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愤怒里,藏着被亏欠的童年
文:王玺
来源公众号:王玺心理空间(ID:wangxixinli)
看到她的第一眼,便感受到某种莫名的压力。后来想想,这个压力可能来自她总是暗沉阴郁的脸,以及全身上下散发出的气呼呼的味道。
预约咨询的过程也很曲折,事先她各种问题问了个遍,感觉到她的疑虑和不放心,我劝她如果没准备好,先别做咨询了,她语气生硬地说:正因为想咨询,我才这么认真的。
我好奇她是怎么挑选咨询师的。
她说:先看照片,合眼缘的话再看简历。
我好奇她为何要找我?
她说:感觉你能听懂我的话。以前我做过咨询,那个咨询师说有时候听不懂我说什么。
突然她语气严厉起来:听不懂当什么咨询师?
我问她咨询目标是什么。
她摇头叹息:我想搞清楚,为什么我跟我婆婆还有我妈关系都不好。
30多岁的她,是一家国企的中层领导,某名牌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已婚生子,丈夫也很优秀,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以世俗标准来看,她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不知是多少人向往的状态。但她自己不这么认为,她认为自己生活糟糕,情绪状态很差,时常处在崩溃边缘,尤其是严重的失眠问题,甚至让她悲观到不想活下去。
难怪她脸色不好。情绪和睡眠的确太重要了。
按她的描述,烦恼是从她两年前生完孩子后开始的。
从知道自己怀孕开始,谁来帮着带孩子就成了她纠结的问题。按理她妈妈是最佳人选,因为她父母离异,父亲已再婚。已退休的妈妈独自在老家生活,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她婆婆也退休了,和公公在老家生活得很好,如果请婆婆来带孩子,公公要不一起来,要不得一个人在老家生活,对公婆生活会有影响。
最终她还是选择让婆婆来北京带孩子,家里人尤其是她老公对此都有些惊讶,但还是尊重了她的意思。在她生产前,婆婆来到北京,公公则自愿留在了老家。
最初几个月相安无事,婆婆尽心尽力照顾她和宝宝,虽然婆媳相处难免有一些小摩擦,但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她对婆婆的不满是逐渐累积的,最大的不满是打从孩子生下来,婆婆就要带孩子睡,理由是让她好好休息。起初她很感动,觉得婆婆为自己着想。但慢慢觉得有些不是滋味,因为孩子明显跟婆婆更亲,她想抱孩子,孩子就哭,只有婆婆抱,孩子才不哭。
有同事提醒她,婆婆可能是在跟她抢孩子,以后孩子长大了跟她这个亲妈就不亲了。她又恨又怒,当天回家就把孩子抱回自己房间,她亲自带孩子睡了两个晚上,两晚的前半夜孩子一直在哭闹,孩子一哭,婆婆便猛敲门,想想第二天还要上班,她不得不把孩子交还给婆婆,但心里已经非常不舒服。
一个人一旦看另一个人不顺眼,另一个人做什么都会是错的。
她开始各种挑剔婆婆,婆婆性格强势,脾气急躁,带孩子本身很辛苦,内心也积压了各种不满,对媳妇毫不示弱,婆媳俩开始各种理论、争吵,吵到最后婆婆说要回老家,而且要带着孩子回去,一听这话她怒火中烧,认为婆婆最终目的就是想带孩子回老家抚养,这样一来,孩子离她这个亲妈就更生疏了。
这样的情形下,她不得不让自己妈妈来北京带孩子。
婆婆走了,妈妈来了,生活又进入另一个状态。
她老公松了一口气,以为家里终于能清静了,却没想到矛盾更多了。
在她老公看来,丈母娘性格温和,甚至有些懦弱胆小,这些矛盾更像是妻子单方面挑起的,有些在他看来无足轻重的事情,也会让妻子勃然大怒,说话也特别难听。他发现无论丈母娘做什么,妻子都看不顺眼,几乎每件事情都能挑出一些毛病,有时还把这些问题写下来让她妈反省、调整。
她老公看不下去,说她有问题,两个人大吵一架。
她决定来咨询,就是在和老公吵架以后。
她说:我老公说得对,我对我妈的确有很多不满。
我说:听上去不管你妈妈做什么,你都会有些不满。在你们的关系中,你最大的不满是什么呢?
她仰头看天花板:嗯,这是个好问题。我想一想。其实我最大的不满跟孩子有关,我觉得我妈带孩子不用心。说实话,远没有我婆婆带得好。我婆婆吧,她做什么都很认真很规范,孩子交给她,我特别放心。我妈做什么都是粗粗拉拉的,比如给孩子热奶喂水,连个温度她都把握不好,有时很烫,有时又很凉,弄得我特别生气。还有好几次,她着急干活,随手就把孩子放在沙发上,沙发是没栏杆的呀,万一孩子掉下去......
她流露出有些生气、后怕的神情。
因为对妈妈不放心,她特地在家中安装了监控,以便自己不在家的时候看看孩子的状态。在家的时候,她的眼睛也时刻盯在她妈和孩子身上,看妈妈是怎么照顾孩子的,弄得她妈很紧张,结果越紧张越容易出状况,出的状况越多,她对她妈的指责也越多,母女俩的关系陷入了恶性循环。
很多次咨询,她都在控诉她妈的各种不好。
有一次我说:你对你妈妈的情绪,好象不仅仅跟带孩子有关。
她看我一眼:我老公也说我有些反应过度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她就气不打一处来。要不是我婆婆走了,我根本不想她来。
我说:你的意思是,在你有孩子之前,你对妈妈就有一些不满了?
她说:是的。我一直嫌她蠢,嫌她什么事都做不好。
从有记忆开始,她就觉得自己的妈妈跟别人的妈妈不一样,别的小朋友的妈妈会带孩子一起玩,会给孩子做好多好吃的,她妈妈几乎从不带她,也不会做饭,不会照顾她,她是由姥姥一手带大的。姥姥常跟她说妈妈很柔弱,让她长大了要学会照顾妈妈。
妈妈对爸爸特别依赖,在爸爸面前,妈妈表现得像个小姑娘一样,有时还跟她这个女儿争宠,爸爸常说自己有两个女儿。很多时候她觉得自己没有爸爸妈妈,最亲的人只有姥姥。
她13岁那年,爸爸有了外遇,妈妈知道后跑到爸爸单位哭闹,逢人就诉苦,还把女儿当工具利用,让她去跟爸爸和那个第三者谈判,逼他们分手,甚至还让女儿跟踪他们。她当然是站在妈妈这边的,对爸爸充满了愤恨与指责,父女关系闹得很僵。
妈妈把爸爸脸面彻底撕干净之后,俩人终于离婚,她跟了妈妈,因为妈妈太恨爸爸了,她从此很少见爸爸,也几乎再也没叫过爸爸。每个月在妈妈的授意下,给爸爸打电话催要抚养费、补课费等各种费用,是她和爸爸惟一的联结。
干啥啥不行的妈妈,成为她童年最大的牵挂和负担。没有了爸爸,妈妈把全部注意力都转移到女儿身上。妈妈不会做饭,她便学会了做饭。妈妈情绪不稳定,时而抑郁时而烦躁,她也总是耐心地陪伴她,安慰她。
果然如姥姥所说,她很早就学会了照顾柔弱的妈妈,她和妈妈的角色完全颠倒,很多时候她像妈妈,妈妈像女儿。在妈妈面前,她作为孩子的部分没有办法活出来,只能被深深掩藏。
她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有一次她和妈妈一起散步,遇到一条体型巨大的黑狗,从小就怕狗的她吓得腿都软了,本能地抓住妈妈的手,想寻求妈妈的保护,没想到她妈“嗷”的一声,甩开她的手,撒开腿一个人跑得飞快。留下她这个女儿在原地,恐惧得哭出声来。
那条狗并没有伤害到她,但这件事在她心里打下了烙印,让她明白,关键时刻自己靠不了妈妈,也靠不了任何人。
大学毕业后,妈妈希望她回老家工作,她坚持要留在北京。在潜意识里,她希望离妈妈越远越好。
谈起过往,她不知不觉红了眼眶。
她说:我以为我已经忘记了这些事情,没想到还记得这么清楚。也许以前我把那些不愉快都故意屏蔽了吧。
事实上过去的经历对她影响很大,比如现实生活中,一听说谁出轨她就咬牙切齿、怒不可遏,反应比当事人还激烈。遇到像妈妈一样柔弱无能的人,她总是又轻视又愤怒,常把对方置于难堪且无解的境地。
她说:我妈到现在都不明白我为什么那么讨厌她,有时看她一脸无辜或者惊慌失措的样子,我也会有点心疼,但更多的是愤怒。我觉得她对我儿子不上心,总是让我提心吊胆。
我说:你对妈妈的愤怒,看上去是她照顾不好孩子引起的,实际上可能是因为你小时候没有被她好好地照顾过。也许你有一个期待,期待妈妈能在你儿子身上弥补你童年曾经缺失的部分。当她无法满足你的期待,你就会特别愤怒。
她一边落泪,一边点头。
照顾不好自己孩子的父母,往往也照顾不好自己。
很多父母,无法安住在父母的位置上。
一些来访者在咨询中说:感觉我是一个人长大的,特别辛苦,就像是没有爹妈一样。有时我甚至羡慕那些孤儿,他们是真的没有父母,没有父母也就没有期待和伤害。有父母的孩子,却得不到父母的爱,其实更残忍。
缺少父母爱和支撑的孩子,成长过程的确很不容易。很多时候他们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强撑,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容易崩溃。
咨询中他们问:缺失了父母的爱,我该怎么办?
我回答:学会爱自己,成为自己的父母。
乐观的来访者说:还能这样,太好了。
悲观的来访者说:没有被爱过,不知道怎么去爱自己。
很多在原生家庭没有获得足够的爱与重视的人,长大后会特别在意自己的孩子能否获得足够的爱与重视。
因为孩子的出生,很容易激发起父母自身的幼年创伤。
父母希望在孩子身上弥补自己曾经的缺失,希望藉由养育孩子的过程让一切重新来过。他们格外关注他人对自己孩子的态度,尤其是自己父母。如果父母帮他们带孩子,他们会像举着放大镜仔细观察,一旦发现父母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自己心里的痛点容易被触碰到,往往暴跳如雷,大动干戈。
他们在咨询中寻找能替代父母的客体,对咨询师会有一个理想化的期待。当理想化破灭的时候,他们又去寻找下一个咨询师,但不管找到谁,最后都不满意。在生活中不断重复上演期待与失望、抛弃与被抛弃的剧情。
童年被亏欠的人,若要打破恶性循环,需要尝试去接受过往发生的一切,与内在那个受伤的孩子、怨恨的父母和解。
我的咨询感悟:无论掌握多少咨询技术与手段,都抵不上咨询师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断完善整合的自我及一颗真诚助人的心来得有效。咨询师能走多远,来访者就可以走多远。
——END——
作者简介:王玺,北京资深心理师(从业11年),曾当过公务员、杂志副总编辑,发表作品百万字,曾获北京市好新闻一等奖,出版人物传记《路在脚下延伸》,曾任天津电视台《我是当事人》栏目嘉宾专家,新书《当人生艰难时刻来临》,正在各地书店、当当网、京东等渠道热销。本文章来源于公众号:王玺心理空间(ID:wangxixinli)
编辑:小鲸鱼 去冰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