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25岁的年轻人在会议上宣读自己的论文,却被学术权威(爱丁顿)走上台将自己的论文撕成两半,并宣称其全错
有个25岁的年轻人在会议上宣读自己的论文,却被学术权威(爱丁顿)走上台将自己的论文撕成两半,并宣称其全错,台下观众爆笑。
不得志的他只好去芝加哥大学任教,每次上课需驱车100多公里,课程只有2名学生选修,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取消这门课,但他没有这么做,几年后这两名学生都获得诺贝尔奖,他们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
而他本人也在30年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名叫钱德拉塞卡,是个印度裔的美籍科学家,19岁在去英国求学的船上,就初步计算出一生中最重要的成果。
不得志的他只好去芝加哥大学任教,每次上课需驱车100多公里,课程只有2名学生选修,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取消这门课,但他没有这么做,几年后这两名学生都获得诺贝尔奖,他们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
而他本人也在30年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名叫钱德拉塞卡,是个印度裔的美籍科学家,19岁在去英国求学的船上,就初步计算出一生中最重要的成果。
在那个备受嘲笑的1935年皇家天文学会议上,演讲散场后,每个观众都对他说“太糟糕了,太糟糕了……”
老年时,他并没有怨恨爱丁顿,他谦逊地说,假如获得爱丁顿的支持,当然会让自己声名鹊起,但未必是好事:
“假定当时爱丁顿同意自然界有黑洞……这种结局对天文学是有益处的。但我不认为对我个人有益。爱丁顿的赞美之词将使我那时在科学界的地位有根本的改变……但我的确不知道,在那种诱惑的魔力面前我会怎么样。”
即使一个天才,也可能过着曲折坎坷的一生,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我们总是对人生抱有太过美好的幻想。#科学##科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