生在其生前的作品上,也未曾提及过「紫微」二字,我们又岂能将斗数与邵先生拉扯上关系呢?
当然,许多人会说斗数最初是口传的,问题如何能证明此事是真?
因为我们众人作为后世者,不需要真的有一本专谈「紫微斗数」的书在公元一五五○年出现过,才相信斗数有口传之说,而是一旦有任何在此年份以前的笔记小说中,有只字提及过斗数口授之说,此论即可成立。然而事实却黑白分明的摆在眼前,我们又凭甚么去吹嘘斗数为口传的说法呢?
上图为华山朝阳峰附近的一座孤峰,读者可见此峰顶上有一个下棋亭,相传当年宋大祖赵匡胤就是在这里和陈抟老祖下棋,并将整座华山输了给他的。
陈搏老祖的名气这样大,莫怪有人将斗数鼻祖的身份托名於他身上了。
12. 羅洪先才可能是斗數的鼻祖!
紫微斗數传世的主要兩部作品是「全书」及「全集」二书,此兩部作品均有一点奇特的共通之处,就是对羅洪先其人的提及。
羅洪先是何许人?他是明代的一位学者,生於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即公元一五○四年(甲子年)农曆十月十四日子时,字达夫,是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卒於世宗嘉靖四十三年(公元一五六四年),终年六十一。
羅洪先是官员家庭出身,自幼端重,不为嬉戏,从小立志要当学者。嘉靖五年(公元一五二六年),羅洪先參加乡试中举人,并於三年后的嘉靖八年(公元一五二九年)成为己丑科甲会试中的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在嘉靖十八年(公元一五三九年)的时候,羅洪先出任廷官,惟当时明世宗沉迷长生之道,政治极为腐败,羅对此看不过眼,在次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等人,聯名上《东宫朝贺疏》而冒犯了世宗皇帝,被撤职。
自此而后,羅洪先離开了官场,开始其学者的生活。自归家务农之后,羅隐居山间,更加专心致志地考究王守仁学,闭门谢客,三年不出户。然而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骑马練弓、考图观史,上至天文、地理、禮樂、典章、水利、边塞、战阵、攻守、下至阴阳、术數、无不精心探究。
罗洪先传世墨迹∶行书《夜坐诗十首》
罗洪先最为后世所称赞的,是他曾将元朝道教诗人朱思本的《舆地图》加以改绘,取名《广舆图》,此图的出色之处,是首次将中国分为十三个省来标注分划,成为我国最早的分省交通地图。有人曾将罗洪先对中国地图的研究与荷兰地理学家基哈德斯.墨卡托(1512-1594)看齐,在清代康熙以前,为世上最伟大的两位地图学家。
据史书记载,罗洪先后期信奉佛教,晚年曾在鼓山出家,法号「念庵」,所以「罗念庵」及「念仲庵」这两个名字是这样得来的。不过,罗洪先在宗教的立场上有点奇特,他虽然与佛家结缘,但却有与道教脱离不了的密切关系,这基本上可从一部称为「万寿仙书」的作品中清楚看见,此书的著者应为明末一位叫曹无极的人,书内辑录了不少罗洪先先生的养生学问,其中不但提及了道教的「性命双修」之说,而且更一再提及「白玉蟾」及「陈希夷」这两个名字,风格上与「紫微斗数全书」相当接近。
「万寿仙书」是另一部与罗洪先先生有关的著作,内容主要与养生的学问有关,今日传世的版本是清朝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年)的刻本。
陈希夷先生的大名,我们研究斗数的,闻之自然如雷贯耳,但「白玉蟾」三个字对许多人来说,肯定不是真的认知得很清,只知道他的名字一度在「全书」中出现过,一般研究斗数的人,喜欢跟随「全书」的做法,用「隐逸」来形容他,其实很容易令人误解,以为他只是个不出名的遁世高人。
可事实上又刚刚相反,白玉蟾先生是道教中地位相当崇高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金丹派「南五祖」之一,与张伯端、石泰、薛式、陈楠等五人齐名。
认清陈白二人的大名以后,笔者很想在此交待一件事,就是读者们对「全书」中「撮要六问断」的疑问∶「陈白二人的生存年代相隔三百年以上,为何竟能突破时空限制,一问一答?」这个疑问曾在台湾斗数名家——了无居士的作品中一再提及过,许多人亦认为相当匪夷所思。
其实,这并非是甚麼奇特之事,实际上是古时术数家一贯所用的文学手法而已。将两个不同年代的仙人一同唤来,作问答篇,是常见的事,君不见「张果星宗」一书亦用相同手法来述说老仙与李憕相见之事吗?
而令许多人不解的,就是在「全书」序文中出现的十八代孙陈道,究竟是何人?大都份人会认为陈希夷先生是个修道之人,不可能有子孙,实令人费解。事实上,这「十八代孙」是指「十八代徒孙」的意思。
而陈道其人,就是序文的原著罗洪先,罗先生自称在华山脚下相遇此一位年须弱冠的道士陈道,清楚提及陈道「年方二十有六时」,而嘉靖庚戌年,就是公元一五五○年,此年他正好是四十七岁,正当他离开官场多年以后,隐居致学的时期,如果以他当时的博学而论,发明了紫微斗数,是大有可能的,不过对同年代的人,他的发明多麼奇妙,用「毫发不爽」来形容,说服力肯定会很有疑问。若托名於古人,则不失为一妙计。将心比心,此种行径,我们应能体会得到。
再者,此道号「了然」的陈道先生,除了在这篇序文出现过之外,史书及野史亦未不见影踪,你我怎能就此相信了罗先生当年的片面之词呢?无他,罗先生不外是想我等后来的人,重视他发明的这门精湛学问,而我们的确诚如其愿,做到了,不过,这多年的谜底,也应在此刻一同解开。
明乎此,也应理解斗数是一种与道教关系相当密切的术数,而不是甚麼秘藏於宫廷内的大内绝学,四库不辑录,乃因年代不久,资料又过份零散也。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