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译注集注-履

卦十乾上兑下

【原文】《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今注】履lv,卦名。帛《易》作“礼”。有践踏、履行之义。咥die,噬shi、咬。

【今译】履:踩老虎尾巴,老虎不咬人,此占亨通。

象征小心行动:跟在老虎尾巴后面走路,老虎却没有回头咬人,当然亨通顺利。

【周易正义】

10兑下乾上。履:虎尾,不咥人,亨。

[疏]正义曰:《履卦》之义,以六三为主。六三以阴柔履践九二之刚,履危者也,犹如履虎尾,为危之甚。“不咥人亨”者,以六三在兑体,兑为和说,而应乾刚,虽履其危,而不见害,故得亨通,犹若履虎尾不见咥齧于人。此假物之象以喻人事。

【集解】虞翻曰:谓变讼初为兑也。与谦旁通。以坤履乾,以柔履刚,谦坤为虎,艮为尾,乾为人,乾兑乘谦,震足蹈艮,故“履虎尾”。兑说而应虎口,与上绝,故“不咥人”。刚当位,故通。俗儒皆以兑为虎,乾履兑,非也。兑刚卤,非柔也。

【朱熹注】兑下,乾上。

履虎尾,不咥人,亨。兑,亦三画卦之名。一阴见于二阳之上,故其德为说,其象为泽。履,有所蹑而进之义也。以兑遇乾,和说以蹑刚强之后,有履虎尾而不见伤之象,故其卦为履,而占如是也。人能如是,则处危而不伤矣。

【原文】《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今注】此释《履》卦卦名与卦辞之义。柔履刚:古者有二解:1《履》下兑上乾,兑为柔,乾为刚,兑之柔履行乾之刚。2《履》六三为柔,六三履行于五刚之中。前者以卦而言,后者以爻而言,二说虽不同,但皆有据,当兼用二义。说而应乎乾:《履》下兑上乾,兑为说在下,乾刚在上,二者相应。“刚中正”:九五阳刚居中得正。帝位,五为帝位。疚,《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疚”显有忧惧不安、追悔之义。

【今译】《彖传》说:履,阴柔践履阳刚。悦而顺应于乾,所以“踩了老虎尾巴老虎不咬人,亨通。”九五以刚健中正之德居帝王之位,而不负疚后悔,盛德光明正大。

【周易正义】《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注]凡“彖”者,言乎一卦之所以为主也,成卦之体在六三也。“履虎尾”者,言其危也。三为履主,以柔履刚,履危者也。“履虎尾”,有“不见咥”者,以其说而应乎乾也。乾,刚正之德者也。不以说行夫佞邪,而以说应乎《乾》,宜其“履虎尾”,不见咥而亨。

[疏]“《彖》曰履柔履刚也”至“不咥人亨”。正义曰:“履,柔履刚”者,言履卦之义,是柔之履刚。六三阴爻,在九二阳爻之上,故云“柔履刚”也。“履”谓履践也。此释履卦之义。“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者,释“不咥人亨”之义。六三在兑体,兑为和说,应於上九,上九在乾体。兑自和说,应乎乾刚,以说应刚,无所见害。是以履践虎尾,不咥害于人,而得亨通也。若以和说之行,而应於阴柔,则是邪佞之道,由以说应於刚,故得吉也。

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注]言五之德。

[疏]正义曰:“刚中正履帝位”者,谓九五也。以刚处中,得其正位,居九五之尊,是“刚中正履帝位”也。“而不疚光明”者,能以刚中而居帝位,不有疚病,由德之光明故也。此一句赞明履卦德养之美,於经无所释也。

【子夏注】履,一阴而履于阳,为下之长,众之趋焉。是以危而履虎尾也。语其上下,则下承上也。言其情,则说而奉于乾也。失其所履而全其所承,是以不咥人,亨。情之所归,则三也。故以卦命之。其于履,则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其义也能制其度,得其光明也。阴者阳之求,而履之阳不竞者,以阴失位而凶阳,抑其情而不乱上之正,而咸得其履也。

【集解】《彖》曰:履,柔履刚也。虞翻曰:坤柔乾刚,谦坤籍乾,故“柔履刚”。荀爽曰:谓三履二也。二五无应,故无元。以乾履兑,故有通。六三履二非和正,故云“利贞”也。

说而应乎乾,虞翻曰:说,兑也。明兑不履乾,故言应也。《九家易》曰:动来为兑为应上,故曰“说而应乎乾”也。以喻一国之君,应天子命以临下。承上以巽,据下以说,其正应天,故虎为之“不咥人”也。

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九家易》曰:虎尾,谓三也。三以说道履五,之应上顺于天,故“不咥人,亨”也。能巽说之道,顺应于五,故虽践虎,不见咥噬也。太平之代,虎不食人,亨谓于五也。

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虞翻曰:刚中正,谓五。谦震为帝。五,帝位,坎为疾病,乾为大明。五履帝位,坎象不见。故“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朱熹注】《彖》曰:履,柔履刚也。以二体释卦名义。

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以卦德释《彖辞》。

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又以卦体明之,指九五也。

【原文】《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今注】此释《履》卦卦爻之象。上天下泽:《履》卦下兑上乾,兑为泽,乾为天,天气上升而在上,泽水下润而在下,等级分明,故为《履》象。辩:别,

【今译】《象传》说:上天而下泽,《履》之象。君子效法此象当辨别上下,安定民志。

《履卦》的卦象是,下兑泽上乾天,为天下有泽之表象。上有天,下有泽,说明要处处小心行动,如行在沼泽之上,一不注意就会陷下去;君子要深明大义,分清上下尊卑名分,坚定百姓的意志,遵循礼仪而行,必然秩序井然。

【周易正义】《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疏]正义曰:天尊在上,泽卑处下,君子法此履卦之象,以分辩上下尊卑,以定正民之志意,使尊卑有序也。但此履卦名合二义,若以爻言之,则在上履践於下,六三“履”九二也。若以二卦上下之象言之,则“履”,礼也,在下以礼承事於上。此象之所言,取上下二卦卑承尊之义,故云“上天下泽,履”。但易合万象,反覆取义,不可定为一体故也。

【子夏注】上天下泽得其履也。君子辨贤、不肖而上下定之,则民无觊幸之望也。

【集解】虞翻曰:君子,谓乾。辩,别也。乾天为上,兑泽为下。谦坤为民,坎为志。谦时坤在乾上,变而为履。故“辩上下,定民志也”。

【朱熹注】《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程传》备矣。《传》曰:「天在上,泽居下,上下之正理也。人之所履当如是,故取其象而为履。君子观履之象,以辩别上下之分,以定其民志。夫上下之分明,然后民志有定。民志定,然后可以言治。民志不定,天下不可得而治也。古之时,公卿大夫而下,位各称其德,终身居之,得其分也。位未称德,则君举而进之。士修其学,学至而君求之。皆非有预于己也。农工商贾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而天下之心可一。后世自庶士至于公卿,日志于尊荣;农工商贾,日志于富侈;亿兆之心,交骛于利,天下纷然,如之何其可一也。欲其不乱,难矣。此由上下无定志也。君子观履之象,而分辩上下,使各当其分,以定民之心志也。」

【原文】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今注】素履,白色无文彩的鞋。

【今译】初九:穿素色之鞋去,无灾。

心地纯朴,品行端正,处处小心行事,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没有灾祸。

《象传》说:“穿素色鞋而前往”,独自奉行自己的心愿。

“素履之往”,表明要专心致志,遵循礼仪实现自己的意愿。

【周易正义】初九:素履往,无咎。

[注]处履之初,为履之始,履道恶华,故素乃无咎。处履以素,何往不从?必独行其愿,物无犯也。

[疏]正义曰:处履之始,而用质素,故往而无咎。若不以质素,则有咎也。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原也。

[疏]正义曰:“独行愿”者,释“素履”之往,它人尚华,己独质素,则何咎也?故独行所愿,则物无犯也。

【子夏注】履得其所履,吉也。过之则咎。以刚志而守下,不求其阴,进之不以为荣,独履素,行之节是以,无过咎也。

【集解】初九:素履,往无咎。虞翻曰:应在巽,为白,故“素”。履四失位,变往得正,故“往无咎”。初已得正,使四独变,在外称王。《象》曰:“独行愿也”。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荀爽曰:初九者,潜位。隐而未见,行而未成。素履者,谓布衣之士,未得居位,独行礼义,不失其正,故“无咎也”。

【朱熹注】初九,素履,往无咎。以阳在下,居履之初,未为物迁,率其素履者也。占者如是,则往而无咎也。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原文】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今注】幽人,囚人。中不自乱:九二阳爻居中位而心志不自乱。

【今译】九二:道路平坦,囚人占之则吉。

小心行走在平坦宽广的大道上,幽居的人安于闲逸恬静的生活,结果是吉祥的。

为人处世胸怀坦荡,即使无故蒙冤也会有吉祥的征兆。

《象传》说:“囚人占之则吉”,履中道而心志不自乱。

“幽居的人可获吉祥”,说明自己内心平静自然毫不紊乱,循礼仪而行的信念坚固。

【周易正义】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注]履道尚谦,不喜处盈,务在致诚,恶夫外饰者。也而二以阳处阴,履於谦也。居内履中,隐显同也。履道之美,於斯为盛。故“履道坦坦”,无险厄也。在幽而贞,宜其吉。

[疏]“九二”至“幽人贞吉”。正义曰:“履道坦坦”者,坦坦,平易之貌。九二以阳处阴,履於谦退,已能谦退,故“履道坦坦”者,易无险难也。“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注“履道尚谦”至“宜其吉”。正义曰:“履道尚谦”者,言履践之道,贵尚谦退,然后乃能践物。“履”又为礼,故“尚谦”也。“居内履中,隐显同”者,“履道尚谦”,不喜处盈,然以阳处阴,尚於谦德。“居内履中”,以信为道,不以居外为荣,处内为屈。若居在外,亦能履中谦退,隐之与显,在心齐等,故曰“隐显同”也。“在幽而贞,宜其吉”者,以其在内卦之中,故云“在幽”也。谦而得中,是贞正也。“在幽”能行此正,故曰“宜其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疏]正义曰:“中不自乱”者,释“幽人贞吉”,以其居中,不以危险而自乱也。既能谦退幽居,何有危险自乱之事?

【子夏注】履不得其履,宁倡无僣。二以刚比柔,见利,不挠其志。居易幽退,履其所履,中正之吉也。

【集解】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虞翻曰:二失位。变成震,为道、为大涂,故“履道坦坦”。讼时二在坎狱中,故称幽人。之正得位,震出兑说,幽人喜笑,故“贞吉”也。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虞翻曰:虽幽讼狱中,终辩得正,故“不自乱”。

【朱熹注】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刚中在下,无应于上,故为履道平坦,幽独守贞之象。幽人履道而遇其占,则贞而吉矣。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原文】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今注】眇miao,偏盲。古“能”“而”互通。为,有作为。不足以有明:六三不中不正,阴柔才弱,强视不足以明视。不足以与行:其义与“不足以有明”类似。位不当:六三以阴居阳,故位不当。志刚:六三与上九相应,其志向是阳刚。

【今译】六三:偏盲而视,脚跛bo而行,踩老虎尾巴,老虎咬人,凶。武人为大君报效。

眼睛快要瞎了,但勉强能看到一点点;腿跛了,但勉强能走几步。不小心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回头就咬人,凶险;勇敢的武士要竭力为君主效劳。

《象传》说:“偏盲而视”,不足以明辨。“脚跛而履”,不足以行走。“老虎咬人”之“凶”,位不正当。“武人为大君报效”,志向刚正。

“眇能视”,不足以分辩事物;“跛能履”,不能出外远行;“咥人之凶”,表明这时处的位置很不妥当,竟然踩在老虎尾巴上。“武人为于大君”,表明武士的志向刚强。

【周易正义】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注]居“履”之时,以阳处阳,犹曰不谦,而况以阴居阳,以柔乘刚者乎?故以此为明眇目者也,以此为行跛足者也,以此履危见咥者也。志在刚健,不修所履,欲以陵武於人,“为于大君”,行未能免於凶,而志存于五,顽之甚也。

[疏]“六三眇能视”至“武人为于大君”。正义曰:“眇能视,跛能履”者,居“履”之时,当须谦退。今六三以阴居阳,而又失其位,以此视物,犹如眇目自为能视,不足为明也;以此履践,犹如跛足自为能履,不足与之行也。“履虎尾咥人凶”者,以此履虎尾,咥齧於人,所以凶也。“武人为于大君”者,行此威武加陵於人,欲自“为於大君”,以六三之微,欲行九五之志,顽愚之甚。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疏]“《象》曰眇能视”至“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正义曰:“不足以有明”者,释“眇能视物”。目既隆眇,假使能视,无多明也。“不足以与行”者,解“跛能履”。足既蹇跛,假使能履,行不能远,故云“不足以与行”也。“位不当”者,释“咥人之凶”。所以被咥见凶者,缘居位不当,为以阴处阳也。“志刚”者,释“武人为于大君”。所以陵武加人,欲为大君,以其志意刚猛,以阴而处阳,是志意刚也。

【子夏注】卦皆无诸,阴而三,自以为己任。眇目能视,跛足能履,岂足恃哉。僣履非位,咥其冝也。而志拟于刚,欲为武人,大君之行凶之灾也。

【集解】六三:眇而视,跛而履,虞翻曰:离目不正,兑为小,故“眇而视”。视上应也。讼坎为曳。变震时,为足。足曳,故跛而履。俗儒多以兑刑为跛,兑折震足,为刑人见刑断足者,非为跛也。

履虎尾,咥人,凶。虞翻曰:艮为尾,在兑下,故“履虎尾”。位在虎口中,故“咥人凶”。既跛又眇,视步不能,为虎所啮,故“咥人凶”。《象》曰:“位不当也”。

武人为于大君。虞翻曰:乾象在上,为武人。三失位,变而得正,成乾。故曰“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象》曰:眇而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而履,不足以与行也。侯果曰:六三,兑也。互有离巽,离为目,巽为股。体俱非正,虽能视,眇目者也。虽能履,跛足者也。故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跛能履,不足以与行”。是其义也。

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案:六三为履卦之主。体说应乾,下柔上刚,尊卑合道,是以“履虎尾,不咥人,通”。今于当爻以阴处阳,履非其位,互体离兑,水火相刑。故独唯三被咥,凶矣。

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案:以阴居阳,武人者也。三互离爻,离为响明,为于大君,南面之象,与乾上应,故曰“志刚”。

【朱熹注】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六三不中不正,柔而志刚,以此履乾,必见伤害,故其象如此,而占者凶。又为刚武之人,得志而肆暴之象,如秦政、项籍,岂能久也。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原文】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今注】愬愬su,恐惧之貌。志行:九四虽处惧之地,但九四为阳刚性动,故志行。

【今译】九四:踩老虎尾巴,虽怀恐惧而最终得吉。

跟在老虎尾巴后面走路,感到恐惧害怕,但谨慎小心,终于得到吉祥。

《象传》说:“虽有恐惧最终有吉”,其志行施。

“愬愬终吉”,说明小心遵循礼仪而行就能实现自己的志愿。

【周易正义】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注]逼近至尊,以阳承阳,处多惧之地,故曰:“履虎尾,愬愬”也。然以阳居阴,以谦为本,虽处危惧,终获其志,故“终吉”也。

[疏]正义曰:“履虎尾愬愬”者,逼近五之尊位,是“履虎尾”近其危也。以阳承阳,处嫌隙之地,故“愬愬”危惧也。“终吉”者,以阳居阴,意能谦退,故终得其吉也。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疏]正义曰:“志行”者,释“愬愬终吉”。初虽“愬愬”,终得其吉,以谦志得行,故“终吉”也。

【子夏注】三以不顺,为众同弃而已,近也。愼于难履者也,心惧不足相与,在乎守卑以承于上,为上所任。果获其志得其终,吉也。

【集解】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虞翻曰:体与下绝,四多惧,故“愬愬”。变体坎,得位,承五应初,故终吉。《象》曰:“志行也”。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侯果曰:愬愬,恐惧也。履乎兑主,履虎尾也。逼近至尊,故恐惧。以其恐惧,故“终吉”也。执乎枢密,故“志行”也。

【朱熹注】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九四亦以不中不正,履九五之刚。然以刚居柔,故能戒惧而得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原文】九五,夬履,贞厉。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今注】夬履:决然而行。夬guai,决。夬,决也,刚决柔也。)○位正当:九五以阳居阳位,而又居中,故曰位正当,此释“夬履贞厉”,《象》用“位正当”释“厉”,可见《象》之“位正当”并非都“吉”,正如《系辞》所谓:“其柔危,其刚胜邪?”

【今译】九五:决然而行,占之将有危厉。

刚毅善于作出决断,小心行动,要提防危险。

行为莽撞急躁,占问得到不利之兆。

《象传》说:“决然而行则有危厉”,其位正当。

“刚毅果断,小心行动,提防危险”,说明此时虽处于正当的位置,但也不能疏忽大意。

【周易正义】九五:夬履,贞厉。

[注]得位处尊,以刚决正,故曰“夬履贞厉”也。履道恶盈而五处尊,是以危。

[疏]正义曰:“夬履”者,夬者,决也。得位处尊,以刚决正,履道行正,故夬履也。“贞厉”者,厉,危也。履道恶盈,而五以阳居尊,故危厉也。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疏]正义曰:“位正当”者,释“夬履贞厉”之义。所以“夬履贞厉”者,以其位正,当处在九五之位,不得不决断其理,不得不有其贞厉,以位居此地故也。

【子夏注】三柔失位,志比武人,五为一卦之主,明得帝位取而决之,非求系于情也。然三者,众之趋也。虽曰决之,正之危也。位正当也。何其患乎。

【集解】九五:夬履,贞厉。虞翻曰:谓三。上已变,体夬象,故“夬履”。四变五,在坎中也,为上所乘,故“贞厉”。《象》曰:“位正当也”。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干宝曰:夬,决也。居中履正,为履贵主。万方所履,一决于前,恐决失正,恒惧危厉。故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朱熹注】九五,夬履,贞厉。九五以刚中正履帝位,而下以兑说应之,凡事必行,无所疑碍。故其象为夬,决其履,虽使得正,亦危道也。故其占为虽正而危,为戒深矣。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伤于所恃。

【原文】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今注】视,审视。考,考察。祥。福祸。旋,一指周旋、无亏;一指返回。“元吉”在上:“元吉”之辞在上爻。大有庆:上九之阳居上位与六三相应,上下分明,故曰大有庆。

【今译】上九:审视其履行,考察其福祸吉凶,只有返回始可得吉。

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详细察看一下吉凶祸福,转身来顺应阴柔自然之道,这样是吉祥的。

行为小心谨慎,反复仔细考虑,大吉大利。

《象传》说:“开始吉祥”在上位,大人福庆。

极为吉祥,高居尊上之位,表明有大的福分值得庆祝。

【周易正义】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注]祸福之祥,生乎无所履,处履之极,履道成矣,故可“视履”而“考祥”也。居极应说,高而不危,是其旋也。履道大成,故“元吉”也。

[疏]正义曰:“视履考祥”者,祥谓徵祥。上九处履之极,履道已成,故视其所履之行;善恶得失,考其祸福之徵祥。“其旋元吉”者,旋谓旋反也。上九处履之极,下应兑说,高而不危,是其不坠於“履”,而能旋反行之,履道大成,故“元吉”也。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疏]正义曰:“大有庆”者,解“元吉”在上之义。既以“元吉”而在上九,是大有福庆也,以有福庆,故在上元吉也。

【子夏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归其本也。不顾其邪,自履其所得履之终也。则可以心视其往之履,而考其善应也。积其行,得其终,归其有庆者矣。旋其元吉哉。

【集解】上九:视履考详,其旋元吉。虞翻曰:应在三,三先视上,故上亦视三。故曰“视履考详”矣。考,稽。详,善也。乾为积善,故“考详”。三上易位,故“其旋元吉”。《象》曰:“大有庆也”。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卢氏曰:王者履礼于上,则万方有庆于下。

【朱熹注】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视履之终,以考其祥,周旋无亏,则得元吉。占者祸福,视其所履而未定也。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若得元吉,则大有福庆也。

(0)

相关推荐

  • 12-大易粹言卷十

    大易粹言卷十 宋 方聞一 編 [兌下乾上] 伊川先生曰履序卦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夫物之聚則有大小之别高下之等美惡之分是物畜然後有禮履所以繼畜也履禮也禮人之所履也為卦天上澤下天而在上澤而處下上下之分 ...

  • 《周易》的智慧——履

    履,行走.小畜讲积蓄国力为当前首要目标.履卦阐述如何落实这个战略思想. 履虎尾,不咥人,亨. 踩了老虎尾巴,老虎却没吃人,太幸运了. 但这个幸运并不是因为老虎的仁慈,而是因为应对合理,没有进一步激怒老 ...

  • 《周易》:天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履卦第十

    "履"词意主要是"鞋子"和"行走",引申为实践.执行等.我们今天所说的履行.履约,或者按一定的准则约定完成义务.又或者按合同和诺言行事,都有 ...

  • 《周易》:履lǚ卦

    履虎尾,不咥人,亨. 孔子对卦辞诠释说: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履卦,一柔履五刚.上卦乾为天,下卦兑为悦,和悦地顺应天,所以,走在老虎后面,老虎 ...

  • 《易经》译注集注-姤

    姤(卦四十四)乾上巽下 [原文]<姤>:女壮,勿用取女. [今注]姤gou:卦名.亦有作"遘gou"者,有相遇之义.卦象一阴五阳,一女而遇五男,故名为<姤> ...

  • 《易经》译注集注-渐

    渐(卦五十三)巽上艮下 [原文]<渐>:女归吉,利贞. [今注]渐:卦名,有进之义.<咸>为娶女之占,<渐>是嫁女之卦.归,嫁. [今译]渐:女子出嫁,吉,利于守正 ...

  • 《易经》译注集注-未济

    未济(卦六十四)离上坎下 [原文]<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今注]未济:卦名."济"为渡水,引申为成功,未济之义与"既济"相反,指 ...

  • 《易经》译注集注-既济

    既济(卦六十三)坎上离下 [原文]<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今注]既济:卦名.既,已.尽.济,本意为渡水,引申为成功,成就.亨小,即小亨.贞,正. [今译]既济:有小的享通,宜于 ...

  • 《易经》译注集注-小过

    小过(卦六十二)震上艮下 [原文]<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今注]小过:卦名."过"有经过,超过之意.引申为过渡.过失. ...

  • 《易经》译注集注-中孚

    中孚(卦六十一)巽上兑下 [原文]<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今注]中孚:卦名.信发于中谓中孚.孚,信.豚tun,小猪. [今译]中孚:用豚鱼祭祀则吉,利于涉越大河,利于守正. ...

  • 《易经》译注集注-节

    节(卦六十)坎上兑下 [原文]<节>:亨.苦节,不可贞. [今注]节:卦名.卦象似竹节,故卦中有蓍shi草竹枚之节义,又有节制,节省义.○苦节不可贞:此爻古人多解作:过于苦的节省不可以为正 ...

  • 《易经》译注集注-涣

    涣(卦五十九)巽上坎下 [原文]<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今注]涣:卦名.解为"离",水流散也.先儒多以披离解散为解.但由整个卦爻辞观之,"涣 ...

  • 《易经》译注集注-兑

    兑(卦五十八)兑上兑下 [原文]<兑>:亨.利贞. [今注]兑:卦名.帛<易>作"夺","兑""夺"音近通假.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