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成果】战“疫”教学进行时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应急疫情突发状况,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全国教育工作者空前投入到线上教学行列。新的教学模式探索摆在我们的面

前。疫情过后学校、家庭、社会,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探索突显出来。

披甲战“疫”

2020年的新年注定不同寻常,大年三十合家团聚的日子里,我微信里不断接到校长发来的通知,一个叫做“新冠肺炎”的不速之客粉墨登场,自此肆意嚣张席卷全球。

武汉封城。八方支援,一支支逆行的队伍启程奔赴武汉,一车车满载救急的疫情防控物资,日夜兼程赶赴武汉。

一个叫做新冠肺炎的不速之客导致一座座城市告急……位于边陲的东北“红了”。肆虐的新冠肺炎无孔不入,肆意妄为,它的任性,全国启动公共事件一级响应预案。

全民抗击疫情的战役拉开帷幕,没有硝烟的战场里人人都是身披铠甲的战士。

2020年的寒假由于突发的疫情而延长,由于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全国学校都延迟开学。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要停止一切教学活动。相反的,教师更要在这关键时期做到停课不停学,在学校的有效合理组织安排下我们进行了网上教学。

无数抗疫“战士”在抗击疫情的一线用生命战斗,作为他们后方之一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与学生、家长在一起,发挥教育的力量,给前线人员鼓劲加油,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守好教育这块阵地,为新学期孩子们的学习做好规划和指导,做到“未雨绸缪”。在这个非常时期,为了确保学生们正常进行学习,为了最大化减少因为延期开学而带来的影响,我们停课不停学,进行了“线上教学”。然而“停课不停学”,对于社会,对于家长,对于老师,甚至对于学生也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对于我们这些从来没有过网络直播授课经验的老师来说,更是一次挑战。时至今日,由开始的生疏到如今的熟练,由开始的不习惯到如今的运用自如,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究规律。

一、寻找最佳路径

2020年的春季开学与众不同:电子教材、分散居家课桌、老师秒变“主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学”之前老师做好功课,提前指导家长下载安装调试。网络上多家平台,课程各有千秋。我们学年确定“哈尔滨教育云平台”观课,腾讯会议视频讲解,微信群在线答疑。为此,我们提前一两天进行平台操作演练,微信群一派火热。为了尽快适应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老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研究,逐步掌握并提高教学信息技术,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当中去,为教学服务。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教师运用电子教材备课。克服居家的各种不便,与同学年组的老师视频沟通线上集体备课,钻研教材,制定计划,研究策略。

从教三十几年来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教学方式,心里不免担心。我们反复研究教学软件的操作与流程。除了常规的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外,还要备软件操作。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挖空心思的把学生分组,确定小组长,研习最佳组合,期待最佳效果。

清晰的记得开学第一天——3月2日,我校正式启动线上教学。一条网线一端连着学生和家长,一端连着老师。为了打赢这场硬仗,第一次操练初见成效。

1、时间砍块。按照课程表连续上课后,分时间段分别上传每科作业,分时间段线上答疑。分时间段做好眼保健操、体操,分时间段与家长沟通,分时间段进行心理疏导等。

2、精讲精练。由于线上教学内容不宜过多,重点突出,教学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内容少而精,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参与互动积极性。

3、化整为零。班级学生化整为零,分“兵”遣“将”,每组3-5人,小组团队作战。小组长建群,拉进语数外等学科任课教师。不同时间段,分别“作战”,有时“兵团作战”,有时“单兵较量”。线上的一对一辅导,不受时间限制,随时答疑解惑,实现了因材施教。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4、分层管理。

教师层面:学年组群——学科群(集体备课群)。

学生层面:班级群——组长群——小组群。

光荣群:授课教师做组长,班级总有1-2个种子苗芽的宝贝,需

要更多的阳光雨露滋润。授课教师随时随地一对一在线辅导。

5、执行流程。

首先大群学习微课或钉钉直播,布置作业,交流。

其次学习方法指导。先在组长群提出要求,组长在小组群展开讨

论,梳理大家质疑的问题,下午答疑解惑环节时研讨,明白其中道理,知其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学会学习很重要。

第三、同伴互助。小组长是老师得力助手。小将出马,各回各家,

回到小组群进行伙伴之间的互助学习,提问背诵、听写等作业检查批改和讲解,小组进行总结,及时反馈。

第四、答疑解惑。教师巡查梳理汇总各小组问题,在大群讨论,

解答,并进行总结。

第五、鼓励机制。为了调动学生线上学习积极性,分层记录:教

师记组长表现;组长记组员表现;表现好的加分奖励,送红花。

第六、家校合作。线上教学成败家长作用至关重要。明确家长职责为完成线上学习保驾护航,保证学生按时学习,监督其不散乱。教师要练就“火眼金睛”,还要明察秋毫,视频抽查学生学习状态,及时总结,以鼓励赞美其主动学习。

第七、心理疏导。教师除了经常和学生连线沟通,提问,检查作业等,还要关心其生活,尤其是家长复工以后,有的孩子自己在家学习时,更需要引导和鼓励。比如经常连线说些和学生亲近的话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疫情和线上学习,进行线上零距离疏导,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八、身心健康很重要。比如课间做眼保健操、做律动等,鼓励孩子们居家不忘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健康体魄,抗击疫情。

二、探究解决策略

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督促着我、鞭策着我,读教材、写教案、制课件、选平台、播视频、听反馈……倾情付出,只为“春暖花开时”。

1、散乱溜号。线上教学多数情况下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难免有的学生听课期间开小差,甚至有不在线状况发生。

解决策略:课前5分钟各组回复在线状态或钉钉发起签到。上课时间点名提问或直接连线某位学生,出其不意。如果没及时回复,课后追踪,线上家访。

2、模糊潦草。有的同学上传作业照片模糊,书写潦草。

解决策略:一是指导拍照角度,确保作业清晰可判。二是强化书写,评比加分。为了督促学生认真书写,小组一周一评比,推荐最佳作业,加分奖励。

3、作业作弊。有的同学懒惰,转发他人作业或者抄袭其他同学答案。

解决策略:每次作业写清姓名和日期,拍照私聊先传给小组长,组长收齐作业统一上传。

4、规避懈怠。时间一长不但有的同学学习不认真,甚至有些组长出现作业不及时收取和汇报现象。

解决策略一:奖惩并举。擒贼擒王。小组长作用不可小觑。开始的时候几乎每天对小组长开会,提出明确要求,指导线上管理小组组员,对于不听组长管理的学生直接报给老师,老师马上连线家长,经过几轮实战,在家长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逐渐走向正轨,组长管理的井井有条,老师深入到各个小组之中,所有人都心存敬畏。对小组长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学习得力,回复及时,讲解认真的组长及时在组长群表扬,肯定组长付出和努力,同时赞美家长付出。

解决策略二:为线上学习喷洒保鲜剂。一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二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三是人人可做小老师,主动联系学困生事先指点,让其做好准备,录好音频,线上讲解,调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四是家校合作,方得始终。合二为一,其乐融融。

后疫情时代

后疫情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面临任务仍然很艰巨。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1、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

经过几个月的线上教学,学生状态如何?学习效果怎样?除了线上检测外,我们线下进行摸底,掌握学生现状,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

经历过疫情的学生和以前常态教学时,身心都有变化,我们的教学是要以生为本的,为学生服务的。我们的教学内容就不能墨守常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也要随之发生变化,比如我们思考:开学第一课,我们给孩子们说些什么等。我们怎样看待疫情,怎样做好防护等。从抗击疫情历史渊源、尊重科学、学会感恩、珍爱生命、防护知识等方面入手,在做好返校复课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严防死守,认真对待生命,在不断发生的矛盾中发现中道,寻求平衡,简约而质朴的生活。

经历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有国才有家,爱国主义教育是植根学生心灵的最重要的种子。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期有远大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更要牢记先辈教诲,为祖国的强大而读书,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读书。无论什么时候民族气节在,我们基础教育最基本标准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公民。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科技工作者也向全国青少年提出希望,学科学、用科学,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回报人民。

2、着眼学生未来

未来的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工者适应未来的教育发展,就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内练基本功,外树形象。这场疫情使得我们的家校结合更加紧密。

顾明远先生提出教育重点要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现在国家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国家投入很多人力、财力、物力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我们学校在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中得到政府部门很多教育资源投入,改变了校容校貌,办学条件。朱永新先生提出教育创新,疫情期间线上线下教育融合问题,个性化教学探索。张志勇教授提到居家学习概念,全域教育时代,学校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让我们耳目一新。

专家线上论坛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教育是一个1+X的发展趋势,错综复杂,后疫情时代到来,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迫在眉睫。在学生的素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律性尤为重要。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的亲子互动,和谐发展尤为重要,让爱生长,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身心健康发展。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还原教育本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双线交织合作共赢才能促进师生健康成长。面对教育复杂性和特殊性,我们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双城区第二小学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