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颐和园|昆明湖龙王岛诗联欣赏

昆明湖中布置有“三岛两屿”,三岛即龙王岛、藻鉴堂岛、治镜阁岛,两屿即凤凰墩、知春亭。昆明湖水面被昆明湖西堤和治镜阁东堤划分为三部分,三岛各居一片湖面。这种布置延续了“一池三山”、“五山仙岛”的造园传统,也丰富了湖面景观。

龙王岛因龙王庙得名,又称“南湖岛”,居于昆明湖前湖中央,通过十七孔桥与昆明湖东堤廓如亭相连。

龙王岛上主要建筑有龙王岛三牌楼、广润灵雨祠、涵虚堂、岚翠间、云香阁、月波楼、澹会轩、鉴远堂。

龙王岛三牌楼                                                                                                                                    ▲▲▲

过十七孔桥上岛,前方就是龙王岛三牌楼。三座牌楼位于广润灵雨祠正门前,从东、南、西三面与广润灵雨祠正门围成一片小广场。

东牌楼东面题额为“凌霄”,西面题额为“映日”。

“凌霄”意思是升上天空。

“映日”即映照日光。

“凌霄”“映日”描绘了早晨或上午太阳升起的天空景象。

南牌楼南面题额为“澄霁”,北面题额为“虹彩”。

“澄霁”是说雨雪停止,天空晴朗通透。

“虹彩”即虹的光彩。

“澄霁”“虹彩”描绘了雨过天晴的天空景象。

西牌楼西面题额为“绮霞”,东面题额为“镜月”。

“绮霞”即如绮的彩云。绮是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镜月”即如镜的明月。

“绮霞”“镜月”描绘了傍晚或晚间晴朗的天空景象。

三座牌坊的题额点明了岛上不同时间可观赏到的六类佳景,为祠中的龙王扬威。

广润灵雨祠                                                                                                                                    ▲▲▲

广润灵雨祠原名龙王庙,是明代旧有建筑,坐落在始建于元代的“西堤”上,西面是“西湖”(瓮山泊),东北是“黑龙潭”,又称“龙潭”。古代有在河岸湖畔建龙王庙以镇水害的习俗。

乾隆皇帝建清漪园时扩展西湖,将瓮山(万寿山)南面,“西堤”以东的稻田、黑龙潭等辟为新湖区,形成“昆明湖”。原来“西堤”上的龙王庙一带成为湖心岛,即今南湖岛;龙王庙以东的一段“西堤”基址上建起了十七孔桥;南面还有一段“西堤”改造成昆明湖的东堤。

建清漪园时还对龙王庙加以整修。唐玄宗天宝十年曾诏封四海为王,封西海为广润王。因为昆明湖前身瓮山泊有“西海”的别称,所以就将这座龙王庙改名“广润祠”,把民间破旧小庙升级为西海龙王祠,与皇家园林融为一体。

修葺后的广润祠成为清代朝廷三个重要祈雨寺庙之一。乾隆帝九次亲临求雨,乾隆六十年(1795)求雨灵验后,又追加封号为“广润灵雨祠”。

现“敕建广润灵雨祠”横额为嘉庆皇帝所题,印玺为“嘉庆御笔之宝”。

广润灵雨祠正殿匾额“灵岩霞蔚”。“灵岩”即“仙山”、“神仙洞府”,“霞蔚”是云霞盛起的样子。“灵岩霞蔚”是说龙王庙云霞盛起,气象神威。

正殿内檐匾额“泽普如春”,大意是雨露普降如春。“泽”指雨露。

正殿楹联:

云归大海龙千丈

雪满中空鹤一群

楹联意为“云飞湖上似巨龙千丈,雪飘空中似白鹤一群”。上联写夏景,下联写冬景,动感强烈,场面壮阔,衬托了龙王的气势。

龙王庙还与南面的小岛“凤凰墩”形成北龙南凤对景格局,有龙凤呈祥的寓意。

云香阁                                                                                                                                    ▲▲▲

云香阁是位于广润灵雨祠北面的二层楼。乾隆十八年八月题名“云香阁”,以“云香”代指秋月。

“云香”语出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诗句将灵隐寺的桂花、香火同“吴刚月宫伐桂”的传说结合起来。

云香阁楹联:

松阁频招溪上月

茶炉重和卷中诗

意思是在松阁里殷勤邀请溪上的月照耀进来,在茶炉旁再次唱和书卷中的诗句。

此联化用自明代秦旭诗《松庵避暑》:

秋灯禅榻鬓丝丝,行乐乡山也自宜。

草阁共招溪上月,茶炉重和卷中诗。

牧之有意寻春早,灵运无缘入社迟。

且与诸公相对饮,风流不减会昌时。

云香阁西侧有“涵虚门”,正对北面涵虚堂。

涵虚堂                                                                                                                                    ▲▲▲

涵虚堂建于广润灵雨祠和云香阁西北,堂址原为三层的“望蟾阁”,仿武昌黄鹤楼而建,乾隆十八年八月命名。嘉庆年间,由于阁址基础沉降塌陷,改建为一层的“涵虚堂”。咸丰十年毁于英法联军,光绪十六年重建。

清代弘旿《京畿水利图》记录了望蟾阁的造型

“望蟾阁”的题名以赏月为主题,汉武帝曾在钓影山建望蟾阁。改建的涵虚堂则以水面辽阔、明澈如镜为意境,“涵虚”意思是湖水含映天空,和颐和园东宫门牌楼东侧题额一致。

乾隆三十四年,乾隆皇帝曾作《题望蟾阁》诗,将用来赏月的望蟾阁比作天上月宫:

一径石桥通,崇台迥据中。

四时延座景,八面纳窗风。

霄映漪光碧,波含倒影红。

隔湖飞睇者,望此作蟾宫。

涵虚堂(望蟾阁)位于龙王岛最高处,视野开阔,除了赏月,还是皇帝检阅水军之所。昆明湖修成后,每年夏天由香山健锐营在湖中训练水军,乾隆皇帝曾陪母亲在望蟾阁观看水军操练。

颐和园时期在湖西北建立“昆明湖水操学堂”,光绪皇帝也曾陪慈禧在重建的涵虚堂检阅水操。

涵虚堂内檐匾额题“晴川藻景”,意为晴天水面映照艳丽的天光。额文进一步描绘“涵虚”的景象。“川”,水流,河流,干流。“藻”,华美。“景”,本义为日光,又引申为风景。

西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诗:“清川含藻景,高岸被华丹。”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涵虚堂楹联:

天外绮霞横海鹤

月边红树艳仙桃

【横】横越。

【绮霞】艳丽的彩云。

【海鹤】即“辽海鹤”。东晋陶潜《搜神后记》记载了“辽海鹤”的传说,辽东人丁令威学仙后化鹤归辽,停歇在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辽海”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

【红树】红色的树。有时指盛开红花之树,有时指经霜叶红之树。此处指鲜花盛开的桃树。

【艳】艳丽,鲜艳。此处可作使动用法,使……鲜艳。

【仙桃】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等仙人食用的桃,也称“蟠桃”。《太平广记》引用《汉武帝内传》传说:西王母降临汉宫,将四颗仙桃分给汉武帝,汉武帝收起桃核想要种植,西王母说:“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汉武帝才作罢。后以“仙桃”作为桃、桃花、桃树的美称。

此联化用唐李绅《入淮至盱眙》诗句:“天外绮霞迷海鹤,日边红树艳仙桃。”

此联大意为“天边彩云间飞过仙鹤,月旁桃树盛开艳丽的桃花”,将自然景色与神仙传说相融合;鹤、桃在古代常作为祝寿语,此联又渲染了祝寿的氛围。

涵虚堂北面匾额题“词林春丽”,意为所有词藻都在赞美着绚丽的春日。“词林”,汇集在一处的文词。“春丽”,春日光景绚丽;常用语帝后寿庆吉日,这里指慈禧的寿日。

岚翠间                                                                                                                                    ▲▲▲

岚翠间是涵虚堂北面下方一个人工垒砌的山洞,俗称“后洞”,可通涵虚堂两廊。洞口北向,视野开阔,可隔湖尽览万寿山前山全景,也能望到远处的西山。

“岚翠间”意为“山湖苍翠之间”。“岚翠”,苍翠色的山雾,山间雾气与山林翠色交相沾染的景象。题额为乾隆十七年七月题写。

岚翠间楹联:

列岫展屏山 云凝罨画

平湖环镜槛 波漾空明

【屏山】屏风。

【罨(yǎn)画】色彩鲜明的绘画。多用以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筑物等的艳丽多姿。

【镜槛(jiàn)】镜台。又比喻水边栏杆。

【空明】空旷澄澈。指空旷澄净的天空。宋苏轼《登州海市》诗:“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也指月光下的清波。宋苏轼《赤壁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此联描写了万寿山昆明湖的美景。大意为:成排的峰峦像展开的屏风,彩云停留在这色彩鲜明的图画上;平静的湖水环绕栏杆如镜台一般,轻波荡漾映出澄净的天空。

月波楼                                                                                                                                    ▲▲▲

月波楼是位于云香阁和涵虚门西侧,涵虚堂西南的二层楼。始建于乾隆十五年,题名“月波楼”,意为“映照月光波影之楼”。湖北黄州、浙江宁波、江苏淮安也有“月波楼”,历史悠久。

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作《月波楼》诗,解释了“月波楼”的题名:

鉴远堂之后为月波楼,登楼则后湖之水在我几席。月夕涌金,荡漾堤影,苍茫几不知为前后湖矣。

因迥为楼号月波,月波妙处会心多。

前湖水合后湖水,镜里娥分轮里娥。

对影凭参李白句,驻晖谁藉鲁阳戈。

涌金闻说余杭好,拟待明春较若何。

诗序畅想了楼里月光、湖光交相辉映的美景。诗中说,借这偏远的处所建了这座楼,命名“月波楼”,月中嫦娥、水中嫦娥和我自己,正好符合李白《月下独酌》里“对影成三人”的诗意。诗中还引用了“鲁阳挥戈”的典故。

乾隆皇帝在诗序中将月夜波光比作“涌金”,诗中又与杭州“涌金门”联系起来,表示明年春天要比一比两地的景色。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

云香阁

月波楼与云香阁、望蟾阁形成一组以赏月为主题的建筑,共同营造湖岛月宫氛围。然而乾隆皇帝自己却鲜有机会来此赏月。

乾隆十四年(1749)冬开拓“西湖”,乾隆十五年形成昆明湖,开始在万寿山建造大报恩延寿寺,此后接连建设各处景观,至乾隆二十九年清漪园竣工。

清漪园是乾隆皇帝除圆明园外游幸次数最多的园林,几十年间曾游览清漪园达千次之多,积累清漪园诗作超过千篇。

但乾隆皇帝四十年间从未留宿一日,他一般从圆明园西南的藻园门出发,或乘舟或策马,游览万寿山、昆明湖诸景,过午晚膳后便返回圆明园。大臣尹继善曾把乾隆皇帝游览清漪园的这种习惯称为“驰驿观山”。

乾隆皇帝不在清漪园留宿,也就无缘在夜间来岛上赏月了。

涵虚堂在望蟾阁原址上改建

他在乾隆五十九年《望蟾阁有会》的诗注中写道:“阁建于乾隆壬申,至今已四十余年,予每登必有诗,而综记之仅登十二次。每来虽有诗,皆卯至辰返,所谓望蟾亦虚有其名耳。”

乾隆皇帝在诗中还写道:“望蟾宿所名,而却未一试。晓蟾值寅卯,正为理政际;晚蟾当酉戌,游罢早归毕。”他的结论是“是则结构乃虚掷,底须人议过自知。”自嘲白白花钱建了一座不能赏月的望蟾阁。

更早的乾隆三十九年,乾隆皇帝曾作《月波楼口号》诗,也自嘲不曾在此赏月:

玉界楼台学广寒,庭枝都拟桂枝攒。

月波自是月波好,笑我曾无一度看。

月波楼一层楹联: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

大意是月光下满径竹荫似云影满地,花影映在门帘上好像月光蒙上了轻纱。描绘了底处、近处的月下景致。

此联化用自元代叶颙《再次槎字韵述怀》诗:

形容枯似饱霜槎,身老空山处士家。

一径梅香云满地,半窗花影月笼纱。

常穿谢氏登山屐,惯设孙郎饷客瓜。

离乱固非畴昔比,池塘难得为官蛙。

月波楼二层楹联:

琪花银树三千界

霞影瑶台十二层

【琪花】仙境中玉树之花。也用来形容莹洁如玉的花,如雪花。

【银树】佛国世界生长的白色奇树。《正法念处经》:“所谓清凉之林,色白如月,广百由旬,多有银树,色白如雪。”“由旬”为长度单位。

【三千界】“三千大千世界”的省称,代指佛国世界。

【瑶台十二层】瑶台即美玉砌成的楼台。传说中神仙居处有瑶台。东晋王嘉《拾遗录·昆仑山》说,昆仑山第九层有群仙耕耘种作的“芝田蕙圃”,“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此联化用宋代陈洎《开元寺凌虚阁对雪寄解唐卿》诗句:“眼观银色三千界,身到瑶台十二层。”

此联大意是,雪花覆盖、霞光辉映下的树木楼台,似佛国净域、仙境神宫。将仙佛传说融入对高处、远处雪景的描写。如果忽略“霞(被斜阳照耀成红黄等彩色的云)”字,也可形容被明亮的月光照彻的景致。

澹会轩                                                                                                                                    ▲▲▲

月波楼南侧一层建筑为澹会轩,始建于乾隆十五年。“澹会轩”即澹泊会心之轩,恬淡的景色促成内心的感悟。

澹会轩北面匾额“鸿风懿采”,慈禧御笔,意为风采博大美好。“鸿”,大。“懿”,美好。语出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时序》:“鸿风懿采,短笔敢陈。”赞扬南朝齐国运昌隆,文教兴盛,文风宏伟美好。此处既形容景色之美,又寓意国运昌盛。

澹会轩北面楹联:

碧通一径晴烟润

蓝涌千峰宿雨收

此联描写了夜雨初歇,晨雾弥漫,远处山峰林木、近处道边草木苍翠欲滴的景色。

鉴远堂                                                                                                                                                            ▲▲▲

鉴远堂是澹会轩南侧向南临水的一层建筑,是清漪园最早的建筑之一,颐和园的重建也从此处开始。

乾隆十五年御笔题名“鉴远堂”。“鉴远”意为眺望远方,又有明察、有远见的寓意。乾隆诗自注:“(广润)祠旁建屋数宇,开窗纵目,一碧万顷,因题曰鉴远堂。”

乾隆皇帝常在鉴远堂处理政务。他写过26首关于鉴远堂的诗作。乾隆二十一年有《鉴远堂》诗:

临湖构虚榭,万顷一窗前。

谢氏清明镜,米家书画船。

空澄爱天水,飞跃任鱼鸢。

触绪契神解,理诠复政诠。

(0)

相关推荐

  • 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

    在这盛夏季节,当您乘船来到岛上,看到这森森古柏,通幽的小路,是否有种置身仙境的感觉呢?在中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渤海东面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山上有许多琼阁,住着神仙,藏有长生不老药.秦始皇曾派 ...

  • 浅谈城市化对颐和园南湖岛景观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  要:本文通过对颐和园南湖岛景观的描述及其形成阐释,总结南湖岛上的植物资源,明确颐和园南湖岛受到城市化的影响属于近郊区农村的城市化的影响,从而得出城市化对颐和园南湖岛景观植物生态环境多样性产生的影 ...

  • 闲话乾隆行宫

    乾隆行宫原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坐落于江苏省宿迁市西北20公里处的千年古镇皂河.宿迁乾隆行宫是全国乾隆行宫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唯一留存于世.且最具代表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该建筑 ...

  • 初冬的十七孔桥分外妖娆

    ▲  立冬当天,北京刮了一天的大风,凛冽的北风吹落金黄的树叶,给人一种严寒即将来临的架势.然而尘埃落定,北京今天迎来了万里无云的湛蓝天空,初冬的十七孔桥在暖阳照耀下,显得分外妖娆. ▲  今天的能见度 ...

  • 颐和园中的祈雨祭祀文化

    农事活动是古代人民重要的生产活动,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古代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十分大,每当有灾害发生时.为了农业的丰收农事禳灾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农事禳灾是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农事祭祀活动. ...

  • 漫谈颐和园|昆明湖桥上对联(上)

    颐和园是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皇家园林,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今天小V要和大家聊聊,颐和园昆明湖桥上的对联. 昆明湖一带分布着各式桥梁十余座,但从现状看,上面有对联的桥只有三座,就是东堤上的十七孔桥 ...

  • 姚宪民:《诗联》欣赏

    诗人风采 姚宪民 诗人简介 姚宪民,陕西三原人,1948年11月生,曾任高中语文教师.三原县教育局党办主任.县教研室书记,咸阳市高级职称评委会专家组组长:咸阳诗词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三原分会副会长.多 ...

  • 韩邦亭诗联作品欣赏

    韩邦亭 民盟盟员.首批齐鲁文化之星.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国辞赋家协会副主席.诗联作品荣获中国首届花果山文学艺术奖, 2007年中国对联创作奖等百余次.有楹联被台儿庄运河古城.三门 ...

  • 【美文诗诵读欣赏】荷恋(古诗词)朗诵:小鸿;作者:陆路

    爱 诗歌 声音 诗朗诵      朗诵者:小鸿 个人信息: 诗海琴声金牌主播,小鸿  ,本名任鸿.爱好音乐.吹葫芦丝.喜欢阅读.朗诵,用声音表达情感,传递对生活的热爱! 诗海琴声金牌主播 古诗词 美文 ...

  • 赵子昂行书《梅花诗》欣赏

    800年前,有一位书法大师,他的天分不输王羲之,他的书法学习资源也是无人能及,他的勤勉程度,更是令世人惊叹,他的博涉,他的多才,他的影响力,也堪称后无来者. 大书法家冯班曾经这样评价他: 其更用法,而 ...

  •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诗联之殇

    文/李祖同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能不能载入书法史不知道,恰逢书协易主,从公示到开幕不声不响拿掉一个金奖引发业内热议,闹哄哄博足了眼球.原以为随着展览在绍兴开幕后会复归平静,未曾想近日 ...

  • 陆游行草《怀成都十韵诗》欣赏

    来源  中国书法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 ...

  • 八大山人行书诗卷欣赏

    明末清初朱耷行书诗卷,纵30.4厘米:横327.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朱耷(1626-1705),字刃庵,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朱元璋之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少为世袭贵族.天性聪颖,八岁能诗.明亡 ...

  • 【唐风宋韵文学微刊】广西荔浦新坪诗联群诗词(二)

    家童爱恋勤呵护,夜夜随君入梦乡 [群主]:韦丽琼,网名微笑,桂林荔浦市人,诗词爱好者. [咏兰篇· 荔浦市新坪诗联学习群作业](二) [七绝· 咏兰] 韦丽琼 峡谷兰花阵阵香,清幽淡雅赴农庄. 家童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