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 | “师傅”与“老师”的时代嬗变

作者:莫小北
九月十日教师节,看文章有说现在“老师”的称谓已经泛化了,想想确实如此。然而时间倒退回几十年前,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词汇不是“老师”,而是“师傅”。
“师傅”出现的环境什么样?集体化、单位制、低度分化、同质性……百度对“师傅”的解释是对有专门技艺者的尊称,“技艺”一词,具有独特性,为某人所特具。在职业分层较为简单的集体化时期,技艺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师傅”的称谓也比较普遍。而随着时代变迁,机械化、科层化、智能化、全球化等的发展,逐渐消解了手工技艺的主导地位,“师傅”的没落也就无从避免了。特别是,“师傅”的近义词“师父”(与之相对的是“弟子”),父子二者间存在人格尊卑和人身支配-依附关系,到现代社会更不可能了(还不提其中的性别盲视)。
再来看如今“老师”处处显现的背景怎么样?个体化、市场、竞争、异质性……“老师”成为在公共场合,对稍微熟悉又年长或地位高者的尊称。
“师傅”的应用范围收缩,伴随着“老师”称谓的跨界。这一现实对职业为教师的老师们而言,意味着教师职业的世俗化:市场经济的冲击,科层组织的兴起,能成为或者说被叫做“老师”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这样来看,“老师”的兴起一方面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再一方面,也最重要的是,两个词汇背后的意识形态及社会结构这样的因素的影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