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月前当我隔着屏幕用一副方子摒弃了患者...
9个月前当我隔着屏幕用一副方子摒弃了患者的心脏支架后,我突然发现:不是中医不行了,而是中医的人不行了。
中医到底能不能治病?我记得著名的医师倪海厦曾经说过:“如果中医能治疗感冒,那么治疗癌症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前段时间我像往常一样整理完医案写文章的时候,有位读者在头条的后台问我,冠心病有没有办法可以不用放支架?
我跟他讲,支架现在已经在国家的管控之下,价格没有之前那么贵了,如果要在段时间内解决,建议还是听大夫的。
他说:“支架是降价了但是治疗的费用和药费反而都涨了,这样一来,其实并没有什么变化。”
我突然鼻子一酸,告诉他:“只要堵塞不是很严重的,可以用中药控制,但是需要过来面诊,因为隔着屏幕没法诊脉。”
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回话,我想着他可能是去放了支架。
这种病在现在看来好像有些棘手,但是在我学医的那会,也就是六十年代,像这样的病都是靠中医治疗的,那个时候也没有这么先进的支架。
老大夫就去山上采些草药来,给他们服下,堵塞疏通了没有我不知道,但是他们的胸闷气虚之类的毛病没有了,我在山里待了好几年也没有复发过。
就在9个月前,这位患者又联系我说,多少让我给他开一副,自己要是来的话来回要几千公里中途的路费都够喝好多药的了,家里的一家老小又全靠他。
我这一想,也只能给他试试看了。我老头子一个,当时光学着用手机,看头条,写文章就用了快大半年,隔着屏幕给人看这样的病还真是头一次。
于是辨证了又辨证,思考良久开了一方:仙灵脾,党参,五味子,玉竹,何首乌,瓜萎皮,陈皮,天竺黄, 苦参, 附子,生地,当归。
过来不到一个月,他打电话告诉我说:“快好了大夫,前不久我的胸闷大有减轻,手脚也没有之前的冰冷了,儿子以为我这是心里作用,非要带着我去检查,结果造影一看堵塞少了很多,连大夫都吃惊了。
不瞒你说,之前我在大医院也吃过不少的中药,比你这贵的多,但是病并没有减轻。”
我说:“不是中医不能治病了,而是中医人变了,心变了。”
行医这么多年,在我看来他的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冠心病属于中医里胸痹的范畴,这位患者他胸中窒闷,偶尔会疼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腰膝酸痛,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在我辨证看来是心、脾、肾阳虚,痰浊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的,肾藏命门之火,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阳虚衰则不能鼓舞、振奋其他内脏之阳气。
所以脾阳不振,水湿内停而化生痰浊,心阳不足鼓动无力而血流不畅。在现代医学上就是堵塞情况。
虽然他看起来是心病,但其实根在肾。所以在治疗上就要升阳化浊,补血益气:
方中用仙灵脾为君药——辛温补肾壮阳;附子大热——增其壮阳功效,同时还有回阳救逆的作用;
玉竹、生地、五味子——养阴生津,制君药温热之弊,因为补阳不可全补阳,必须同步要滋阴;
天竺黄——清心化痰,治心痹;何首乌、当归——补阴血,充脉道以行血;
陈皮、瓜萎皮——行气滞,燥痰湿,宽胸散结;
党参——补中益气,以祛痰湿;苦参——通十二经脉,消中有补,善疗心腹结气。
因此这个方子苦辛并用,寒热同施,壮阳而不燥,散结不破气,壮肾、补心,兼以益脾,一方三功,标本同治。
行医这么多年,我发现并不是中医不能治病了,而是中医人变了,几十年前像痔疮,五更泻这样的病三几副药就可以治好,但是现在吃上几个月的药都不一定有效果。
那时的我们看病都是上门出诊,很多时候病人没钱给药费,管顿饭就行,病人看病师父从来先不让我问,而是把脉看舌看相说病情,看是否与病人所说的对的上。
但是现在看中医进门先问你那里不舒服,看什么病然后把脉看舌,再让你去做检查,甚至很多人都不懂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完全按照药理学开方,这样怎么能治好病呢?
历史都有自己的选择,我自然也是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只想多救一个人,多为一个患者减轻痛苦,多让一个人了解中医,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