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后遗症治验肾病治验【精】
脑梗.补阳还五汤+张仲景活血化瘀法研究+ 当归独活汤.股骨头坏死+周仲瑛再生障碍性贫血+ 徐景藩泡脚疗法治胃肠病 +慢性肾衰的名家学术观点辑要+龙虎追尪汤.类风湿性关节炎
脑梗.补阳还五汤
方剂组成:地龙 10g,红花lOg,桃仁 10g,川芎 10g,赤芍 lOg,归尾10g,黄芪120g,每 日 1剂 ,水煎服,均分 2 次。
脑梗死又称缺血 性脑 卒 中,属于 中医学中风范畴 。中医学认为 ,本病 的发生与饮食不节 、情志所伤 、劳倦内伤、积损正衰等因素有关 。本病或始于气虚、气阴两虚,或 “ 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终则气虚而血瘀,殊途而同归,故益气活血法为其主要治法。
在多年理论与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气血相关理论,我们认为 “气虚血瘀” 是缺血性中风各期的病理基础。
益气 活 血法 是 治疗 中风 病 的基本 治法 ,
益气 为 治本之 法 ,
活 血为 治标之法 。
益气包 括补益 人体肺 、脾 、肾气,使人体气机充沛,功能正常,气血调和,正气 强盛 。
活血化瘀 可使经络通畅,脑髓经脉得以濡养 ,气血调畅 ,痰浊、郁火不生,清窍、脑络不受蒙蔽。
治宜补气为主,兼以活血通络。根据 “ 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 ,采 用补阳还 五汤为主 ,中西 医结合 的方法 ,取得满意效果。
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红花 、桃仁、赤芍、川 芎、当归尾 具有 活血 祛瘀 、抗凝 血 、抗血 小板 聚集 、 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 补 阳还五汤可以调节脑组织能量代谢而发挥抗缺血作用,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而减少脑梗 死体积 。
中风偏瘫
黄芪 60g,地龙 10g,当归10g,川芎6g,赤芍 6g,桃仁 6g, 红花 6g;
黄芪 60g,地龙 10g,当归10g,川芎6g,赤芍 6g,桃仁 6g, 红花 6g;
气虚血瘀者, 加大黄芪用量, 可用 90~ 120g;
阴虚阳亢者,酌加白芍 15g, 天麻 10g, 龟板 20g;
淤血阻络者,可加全虫 6g, 蜈蚣 1条、 丝瓜络 15g;
挟痰者,酌加胆南星 10g,天竺黄 10g。
患者,男,62 岁,2008年 12 月初诊,主诉:两周前突发左侧肢体瘫痪,头颅 CT 示脑梗死,在外院对症治疗两周,病情无好转而来我院诊治。 证见:神志清、精神差、少气懒言、体倦乏 力, 左 侧肢体瘫痪,左上肢肌力 0 级 , 左下肢肌力 1级 ,舌质 暗淡有瘀斑 ,脉细涩 。
证属气虚血瘀 ,治宜益气活血 ,投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处方:
黄芪 100g, 地龙 10g, 当归 10g,川芎 6g,赤芍 6g,桃仁 6g,红花 6g,全虫 6g,鸡血藤 10g,
白花蛇 1 条,每 日1 剂,水煎分早晚 2 次服,连服 1O剂,左侧下肢可抬高 45。,肌力 2 级,又服 10 剂,能扶杖行走,继服上方 20 剂,左上肢肌力 3 级 ,左下肢肌力 4 级 ,能 自己行走 ,生活 自理 。
白花蛇 1 条,每 日1 剂,水煎分早晚 2 次服,连服 1O剂,左侧下肢可抬高 45。,肌力 2 级,又服 10 剂,能扶杖行走,继服上方 20 剂,左上肢肌力 3 级 ,左下肢肌力 4 级 ,能 自己行走 ,生活 自理 。
中医学认为 :中风是 由于人体阴阳失调 ,气血逆 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喁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 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本病 多见于老年人 ,一年 四季均可发病,但冬春两季为发病高峰。中风的发生多因正气虚弱,内伤积损,气虚则血行不畅,脑脉瘀阻;阴虚则阴不制阳,风阳动越,挟气血痰火上冲于脑,蒙蔽清窍而发病。或因情志过极,化火生风;或因饮食不节,痰浊内生,风痰上扰清窍,阻
塞 脉络 而发病 。
塞 脉络 而发病 。
中风乃本虚标实 ,上盛下虚之证 ,
急性期虽有本虚 , 但 标实更为突出,应以急则治其 标为原则 ,以平肝熄风 、活血通络 、 醒神开窍为 法;
脱 证则应 治本为先 ,急需益气 回阳 、扶正固脱;至于内闭外脱,又当醒神开窍、扶正固本兼用。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虚实夹杂,治宜扶正祛邪。
中风后偏瘫的基本病理特点是: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故本病的治疗应以,益气活血,祛风通络为大法,阴虚的兼以养阴,挟痰的兼以祛痰 。
补 阳还 五汤 出 自清代 王清 任的 《 医林改错 》 ,此方正是 为
中风气虚血瘀证之专设 ,
中风气虚血瘀证之专设 ,
方中重用黄芪为主药,黄芪补气 ,气为血帅 ,只有 营卫之气 充盛才 能推动血液在脉管 内运行 ,气虚则鼓动无力,血脉瘀阻;
当归补血活血;
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 ;
地龙通经活络 。
诸药合用,使正气得补 ,瘀血得化,脉络畅通,故能使肢体功能得到恢复。
补阳还五汤脑梗死后遗症
黄芪50g,赤芍10g,川芎10g,当归尾10g,干地龙10g,桃仁10g,红花10g。
黄芪50g,赤芍10g,川芎10g,当归尾10g,干地龙10g,桃仁10g,红花10g。
①血瘀重者加土鳖虫10g、生水蛭5g活血通络;
②言语蹇塞者加制远志10g、石菖蒲10g、广郁金10g以祛痰利窍;
③气虚明显者黄芪加量至90—120g,酌加党参15—30g以益气通络;
④肢体麻木者加宣木瓜10g、伸筋草30g以舒筋活络;
⑤肢体软弱无用者加桑寄生30g、川牛膝15g、杜仲15g以强壮筋骨。
⑥补阳还五汤生黄芪用量独重,以30~60g始,逐渐增加;
⑦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加桑枝、桂枝温经通络;
⑧下肢为主者加牛膝、杜仲补益肝肾;
⑨口眼歪斜,可合用牵正散化痰通络;
⑩日久效果不显著者,加水蛭、虻虫破瘀通络;
①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黄化痰;
②脾胃虚弱加党参、白术补气健脾;③偏寒加制附子,温阳散寒。
张仲景活血化瘀法研究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疗法,应用广泛,其实用性强。 张仲景在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中有很多活血化瘀的方剂,按其功能和作用分为十三类,从而展现了张仲景在活血化瘀疗法中的伟大贡献。
1 益气活血法
中医的气血学说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 若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则会导致血液的壅滞,出现肢体的麻木、 痿软或半身不遂等。 张仲景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篇中提
到:“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阴阳俱微属营卫气血不足,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为阳气虚,阴血涩滞的脉象。 由于气虚血滞,筋脉失养,故有身体麻木的症状。 治宜益气温阳,活血通 。 以黄芪益气补中,桂枝温阳通脉,芍药入荣理血,大枣、 生姜调营卫,共成益气活血通脉之效。
益气活血法给后世医家很大的启示,如治疗 症的 “ 蠲痹汤”及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的 “ 补阳还五汤”都是宗张仲景的益气活血法而演化来的。
2 行气活血法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血瘀滞则可出现各种痛证,即所谓:“ 通者不痛,痛者不通”。 行气活血是治疗气血瘀滞的常用方法。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疗法,应用广泛,其实用性强。 张仲景在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中有很多活血化瘀的方剂,按其功能和作用分为十三类,从而展现了张仲景在活血化瘀疗法中的伟大贡献。
1 益气活血法
中医的气血学说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 若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则会导致血液的壅滞,出现肢体的麻木、 痿软或半身不遂等。 张仲景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篇中提
到:“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阴阳俱微属营卫气血不足,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为阳气虚,阴血涩滞的脉象。 由于气虚血滞,筋脉失养,故有身体麻木的症状。 治宜益气温阳,活血通 。 以黄芪益气补中,桂枝温阳通脉,芍药入荣理血,大枣、 生姜调营卫,共成益气活血通脉之效。
益气活血法给后世医家很大的启示,如治疗 症的 “ 蠲痹汤”及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的 “ 补阳还五汤”都是宗张仲景的益气活血法而演化来的。
2 行气活血法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血瘀滞则可出现各种痛证,即所谓:“ 通者不痛,痛者不通”。 行气活血是治疗气血瘀滞的常用方法。
张仲景在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第二十一》 篇中曰:“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产后腹痛有虚有实,若烦满不得卧,则为产后气血瘀滞,气机不通,故用枳实芍药散行气散结、 活血止痛,方中枳实破气散结,炒黑能行血中之气;芍药利血和血止痛。 方虽两药但一气一血,共奏行气活血之功。
后代的失笑散(蒲黄配五灵脂)、 金铃子散(元胡配川楝子)也都是如此的配伍。
3 养血活血法
由于气血虚亏,不能充盈脉道,而致血瘀或血脉不能续行,则宜养血活血。 张仲景的炙甘草汤为其代表方。《伤寒论》 第117条云:“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 ”伤寒,若病在太阳当有发热、 恶寒之表证,今未提表证而见脉结代,心动悸,说明病在少阴经。 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太阳感寒,兼之少阴内虚,则外寒乘虚内侵出现心悸、 脉结代。 手少阴心主血脉,依赖气血的温养充盈。 今手少阴心阴阳气血亏虚,又有外寒的侵袭,使之血脉鼓动无力,不能续行,出现脉结代、 心动悸的临床表现。 炙甘草汤能滋阴养血,通利血脉。 方中炙甘草补中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以复脉之本;人参、 大枣补气滋液;生地、 麦冬、 阿胶、 麻仁养心血,滋心阴,以充血脉;桂枝、生姜辛温可振心阳,通血脉;以清酒煎煮以增利血脉之功。 此方至今仍是临床的常用方,用于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 室性早搏之脉结代、 心动悸的病证,多有较好疗效。
4 温阳活血法
阳气虚则阴寒内生,血脉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或因血虚感寒血脉不畅,而出现血瘀之证。 临床上因寒凝血瘀的部位不同可出现多种病证。 邪在经络可有四肢关节疼痛,手足逆冷,身痛腰痛等,若在胞宫可导致月经不调,经来腹痛等。 张仲景在温阳活血方面的方剂较多。
4.1《伤寒论》351条的当归四逆汤,主治因血虚感寒,寒凝血行不畅而出现的四肢厥寒,脉细欲绝症。 方中当归、 芍药养血和血;桂枝、 细辛温经散寒;
甘草、 大枣补益中气;通草通行血脉。 全方有温阳散寒,活血通脉之功。 近代医家用此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雷诺氏病、 冻疮、 痛经等症都有较好疗效。
4.2《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的温经汤也为温阳散寒、 活血通经之方,主治冲任虚寒,瘀血内停的腹满里急疼痛或漏血不止等。
3 养血活血法
由于气血虚亏,不能充盈脉道,而致血瘀或血脉不能续行,则宜养血活血。 张仲景的炙甘草汤为其代表方。《伤寒论》 第117条云:“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 ”伤寒,若病在太阳当有发热、 恶寒之表证,今未提表证而见脉结代,心动悸,说明病在少阴经。 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太阳感寒,兼之少阴内虚,则外寒乘虚内侵出现心悸、 脉结代。 手少阴心主血脉,依赖气血的温养充盈。 今手少阴心阴阳气血亏虚,又有外寒的侵袭,使之血脉鼓动无力,不能续行,出现脉结代、 心动悸的临床表现。 炙甘草汤能滋阴养血,通利血脉。 方中炙甘草补中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以复脉之本;人参、 大枣补气滋液;生地、 麦冬、 阿胶、 麻仁养心血,滋心阴,以充血脉;桂枝、生姜辛温可振心阳,通血脉;以清酒煎煮以增利血脉之功。 此方至今仍是临床的常用方,用于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 室性早搏之脉结代、 心动悸的病证,多有较好疗效。
4 温阳活血法
阳气虚则阴寒内生,血脉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或因血虚感寒血脉不畅,而出现血瘀之证。 临床上因寒凝血瘀的部位不同可出现多种病证。 邪在经络可有四肢关节疼痛,手足逆冷,身痛腰痛等,若在胞宫可导致月经不调,经来腹痛等。 张仲景在温阳活血方面的方剂较多。
4.1《伤寒论》351条的当归四逆汤,主治因血虚感寒,寒凝血行不畅而出现的四肢厥寒,脉细欲绝症。 方中当归、 芍药养血和血;桂枝、 细辛温经散寒;
甘草、 大枣补益中气;通草通行血脉。 全方有温阳散寒,活血通脉之功。 近代医家用此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雷诺氏病、 冻疮、 痛经等症都有较好疗效。
4.2《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的温经汤也为温阳散寒、 活血通经之方,主治冲任虚寒,瘀血内停的腹满里急疼痛或漏血不止等。
方中吴茱萸、 桂枝、 生姜温经散寒暖血;阿胶、 当归、 川芎、 芍药、 丹皮养血活血散瘀;麦冬、 半夏润燥降逆甘草、 人参补益中气,诸药合用温阳散寒,养血行瘀。
4.3 上面提到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也有通阳活血之功。
5 泻热活血法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篇中所提到的邪 热与瘀血结于少腹的蓄血证,证见:少腹拘急硬痛,其人如狂,或发狂、 小便不利。 其轻者用桃仁承气汤,
方中以桃仁活血逐瘀;桂枝通经活血以助桃仁、 大黄除热荡实祛瘀;芒硝软坚祛实;甘草调诸药且防伤正,全方共奏泻热活血化瘀之功。 若蓄血重证,张仲
景用抵挡汤治疗,方中水蛭、 虻虫直入血路,破血逐瘀;桃仁活血化瘀;大黄泻热导瘀。 其为泻热活血之峻剂,主治蓄血,热结在少腹,其人发狂。 如未见神志失常,只有小腹硬满的蓄血证,其证较缓者,用抵挡丸治疗,药同抵挡汤,但水蛭、 虻虫剂量减1/3,桃仁减1/5,且改汤为丸,以取缓攻之义,但也属泻热活血
通瘀之法。
6 解毒活血法
疫毒内侵灼伤气血,可出现阴、 阳毒之病。《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治第三》 篇中所述,阳毒表现 “ 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 ”阴毒表现
为 “ 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阳毒为疫毒伤及血脉。 血分热盛故面赤红斑如锦纹,热灼咽喉故痛,热邪灼血,肉腐而成脓故吐脓血,治宜升麻鳖甲汤。
4.3 上面提到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也有通阳活血之功。
5 泻热活血法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篇中所提到的邪 热与瘀血结于少腹的蓄血证,证见:少腹拘急硬痛,其人如狂,或发狂、 小便不利。 其轻者用桃仁承气汤,
方中以桃仁活血逐瘀;桂枝通经活血以助桃仁、 大黄除热荡实祛瘀;芒硝软坚祛实;甘草调诸药且防伤正,全方共奏泻热活血化瘀之功。 若蓄血重证,张仲
景用抵挡汤治疗,方中水蛭、 虻虫直入血路,破血逐瘀;桃仁活血化瘀;大黄泻热导瘀。 其为泻热活血之峻剂,主治蓄血,热结在少腹,其人发狂。 如未见神志失常,只有小腹硬满的蓄血证,其证较缓者,用抵挡丸治疗,药同抵挡汤,但水蛭、 虻虫剂量减1/3,桃仁减1/5,且改汤为丸,以取缓攻之义,但也属泻热活血
通瘀之法。
6 解毒活血法
疫毒内侵灼伤气血,可出现阴、 阳毒之病。《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治第三》 篇中所述,阳毒表现 “ 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 ”阴毒表现
为 “ 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阳毒为疫毒伤及血脉。 血分热盛故面赤红斑如锦纹,热灼咽喉故痛,热邪灼血,肉腐而成脓故吐脓血,治宜升麻鳖甲汤。
方中升麻甘草清热解毒;
鳖甲、当归养阴活血散瘀;
雄黄、 蜀椒解毒,以阳从阳欲其速散。
本方有清热解毒、 活血散瘀之功。若疫毒侵袭血脉,瘀血凝滞,阻塞不通而成阴毒。
瘀血凝滞故面目青,
经脉阻塞,血行不畅故遍身疼痛如被杖,疫毒结于咽喉故作痛。
治疗也用升麻鳖甲汤去雄黄、 蜀椒以防其损伤阴气。
另外赤小豆当归散也为解毒活血方剂,主治狐惑酿脓,湿毒血瘀之证,见于 《金匮要略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篇中。 也可治湿热便血,见于 《金
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篇中。 方中赤小豆清热渗湿,当归活血,浆水解毒,共奏祛湿解毒活血之功。
7 消痈活血法
热毒内聚,营血瘀结,经脉不通,可以致痈。 痈结于肠中为肠痈,在肺为肺痈,治宜消痈活血,清热解毒。
张仲景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篇中的大黄牡丹汤,为治疗肠痈,脓未成的有效方剂,至今仍应用于临床。 方中大黄、 芒硝荡实热、
通壅滞;丹皮、 桃仁凉血逐瘀;瓜子排脓散痈,共奏清热消痈,活血通瘀之效。 治疗肺痈用千金苇茎汤,见于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证治第七》 篇中,
方中苇茎清肺泻热;薏苡仁、 瓜子消内痈、 排脓;桃仁活血祛瘀,全方共奏清肺活血,消痈排脓之效。
8 止血活血法
止血与活血是相反相成的配伍,止血要防瘀活血意在祛瘀止血。 张仲景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止血活血祛瘀法,其代表方剂如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
淫病脉证并证第十八》 篇中,治疗金疮的 “ 王不留行散”。 方中王不留行主金疮止血行瘀;蒴 细叶通利气血;桑根主伤中脉绝;黄芩、 芍药清热和血;川椒、
干姜和阳行瘀;厚朴行滞利气;甘草调诸药,共奏消瘀活血,止血镇痛之效。
9 活血祛风法
“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活血即可祛风。 张仲景早有其法,如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篇中的红蓝花酒方,主治 “ 妇人六十二种风,
及腹中血气刺痛。 ”唐容川云:“ 妇人腹中经尽之时,及产子之后,卒皆空虚,风入无所捍卫,此风及腹中之由也,风邪入腹,扰气乱血,腹中必刺痛”。 既然风
邪入腹而致血气刺痛,本应以祛风治之,但张仲景只用红蓝花酒活血行瘀利气止痛,取其血行风自灭之意。 方中红蓝辛温活血;酒能行血,未再用祛风药物。
10 通痹活血法
痹者闭也,是因风寒湿之邪侵袭筋脉关节而致气血通行不畅的一种疾病,治疗大法为祛风散寒除湿通痹。 张仲景在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第五》 篇中提到的桂枝芍药知母汤,主治风湿历节病,证见:“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方中桂枝、 麻黄祛风通阳;附子温经
散寒止痛;白术防风祛风除湿;知母、 芍药养阴活血;生姜、 甘草和胃调中。 此方目前仍为治疗类风湿关节肿痛的有效方剂。
另外,临床还有 “ 胸痹 ”一证,因痰血瘀结,胸阳不振所致,以胸痛背痛、 短气、 喘息咳唾等为主证。 张仲景在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篇中已详细记载了胸痹的治法,并创拟了 “ 栝楼薤白白酒汤”等有效方剂,至今仍为医家所喜用。 此方以栝楼开胸涤痰,薤白散结通 ,白酒活血通阳,三药
同用具有活血通 、 通阳散结之功。
11 通经活血法
妇女因瘀血而造成的月经不调,或数月不至,或一月再见,少腹满痛者当通经活血化瘀,使其瘀去经自调。《金匮要略 .妇女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篇中
云:“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方中土瓜根、 虻虫祛瘀活血;桂枝、 芍药调营活血;加酒以行药势,使之瘀去而经血自调。 调经活血是治疗妇科病的常用方法。 前面所述的温经 汤,抵挡汤也均属通经活血之方剂。
另外,经脉气血郁滞者,也可用通经活血,此处所云通经,非妇女经血之经,而是经脉之经。《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云:“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 ”肝着是肝脏受邪疏泄失职,经脉气血瘀滞,着而不行所致。 因肝脏的经脉布胁络胸,故其证可见胸胁痞闷不舒或痛。 以手捶打胸部可使气机舒展,气血暂时通畅而稍舒,故其人常欲蹈其胸上。 因病初起时在气分,热饮可使气机通利,因此病人欲热饮。 及瘀成,虽热饮亦无济,当通经活血,行气散结,故治以旋覆花汤,行气活血,通阳散结。
另外赤小豆当归散也为解毒活血方剂,主治狐惑酿脓,湿毒血瘀之证,见于 《金匮要略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篇中。 也可治湿热便血,见于 《金
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篇中。 方中赤小豆清热渗湿,当归活血,浆水解毒,共奏祛湿解毒活血之功。
7 消痈活血法
热毒内聚,营血瘀结,经脉不通,可以致痈。 痈结于肠中为肠痈,在肺为肺痈,治宜消痈活血,清热解毒。
张仲景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篇中的大黄牡丹汤,为治疗肠痈,脓未成的有效方剂,至今仍应用于临床。 方中大黄、 芒硝荡实热、
通壅滞;丹皮、 桃仁凉血逐瘀;瓜子排脓散痈,共奏清热消痈,活血通瘀之效。 治疗肺痈用千金苇茎汤,见于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证治第七》 篇中,
方中苇茎清肺泻热;薏苡仁、 瓜子消内痈、 排脓;桃仁活血祛瘀,全方共奏清肺活血,消痈排脓之效。
8 止血活血法
止血与活血是相反相成的配伍,止血要防瘀活血意在祛瘀止血。 张仲景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止血活血祛瘀法,其代表方剂如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
淫病脉证并证第十八》 篇中,治疗金疮的 “ 王不留行散”。 方中王不留行主金疮止血行瘀;蒴 细叶通利气血;桑根主伤中脉绝;黄芩、 芍药清热和血;川椒、
干姜和阳行瘀;厚朴行滞利气;甘草调诸药,共奏消瘀活血,止血镇痛之效。
9 活血祛风法
“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活血即可祛风。 张仲景早有其法,如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篇中的红蓝花酒方,主治 “ 妇人六十二种风,
及腹中血气刺痛。 ”唐容川云:“ 妇人腹中经尽之时,及产子之后,卒皆空虚,风入无所捍卫,此风及腹中之由也,风邪入腹,扰气乱血,腹中必刺痛”。 既然风
邪入腹而致血气刺痛,本应以祛风治之,但张仲景只用红蓝花酒活血行瘀利气止痛,取其血行风自灭之意。 方中红蓝辛温活血;酒能行血,未再用祛风药物。
10 通痹活血法
痹者闭也,是因风寒湿之邪侵袭筋脉关节而致气血通行不畅的一种疾病,治疗大法为祛风散寒除湿通痹。 张仲景在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第五》 篇中提到的桂枝芍药知母汤,主治风湿历节病,证见:“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方中桂枝、 麻黄祛风通阳;附子温经
散寒止痛;白术防风祛风除湿;知母、 芍药养阴活血;生姜、 甘草和胃调中。 此方目前仍为治疗类风湿关节肿痛的有效方剂。
另外,临床还有 “ 胸痹 ”一证,因痰血瘀结,胸阳不振所致,以胸痛背痛、 短气、 喘息咳唾等为主证。 张仲景在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篇中已详细记载了胸痹的治法,并创拟了 “ 栝楼薤白白酒汤”等有效方剂,至今仍为医家所喜用。 此方以栝楼开胸涤痰,薤白散结通 ,白酒活血通阳,三药
同用具有活血通 、 通阳散结之功。
11 通经活血法
妇女因瘀血而造成的月经不调,或数月不至,或一月再见,少腹满痛者当通经活血化瘀,使其瘀去经自调。《金匮要略 .妇女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篇中
云:“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方中土瓜根、 虻虫祛瘀活血;桂枝、 芍药调营活血;加酒以行药势,使之瘀去而经血自调。 调经活血是治疗妇科病的常用方法。 前面所述的温经 汤,抵挡汤也均属通经活血之方剂。
另外,经脉气血郁滞者,也可用通经活血,此处所云通经,非妇女经血之经,而是经脉之经。《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云:“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 ”肝着是肝脏受邪疏泄失职,经脉气血瘀滞,着而不行所致。 因肝脏的经脉布胁络胸,故其证可见胸胁痞闷不舒或痛。 以手捶打胸部可使气机舒展,气血暂时通畅而稍舒,故其人常欲蹈其胸上。 因病初起时在气分,热饮可使气机通利,因此病人欲热饮。 及瘀成,虽热饮亦无济,当通经活血,行气散结,故治以旋覆花汤,行气活血,通阳散结。
方中旋复花入肝经善通肝络而行气,
新绛活血化瘀,
葱白通阳散结,
使肝经气行血行,阳通瘀化而肝着可愈。
12 利水活血法
当水与血相结而成瘀时,则应水血兼攻,只求其一则不效。《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所载大黄甘遂汤主治 “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
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 妇人少腹满胀,有蓄血与蓄水之分,小便利为蓄血,小便不利口渴为蓄水。 今少腹胀满,小便微难而不渴,且在
产后,故诊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应水血兼治。 方中大黄攻瘀,甘遂逐水以攻逐水血之结。 因产后多虚,故配阿胶养血,使邪去不伤正。 另外本篇所载当归芍
药散治疗 “ 妇人腹中诸疾痛”,此处之腹痛为气滞血瘀兼有水湿郁结所致。 方中当归、 芍药、 川芎调肝活血止痛,茯苓、 白术、 泽泻健脾利湿,也为利水活血方剂之一。 但较上方和,本方也治 “ 妇人怀妊,腹中疗痛”。
13 消癥化瘀法
血瘀严重者可以形成癥瘕积聚,当用破血化瘀之品而消之。 张仲景在此类方剂中根据不同程度的病情拟出轻、 重、 猛、 缓等类别。如 《金匮要略 .妇人妊娠脉证并治第二十》 篇中的桂枝茯苓丸,治妇人素有病又兼受孕,并因癥病使孕后下血不止。 故以 “ 有
故无殒”之旨,先下其癥,使瘀去新生,才能使新血得以养胎。 本方以桂枝、 芍药通调血脉;丹皮、 桃红化瘀消癥;茯苓益脾,并用蜜为丸,从小剂量始服,使邪去
而不伤胎,此方可谓消癥之轻剂。《金匮要略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之鳖甲煎丸,主治疟病日久,痰血结成痞块,聚于胁下而成疟母者。 疟母不去,则寒热难愈。方中鳖甲化瘀块,除寒热;佐以乌扇、 桃仁、 丹皮、 芍药、 紫薇、 赤硝,大黄祛瘀通滞;协以鼠妇、 虻虫、 蜂
窝、 蜣螂消坚化 ;葶苈、 石苇、 瞿麦利水;柴胡、 桂枝、 半夏、 厚朴、 黄芩、 干姜理气机,调寒热;人参、 阿
胶补气血;灶中灰消 去积,清酒能行药势。 合成化瘀行气,消癥除疾治疟母的主方。 此方共有25味药组成,可谓消癥重剂。《金匮要略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之下瘀血汤,主治妇人产后腹痛,干血著于脐下,用破血逐瘀的下瘀血汤治疗。 方中大黄荡逐瘀血,桃红活血化瘀, 虫逐瘀破结。 此属消癥化瘀之猛剂。
12 利水活血法
当水与血相结而成瘀时,则应水血兼攻,只求其一则不效。《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所载大黄甘遂汤主治 “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
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 妇人少腹满胀,有蓄血与蓄水之分,小便利为蓄血,小便不利口渴为蓄水。 今少腹胀满,小便微难而不渴,且在
产后,故诊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应水血兼治。 方中大黄攻瘀,甘遂逐水以攻逐水血之结。 因产后多虚,故配阿胶养血,使邪去不伤正。 另外本篇所载当归芍
药散治疗 “ 妇人腹中诸疾痛”,此处之腹痛为气滞血瘀兼有水湿郁结所致。 方中当归、 芍药、 川芎调肝活血止痛,茯苓、 白术、 泽泻健脾利湿,也为利水活血方剂之一。 但较上方和,本方也治 “ 妇人怀妊,腹中疗痛”。
13 消癥化瘀法
血瘀严重者可以形成癥瘕积聚,当用破血化瘀之品而消之。 张仲景在此类方剂中根据不同程度的病情拟出轻、 重、 猛、 缓等类别。如 《金匮要略 .妇人妊娠脉证并治第二十》 篇中的桂枝茯苓丸,治妇人素有病又兼受孕,并因癥病使孕后下血不止。 故以 “ 有
故无殒”之旨,先下其癥,使瘀去新生,才能使新血得以养胎。 本方以桂枝、 芍药通调血脉;丹皮、 桃红化瘀消癥;茯苓益脾,并用蜜为丸,从小剂量始服,使邪去
而不伤胎,此方可谓消癥之轻剂。《金匮要略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之鳖甲煎丸,主治疟病日久,痰血结成痞块,聚于胁下而成疟母者。 疟母不去,则寒热难愈。方中鳖甲化瘀块,除寒热;佐以乌扇、 桃仁、 丹皮、 芍药、 紫薇、 赤硝,大黄祛瘀通滞;协以鼠妇、 虻虫、 蜂
窝、 蜣螂消坚化 ;葶苈、 石苇、 瞿麦利水;柴胡、 桂枝、 半夏、 厚朴、 黄芩、 干姜理气机,调寒热;人参、 阿
胶补气血;灶中灰消 去积,清酒能行药势。 合成化瘀行气,消癥除疾治疟母的主方。 此方共有25味药组成,可谓消癥重剂。《金匮要略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之下瘀血汤,主治妇人产后腹痛,干血著于脐下,用破血逐瘀的下瘀血汤治疗。 方中大黄荡逐瘀血,桃红活血化瘀, 虫逐瘀破结。 此属消癥化瘀之猛剂。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中的大黄虻虫丸,是消癥化瘀之缓剂,主治久病正虚血瘀结成癥瘕的干血痨证。
方中大黄、 虻虫、 桃仁、 虻虫、水蛭、 蛴螬、 干漆活血化瘀消 ,芍药、 地黄养血,杏仁理气,黄芩清热,甘草白蜜补中。 为丸取其 “ 峻剂丸服,意在缓攻”,达到祛瘀而不伤正的作用,故张仲景说本方为 “ 缓中补虚”。
活血化瘀疗法在张仲景的基础上,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完善,至今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疗法体系,而张仲景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贡献。
活血化瘀疗法在张仲景的基础上,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完善,至今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疗法体系,而张仲景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贡献。
当归独活汤.股骨头坏死
凉血活血,滋补肝肾。
凉血活血,滋补肝肾。
当归12克,生熟地各9克,赤芍9克,川芎9克,山萸肉12克,附子6克,肉桂6克,补骨脂9克,骨碎补9克,山药12克,淫羊藿9克,仙茅4克,独活12克。
黄芪仙茅汤
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主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阳虚湿困型。
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主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阳虚湿困型。
黄芪、鸡血藤各30克,
仙茅、仙灵脾、巴戟天、
木瓜各15克,牛膝12克,
当归、川芎、
盐炒黄柏、路路通各10克。
寒湿者,加细辛3克;
湿热者,改盐黄柏为生黄柏,加苍术10克、生苡仁30克、木通10克;
痰瘀者,加白芥子10克,僵蚕15克。
先分寒湿与湿热
再分热多湿多比例
周仲瑛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 出血、 感染综合征。周仲瑛教授门诊 遇一病例, 此患者经中医药治疗, 症状明显缓解, 故录此以供同道临床借鉴。
周仲瑛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 国医大师。其家世业医, 幼承庭训, 悬壶桑梓六十余载, 专攻内科, 旁及妇
儿, 精于辨证, 长于复法, 善治急难病症, 屡起沉疴顽疾, 医术精湛, 学验俱丰。撷录周仲瑛教授瘀热辨治再
生障碍性贫血的验案, 以期抛砖引玉, 开拓思路。
黄某, 女, 21 岁。初诊: 2008 年 7 月 24 日。
患者多次行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 “再生障碍性贫血” 已9 年。近于江苏省中医院再次行骨穿, 符合再生障碍性
贫血并输血 2 次。血常规示 RBC 1. 38 × 1012/L, WBC示肝损害。血清检查: 乙肝、 丙肝病毒指标( -) , 甲状腺
功能正常。目前症状见头晕, 疲劳乏力, 心慌, 常有腹痛, 下肢浮肿, 纳可, 月经基本正常, 间有齿衄。口干欲饮, 夏季多汗, 怕热。面浮色黄无华。舌苔薄黄腻, 质暗, 脉细滑。拟从肝肾不足, 气血两伤治之。处方: 潞党参15g, 枸杞子12g, 炙龟板10g, 鹿角片10g, 炙黄芪30g,当归12g, 山茱萸 10g, 菟丝子 15g, 鸡血藤 20g, 仙鹤草15g, 熟地黄10g, 女贞子 10g, 旱莲草12g, 红景天10g, 灵 芝 5g, 焦白术10g, 茯苓10g, 炙甘草3g, 生地榆12g, 肿节风20g, 花生衣 15g, 川石斛 10g, 黑料豆 10g。上方 14剂, 每日1 剂, 水煎, 早晚分服。
二诊:2008 年 8 月 28 日。近来疲劳乏力, 天热饮水多, 自觉肿胀不舒, 大便干结如栗, 口干, 肌肤出现皮疹瘙痒。脉细滑。血常规示 WBC 2. 7 × 109/L, Hb40. 5g/L, PLT 28 ×109/L。拟从肝肾不足, 气阴两伤治之。处方: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 出血、 感染综合征。周仲瑛教授门诊 遇一病例, 此患者经中医药治疗, 症状明显缓解, 故录此以供同道临床借鉴。
周仲瑛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 国医大师。其家世业医, 幼承庭训, 悬壶桑梓六十余载, 专攻内科, 旁及妇
儿, 精于辨证, 长于复法, 善治急难病症, 屡起沉疴顽疾, 医术精湛, 学验俱丰。撷录周仲瑛教授瘀热辨治再
生障碍性贫血的验案, 以期抛砖引玉, 开拓思路。
黄某, 女, 21 岁。初诊: 2008 年 7 月 24 日。
患者多次行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 “再生障碍性贫血” 已9 年。近于江苏省中医院再次行骨穿, 符合再生障碍性
贫血并输血 2 次。血常规示 RBC 1. 38 × 1012/L, WBC示肝损害。血清检查: 乙肝、 丙肝病毒指标( -) , 甲状腺
功能正常。目前症状见头晕, 疲劳乏力, 心慌, 常有腹痛, 下肢浮肿, 纳可, 月经基本正常, 间有齿衄。口干欲饮, 夏季多汗, 怕热。面浮色黄无华。舌苔薄黄腻, 质暗, 脉细滑。拟从肝肾不足, 气血两伤治之。处方: 潞党参15g, 枸杞子12g, 炙龟板10g, 鹿角片10g, 炙黄芪30g,当归12g, 山茱萸 10g, 菟丝子 15g, 鸡血藤 20g, 仙鹤草15g, 熟地黄10g, 女贞子 10g, 旱莲草12g, 红景天10g, 灵 芝 5g, 焦白术10g, 茯苓10g, 炙甘草3g, 生地榆12g, 肿节风20g, 花生衣 15g, 川石斛 10g, 黑料豆 10g。上方 14剂, 每日1 剂, 水煎, 早晚分服。
二诊:2008 年 8 月 28 日。近来疲劳乏力, 天热饮水多, 自觉肿胀不舒, 大便干结如栗, 口干, 肌肤出现皮疹瘙痒。脉细滑。血常规示 WBC 2. 7 × 109/L, Hb40. 5g/L, PLT 28 ×109/L。拟从肝肾不足, 气阴两伤治之。处方:
炙鳖甲15g, 炙龟板10g, 枸杞子10g, 大生地15g, 地锦草 12g, 旱莲草 12g, 仙鹤草 15g, 鸡血藤 20g,阿胶珠 10g, 炙女贞子 10g, 肿节风 15g, 花生衣 20g, 石斛 10g, 地榆 15g, 生黄芪 15g, 当归 10g, 菟丝子 10g, 淫羊藿 10g, 太子参 12g, 黑料豆 10g, 楮实子 10g, 黑芝麻20g, 桑椹子 15g。煎服法同前。
三诊: 2008 年 10 月 27 日。代诉: 怕热, 颈侧多汗, 口干, 全身有肿胀感, 胸闷心慌, 牙龈肿痛出血, 便
秘, 手足心发热, 经潮量少。
三诊: 2008 年 10 月 27 日。代诉: 怕热, 颈侧多汗, 口干, 全身有肿胀感, 胸闷心慌, 牙龈肿痛出血, 便
秘, 手足心发热, 经潮量少。
转从肝肾阴虚, 营血伏热治之。处方: 水牛角片( 先煎) 15g, 赤芍 12g, 牡丹皮
10g, 生地 15g, 炙女贞子 10g, 旱莲草 12g, 肿节风 20g,花生衣 20g,仙鹤草15g, 生地榆12g, 鸡血藤15g, 川石斛 10g, 羊蹄根 10g, 熟大黄 5g, 紫草 10g。煎服法同前。
10g, 生地 15g, 炙女贞子 10g, 旱莲草 12g, 肿节风 20g,花生衣 20g,仙鹤草15g, 生地榆12g, 鸡血藤15g, 川石斛 10g, 羊蹄根 10g, 熟大黄 5g, 紫草 10g。煎服法同前。
四诊:2009 年 1 月 15 日。诉上周曾感冒, 最近基本缓解, 但有咳嗽, 劳累后睡眠不酣, 仅睡 2 ~ 3 小时,午睡后目胞浮, 下肢肿, 右下侧齿龈肿胀, 夜晚燥热, 手足心汗多, 大便干, 面浮色黄无华。舌苔淡黄, 质淡, 脉细滑。血常规示 RBC 2. 7 × 1012/L, Hb 60g/L, PLT 26
×109/L。处方: 2008 年 10 月 27 日方加露蜂房 10g,红景天 10g, 灵芝 6g, 制何首乌 12g, 制黄精 10g。煎服法同前。
五诊:2009 年 3 月 21 日。代诉: 口干腿肿近减,便秘严重, 数日一行。用脑感觉头痛, 疲劳, 腹胀, 不能
耐热。血常规示 WBC 2. 4 × 109/L, Hb 55g/L, PLT 22×109/L。仍从肝肾阴虚, 营血伏热治之。处方: 水牛
角片( 先煎) 20g, 赤芍 12g, 牡丹皮 10g, 生地 20g, 玄参10g, 楮实子 10g, 石斛10g, 夜交藤25g,熟酸枣仁( 杵)25g, 鬼箭羽 15g, 肿节风 20g, 花生衣 20g, 羊蹄根 12g,
熟大黄 5g, 枸杞子 10g, 露蜂房 10g, 仙鹤草 15g, 旱莲草 12g。煎服法同前。
此后均以此方加减治疗, 基本用药为水牛角、 赤芍、牡丹皮、 生地、 炙女贞子、 旱莲草、 夜交藤、 熟酸枣仁、 鸡血藤、 花生衣等。至2009 年7 月底之前, 每次复查血常规, RBC 波动在( 2. 3 ~2. 9) ×1012/L, WBC( 2. 2 ~3. 2)×109/L, HB 36. 4 ~70g/L, PLT( 22 ~35) ×109/L。现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目前仍继续服用中药。
再生障碍性贫血, 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一般以青壮年多见, 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再障常表现为进行性贫血、 出血、 感染、 发热( 高热或低热) 等, 可归属于中医 “急劳 ” 、 “热劳 ” 、 “血枯” 和 “血
证” 的范畴。而慢性再障起病慢, 病程长, 以贫血为主要表现, 可有轻度出血或发热, 多属 “血虚 ” 、 “虚劳” 和
“血证” 的范畴, 治疗以补益肝肾为本, 兼以益气活血。本例患者病情迁延日久, 初诊时根据其面色萎黄
不华, 头晕心慌, 疲劳乏力, 下肢浮肿, 苔薄腻, 脉细滑,辨证当属肝肾不足, 气血亏虚, 从补益气血, 滋养肝肾入手。二诊时根据患者口干, 大便干及皮肤瘙痒等, 考虑为气阴两伤。然效果均不显著。复诊时周仲瑛教授再三思量, 根据患者怕热, 时有全身燥热, 手足心热, 口干等特点, 认为其是以肝肾不足, 阴血亏虚, 阳气外浮,血分有热, 其病根在于肝肾阴虚, 营血伏热, 治疗当抓其病根, 故转从凉血化瘀、 滋养肝肾治疗。继而起效,续不更方。
周仲瑛教授从临床实践中认识到 , “瘀热” 在临床中十分常见, 且是内伤诸病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故其善从瘀热治病, 运用犀角地黄汤治疗多种疑难病症。犀角地黄汤出自《 备急千金要方》由犀牛角、 牡丹皮、 地黄、 芍药四味药物组成, 以清热凉血为主, 兼以散瘀。如清朝叶天士所云 :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 历来被尊为凉血散瘀的经典方剂。在本案例患者身上, 亦以犀角地黄汤为基本方加减化裁。药用水牛角、 生地、 牡丹皮、 赤芍等凉血活血为主, 配以
女贞子、 旱莲草滋补肝肾, 紫草活血凉血, 玄参、 生地养阴清热; 地骨皮、 功劳叶、 白薇凉血, 退虚热; 夜交藤、 熟酸枣仁、 灵芝、 制何首乌养心安神; 花生衣、 鸡血藤、 楮实子补血养血等。周仲瑛教授辨证精当, 故患者服药后感觉良好, 药后能效。
此案之中, 一直应用中药花生衣一味, 此药味甘、微苦, 性涩、 平, 归脾、 肝经, 具有养血止血、 散瘀消肿结之功。周仲瑛教授在治疗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症、 紫癜之类疾病时, 常常用此药, 取其养血止
血之功, 临床疗效明显。现代实验研究也证实, 花生衣能对抗纤维蛋白的溶解, 促进骨髓造血机能, 改善血小
板的质量, 加强毛细血管的收缩机能, 对出血以及出血引起的贫血有明显疗效。
×109/L。处方: 2008 年 10 月 27 日方加露蜂房 10g,红景天 10g, 灵芝 6g, 制何首乌 12g, 制黄精 10g。煎服法同前。
五诊:2009 年 3 月 21 日。代诉: 口干腿肿近减,便秘严重, 数日一行。用脑感觉头痛, 疲劳, 腹胀, 不能
耐热。血常规示 WBC 2. 4 × 109/L, Hb 55g/L, PLT 22×109/L。仍从肝肾阴虚, 营血伏热治之。处方: 水牛
角片( 先煎) 20g, 赤芍 12g, 牡丹皮 10g, 生地 20g, 玄参10g, 楮实子 10g, 石斛10g, 夜交藤25g,熟酸枣仁( 杵)25g, 鬼箭羽 15g, 肿节风 20g, 花生衣 20g, 羊蹄根 12g,
熟大黄 5g, 枸杞子 10g, 露蜂房 10g, 仙鹤草 15g, 旱莲草 12g。煎服法同前。
此后均以此方加减治疗, 基本用药为水牛角、 赤芍、牡丹皮、 生地、 炙女贞子、 旱莲草、 夜交藤、 熟酸枣仁、 鸡血藤、 花生衣等。至2009 年7 月底之前, 每次复查血常规, RBC 波动在( 2. 3 ~2. 9) ×1012/L, WBC( 2. 2 ~3. 2)×109/L, HB 36. 4 ~70g/L, PLT( 22 ~35) ×109/L。现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目前仍继续服用中药。
再生障碍性贫血, 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一般以青壮年多见, 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再障常表现为进行性贫血、 出血、 感染、 发热( 高热或低热) 等, 可归属于中医 “急劳 ” 、 “热劳 ” 、 “血枯” 和 “血
证” 的范畴。而慢性再障起病慢, 病程长, 以贫血为主要表现, 可有轻度出血或发热, 多属 “血虚 ” 、 “虚劳” 和
“血证” 的范畴, 治疗以补益肝肾为本, 兼以益气活血。本例患者病情迁延日久, 初诊时根据其面色萎黄
不华, 头晕心慌, 疲劳乏力, 下肢浮肿, 苔薄腻, 脉细滑,辨证当属肝肾不足, 气血亏虚, 从补益气血, 滋养肝肾入手。二诊时根据患者口干, 大便干及皮肤瘙痒等, 考虑为气阴两伤。然效果均不显著。复诊时周仲瑛教授再三思量, 根据患者怕热, 时有全身燥热, 手足心热, 口干等特点, 认为其是以肝肾不足, 阴血亏虚, 阳气外浮,血分有热, 其病根在于肝肾阴虚, 营血伏热, 治疗当抓其病根, 故转从凉血化瘀、 滋养肝肾治疗。继而起效,续不更方。
周仲瑛教授从临床实践中认识到 , “瘀热” 在临床中十分常见, 且是内伤诸病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故其善从瘀热治病, 运用犀角地黄汤治疗多种疑难病症。犀角地黄汤出自《 备急千金要方》由犀牛角、 牡丹皮、 地黄、 芍药四味药物组成, 以清热凉血为主, 兼以散瘀。如清朝叶天士所云 :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 历来被尊为凉血散瘀的经典方剂。在本案例患者身上, 亦以犀角地黄汤为基本方加减化裁。药用水牛角、 生地、 牡丹皮、 赤芍等凉血活血为主, 配以
女贞子、 旱莲草滋补肝肾, 紫草活血凉血, 玄参、 生地养阴清热; 地骨皮、 功劳叶、 白薇凉血, 退虚热; 夜交藤、 熟酸枣仁、 灵芝、 制何首乌养心安神; 花生衣、 鸡血藤、 楮实子补血养血等。周仲瑛教授辨证精当, 故患者服药后感觉良好, 药后能效。
此案之中, 一直应用中药花生衣一味, 此药味甘、微苦, 性涩、 平, 归脾、 肝经, 具有养血止血、 散瘀消肿结之功。周仲瑛教授在治疗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症、 紫癜之类疾病时, 常常用此药, 取其养血止
血之功, 临床疗效明显。现代实验研究也证实, 花生衣能对抗纤维蛋白的溶解, 促进骨髓造血机能, 改善血小
板的质量, 加强毛细血管的收缩机能, 对出血以及出血引起的贫血有明显疗效。
徐景藩泡脚疗法治胃肠病
胃痛
胃痛中医临床上可分为寒,热,虚,实,瘀,阴虚等类型,西医分为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疣状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徐老临床每逢类似病人按中医辨证论治分型用药,配合耳针,然后施以中药煎水泡脚,常用
胃痛
胃痛中医临床上可分为寒,热,虚,实,瘀,阴虚等类型,西医分为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疣状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徐老临床每逢类似病人按中医辨证论治分型用药,配合耳针,然后施以中药煎水泡脚,常用
红花10g,川芎10g,鬼针草15g,仙鹤草15g.
方法:用上药水煎,煎好放盆中冷至40℃左右,然后将脚慢慢放人盆中(糖尿病患者小心烫伤)泡脚20分钟.午饭
后,睡前各1次.
后,睡前各1次.
典型案例:孙某,女,71岁.2010年4月21日因慢性萎缩性胃炎入院.患者刻下:剑下受堵,胃有烧灼感,夜间胃痛明显,时有暖气,小便自调,大便于结,舌淡,苔薄,舌有紫气,脉细弦,省中医院胃镜检查示慢性
萎缩性胃炎.徐老辨证给予中药口服后,嘱病人取红花10g,川芎10g,鬼针草15g,仙鹤草15g,水煎泡脚,1日2次.4月23日徐老查房,笔者询问患者泡脚后胃痛有无好转.患者诉泡脚3日后觉胃部舒爽,夜间无不适,一直泡用4周后,诉胃部无不适.3日后复查胃镜示慢性胃炎,萎缩现象消失.
便秘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生活频率,生活质量改变,追求美丽,节食,洁肤的男女不断增多,尤其青年女性更为突出,进而便秘患者不断增多.中医将便秘分为实,虚两型,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功能性,药物性,内分泌性,代谢性疾病引起等网罗于内.徐老每按辨证分型用药外,另取决明子30g,莱菔子30g(醋10毫升兑入,后放)泡脚,1日2次.
典型案例:宋某,女,31岁,门诊病人.便秘六年,曾多次服用番泻叶,润肠丸,脾约丸,效不显.徐老辨证用药外,取决明子30g,莱菔子30g,煎好后药液加醋10毫升.1日2次,用药一周后患者诉大便通畅.以后随访,每月用药一周,大便正常.
泄泻
祖国医学认为泄泻之因,无湿不成,脾虚则泻.先贤李中梓《医家必读》又创渗湿,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等治泻九法.现代医学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吸收不良等引起的腹泻可与此对应参考.徐老每于泄泻患者辨证用药外,佐以鲜律草60g,地锦草30g,水煎泡脚,1日2次,空腹尤佳.
典型案例:梁某,女,36岁.2010年6月3日初诊,诉慢性腹泻4年,每食生冷油腻即泻,日泻4次,呈稀薄状,余无不适,嘱患者饮食禁食生冷油腻.取鲜律草120g,地锦草60g,中药煎好,睡前泡脚,连用一周.
二月后随访,患者诉无不适.
用药临证内服中药必不可少,泡脚方法亦不可忽视.早在先秦,神医扁鹊论:
“足是人之根,一疗轻全身”.泡脚疗法一日必须保持二次以上,根据病情,餐前餐后不能混淆.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佐食藕粉,三七粉,葛粉,首乌粉辅助治疗.情志保持愉快,减少压力,消除忧虑。
萎缩性胃炎.徐老辨证给予中药口服后,嘱病人取红花10g,川芎10g,鬼针草15g,仙鹤草15g,水煎泡脚,1日2次.4月23日徐老查房,笔者询问患者泡脚后胃痛有无好转.患者诉泡脚3日后觉胃部舒爽,夜间无不适,一直泡用4周后,诉胃部无不适.3日后复查胃镜示慢性胃炎,萎缩现象消失.
便秘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生活频率,生活质量改变,追求美丽,节食,洁肤的男女不断增多,尤其青年女性更为突出,进而便秘患者不断增多.中医将便秘分为实,虚两型,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功能性,药物性,内分泌性,代谢性疾病引起等网罗于内.徐老每按辨证分型用药外,另取决明子30g,莱菔子30g(醋10毫升兑入,后放)泡脚,1日2次.
典型案例:宋某,女,31岁,门诊病人.便秘六年,曾多次服用番泻叶,润肠丸,脾约丸,效不显.徐老辨证用药外,取决明子30g,莱菔子30g,煎好后药液加醋10毫升.1日2次,用药一周后患者诉大便通畅.以后随访,每月用药一周,大便正常.
泄泻
祖国医学认为泄泻之因,无湿不成,脾虚则泻.先贤李中梓《医家必读》又创渗湿,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等治泻九法.现代医学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吸收不良等引起的腹泻可与此对应参考.徐老每于泄泻患者辨证用药外,佐以鲜律草60g,地锦草30g,水煎泡脚,1日2次,空腹尤佳.
典型案例:梁某,女,36岁.2010年6月3日初诊,诉慢性腹泻4年,每食生冷油腻即泻,日泻4次,呈稀薄状,余无不适,嘱患者饮食禁食生冷油腻.取鲜律草120g,地锦草60g,中药煎好,睡前泡脚,连用一周.
二月后随访,患者诉无不适.
用药临证内服中药必不可少,泡脚方法亦不可忽视.早在先秦,神医扁鹊论:
“足是人之根,一疗轻全身”.泡脚疗法一日必须保持二次以上,根据病情,餐前餐后不能混淆.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佐食藕粉,三七粉,葛粉,首乌粉辅助治疗.情志保持愉快,减少压力,消除忧虑。
慢性肾衰的名家学术观点辑要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中医学多个病症范畴。叶任高根据患者的临床表
现.认为慢性肾衰可归属于中医学的“ 关格” 、“ 水肿” 、“ 癃闭” 、“ 虚劳” 、“ 溺毒” 、“ 肾风” 等范畴。方药中为慢性肾衰属于中医的“ 虚劳” 、“ 癃闭” 、“ 关格” 、“ 水气病” 、“ 尿毒” 等范畴。时振声 则认为慢性肾衰应归属于“ 癃闭” 、
“ 关格” 、“ 肾风” 。任继学认为慢性肾衰应以“ 虚损性肾衰” 命名。邹燕勤认为慢性肾衰属中医“ 肾劳” 的范畴,聂莉芳则将其归属于中医的“ 关格病” 。
综上各家的观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名以“ 关格” 、“ 癃闭” 、“ 虚劳”较为合适。
多数专家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病位以脾肾两脏为主,湿浊溺毒潴留为标。
本病的治疗上.时振声治疗慢性肾衰分为四型。脾肾气( 阳) 虚型,治以补益脾肾,方用补中益气汤、保元汤、真武汤加人参、黄芪、肉桂:气阴两虚型.治以益气养阴,方用参芪地黄汤、大补元煎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滋养肝肾,方用杞菊地黄汤;阴阳两虚型,治以阴阳两补,方用金匮肾气丸、地黄饮子、济生肾气丸。时振声教授分型论治的学术观点对现代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存临床得到广泛的运用,影响深远。
现.认为慢性肾衰可归属于中医学的“ 关格” 、“ 水肿” 、“ 癃闭” 、“ 虚劳” 、“ 溺毒” 、“ 肾风” 等范畴。方药中为慢性肾衰属于中医的“ 虚劳” 、“ 癃闭” 、“ 关格” 、“ 水气病” 、“ 尿毒” 等范畴。时振声 则认为慢性肾衰应归属于“ 癃闭” 、
“ 关格” 、“ 肾风” 。任继学认为慢性肾衰应以“ 虚损性肾衰” 命名。邹燕勤认为慢性肾衰属中医“ 肾劳” 的范畴,聂莉芳则将其归属于中医的“ 关格病” 。
综上各家的观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名以“ 关格” 、“ 癃闭” 、“ 虚劳”较为合适。
多数专家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病位以脾肾两脏为主,湿浊溺毒潴留为标。
本病的治疗上.时振声治疗慢性肾衰分为四型。脾肾气( 阳) 虚型,治以补益脾肾,方用补中益气汤、保元汤、真武汤加人参、黄芪、肉桂:气阴两虚型.治以益气养阴,方用参芪地黄汤、大补元煎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滋养肝肾,方用杞菊地黄汤;阴阳两虚型,治以阴阳两补,方用金匮肾气丸、地黄饮子、济生肾气丸。时振声教授分型论治的学术观点对现代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存临床得到广泛的运用,影响深远。
任继学等以肾衰回生散治疗虚衰性肾衰,其药物组成为秘制大黄、海龙、 西红花、鹿内肾、冬虫夏草、紫河车、炙水蛭、何首乌、海狗肾、鹿角胶、巴戟天等,任老治疗慢性肾衰肾虚证的补肾配方独具特色。
方药中提出慢性肾功能衰竭定位、定性、必先五胜,治病求本。以及治
未病的“ 辨证论治五步” 诊治法。并总结出了用于慢性肾衰不同阶段或不同情况的脾系、肾系系列方剂。
方药中提出慢性肾功能衰竭定位、定性、必先五胜,治病求本。以及治
未病的“ 辨证论治五步” 诊治法。并总结出了用于慢性肾衰不同阶段或不同情况的脾系、肾系系列方剂。
而加味参芪麦味地黄汤是治疗慢性肾衰的核心方剂,主要药物有
党参( 或人参) 、黄芪、麦冬、五味子、生地黄、山萸肉、苍术、白术、牡丹皮、茯苓、泽泻、竹茹、黄连。方老将“ 辨证论治五步” 理论运用于慢性肾衰的具体临床实践.并创立了从脾系、肾系论治慢性肾衰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对临床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叶任高按本证、标证并分型辨证论治。其中本证为五型;脾肾气虚型,
治宜健脾补肾.方选参苓自术散合右归丸加减;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脾肾,
方选真武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治宜滋养肝肾,方选六昧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方选参芪地黄汤加减:阴阳两虚型,治宜阴阳双补,方选地黄饮子或济生肾气丸加减。标证分三型:湿浊犯胃型,治宜清热化湿、和胃降浊,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浊阴上逆型,冶宜化痰祛浊开窍,方用涤痰沥加减:肝阳上亢型,治宜滋阴潜阳、镇肝熄风,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同时其临床亦常用白拟“ 肾衰方” 治疗本病,药用
叶任高按本证、标证并分型辨证论治。其中本证为五型;脾肾气虚型,
治宜健脾补肾.方选参苓自术散合右归丸加减;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脾肾,
方选真武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治宜滋养肝肾,方选六昧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方选参芪地黄汤加减:阴阳两虚型,治宜阴阳双补,方选地黄饮子或济生肾气丸加减。标证分三型:湿浊犯胃型,治宜清热化湿、和胃降浊,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浊阴上逆型,冶宜化痰祛浊开窍,方用涤痰沥加减:肝阳上亢型,治宜滋阴潜阳、镇肝熄风,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同时其临床亦常用白拟“ 肾衰方” 治疗本病,药用
党参、白术、北黄芪、麦冬、
生牡蛎( 先煎) 、丹参、当归、赤芍药、大黄( 后下) 等。
刘宝厚 将慢性肾衰分为四型进行辩证治疗。脾肾气虚血瘀型,若为浊邪热
化,治以健脾降逆、和胃清热.方用温脾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若为浊邪寒化.则治以健脾降逆、温中止呕,方用温脾汤合吴茱萸汤或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肝肾阴虚、肝风内动型,泊以平肝熄风、育阴潜阳,方用大定风珠加减。脾肾阳虚、心阳不振型,治以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合参甜龙牡汤加减。气阴两虚、血热妄行型,治以凉血清热、解毒开窍,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另外,刘宝厚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也常选用
化,治以健脾降逆、和胃清热.方用温脾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若为浊邪寒化.则治以健脾降逆、温中止呕,方用温脾汤合吴茱萸汤或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肝肾阴虚、肝风内动型,泊以平肝熄风、育阴潜阳,方用大定风珠加减。脾肾阳虚、心阳不振型,治以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合参甜龙牡汤加减。气阴两虚、血热妄行型,治以凉血清热、解毒开窍,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另外,刘宝厚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也常选用
黄芪、党参、熟地黄、山萸肉、仙灵脾、巴戟天、穿山甲、泽兰等益气温肾、健脾活血之功效。
陈以平于慢性肾衰稳定期,治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辅以通腑泄浊.药用
陈以平于慢性肾衰稳定期,治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辅以通腑泄浊.药用
党参、丹参、枸杞了、黄精、巴戟天、鸡血藤、黄芪、当归、何首乌、肉苁蓉、制大黄;
对于标实之湿热证,以扶正祛邪、化湿清热治疗,药用
柴胡、 黄芩、白术、自芍药、拘杞子、菊花、紫苏、川黄连、半夏、砂仁、六月雪、制大黄:
对于瘀血证及肾性高血压,以活血祛瘀治疗,药用
黄芪、川芎、葛根、杜仲、桑寄生、枸杞子、益母草、党参、丹参,制大黄、地骨皮、黄芩、莲子肉、白术:对于里热内盛、夹毒夹瘀的外感证。以清热解毒、活血通腑治疗.药用
白花蛇舌草、忍冬藤、紫花地丁、白茅根、丹参、生地黄、赤芍药、摈榔、莪术、制大黄:
对于肾性贫血,以陈氏补肾生血方治疗。药用
黄芪、当归、淫羊藿、巴戟天、鸡血藤、黄精、制大黄。
沈庆法分期治疗本病,氮质血症期基本方:
沈庆法分期治疗本病,氮质血症期基本方:
黑大豆、生大黄、姜半夏、枳
实、晚蚕砂( 包) 、紫苏叶、黄连、炙甘草,如患者服药时呕吐剧烈.可以先取生姜汁置于舌上数滴,再服药;
实、晚蚕砂( 包) 、紫苏叶、黄连、炙甘草,如患者服药时呕吐剧烈.可以先取生姜汁置于舌上数滴,再服药;
尿毒症期基本方:
熟附块、黑丑、白丑、枳实、厚朴、干姜、党参、晚蚕砂( 包) 、带皮茯苓、皂荚子、姜半夏、姜竹茹、石菖蒲、广郁金、防己、椒目、炙甘草。
张琪肾功能不全代偿期以补脾益肾为主,兼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重
在恢复正气.扶正祛邪,使肾功能得以恢复,常用脾肾双补方:
在恢复正气.扶正祛邪,使肾功能得以恢复,常用脾肾双补方:
黄芪、党参、自术、
当归、山药、何首乌、
淫羊藿叶、仙茅、菟丝于,女贞子、枸杞子、山茱萸、熟地黄、五味子、丹参、当归、益母草,山楂;
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及肾功能衰竭期以补脾肾、泻湿浊、解毒活血为治疗原则,方用扶正化浊活血汤:红参、白术、茯苓、菟丝子、熟地黄、淫羊藿叶、黄连、大黄、草果仁、半夏、桃仁、红花、赤芍药、甘草、丹参。
邹燕勤保肾甲丸,其药物主要有黄芪、党参、巴戟灭、鹿角片、地黄、枸杞子、紫丹参、六月雪等:保肾乙丸主要药物为太子参、生黄芪、地黄、山萸肉、何首乌、枸杞子、杜仲、怀牛膝、桃仁、红花、泽泻等,通过临
床和动物实验显示了一定的了疗效。
赵绍琴独树一帜,治疗肾病从邪实立论,把慢性肾病的病机归结为湿热内
阻与气机不畅,治疗以清化湿热,凉血化瘀,贯穿始终:善用风药,疏风胜湿,调畅三焦。热郁者宣透,湿阻者芳化。常用基本方:荆芥、防风、紫苏叶、白芷、地榆、赤芍、丹参、茜草、水红花子、小蓟、白茅根、芦根、焦三仙、大黄。药量根据病情酌情使用。若腰痛者加独活,呕吐者加黄连、竹茹或藿香、佩兰:浮肿者加浮萍、大腹皮:身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小便黄或血尿加木通、滑石、炒
槐花。
以上名家在慢性肾衰的认识和治疗虽然各有特色,但总体强调脏腑的虚损,
均强调辨证论治;在慢性肾衰的中医辨证分型上基本一致,但在具有组方遣药
上,却各具特色,因此,临床运用时可以互参。
龙虎追尪汤.类风湿性关节炎
炙虎骨26g、地龙10g、穿山甲10g、杜仲15g、牛膝10g、青风藤30g、雷公藤6g、露蜂房12g、制马钱子0.6g、全虫2g、蜈蚣2条、当归15g、制附片15g、薏苡仁30g、地鳖虫10g、生地30g水煎2次,
上肢关节疼痛,去牛膝、木瓜加姜黄、羌活。瘀血明显去雷公藤、生地,加制乳香、制没药、苏木。腰痛去
雷公藤、青风藤,加川断、桑寄生。肢体关节蜷挛僵硬为主去雷公藤加僵蚕。关节痛剧去杜仲、牛膝,加制川乌、制草乌( 须先煎) 。舌苔白厚腻,去生地、地龙加防己、苍术。脾虚腹胀纳差,去地龙、雷公藤、青风藤、生地,加白术、茯苓、炒三仙、鸡内金、木香。肾阳虚明显,去雷公藤、青风藤、马钱子、地龙、生地,加补骨脂、巴戟天、仙灵脾、肉苁蓉。肾阴虚去附子、雷公藤、马钱子,加枸
杞子、龟板胶、知母。气虚去雷公藤、青风藤、马钱子,加人参、自术、黄芪。血虚去雷公藤、马钱子、地龙,加白芍、熟地、鸡血藤。湿热较剧,去附子、生地、马钱子、蜈蚣,加苍术、黄柏、忍冬藤、虎杖、防己、桑枝。关节肿胀明显,去地龙、生地;加海桐皮、萆薢。发热去附子、山甲、杜仲、马钱子,加羚羊角、生石膏、知母、桂枝。心悸胸闷气短,去地龙、马钱子、雷公藤、青风藤、全虫、蜈蚣、山甲,加桃仁、毛冬青、丹参、赤芍、党参、瓜萎。
龙虎追尪汤是根据古代医家效方、秘方、验方,如《医林改错》龙马自来丹,《串雅内编》五虎下西川 《青囊秘传》十三太保丸,《仁斋直指》大四斤丸,《寿亲养老新书》三圣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痹汤,《杨氏家藏》牛膝丸,《伤寒论》甘草附子汤等方,在结合近代对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药物研究组方而成,功效补肾壮骨,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方中虎骨补肾壮阳,强筋健骨为主药,杜仲补肾强筋,壮腰膝为臣,《本草汇言》云“ 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 。青风藤祛风除湿,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十分有效,现代药理研究,青风藤的主要成份青风藤碱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定位镇痛作用,对甲醛性蛋清性关节炎有显著的消退作用。当归、川芎养血活血,“ 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山甲通络散结,地鳖虫化瘀壮骨,雷公藤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露蜂房祛风通络矫正畸形,乌蛇透骨搜风,蜈蚣搜剔经隧,解痉止痛,全虫解痉,地龙咸寒,清热通络,附子温通经脉,散寒行瘀。即“ 疼则不通,通则不疼” 的原理应用组方。生地滋阴养液,以制附子、蜈蚣之燥热。薏仁渗湿,木瓜舒筋活络,马钱子解毒散结,活络止痛。本方有很强的抗风湿、止痛作用。龙虎追尪汤有补肾壮骨、活血祛风的功效。临床研究,中药通过补肾壮骨,活血祛风,可促进骨细胞成熟,软化骨刺生成和软骨的修复,可增加骨密度。
邹燕勤保肾甲丸,其药物主要有黄芪、党参、巴戟灭、鹿角片、地黄、枸杞子、紫丹参、六月雪等:保肾乙丸主要药物为太子参、生黄芪、地黄、山萸肉、何首乌、枸杞子、杜仲、怀牛膝、桃仁、红花、泽泻等,通过临
床和动物实验显示了一定的了疗效。
赵绍琴独树一帜,治疗肾病从邪实立论,把慢性肾病的病机归结为湿热内
阻与气机不畅,治疗以清化湿热,凉血化瘀,贯穿始终:善用风药,疏风胜湿,调畅三焦。热郁者宣透,湿阻者芳化。常用基本方:荆芥、防风、紫苏叶、白芷、地榆、赤芍、丹参、茜草、水红花子、小蓟、白茅根、芦根、焦三仙、大黄。药量根据病情酌情使用。若腰痛者加独活,呕吐者加黄连、竹茹或藿香、佩兰:浮肿者加浮萍、大腹皮:身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小便黄或血尿加木通、滑石、炒
槐花。
以上名家在慢性肾衰的认识和治疗虽然各有特色,但总体强调脏腑的虚损,
均强调辨证论治;在慢性肾衰的中医辨证分型上基本一致,但在具有组方遣药
上,却各具特色,因此,临床运用时可以互参。
龙虎追尪汤.类风湿性关节炎
炙虎骨26g、地龙10g、穿山甲10g、杜仲15g、牛膝10g、青风藤30g、雷公藤6g、露蜂房12g、制马钱子0.6g、全虫2g、蜈蚣2条、当归15g、制附片15g、薏苡仁30g、地鳖虫10g、生地30g水煎2次,
上肢关节疼痛,去牛膝、木瓜加姜黄、羌活。瘀血明显去雷公藤、生地,加制乳香、制没药、苏木。腰痛去
雷公藤、青风藤,加川断、桑寄生。肢体关节蜷挛僵硬为主去雷公藤加僵蚕。关节痛剧去杜仲、牛膝,加制川乌、制草乌( 须先煎) 。舌苔白厚腻,去生地、地龙加防己、苍术。脾虚腹胀纳差,去地龙、雷公藤、青风藤、生地,加白术、茯苓、炒三仙、鸡内金、木香。肾阳虚明显,去雷公藤、青风藤、马钱子、地龙、生地,加补骨脂、巴戟天、仙灵脾、肉苁蓉。肾阴虚去附子、雷公藤、马钱子,加枸
杞子、龟板胶、知母。气虚去雷公藤、青风藤、马钱子,加人参、自术、黄芪。血虚去雷公藤、马钱子、地龙,加白芍、熟地、鸡血藤。湿热较剧,去附子、生地、马钱子、蜈蚣,加苍术、黄柏、忍冬藤、虎杖、防己、桑枝。关节肿胀明显,去地龙、生地;加海桐皮、萆薢。发热去附子、山甲、杜仲、马钱子,加羚羊角、生石膏、知母、桂枝。心悸胸闷气短,去地龙、马钱子、雷公藤、青风藤、全虫、蜈蚣、山甲,加桃仁、毛冬青、丹参、赤芍、党参、瓜萎。
龙虎追尪汤是根据古代医家效方、秘方、验方,如《医林改错》龙马自来丹,《串雅内编》五虎下西川 《青囊秘传》十三太保丸,《仁斋直指》大四斤丸,《寿亲养老新书》三圣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痹汤,《杨氏家藏》牛膝丸,《伤寒论》甘草附子汤等方,在结合近代对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药物研究组方而成,功效补肾壮骨,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方中虎骨补肾壮阳,强筋健骨为主药,杜仲补肾强筋,壮腰膝为臣,《本草汇言》云“ 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 。青风藤祛风除湿,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十分有效,现代药理研究,青风藤的主要成份青风藤碱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定位镇痛作用,对甲醛性蛋清性关节炎有显著的消退作用。当归、川芎养血活血,“ 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山甲通络散结,地鳖虫化瘀壮骨,雷公藤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露蜂房祛风通络矫正畸形,乌蛇透骨搜风,蜈蚣搜剔经隧,解痉止痛,全虫解痉,地龙咸寒,清热通络,附子温通经脉,散寒行瘀。即“ 疼则不通,通则不疼” 的原理应用组方。生地滋阴养液,以制附子、蜈蚣之燥热。薏仁渗湿,木瓜舒筋活络,马钱子解毒散结,活络止痛。本方有很强的抗风湿、止痛作用。龙虎追尪汤有补肾壮骨、活血祛风的功效。临床研究,中药通过补肾壮骨,活血祛风,可促进骨细胞成熟,软化骨刺生成和软骨的修复,可增加骨密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