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思维和调整心态是人生的两大必修课!

心境静·思考深

——改善思维和调整心态是人生的两大必修课!

【1】

一般人追求“快”,那是因为内心的浮躁。当思想水平达到较高境界的时候,就会追求一种“慢”,那是因为内心的淡定。

追求“慢”并不是懈怠,而是追求“天人合一”状态下的舒缓,是主体与客体在节奏和频率上的协调,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踏实和稳健。

这里所说的“慢”,指的是一种有节奏感的实现过程。对此,曹晋赫说:“人生是一个丰富的体验过程,并不是单向度地实现目标”。

【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当代竞争社会,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心态浮躁,人们只知道一个劲的向前冲,却不知道如何安静下来,去领悟“静能生慧”和“以静制动”的道理。

【3】

今天是全球化竞争的时代,必须增强自己的思考力,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必须增强自己的行动力,才能在竞争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必须磨练自己的意志力,才能承受各种竞争压力和事业上的风风雨雨。

日益激烈的竞争表明,仅仅依靠应试教育得来的一纸文凭,无法面对竞争的挑战。竞争迫使人们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水平,以获得精神上的优势,并需要通过行动将精神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4】

如果你有足够的实力,可以采用以动制动、以强治暴的竞争方法。

如果你的实力不够,就只能采用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的竞争方法。

前者属于“乾道”;后者属于“坤道”。然而,要想把“乾道”和“坤道”运用得恰到好处,必须在方法上掌握“中道”——特此推荐:《乾道》、《坤道》、《中道》。

【5】

用“静”驾驭自我,达到“身、心、意”的统一,潜意识就会顺从于你;

用“动”驾驭团队,达到“情、理、法”的统一,团队就会听从于你;

用“诚”驾驭变化,达到“时、位、德”的统一,命运就会青睐于你。

静观其心,动观其变,诚观其用——“静”属于坤道,“动”属于乾道,“诚”属于中道。

【6】

静能生慧——做人追求简单心态;动要生智——做事追求缜密思考。

做人要领悟“大道至简”的道理,做事要把握“细节决定成败”的方法。

【7】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思考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的能力取决于知识、思考、行动的相互作用,其中,思考力最为关键!

思考差之毫厘,行动失之千里。因此,拓展思维深度、提升思想高度、延伸思维广度、增强思维速度——建立思维体系和改善思维方式对一个人事业成败非常关键,更是人生必修课!

【8】

要想改善思维,必先调整心态;要想调整心态,必先改善思维。思维和心态好像人的左右腿,要想左腿前进,必先迈出右腿;要想右腿前进,必先迈出左腿。

一旦心态浮躁,思考力水平和理解力水平都将跌落在常人之下。因此,改善思维和调整心态需要协调进行。

【9】

心境静,思考深。请问: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您能否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一本书?

或者深度思考一篇思想深刻的文章吗?

【10】

文化诊断学强调三种基本能力的培养:思考力的提升(静)、行动力的增强(动)、意志力的磨练(诚)。

思考一旦产生“力”,就能够促使能力(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因此,思考力、行动力、意志力具有“力”的统一性。

然而,必须有一种精神驾驭这三种能力——这就是“诚”。假如离开了“诚”的驾驭,思考力、行动力、意志力有可能成为破坏性的力量。

【11】

认识“道”需要智慧;遵循“道”需要诚恳。

诚心、诚意、诚信是道德的基础,也是思考力求学者必备的素质。如果对学习有诚心,对事业就会有诚意,有了诚心和诚意,做人就会很踏实。

因此,用一个“诚”字,可以考察一个人为学、为事、为人的基本方式,也可以判断他学习的决心以及可能取得的事业成就。

【12】

思考力是由思维体系完整性、思维方式完善性、思维对象化能力三个方面决定的。其中,思维深度、思想高度、思维速度、思维广度的统一性决定思维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的统一性决定思维方式的完善性。并且,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组成思维的三维结构。

如果以科学思维为横轴,价值思维为纵轴,二者统一能组成思维的平面坐标。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应变思维,就形成了思维的三维结构。思维处于一维结构的人容易认死理、钻牛角尖;思维处于二维结构的人容易脱离现实、纸上谈兵;思维处于三维结构的人,考虑问题周密严谨、圆慧通达。理论能否向实践转化,知识能否转化为能力都与思维的三维结构密切相关。

为此,文化诊断学创立了智慧曲线三维模型,学习和运用智慧曲线三维模型可以促使思维方式趋向完善。

【13】

智慧的特征是“圆通”;道德的特征是“方正”,能否将二者统一起来,体现了一个人的应变思维水平和实践判断能力。

对此,曹晋赫多次告诫读者:应变思维必须以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为前提,只有建立在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基础之上的应变思维,才能圆慧通达。为此,《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第四章论述了真理一元化贯通;情理法贯通、理论与实践贯通,这三个贯通是通往“圆慧通达”的桥梁。

事实上,中国文化是倡导“圆通”的,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中国人变得很“圆滑”。由“圆通”到“圆滑”仅仅一字之差,却导致了文化的本质差异。这一字之差,是因为应变思维失去了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两个前提导致的。

【14】

如果思考不深刻,认识就肤浅,会导致头脑简单;如果执行不简便,工作就繁琐,会导致效率低下。能否将思考上的复杂转化为行动上的简便,关键在于找准着力点,然后立足着力点,构建一套有效行为程序。

《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通过“时空扫描”帮助人们从简单的事物中发现深刻的科学道理,使思考更加缜密和完整。同时,《文化诊断学行动力专辑》通过构建“诚”的行为体系把握着力点,使思考上的复杂转化为行动上的简练。

【15】

所谓事实判断能力,指的是对事物真实性的领悟、分析和判断能力。一个人的事实判断能力取决于他的科学思维水平。

所谓价值判断能力,指的是对事物价值属性的领悟、分析和判断能力。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价值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的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做出的主观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判断能力取决于他的价值思维水平。

所谓实践判断能力,指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处理实际事务的判断方式和决断能力。实践判断建立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基础之上,是根据实践需要和现实条件对力度、适度、量度、角度、用度关系的领悟、分析、把握和判断能力。一个人的实践判断能力取决于他的应变思维水平。

事实判断的依据是真实性法则——其要旨在于“真”;

价值判断的依据是合理性法则——其要旨在于“善”;

实践判断的依据是现实性法则——其要旨在于“度”。

既要理解它们的差别性,又要理解它们的统一性,这是把握智慧曲线三维模型的关键,也是改善思维方式的要旨,其中将产生一套调整心态的理性方法。

【16】

实践判断最基本的法则是:构建制衡方程,以动态平衡为原则,把握其中的角度、力度、适度、量度、用度。

事实判断的基本法则是什么?价值判断的基本法则是什么?如何构建制衡方程?如何把握动态平衡……对此,我们将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提供答案并展开案例讨论。

【17】

思考力是第一竞争力。有鉴于此,文化诊断学思考力在线学习:(1)用时空扫描拓展思维深度;(2)用制衡理论延伸思维广度;(3)用价值思维方法论提升思想高度;(4)用文化诊断学“十字口诀”增强思维速度;(5)用智慧曲线三维模型和思维一体化改善思维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