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甫前辈口传太极拳秘法

一、曰松。
澄师每曰,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字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而。余将澄师平日口授指点之大意附於下。使学者易於领悟。松,要全身筋络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
二、曰沉。
如能松透,即是沉。筋络全开,则躯干所系,皆得从下沉也。按沉与松原是一回事。沉即不浮,浮是病。体能沉已善矣。尤其加以气沉。气沉,则神凝。其用大矣。
   三、曰分虚实。
拳论所谓处处总此一虚实。以右手与左脚相贯一线之劲。右脚与左手亦然。如右手左脚实则右脚左手虚。反是,则亦然。是为分清。总之全身负担。只许放在一只脚上。如两脚分担,便是双重。其转变时,要注意尾闾与夹脊得中,方为不失中定。至要至要。按转变一语,即是变换虚实之枢机。不经道破,真永不知有下手处也。右手实劲,交与左手,其枢机在夹脊;左脚实劲,交与右脚,其枢机在尾闾。但要在尾闾与夹脊中正对直,方为不失中定。此语非潜心领悟,不易得也。
   四、曰虚灵顶劲。
即是顶劲。即是顶劲虚灵耳,亦即所谓顶头悬之意也。按顶头悬者,譬如有辫子时,将其辫子系於梁上,体亦悬空离地。此时使之全身旋转则可。若单使头部俯仰,及左右摆动,则不可得也。虚灵顶劲,及顶头悬之意,亦若此而已。须於练功架时,将玉枕骨竖起。而神与气。不期然而相遇於顶焉
五、曰磨转心不转。
磨转者,即喻腰转。心不转者,乃气沉丹田之中定也。按磨转心不转者,此家传口诀也。比诸拳论所谓'腰如车轴''腰为纛'二语,尤为显赫。余得此意後,自觉功夫日见进境。
六、曰似拉锯式之揽雀尾。
掤捋挤按之推手也。往复相推,喻之以拉锯者。彼此用力均匀,则往复可以畅通无阻。如一面稍欲变化,则锯齿随处可以扎住。如彼使之扎住,则我虽欲用力不得拉回时,只可用推力送之,便可复得相推如初。此理在太极拳之推手上,有二意。
一曰舍己从人。顺其势,可以得化劲与走劲之妙用。
二曰彼微动,己先动。此即彼欲用推1力送来时,则我亦先之以拉力拉回。彼如以拉力拉去时,则我亦先之以推力送之去。按拉锯之喻,其理可谓透彻之至。此真家传妙诀。余於此恍然大悟。於彼微动,己先动之著手功夫。苟能於此娴熟。则操纵在我不在彼。其余又何论矣。
    七、曰我不是肉架子。
汝为什么挂在我身上。按太极拳,专尚松灵。最忌板滞。若如肉架子上挂肉,便是死肉。又何有灵气之可言。故痛恶而决绝之。乃有我不是肉架子之詈骂。此亦家传口诀。用意深刻。幸细翫之。
 八、曰拨不倒。
不倒翁。周身轻灵。其根在脚。非具有松沉两种功夫,不易办到。按不倒翁之重心,在乎下部一点。拳论所谓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如两脚同时用力,一拨便倒无疑。周身稍有板滞,一拨便倒无疑。要之全身之劲,百分之百沉於一只足心,其余全身皆松净。得能轻於鸿毛。便拨不倒矣。
   九、曰能发劲。
劲与力不同。劲由於筋,力由於骨。故柔的活的有弹性的是劲。刚的死的无弹性便是力。何谓发劲?放箭似的。按放箭。是*弓弦上弹力。弓与弦之力量,即是柔的活的有弹性的。劲力不同,能发不能发,可以见矣。此犹不过论发劲之性质耳。於作用上犹未能详尽。
余又将澄师平日时时讲解发劲要法,兹附录之曰:要得机得势。曰要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谓健侯老先生,喜诵此二语。然得机得势,最难领略。余以拉锯式之作用中,确是有机有势存乎其间。因彼之欲进欲退,我先知之,是为得机。彼既进既退,受制於我,是为得势。
举此一端,可以知之。脚腿腰能完整一气。一则是力聚,可以致远;一则是身不散乱,方可命中。发劲之妙用。尽於此矣。学者勉之。
 十、曰搬架子。
要平正均匀。按平正均匀四字,最为平淡。却极难能。平正方能安舒,可以支撑八面;均匀方能贯串,而无断续处也。此即拳论所谓立如平准及运劲如抽丝等语。非从此四字下手不为功。
  十一、曰须认真。
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若不认真,便都成了假的。吾今举以告汝。掤若掤到人家身上去,捋若捋到自己身上来,都是错认。掤不要掤到人家身上去,捋不要捋到自己身上来,此是真的。按与挤皆要蓄其劲,不可失却中定。此是真的。
按须认真三字,从来读破太极拳论,未得悟澈。一经澄师道破,始知有尺寸,有法度,非经口授指点,不易了解者,皆此类也。此真家传秘诀。学者其由此体验之,便可得其尺寸。则不复失中定矣。至要至要。
十二、曰四两拨千斤。
四两何能拨千斤。人皆未之信。所谓牵动四两拨千斤者。只要用四两劲牵动千斤,而後拨之。此牵与拨,是两事,非真以四两拨千斤也。按此节牵拨二字分开解释,便能见其妙用。牵之之法,譬如牛重干斤,穿鼻之绳,不过四两。以四两之绳,牵千斤之牛。左右如意。其欲奔驰不可得也。
盖牵者,牵其鼻准,若牵其角其腿,不行也。是牵以其道,以其处也。然则牛可以四两之绳牵之。如千斤之石马,亦能以四两之朽索牵之乎?不能也。此活与死作用不同。人有灵性,其欲以千斤之力攻入时,其来有方向。臂如对直而来,则我以四两之劲,牵其手之末。
顺其势而抖出之。此之谓牵。因牵动之後,彼之力已落空,则此时以劲拨之,未有不掷出寻丈之外者。然牵之之劲,柢要四两足矣。拨之之劲,酌用在我耳。然牵之之劲,不可过重。重则彼知之,可以变化脱逃也。或则藉牵动之劲,换其所向,得以袭击之也。否则彼知我牵之,便畜其力而不前。畜其力,其势已退挫。可即因其退挫,便舍牵之之劲,而反为发放。则彼未有不应手而倒。此反拨也。
以上种种,皆澄师口授指点之传于曼青者,不敢自秘,愿广其流传。幸世之同仁共勉之。
澄甫公轶事

澄甫公幼年随父学拳。健侯公性情温和,回忆早年练功之苦,对于爱子澄甫不忍管束过严。澄甫公每日到拳场练功,拳剑刀枪、推手散手,虽然均合乎杨家祖传规矩,但并未真正痛下苦功。1912年,澄甫29岁,在北京中山公园设立拳场,公开传授杨式太极拳剑刀枪,只教架式,欲学大捋散手、粘剑粘杆,必需到杨府拳场,健侯公在家中亲自坐镇。健侯公思虑周密,布置得当,故澄甫公授拳一帆风顺。
1917年,健侯公临终之前,老泪纵横,痛责澄甫公日:'你大哥随伯父练拳,刻苦异常,早已功成名就。你开门授徒,我在后面撑着。现在我要走了,如有高手前来比试,你万一失手,杨家威名扫地。你不用功,杨家功夫失传,真是不孝之极。我死不暝目!'澄甫公惊闻此言,痛彻心肺,垂泪叩首,发誓用功。
健侯公逝世之后,澄甫公闭门谢客,日夜苦练。此时澄甫公已34岁。健侯公有一位家道殷实之门生,每月敬奉澄甫公束修大洋30元,作为安家费用。澄甫公以每月6元大洋工资,雇用一名身强力壮大汉作为'桩子'。练拳者用木柱或石碑作为打击目标,试验劲力,称为'打桩'。例如,练大捋之靠劲,杨家老辈要练靠打木桩(九宫桩)或树桩;练白腊杆之粘劲,亦每日在树桩上左右反复刷劲。然而草木无情,唯有活人方能跳跃、躲闪、反击。以人为目标试劲,乃打'活桩'。推手、散手之身法、步法,均合乎太极门内之规格。其他门派武师上门比试,决不会按太极门之规格出手。因此尚须打'活桩',在各种不规范状况下,以身躯之任意部位接劲,将人桩腾空放出。杨式太极之长劲,虽然将人弹放甚远,但人桩决无内伤之虞。一根白腊杆、一个人桩,陪伴澄甫公闭门苦练6年,反复悟健侯公所授之内功心法,终于内劲通灵,可以随手将人桩发放至2丈外。
澄甫公心中尚未踏实,因为人桩毕竟不是武师。当时吴鉴泉先生在北京天坛授拳,门徒众多,乃德高望重之太极名家。澄甫公遂前往天坛找吴氏试手。吴氏得知澄甫公来方,赶紧出茶室招呼:'三爷多时不见,有何指教?'澄甫公日:'没事。咱俩摩摩手。'两人一搭手,澄甫公顺势进圈,手背帖在吴氏腹部,轻轻往上提了3下,吴顺势跳了3跳,杨吴本有同门之谊,又有众多门徒在场,故澄甫公点到为止,并未发劲。吴氏柔化功夫极好,往年澄甫公与吴推手,总无法将吴粘住,更不能将其放出。如今一搭手即将吴粘住,澄甫公自知功夫长进,今非昔比,遂放心开门授徒,此时澄甫公已40岁矣(1923年)。
北京练武行家极多,听说杨三爷重开山门,上门讨教者络绎不绝。澄甫公来者不拒,对方莫不随手跌出寻丈之外,甚至有人被澄甫公腾空击出二、三丈远,跌至杨府门外。路人、围观者啧啧称奇。于是澄甫公名声大噪。登门比武者只有两人与澄甫公未分高下。其中之一河北香河县人张策(1859-1935),字秀林,乃通臂拳名家,人称'臂圣',外号'张大辫子'。辛亥革命后,张仍保留辫,与人交手之时,他一摇头,辫子飞到对手眼前。对方一眨眼,即被击出。另一位是形意、八卦名家孙福全(1861-1932),字禄堂,河北完县人。孙先生瘦小轻灵,有'活猴'之美誉。露禅公与董海川比武之后,义结金兰。澄甫公亦在比武之后,与张秀林、孙禄堂结义,成为换帖兄弟。此三人乃当时北京武术界之魁首也。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刚毅木讷近仁'。澄甫公性情憨厚,不善言辞,授拳之时,仅以身姿示范,决不多言。澄甫公生平从不议论其他门派之长短,并且一再告诫众弟子,不得妄议其他门派短处。如果有人说某某人功夫不行,澄甫公曰:'练功不易,练到这般地步,也算难得了'此乃口德。
杨家素有'出手见红'之传统,乃用长劲将对手弹放到一丈之外,决非用冷断劲伤人内脏。杨家先辈在王府授拳,王爷要学推手,露禅公必先跪下叩头请安,申明杨家推手必定要发劲,被发之人必定跌出甚远,但决无内伤之虞。澄甫公内劲充沛,有时难免在无意之中伤人。有一次,澄甫公在武汉与人比剑,用竹剑点人手腕,不料对方剑坠臂折,澄甫公懊悔不已。因此,澄甫公经常将双手拢于袍袖之内,轻易不肯出手。此乃手德。
澄甫公对其他门派极其尊重。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聘请澄甫公为太极门门长,并且请澄甫公带几位高足担任教授之职。澄甫公因北京拳场门徒众多,各种事务均需妥善安排,一时未能成行。副馆长李景林见澄甫公迟迟未能到位就职,遂请孙禄堂先生为代理门长。孙先生不知张先生曾聘请澄甫公,即将太极门改为武当门,下设形意、八卦、太极三科,由其徒众担任教授。澄甫公不明情况,率众门徒到达南京,张之江设宴为澄甫公洗尘。酒过三巡,张之江开言道:'国术馆不能有两位武当门长。可否请杨先生与孙先生比试一番,胜者留,败者去。'澄甫公坦然说道:'孙二哥是我义兄,应该由他当门长,不用比试。但教授职位已无空缺,众门徒无处安插,杨某当即告辞,尚祈张馆长见谅。'事后,澄甫公对众门徒说:'我与孙二哥情同手足,闭门切磋自然可以。岂能为了蝇头微利,当众比拼?张先生岂有此理!'澄甫公到上海后,张之江自知理亏,遂推荐澄甫公任浙江国术馆教务长。孙禄堂先生悉此事,即推荐形意拳教授高振东为中央国术馆武当门代理门长,挂冠而去,至江苏国术馆任教务长,表示与澄甫公处于平等地位。由此可见两位前辈之高风亮节。
澄甫公到上海时,吴鉴泉已在精武体育会教拳,带了火腿、燕窝、鱼翅、名酒等礼物拜见澄甫公。吴先生说道:'三爷您可好?我吴家父子,在杨家学拳,至今以此为生。杨家之恩,没齿不忘。'澄甫公日:'杨吴本是一家,何分彼此?你教过的学生我决不收留,你可以放心。'后来澄甫公在沪授拳,如的吴家门徒想要改换门庭到杨家学拳,均被澄甫公婉言谢绝,并且说明,杨吴两家拳式略有不同,拳理拳法一脉相承。张秀林门人田作霖、孙禄堂门人陈微明拜澄甫公为师学太极拳,均为其本门师尊亲自推荐,否则澄甫公决不收留。因此,澄甫公与内外名家各派,均能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澄甫公武德崇高感人至深。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0)

相关推荐

  • 杨氏太极拳大师李椿年

    今天是清明节了,没有下雨,祝各位平平安安阿弥陀佛. 这篇长文是黄景华的徒弟瞿世镜写的,里面有一些写错了的,于是后面杨氏太极其他门人也写了几篇文章出来与他商榷的,秀才日后再发出来给各位看. 李椿年(18 ...

  • 吴志青《太极正宗》评析|新锐太极史论

    无独有偶,杜元化<太极拳正宗>一书出版不过四个月,少将吴志青也推出一本<太极正宗>相回应.那么,吴少将和杜氏的"正宗"太极拳是否一致,或者谁更正宗呢?&qu ...

  • 杨澄甫口传太极拳秘法,看到赚到

      一.曰松. 澄师每曰,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字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而.余将澄师平日口授指点之大意附於下.使学 ...

  • 杨澄甫口传太极拳秘法,看到赚到!

    推荐阅读 :鹅梨帐中香的前世今生     一.曰松. 澄师每曰,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字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而. ...

  • 杨澄甫口传太极拳秘法

    杨澄甫口传太极拳秘法 一.曰松 澄师每曰,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字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而.余将澄师平日口授指点之 ...

  • 杨澄甫口传太极拳秘法(下)

    玉柄形饰  石家河文化 1988年天门肖家屋脊出土  长6.4.宽0.6cm 玉石受沁,泛枣红色 九曰:能发劲 劲与力不同.劲由於筋,力由於骨.故柔的活的有弹性的是劲.刚的死的无弹性便是力.何谓发劲? ...

  • 杨式太极拳杨澄甫前辈儿子杨振基先生谈太极拳

    一. 「无一虚招」:习拳时手的动作少些,腰的动作多些,腰带手,腰拉手,腰脚手.行拳时,攻防意识强烈,做到手出有名.腿出有名. 二. 位置对了,才能出劲,在某种意义上说,位置就是劲.练拳时一出手,一抬脚 ...

  • 一本托名于杨澄甫的《太极拳要义》|新锐太极史论

    2020年6月16日,经友人推介购得一本<传统武学珍稀文献>"太极卷一",主编兼出版者为崔虎刚.崔先生长期致力于武术拳谱典籍的收藏,本书计公开了九个版本的太极拳&quo ...

  • 杨澄甫注释《太极拳行功心解23要》,干货分享

    杨澄甫注释《太极拳行功心解23要》,干货分享

  • 杨澄甫注《太极拳论》

    杨澄甫注<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不动为无极,己动为太极.空气磨动而生太极遂分阴阳,故练太极先讲阴阳,而内包罗万象,相生相克由此而变化矣.太极本无极生,而阴阳之母也. ...

  • 杨澄甫说:太极拳乃棉里藏针,纯松不对!现代人偏不信古人所言

    庞超,内家拳传播者,庞老师始终走在传统武术推广的一线 与微博,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知乎等多家媒体合作,是武术领域优质原创作者,全网受近百万粉丝.武术爱好者关注. 其优秀的推广行为及力度,在武术界引起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