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山水画中,如何表现水
中国山水画对于表现水,有它的一套传统办法。在我国古代绘画界,不少画家因画水巧妙而闻名,有的竟用神话般的形容,来赞美。如说吴道子画大同殿壁上的江水,“终夜有声”;许道宁画水,使一轴山水画图“终年潮湿”,凡此等等,无非说明这些画家表现水的变化有相当的本领。
水的画法
山,无水不秀。在山水画中,山为骨架,水为血脉,有山有水则画面丰富生动。水的种类很多,有江、河、湖、海、塘、泉、溪涧、飞瀑等。就水的形态讲,又可分为平静的、微波的、激荡的、汹涌的和飞流直下的泉瀑、水石交错的溪流等。水的种类、形态不同其画法也各异。水的画法同画云一样也可分为勾、留、擦、染几种。
1、勾水画法
多用淡墨顺锋根据水的不同形态勾勒出水纹,用线要流畅、舒展,具有动势,不可板、滞、僵硬,要注意勾水的整体和空隙。为使水波或泉瀑的生动,勾线后可用淡墨侧锋加强其层次。
2、留白画法
先画出山体、坡岸,留出水面的空白,不加线条勾勒。由水滨的实画衬出空白的水面,或带状的流水,要注意计白当黑,把握留白为水的位置、形状以及与周围物象之间的关系。平静的空白水面,有时可画出水中倒影。
3.勾皴并用法
用勾线和皴擦的方法,画出水的波浪,用笔要中、侧锋交叉变换,笔势要自然、利落,有虚实变化。
4、湿染法
有些画可用色或墨染出水面,以增加画面的色彩效果和整体性。
5、泉瀑的画法
先画山体,留出瀑布的空白,再加以点线,表现出水口、飞瀑的动势。
6、涧溪的画法
先画溪岸,留出溪水,溪水要有曲折转回和掩藏呼应。再用墨块点出水中乱石,石块要有大小、浓淡和聚散的变化。
水的透视
中国山水画水的透视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与画边平行的波浪:与画面边线平行的波浪,假如它是平行而来,在受光的水面上,灭线虽不显著,却应该按透视变化的一般规律,渐远则波纹渐小·渐淡,这在古代山水画中用得很多,如李嵩《看潮图》。也就是古人常说的:“远水无波”。
宋 李嵩 月夜看潮图
二是大波纹线与画面是成角的:波浪的大波纹线如与画面成角,这就产生了波浪的波路聚在灭点上的问题。假使要表现大江上的这一大片大波浪,不求出它们的灭点来是不行的。当然,波浪是参差不齐的,不能有整齐显著的灭线,但是仍需要懂得水的波纹线在透视上的变化规律。至于那种特大的风浪,或近处浪头高大,以至遮没视平线的波浪,又当别论。现就常见的这种成角波浪,例举图示如下:
1、马远《秋水回波》
如下图《秋水回波》,画中波浪的纹路聚在画外上角的“A”处,灭点只不过因波浪参差不齐,它不可能出现整齐的灭线,但是它的变化大体是在这条灭线上。如果画波浪时真的按灭线规则地去画,整齐做到了,但由于违反实际,反而使人感到刻板不生动。
2、马远《云生沧海》
画中的波浪在近处,它的视平线比较高,所以它的灭点在左上角的画外“B”处。
3.马远《黄河逆流》
【波涛断面示意】:为了进一步了解波浪的变化,特示波浪的几种断面,这是表示水下的旋转变化,从而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波浪的透视规律
4.马远《云舒浪卷》
《水图》(共十二段,现存十一段)是马远的不朽之作,生动地描绘出湖水烟波浩渺、江涛汹涌奔腾、沧海咆哮怒吼等多种情势,真可谓曲尽其态,同时还表现了浮云掠过水面的阴影感和阳光照射水浪造成的光感,这种追求光影感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并不多见。马远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水波,其用笔变化多端,或用线细如发丝而淡淡一写,或用线如行云流水,加以墨色浓淡、粗细不匀求得变化;或随意挥洒,湿笔、干笔相辅。或用战笔,或断线为点,或粗实稳健,或浑厚雄壮,或细腻流利,或简洁多折……皆很成功地达到了不同的效果,体现了画家对大自然的深入观察能力和高深的笔墨表现能力。
5.南宋赵黻纸本
《江山万里图》以长卷形式描绘长江景色。画面由虚而实,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烟雾弥漫,烟波浩荡,曾峦叠嶂,惊涛拍岸,风雨交加,小船逆浪而行,险象环生,构成一幅惊心动魄的壮丽场面。
6.《黄流巨津》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设色黄河卷浪,激流汹涌,水纹细致而生动,线条遒劲有力。设色清雅,富有装饰美感。
7.《钱塘秋潮图》宋 夏圭 团扇 绢本 设色
此图绘钱塘江秋潮初至时翻滚奔腾的景象。整幅画面色彩鲜丽。远处峰岫,黛青隐隐,近景崖石,杂树交织,中间则白浪滔滔,气势磅礴。图中的树、石、浪潮全用中锋勾勒,跳跃有力,且富节奏感,是马夏画派的典型面目。
赵黻《江山万里图》
文章源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