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氢能汽车第一股”,能否成为下一个宁德时代? 9月8日,北京发布规划,计划 2023年前推广氢燃...

9月8日,北京发布规划,计划2023年前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2025年前突破240亿元。北京还希望2023年前培育3-5家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到2025年前增至5-10家。

氢燃料电池汽车越来越受到关注了!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市场?其实,“氢能汽车第一股”已悄然登陆科创板了!

1、氢燃料电池:爆发前夜

我们知道,氢燃料电池是理想的清洁能源,但除环保,它还有广泛来源范围;有高能量密度,车载续航可达500-1000公里;加氢也比充电快,3-5分钟就可以加满。

这些优点一集合,是不是很心动?

然而,氢燃料电池还未走向千家万户。成本就是原因之一,占最大成本的是燃料电池堆,需要铂这样的贵金属做催化剂。再者,加氢站的数量少,安全性也引人担忧。

不过,如果能克服上述因素,新能源汽车必将夺取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现在,世界各国都大力支持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我国尤其重视,除了出台补贴政策哺育行业成长以外,我氢能标准规范设立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利好政策纷纷出台,加速产业化建设和能源转型。

2019年,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约7500辆,其中2800辆来自中国。中国该行业正处于从“0”到“1”的产业初期阶段,爆发期随时到来

2、亿华通:燃料电池系统领头羊

燃料电池堆及系统是氢能源汽车的心脏,今天就来介绍一家从事燃料电池系统的企业——亿华通。

其实,亿华通的直接渊源是清华大学,自带高校科研基因!2005年即研发出第一代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并装车,还参与运营国内首家加氢站。此后,公司配套的燃料电池客车获2008 年北京奥运会,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示范运营机会

近几年它加速探索核心技术,2012年推出第二代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在客车、公交车等多个下游领域实现应用,充分积累配套经验

随着其主营业务发展,产品迭代加速,营销力度强化,行业产业化进一步加强,订单大幅增加。

近几年的营收持续增长,年均增长119.16%。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占营收比例也显著增加,到2018、2019年已接近100%,成为支柱性板块。

与全球燃料电池龙头巴拉德动力系统相比,2014-2019 年两公司营收差距逐年收窄,19年已是巴拉德的75%。凭借国内燃料电池产业化爆发机遇,把巴拉德拉下马不是梦

目前,公司客户多元,居行业第一。其配套车型数量也排行第一,大幅领先对手,销售潜力强。

公司毛利率自13年持续提升,去年虽小幅下滑,但仍居高位。

公司的技术导向比较明显,2019年技术人员占40%,研发费率高达15%。

15%的研发费率什么概念?就类似于华为!

目前,亿华通积累了十项核心技术,其燃料电池发动机达全球一流水平。2018年推出第四代燃料电池发动机,起质量功率密度与国际龙头相当,但高功率还有差距,公司正努力追赶。

3、国家级项目背书

企业要发展壮大,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如果氢能发展大趋势是“天时”,公司技术积累是“人和”,那么冬奥会等国家级项目就是 “地利”了。

2019年,亿华通与北汽福田、丰田汽车签署合作备忘录,三方拟共同合作向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提供燃料电池大巴作为大会用车,其中北汽福田提供整车,搭载亿华通燃料电池系统,采用丰田汽车提供的金属板电堆及辅件。

冬奥会的需求量虽不大,但却是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运营和产业化的一大契机。

一方面,能配套冬奥会燃料电池用车充分说明公司的技术优势,尤其是高寒环境下低温启动能力和适应性、功率输出可靠性及稳定性、使用寿命等指标;另一方面,这也向全球展示自身实力,打造了品牌影响力。

4、提升国产率,向上游进发

亿华通还积极整合产业链,提升国产率。

燃料电池产业链包括上游材料、中游组装、下游应用和配套设施。其中国内已实现中下游和电堆的量产,上游的膜电极和质子交换膜国内仅能少量生产,气体扩散层则由国外完全垄断。

然而,燃料电池系统占整车成本一半以上,膜电极占系统成本的31%,“系统-电堆-膜电极”成该产业链的价值技术高地。

亿华通沿着产业链从下游到上游逐环突破,逐渐实现自主化。拿电堆来说,外购比例持续下降,电堆国产化率持续提升;采购对象也从整堆转向电堆原材料。

2019年,其子公司上海亿氢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主营膜电极,目标是逐步取代海外厂商的垄断,抢占价值高地。

你觉得亿华通能否成为下一个宁德时代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