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当上主将后,主动出兵攻打强大的敌国,造成史上最惨烈的战役

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对峙了两年多。期间,王屹为了逼廉颇出手,不断发兵偷袭,但都无济于事,廉颇始终不肯与秦军正面开战。如果再继续僵持下去,秦军必然会受重挫,获胜的几率大大降低。
就在这个时候,秦昭襄王手下的谋臣给他出了个主意:用反间计来挑拨赵孝成王和廉颇的关系,只要能让赵国换掉廉颇,并且换上一个轻浮无知又急功近利的战将,那这场战争秦国就贏定了。
秦昭襄王按照谋臣的计策出招了,他派了一些流民在赵国大放谣言,说廉颇不敢应战,无能无勇,又说赵国有个赵括,才高八斗,通晓兵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绝对是个领兵打仗的帅才。
赵国人民都知道,这个赵括是纸上谈兵的料,可偏偏赵孝成王不知道。他听信了谣言,认为毫无经验的赵括比身经百战的廉颇更加适合领兵作战,于是,决定用赵括换下廉颇。老相蔺相如知道后,急忙上书赵王,劝他不要启用赵括。就连赵括的母亲都跑到赵王跟前,说自己的儿子不是领兵打仗的料,就徒有一张利嘴罢了,可不能让他祸害国家。可惜所有的意见和建议都不能让赵王改变旨意。就这样,老将廉颇黯然退下了战场,纸上谈兵的赵括出征了,在他抵达战场的时刻,也就是赵国悲剧上演的开始。
在秦国方面,秦昭王也做了人事调整。他换下勇猛善战的王屹,换上心思缜密的白起,以己之强攻彼之弱,注定了秦国会贏得干脆漂亮。
赵括很快到达长平。新官上任三把火,赵括刚刚上任就换掉了廉颇时代的军官,换上了自己的亲信。
在廉颇的部队里,有一套成熟的旗语。可赵括一上任,就把这些旗语改了个面目全非,弄得长平40多万驻军要从头学习旗语,搞了个乱七八糟。
公元前260年,赵括毅然决然放弃了廉颇留下的持久战术,率领大军离开大本营,渡过丹江,从正面向强大的秦军发起进攻。这种以卵击石的做法在赵括看来无比威风,他幻想着如何收复廉颇丢掉的失地,如何威震四方。赵括的白日梦还没开始,冯亭就先急得跳脚了,他反复劝谏赵括,不能盲目出兵,但赵括完全沉浸在一种自我幻想中无法自拔。
赵军离开长平的军事壁垒,这正中白起下怀,他等的就是赵军不自量力的进攻。白起一边暗自窃喜,一边布下阵型,等赵军自投罗网。秦军被白起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从正面迎战赵军,打一会儿便可佯装后退,把对方引到秦军的包围圈内。第二梯队就把守在西线,待到赵军进人包围圈后,只要像一把匕首一样直人赵军心脏即可。第三梯队主要负责赵军的侧面和背面,夺取赵军东线,断其后路,来个瓮中捉鳖。
这个计划天衣无缝,用来对付求功心切又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再合适不过了。战争打响了,赵括很“乖”地配合着白起的每一步计划。
赵军渡河进攻,秦军的第一梯队佯装败退,撤到丹江以西的山上。赵括满心得意,觉得这胜利简直是手到擒来,也没有慎重考虑这里边是否存在问题,就急忙带兵乘“胜”追击,向西线进攻。赵括以为西线很容易打开缺口,却没想到对方如此顽固,根本找不到下手的机会。而就在赵括弄不清楚状况的时候,赵军后线传来了一个噩耗:赵军东线被秦军占领,大家已经无路可退了。不久之后,更坏的消息铺天盖地冲向赵括,先是白起断了赵军的粮道,后是冯亭无奈之下率兵离开东线,与赵括大军会合。当时的赵军没有后路,又被人断了粮草,顿时陷人一片恐慌之中,这仗才刚刚开始,赵军的军心就开始涣散了。无奈之下,赵括只得带人回头去夺东线,希望能收复东线失地。可他没有料到自己刚刚回转东线,秦军就立即乘虚而人破了西线,让赵军进退不得。
很快,秦军攻占了东西两线,廉颇辛辛苦苦修筑的壁垒就这样便宜了秦军。白起神机妙算,把赵括围死在两线之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赵括脆弱的神经在白起的接连打击下崩溃了,他绝望地留在原地等待救援,忘记了丹河河谷的南北方向可以用来突围。
就这样,40多万赵军就被秦军包围在丹河河谷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没有粮草,只能靠河里的鱼虾以及树皮草根度日。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50天,赵军将士的身体状况严重恶化,饥饿和疾病折磨着这些万念俱灰的战士。到了后来,赵车开始自相杀食,惨不忍睹。
赵括起初还抱有一丝赵国救援的希望,但等了一个多月后,他突然明白了,没有人会来救他们,赵国没有能力,其他国家更是忌惮秦军实力,而不敢伸出援手。绝望之下,赵括决定实行一次突围,牺牲多少人都不怕,他一定要带着剩下的人活着出去。然而,此时的突围完全没有意义,战马都被吃了,战士们还饿着肚子,又怎是彪悍勇猛秦军的对手?于是,40多万赵军在突围中死了将近一半。而那个号称“兵法通”的赵括也死在了秦军的乱箭之下。
为了防止赵国强大后再惹事端,白起把赵军剩下的20多万活生生的士兵全部坑杀。瞬间,长平从一个战场变成了一个硕大的坟场,尸臭冲天。
从今天长平一带的地名就可以看出那场屠杀有多惨烈,像杀谷、血昏河、骷髅山等,无一不是在描写并铭记2200多年前那场惨烈的长平之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