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78年前写《满江红》,悼念不幸牺牲的左权,化悲痛为力量

千年文坛中,我们有很多经典悼亡词。苏轼的《江城子》,抒写了对亡妻浓浓的爱意;贺铸的“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写出了中年丧偶的痛苦。除此以外,还有悼亡朋友的、兄弟姐妹妹的。但翻遍唐诗宋词,我们似乎很难找到悼亡战友的。

之所以很难找到,或许是因为诗人们本身是很少真正的上战场的,哪怕是边塞诗也很多时候只是他们的想象。那么悼亡战友的作品和一般悼亡作有什么不同呢?本期笔者就给大家分享一首叶剑英在78年前写的《满江红》。

1942年5月25日,左权在带领战友们撤离时,不幸牺牲,年仅37岁。7月7日,得知这一消息的叶剑英提笔写下了这首《满江红》。《满江红》这个词牌自岳飞将军把它写红开始,就一直是诗词迷最爱的词牌之一,不过自宋词后真正敢尝试它的人却并不多。叶剑英不但写了,而且写得很有水平,全词虽然写得异常悲愤,但最终还是化悲痛为力量,词中洋溢着必胜的信念,78年后的今天读来仍令人动容。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满江红·悼左权同志》

敌后坚持,捍卫着自由中国。试看那,欃枪满地,汉家旗帜。剩水残山容我主,穿沟破垒标奇迹。问伊谁百万好男儿,投有北。

崦嵫日,垂垂没;先击败,希特勒。会雄师踏上,长白山雪。风起云飞怀战友,屋梁月落疑颜色。最伤心河畔依清漳,埋忠骨。

叶帅是典型的能文能武型的将军,这一点从他留下的很多诗词作品就看得出来。这首《满江红》从用典故,都遣词,都看得出来叶帅是有很强的文学功底的,这可能和他小时候受到的古文教育有很多关系。

词的上阕,抒写的是左权一生的功绩,以及当时战场上的形势。开篇先写左权为华北太行根据地做的贡献,让太行山区遍地都插满旗帜。后两句用“剩水残山”来形容敌人铁蹄下的中国,几个具体的比喻很形象,令人痛心。而“投有北”两句,其实用的是《诗经》中的“豺虎不食,投界有北”,是向左权一样的百万好男儿表示痛惜。

词的下阕,作者笔锋一转,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决心。正因为有着百万像左权一样的好男儿,敌人就像那垂垂而下的落日一样,终将被全世界人民所消灭。我军将重整雄师,向长白山而行。

最后几句是笔者最喜欢的部分,词人将怀念战友和写景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词人站在屋内,不能成眠,看着月亮渐渐落下,想起了昔日的战友左权。“屋梁月落疑颜色”这种写法很少见,但也并非随意写的,它化用的是诗圣杜甫《梦李白》中的“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杜甫对李白的感情我们有多深我们都知道,写这首诗时,杜甫是听说李白被贬夜郎,所以担心地夜不能寐,写下了这首诗。“疑颜色”的意思是:恍惚间似乎在月光中看到了对方的容颜。叶帅的这次化用,把杜甫的两句诗合为了一句,很高明。最后的落笔写的是左权当时的安葬之地清漳河畔,青山处处埋忠骨。

叶帅在月光下怀念着战友,伤心自然是难免的。但在伤心之余,我们也看到了他作为将领在激昂斗志。叶帅是一位将军,并非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文人,所以拿他的作品和李白、杜甫等文人相比是没什么意义的。但这首词在现代人填的词作里,已经算是精品。

全词短短几句,从遣词上来看,基本上每一个字都用得较为精准,是一首立意深远的《满江红》。而从意境上来看,基本上做到了景语皆有情,写景、抒情、叙事的安排都恰到好处。

昔日范仲淹在沙场写了首《渔家傲.秋思》,“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文正公的“将军白发”里,有自己的思乡,也有对战友的心疼。而在叶帅的这首《满江红》里,我们看到了浓浓的战友情,但心疼之余我们更看到了一位将军的必胜信念,这是他和范仲淹那时候不一样的地方。

这首词距今已经78年了,现在很少有人提到它。但笔者认为,除了天天唐诗宋词,这类作品我们也应该要接触。不管是什么时候,这类作品都是需要的。大家觉得呢?欢迎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