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小柴胡汤——肠胃疾病

136吐血

天宁州贾凤来,血症五日一次。计患病五十五日,吐血十一次。其来也,先三日左胁作胀,至期则夹窠皆胀。发申酉戌三时。余诊其脉,左关弦数而结滞。问:五十余日,曾发寒热否?曰:第一次有寒热,一吐而解。予曰:此外感邪热,客于少阳,留于募原,邪热与卫气相遇,夹血上行,故五日一次,始疟之应期至也。以血症药治之,故不应手,乃用小柴胡汤去半夏。柴胡、黄芩、甘草、白芍、桃仁、茜梗服四剂而愈。(《黄澹翁医案》卷一)《名医验案精选》

论:本案去半夏,这是失误。应是误认为半夏性燥,不宜血证。

137呕吐——刘景琪医案

王某,女,34岁,农民,1982年7月13日初诊。恶心呕吐已半年多,屡治未愈。春季因呕吐剧烈,出现脱水,曾住县医院一月,但呕吐症状仍未除。口苦咽干,头晕目眩,两胁发胀,全身无力。昔白,脉弦。辨证肝气犯胃。治则:舒肝降逆,和胃止呕。处方:柴胡24克 黄芩9克半夏9克党参15克 生姜9克甘草9克大枣3个代赭石12克 旋复花15克 竹茹12克枳实9克服六剂。

7月19日二诊:服药后呕吐已止,余症亦大见好转,唯有胃脘憋胀。脉上关上滑。处方:枳实9克苦參6克黄芩9克党参15克干姜6克甘草9克大枣3个。服三剂后,诸症状消失。《经方验》

138呕吐——刘渡舟医案

徐某,女,29岁。患顽固性呕吐已三年多,往往在进食后1-2小时即呕吐酸苦而多涎,右胁发胀,连及胃脘疼痛。脉沉弦而滑,舌苔白滑。

柴胡12克黄芩9克半夏14克生姜14克党参6克炙甘草6克竹茹12克陈皮12克郁金9克香附9克牡蛎12克

上方共服六剂,呕吐再未发作。

解说;《素问?逆调论》说:“邪在胆,逆在胃',指出了肝胆与脾胃之间的密切关系。肝胆之气的疏泄直接有利于脾胃气机的上下升降及其受纳运化水谷的功能。如果肝胆气郁不疏,则脾胃功能必然因之而失调。所以在少阳病中多见胃气上逆而致的呕吐,如《伤寒论》说:“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又说:“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由此观之,小柴胡汤确实是治疗气郁呕吐的良方。《临证指南》

139呕吐——聂惠民医案

朱某,男,36岁。1990年5月21日初诊。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贲门炎,近20天伴发呕吐,不欲饮食。食后呕吐,吐后则舒,渐日消瘦,身体倦怠,经治效果不显,前来求医,脉沉弦,苔薄白,舌尖红。证属脾胃蕴热,升降失常。治以解郁和胃,降逆止呕,宗小柴胡汤化裁: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夏10克,党参10克,炙草5克,生姜3片,竹茹10克,陈皮12克,大枣5枚。水煎,服药六剂,吐止纳增,调理脾胃而安。《聂氏伤寒学》

140呃逆——许叔微医案

张保义得汗后呕逆,或者以胃虚则哕,故吃逆也,服以干姜橘皮等汤,不下,命予治之。予曰:此证不可全作胃虚治,六脉尚躁,是余毒未解耳,服以小柴胡汤,两啜而愈。[《伤寒九十论?证四十》]

按语:太阳不解,转入少阳,时时作哕,乃少阳枢机不利也,必有少阳见证,方可与小柴胡汤,索叙过简也。《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141呕逆——赵明锐医案

王某,女,17岁。患者患温病发热十数日,热退后,各种证候也相继消失,唯遗留下心烦不宁,呕逆频频,有声无物,欲吐不得,虽用中西止呕的药品皆无效。凡三日三夜无暂止时。痛苦异常。经诊断为胆气不得下降,引起胃气上逆,治以小柴胡汤加陈皮、竹茹、伏龙肝,以和解少阳,清利胆经,一剂而减轻,三剂痊愈。《经方发挥》

142胃脘胀痛——张志民医案

患者女性,三十岁。初诊: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肝胃失和,口苦目眩,胸胁满闷,脘腹时作胀痛,常有便泄,纳谷不振,寐中梦扰,舌边红,苔根腻,脉弦细。治拟疏调和中;北柴胡10克、炒子芩8克、姜半夏10克、黄连3克、淮小麦10克、炒党参10克、太子参12克、炙甘草4克、红枣6枚、绿萼梅10克、广术香8克。服五剂。

二诊:六月五日。前进柴胡合泻心法,脘腹胀痛已除,大便次减转实,口苦减,胸胁衍,纳食增,舌边淡红,苔根薄腻,脉仍弦细。治宜前法出入:北柴胡10克、炒子芩10克、黄连8克、姜半夏10克、炙甘草6克、红枣6枚、炒党参10克、太子参15克、八月扎12克、炒枳壳10克、越鞠丸12克(包款)。续服五剂,药后病愈。

143胃脘痞痛——祝庆堂医案

董某某,女,11岁,1987年5月29日初诊。患者体质素弱,四天前因淋雨引起发热,服安乃近后热退而复起,成寒热往来之状,且出现胃脘痞痛、心下支结、呕恶频频,不能进食。西医按急性胃炎给予消炎、补液等对症治疗两天,效果欠佳。改服中药,证略同前,四日未解大便。予小柴胡汤原方重用黄芩30克,1剂而大便畅行,寒热止,呕恶减,胃脘痞痛基本消失;唯食欲仍差,体力欠佳,改用和胃安中之剂调理三日而愈。[河南中医1988,(6):20]

按语:小柴胡汤本为和解少阳之方,但重用黄芩后即兼有明显的清通阳明胃腑的作用。《本草品汇精要》指出:黄芩“疗肠胃不利,破壅气,令人宣畅”。其使用要点是:既有脘腹痞胀或疼痛、大便干结或不爽的胃肠结滞证,又有口苦咽干、不欲食的少阳经证,并应根据阳明结滞的轻重而决定黄芩用量的大小。《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144腹痛(腹型癫痫)——刘含堂医案

魏某某,男,10岁,学生。2002年4月3日初诊。其父陈述:近2年来,儿子每月要发生3~5次腹痛,每次发作持续20~30秒后自愈,腹痛发作后神情痴呆,曾不断服中西药治疗,无效。1周前在本市某医院作脑电图检查,提示为腹型癫痫。现症:面色赤红,左胁有满闷感,口苦,偶有眩晕。舌红,苔黄腻,脉弦。辨证为少阳枢机不利,胆木犯胃,痰热扰心。治当和解少阳,抑木和胃,清热涤痰醒神。用小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10克,黄芩6克,党参6克,清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白芍6克,郁金6克,炒远志5克,节菖蒲5克,生姜5克,大枣3枚。水煎服。共服6剂。病愈。追访2年未复发。《经方治病经验录》

145腹泻——王挚峰医案

梁某某,女,14个月,因腹泻5天于1963年11月6日入院。患儿于2日开始腹泻,呈蛋花样粪便,每天10次左右,量多。呕出胃内容物,小便明显减少,烦躁不安,口渴非常,饮水颇多,发热,在当地卫生所打针、服药(用药不详)未效而入院。

入院后即请中医会诊。发热,口唇干燥,苔黄,脉弦数。诊为胃肠湿热,三焦气滞,用小柴胡汤加薏仁、白芍、黄连治之,配合补液。服药2剂,诸症消失。[新中医1973,(1):16]

按语:泄泻而呕吐、脉弦,土虚木乘之象。《张幸青医案*泄泻》指出:“行则嗳噫,下则便泄,厥气不和,克制脾土。”盖土虚则湿盛,木盛则气逆。故用小柴胡汤疏达肝木之气,加苡仁、黄连、白芍以培土清利湿热矣。《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0)

相关推荐

  • 半夏泻心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半夏洗,半升(12克),黄芩三两(9克),人参三两(9克),千姜三两(9克),甘草炙,三两(9克),黄连一两(3克),大枣擘,十二枚[服用方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 ...

  • 半夏厚朴汤合大柴胡汤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药物组成]半夏12 g 厚朴9 g 茯苓12 g 生姜9 g 苏叶6 g 柴胡15 g 黄芩9 g 白芍9 g 枳实9 g 大黄6 g 大枣5枚. [组方依据]肝主疏泄,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可致气 ...

  • 抑郁、牛皮癣等医案5则

    原创 王彦权,王孔波 中医书友会 今天 I导读:书友分享的五则医案,小编最想说的反而是胆结石这个常见病.医生,难免会遇到疑难杂症来诊,但是更多的还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如果每个中医都能很好的解决这些常 ...

  • 【董氏奇穴处方学】(第十二章下肢疾病)(1-16章)

    [董氏奇穴处方学](第十二章下肢疾病)(1-16章) (一)下肢疾病總治 1皆可先於委中點刺放血,再對症治療. (二)治療膝蓋常用穴道 1肩中穴.建中穴 2膝五針(內犢鼻穴.外犢鼻穴.鶴頂穴透通山穴. ...

  • 【董氏奇穴处方学】(第十二章下肢疾病)(34-53章)

    [董氏奇穴处方学](第十二章下肢疾病)(34-53章) (三十四)小兒麻痺 1針肩中穴,配李白穴.上曲穴,特效. 2神肩穴,配雲白穴.下曲穴.建中穴,有效. 3針天宗穴.地宗穴.人宗穴. 4針肩中穴. ...

  • 【董氏奇穴处方学】(第十二章下肢疾病)(17-33章)

    [董氏奇穴处方学](第十一章上肢疾病)(17-33章) (十七)高血壓導致手腳麻痺 1五嶺穴點刺放血. (十八)腳痛 1針手五金.手千金穴 2針人宗穴.李白穴.雲白穴. 3針三河穴.膽穴.水清穴. 4 ...

  • 十二种急性疾病的的一针疗法(有缘者收藏)...

    十二种急性疾病的的一针疗法(有缘者收藏)...

  • 董氏奇穴治疗学(十二)下肢疾病

    导读"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传承于台湾.盛行于海外,近年来风行于世界."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将"董氏奇穴"发扬 ...

  • 十二数与疾病

    十二数与疾病

  • 十二正经主治疾病

    一.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 ...

  •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

    ​马丹阳著<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 金代针灸家马丹阳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十二个经验效穴.<针灸大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 "三里内庭穴, 曲池合谷接, 委 ...

  • (十三)小柴胡汤——肠胃疾病

    (十三)小柴胡汤--肠胃疾病 136吐血 天宁州贾凤来,血症五日一次.计患病五十五日,吐血十一次.其来也,先三日左胁作胀,至期则夹窠皆胀.发申酉戌三时.余诊其脉,左关弦数而结滞.问:五十余日,曾发寒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