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得了大事
01曾国藩在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中写道:“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曾国藩给我们指明了做事的方法,那就是熬:不断精进,一步步走,不要急躁,要慢慢熬!三十一岁那年,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门。且长期坚持。普通人坚持一天,一周,一个月,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曾国藩却坚持了半生!就曾国藩练习书法来说,他自幼练习书法,一直到老。终其一生,所写的日记、书信及奏稿数以千万字计,均为楷书或行书。这份耐心,这种毅力,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曾国藩并非天资聪颖,但他的成就却超过很多聪明人,这得益于曾国藩坚持。修养自己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的坚持。02西汉末年,刘秀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是刘邦的九世孙。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已经没落成济阳的一个小县令。刘秀9岁那年,父亲去世,兄妹几个回到祖籍枣阳舂陵白水村,寄养在叔叔家,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刘秀特别喜欢干农活,据《后汉书》中记载 “性勤于稼樯”,他是发自内心的真心热爱。踏踏实实务农的刘秀,沉浸在种田、放牛的劳动中,乐此不疲。常常遭到哥哥刘縯的嘲笑,把他比喻成刘邦的二哥刘仲,言外之意,把自己比作刘邦。刘縯跟刘邦确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性格豪爽张扬,喜欢结交天下豪杰,斗鸡走马,游手好闲。跟这位大哥相比,刘秀确实看不出有什么优秀的特质。刘秀28岁那年,天下大乱,想推翻王莽政权的绿林、赤眉大军揭竿而起。刘縯趁乱起兵,个性张扬的他很快成为领袖人物,而刘秀经过一番谨慎的审时度势,方才起兵。公元23年,王莽派兵40万把刘秀等人围困在昆阳城,城内不到2万人,显然寡不敌众,众人商议弃城。刘秀坚决主张突围求救,并主动请缨带领13人,突出重围,不伤一兵一卒搬来1万救兵。随后,刘秀亲自率3千人的敢死队,歼灭王莽的主力部队,赢得了一场寡不敌众神话般的胜利。人生是一场长跑,不要跟优秀的人比较,也不要因被一时的嘲笑而自卑,在默默忍耐中不断修为自己的能力。很喜欢一句话:所谓成熟,不过是更加能忍耐痛苦罢了。凡事忍耐三分,不过于急躁,是一种真本事,是一种大格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03西晋时期,江南有一个名叫夏统的人,他饱读诗书,智慧过人,踏入仕途的机会很多,可是他不愿做官。太尉邀他来自己身边任职,夏统婉言谢绝了。太尉不甘心,调来整齐的军队和华丽的车马,吹着响亮的号角,从他面前走过,但夏统对眼前豪华显赫的场面视而不见。太尉又召来一班风姿绰约的美女,在夏统面前轻歌曼舞,但夏统木然而立,毫不动摇。太尉看到这些全然打动不了夏统的心,不理解地说:“天下竟有这样的怪人!真是木头做的人,石头做的心啊!”后来就用成语“木人石心”来形容意志坚定,不为外物所动。也许是夏统刻意表现出无动于衷,来拒绝做官。如果真的是“木人石心”,那就不是淡泊,而是心灵走向枯寂,人生再无乐趣可言!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芳华。耐得住寂寞,才能对真正所爱好的事情专注持久。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不见异思迁,向着既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最终总会有所收获。但凡成功之人,往往都要经历一段没人支持、没人帮助的黑暗岁月。而这段时光,恰恰是沉淀自我的关键阶段,犹如黎明前的黑暗,捱过去,天也就亮了。有人问禅师:“鲤鱼在没有跃过龙门的时候做什么?”禅师回答:“在深潭寒水中修身养性。”又问:“跃过龙门后又怎样?”禅师回答:“跃过龙门后,腾飞天上,鱼类难以追及。”又问:“那又怎样?”禅师回答:“龙行云布雨,滋润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境遇,沉潜时要耐得住寂寞,成就后要福泽天下。做鱼做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什么环境做什么事。”其实,人生应该走得慢一点,这样心情就不会有大起大落,也不会有过度的悲伤。人应该要能够承受孤独,只有能够承受孤独的人才能保持幸福。这世界有太多耀眼的繁华,太多纸醉金迷的诱惑,让我们迷失自己的心。当你可以在繁华中,不再取悦他人,不再在乎别人的眼光,保持一颗冷静、从容的心,耐心地走下去,你就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