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才子唐伯虎,一生却命运多蹇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像一般的文人一样,唐寅的号很多,如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自取的,还有老百姓称呼的“唐解元”等。
关于他名字和别号的来历,大家知道多少?我们今天一一道来。
“寅”字考:唐寅单字“寅”,相传他是寅年寅月寅日寅时所生,所以叫唐寅。其实大谬。由其墓志铭可知,他生于寅年寅时,所以取名唐寅。
“伯虎”考:寅者虎也,偏偏又是长子,按伯仲叔季的排列,所以叫字伯虎。
“子畏”考:虎为威猛凶物,常人难以担当,所以后来又取字子畏。
“六如居士”考:其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他明心见性,顿然开悟,遂自号“六如居士”。
其二,取自他的特征,他的师友王鏊评价他:“书如蔡邕、文如司马相如、诗如王维、画如张僧繇、气如湖海之豪,貌如山泽之癯”(《吴越所见书画录》),所以他也以六如为荣。
“逃禅仙吏”考:显然,还是受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启发而号。
“鲁国唐生”考:唐寅的始祖,是前凉晋昌郡陵江将军唐辉,为了追祖,他常在自己的书画中题名“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自号“鲁国唐生”,以纪念先祖曾经的荣耀。
“桃花庵主”考:公元1507年,唐寅38岁,在苏州城北桃花坞的地方盖了一座房子,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其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就隐居在这里,《桃花庵歌》是在这里写的最著名的一首诗词。
“唐解元”考:唐伯虎才华横溢,无奈命运多蹇。16岁时考中秀才,1498年,28岁的他参加南京应天府的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
此后的人生开始厄运连连,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罚永世不得为官。此后遂诀别仕途,以卖画为生。故终生的功名也就只是个解元。这是世人对其怀才不遇的一种惋惜的称呼。
唐伯虎在京城考试受挫后,性情大变,从此变本加厉的流连欢场。他的朋友纷纷规劝,祝允明劝说:
“夫谓千里马,必朝秦暮楚,果见其迹耳。非谓表露骨相,令识者苟以千里目,而终未尝一长驱,骇观于千里之人,令慕服赞誉,不容为异词也。”
其意是千里马不是看表面,还要看他的品质,一时的得失不要放在心上。
文徵明的劝说:
'子畏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吾儿他日远到,非所及也。'
意思就是我父亲说你有才情,但为人轻浮,恐怕一事无成。
但这些劝说并不奏效,他回信《与文徵明书》,信中说我生来就是如此,你看我不顺眼,那就别和我交朋友。态度十分嚣张,言辞尖刻,对文徵明的劝告不但不领情,还要与文徵明断决关系。
在拒绝友人的苦言相劝后,他一度以“酒仙”李白为榜样,常常酗酒,追求“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使得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他不光是行为上步了李白的后尘,就是经历也与李白极为相似。安史之乱爆发后,永王李璘野心勃勃想建立江南小朝廷,割据称帝。李白身为永王李璘幕僚,对此却浑然不觉。后来叛乱被平息,李白在郭子仪等人的力保下,保住一条性命,被判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
唐伯虎呢,在他40岁那年,因为名气很大,被宁王朱宸濠招入幕下,他原本觉得自己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时机来了,正想大展宏图之时,却突然得知宁王的最终目的是要篡权造反,这让他立刻陷入恐惧之中。
唐伯虎为了逃脱永王的掌控,只好装疯卖傻、疯言疯语,甚至于裸奔。他的所作所为终于引起了宁王的不满,于是被赶出了王府。
果不其然,公元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过四十三天的鏖战,最后由赣南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平定。
唐伯虎在这一点上,似乎比李白些许聪明一点。他逃脱了藩篱,躲过一劫。虽然侥幸逃过了一劫,但是一个文人墨客的尊严已经被他耗尽了。从此以后,他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整日沉迷于声色情迷之中。
在醉生梦死之后,没钱花了就将自己的画作典当还钱。这时他深悟到世情的艰难,感叹自己光阴的虚度:
七十词·唐寅
人生七十古稀,
我言七十为奇。
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
剩下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
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1524年的农历十二月初二日,带着满身的不甘和无奈,旷世才子唐伯虎,在贫病交加中溘然而逝。弥留之际,留下一首绝命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狱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唐伯虎此时已经彻底看破红尘,淡然生死。他一辈子游戏人生,放浪形骸。虽然一生命运多蹇,但至少他没有做作,活出了一个真实的自我。从这一点上来说,没有什么遗憾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