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登上汗位,立国号“元”是何意?年号“中统”蕴涵了什么?

作者:陈二虎

(忽必烈)

写历史文章,有时牵一而动百,本来想写两三篇蒙元历史方面的文章,一写便感觉需要讲得多了起来,于是,一放不止。

今天说说元帝国国号与年号都相关的内容。

一、建立年号

忽必烈在其兄蒙哥汗去世后,从攻宋前线撤兵返回漠南根据地开平,手下那些智囊们面对复杂的形势,劝其尽快称汗,于是,在漠南金莲川召集了一部分宗王贵戚,举行了所谓的忽里台大会,宣布继位蒙古大汗,其实忽必烈的称汗按照蒙古习俗是“非法”,得位不正,其弟阿里不哥随后在蒙古本土漠北和林举行了忽里台大会,得到众多诸王贵戚的拥戴,也继位称汗,一时间,蒙古帝国出现了两大汗并立的局面,谁才是合法的大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兄弟间为了汗位开始了军事较量。

与此同时,忽必烈在他的智囊团的建议下,加紧了建国号与年号,定都邑,立朝仪等一系列行动,希望创建一个与大蒙古帝国与中原汉族传统王朝二元合一的正统帝国。

忽必烈称汗仅一个月,于公元1260年五月一日,就在刘秉忠等汉族臣僚的参谋下,建立中统年号,并且就建年号发了诏书,诏告天下:

祖宗以神武定四方,淳德御群下。朝廷草创,未惶润色之文;政事变通,渐有纲维之目。朕获缵旧服,载扩丕图,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纪时书王,见天下一家之义。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炳焕皇猷,权舆治道。可自庚申年五月十九日,建元为中统元年。惟即位体元之始,必立经陈纪为先。故内立都省,以总宏纲;外设总司,以平庶政。仍以兴利除害之事,补偏救弊之方,随诏以颁。於戏!秉箓握枢,必因时而建号;施仁发政,期与物以更新。敷宣恳恻之辞,表著忧劳之意。凡在臣庶,体予至怀!

蒙古高原上的蒙古人以十二生肖纪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国,也一直用十二生肖纪年,从成吉思汗到蒙哥汗,四任大汗都没有使用年号。

忽必烈在漠南称汗,得到众多的北方汉人仕子的支持,于是,模仿汉地王朝的制度,在这些汉族智囊的建议下,从儒家《春秋》《易经》等传世经典中,选定了汉文化浓厚的“中统”一词,作为年号,其意就是“中华开统”,也就是中华王朝的正统。

自古以来,汉地历朝历代都讲究王朝统治的正统性。特别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一直到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多政权并立,“正统”更是一种情怀,每个王朝统治者都热衷于正统地位,也就是中国的老大。

忽必烈称汗,面对草原有在漠北称汗的弟弟阿里不哥,偏安江南的赵宋王朝,打出“中统”的年号,就是表明承继中华中央王朝的正统地位,并且致力于“天下一家”和大一统的宏伟目标。

二、建大元帝国

中统五年(公元1264年)七月,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阿里不哥主动南下归降兄长忽必烈。为了庆祝阿里不哥归降与蒙古帝国的重新统一,八月,忽必烈特意将中统五年改为至元元年,蕴含否往泰来、鼎新革故之义。

到了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建大元国号,发布诏书:

诞膺景命,奄四海以为宅尊;必有美名,绍百王而纪统。肇从隆古,匪独我家。且唐之为言荡也,尧以之而著称;虞之为言乐也,舜因之而作号。驯至禹兴而汤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还,事殊非古。虽乘时而有国,不以利而制称。为秦为汉者,著从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因即所封之爵邑。是皆徇百姓见闻之狃习,要一时经制之权宜,概以至公,不无少贬。我太祖圣武皇帝(指成吉思汗),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大恢土宇,舆图之广,历古所无。顷者,耆宿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在古制以当然,于朕心乎何有。于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建立大蒙古帝国,也就是“也可蒙古兀鲁思”,汉人有时习称之为“大朝”。

忽必烈在汉人智囊的建议下,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定“元”为新国号,取代“蒙古”旧国号。

《元文类》中说“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

“大元”,不仅象征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所建立的“历古所无”之“大业”,还蕴含儒家经典“至公”之论,进而可与三代相媲美,名正言顺地加入到从夏商到隋唐的中华大统一的序列之中。

忽必烈成功地灭南宋,结束了中国三百余年的分裂割据与南北对峙,完成了新的中华大一统,让中国、蒙古为中心的版图超越了历朝历代,实现了“大元”一统天下,令“古之一统,皆名浮于实”,唯大元帝国的大统一,“实协于名”,真正做到了“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建立年号又更改国号,是忽必烈吸收汉族文化,改变其政权性质的两个重要步骤。

忽必烈受命经营汉地,就选择了金莲川开府,建开平城,开原城也一直是忽必烈的权力中心。

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五月,忽必烈在智囊团的建议下把开平定为上都。到了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八月,又颁布《建国都诏》,以原燕京为中都,所改称大都(窝阔台汗所建的草原都城和林被废弃)。

有关上都与大都我有文章说过,就不再重复相关内容。

国都的改变,意味着忽必烈建立的大元王朝统治中心自漠北移到了漠南,介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间,“内蒙外汉”的二元模式,成了南北多民族统一的浩浩中华大国,“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忽必烈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统一中国南北的第一人,杂糅蒙汉,创立了适合大元帝国统治的新制度新格局,即保留了蒙古游牧民族的一些习俗和传统,又吸收先进的汉族文化,对中国多民族统一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增进了各民族间的亲和力与兼容性。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