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波|镜池光影:早安,你们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白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镜池光影:早安,你们
我打开电脑,2021年9月28日晨4点26分。因为全封闭,手机统一存放,我只能打开电脑,端坐桌前,写一些自己最想写的文字了。有些时候,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你最先写下的,就是你最想写的;你最先想到的,就是你最记挂的。写作,不是写,是想,是想念,是说,把自己所思所想给说出来。
一
那天,带上你人生中第一次参加竞走比赛的奖品——那一整套挖沙工具——小桶、模具、锨、耙、铲等等等等,我们去苍梧绿园挖沙。因为手头上有些事要做,爸爸没来。你、妈妈、奶奶,还有爷爷我,来绿园挖沙。
到北门外,我停车,你们先进。人行道边上画的车位,我想把小车停得更靠边些,方便他人,以免剐蹭,更周正些,车子小,就胡乱停,那是对车子的不尊重,那不是豆芽爷爷的风格。我反反复复,磨来磨去,前进后退,多停了几分钟,也当是练手。
我匆匆走进园子时,三面看看,找你们。找到了,在主干道右拐的绿道上。我紧走几步,要赶上你们。我喊着豆芽、豆芽,就去赶你们。你正好也回头看,隔着十几二十米,你忽然笑着看着我。还有五六米这样,妈妈奶奶放开手,说到你爷爷那儿去。你撒开手,一下子向我冲过来,踉踉跄跄的,扑到我怀里,我抱起你,你用手搂着我的脖子,你的脸上,你的大眼睛里,满满的欣喜。那一刻,爷爷的眼底心头,也是热热的、暖暖的。
回家吃饭时,妈妈奶奶都说,爷爷停车,我们先进来,豆芽一边走一边回头望,一边走一边回头望,原来是一直在找爷爷呢?
这世界真是很奇妙,那么小的孩子,一天一天,一月一月,能爬了,能翻身了,能坐起来了,能走了,能稳稳地走了,能简单地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小小的心里懂得记挂人了,人真是奇妙。
爸爸出差几天,那时你才几个月大。晚上,带着你在客厅、阳台、你的小房间、厨房、两个卧室走来走去时,你总用手指着门的方向,嘴里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爸爸一回来,你就安静多了,你小小的心里,早就懂得记挂了。
想念,因为记挂;记挂,所以更亲。
我有时和奶奶说,说是我们带孩子,其实是孩子带我们;你只是守护着她,她带给我们更多,你看,我们多说了多少话,多走了多少路,这个家里多了多少欢声笑语,最重要的是,带给我们多少希望。
孩子一天天长大,大人一天天变老。“君看今年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你仔细看看,真的不是吗?你认真想想,真的还要感慨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吗?
把下一代成长放在心上,变老也甘心情愿,坦坦荡荡。
二
这一说,是三四年前的事了。那是夏天里,上午九点多,我忽然想回家看看父母。我就骑上1号自行车,刚买不久,车很出快,有点“小刀电动车,没电也能跑”的感觉。小家和老家之间,有八九十里路,很快,就上了郁洲路,过了苍梧绿园,最初的一段轻轻松松;后来是武圩小学、陈户高架桥,喝口水,还是轻松;再后来,是新坝,也不觉得累;骑着骑着,就到家了。1号车,不错,我心里说。
下午三点半,我准备返回。父亲说,明早走。我说,我慢慢骑。是啊,我想起林海音《城南旧事》里的驼队,我想起我刚工作不久上的那节出了几身汗的《沙漠之舟》,我的身上有骆驼的性格,我一直学着骆驼,慢慢嚼,慢慢走,总会吃饱的,总会走到的。所以那天,我当天骑车打了翻回。
决定慢慢骑,就慢慢骑呗。路还可以,越往市区,越好;车也不错,起初,仍然轻松。但是慢慢的,有点力不从心了。那阶段,我体质体能,都不是太好,属于被照护对象。过了狮树大桥,我就不大骑动了。喝点水,吃个香蕉,补充下能量。到了万千蛋糕,停下车,坐到路边,一动也不能动了。那时候,我想起了儿子。我发了个信息,“在哪了?”我的手机立马就响了,秒回。“你到哪了,你发个位置给我,你坐在那别动……”
十几分钟后,儿子到了。把1号车搬车厢里,我们父子俩说说笑笑回自己的家。
“以后不要充能了,爸,这么远的路。”
后来,我偶尔会骑电瓶车回家;再后来,我就开始学驾照;再后来,家里就有了神车——五菱绿牌人民代步车。
买车是因为那一天的劳累吗?亲人,就是你需要的时候,第一个走到你身边的那一个,那几个。
三
那年中秋前,你腰疼,忽然就直不起腰、走不动路了。住院后,腰间盘突出。一个专家说要手术,但是不能保证以后是不是再突出;一个专家说可以保守治疗,慢慢会恢复,以后多注意。直到中秋节,你好一些,好一些,慢慢恢复。
医院床位紧张,病床就在长廊里。一天早上,你从长廊东头向西,欹着身子,右手扶着墙,左手护着腰,慢慢走回来,我快步从西边向东,去迎你。隔着二三十米,看着你那么艰难,我的眼泪忽然就掉下来了。
后来,我们站到长廊西头,望着院外通灌路上来来往往的车流人流时,我对你说,现在,外面能好好走路的人,就是幸福的,他们觉得幸福了吗?
这几年来,那一回长廊上的场景,一次一次提醒我:能好好走路,我们就是幸福的。
亲人,到后来,就是彼此搀扶、守护。
幸福,也不需要很多,就是好好珍惜,好好走路。
四
两年前的9月7日,八月初九,你正式来到我们家。那天,我和豆芽奶奶说,从此,我们又多了一个儿女。我们一定会像对待女儿一样对你。其实,这是傻话,我们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女儿,我们怎么知道有女儿的人,怎么对待他们的女儿。但是,我们认认真真践行着这句话,你也比我们眼里看到的,那些隔壁老王家的女儿们都做得更好。
我们家吃饭的时候,座位是一定的。爷爷奶奶东向坐,爷爷坐里面,奶奶坐外面;爸爸妈妈西向坐,爸爸坐里面,妈妈坐外面;豆芽能坐餐椅的时候,豆芽北向,坐在主席位置。每回吃饭,你总要说一句:爸,再给你盛一碗。每回,你都会这么说。虽然,一般我都是自己去盛。
有人盛饭,是一种幸福。教养、修养,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父母教出来的,是自己修出来的。
儿媳和女儿,谁更重要呢?在我们家,答案很明确,这不是傻话。
五
这是全封闭后的第二天早上,我想起我的亲人,就对你们说几句,就把说的写下来。就有人盛饭,是一种幸福,我再说两句。
一次在老家,父亲说给我盛一点,我连忙站起身来,后来我又坐了下来,有八十多岁的老父亲给自己盛饭,那得多幸福啊。一天中午,我去岳父家,两个老人都吃过饭了,看到了我,又忙活了一阵,倒水,装饭,端菜。那天中午,我哪里敢坐着。你们都是快九十岁的人了。
每一次在四位老人身边,我都觉得日子非常香甜,心里特别踏实。有你们在,我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家在哪。有你们,我知道“老家”不是老房子、旧房子、空房子,是老人在的地方。
2021年9月28日星期二,6点58分,2小时32分钟,我该吃饭干活了。
秋空一碧,桂香正浓。早安,我的亲人们!
丝路
新
散
文
情怀温度
丝路新散文,打造高端平台。提倡有格局有高度、哲理与诗意相结合的文体。丝路新散文,欢迎一切有格调、有情怀、有温度的文字。优秀稿件将在《丝路新散文》杂志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