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修德|童趣●背柴
图/李非洋
童趣●背柴
文 / 叶修德
本文叙述的背柴,不是上山砟烧柴把柴从臂膀上把柴背下山,而是农村过去小孩缺少玩具,用黄荆柴从手掌背到手心,再从手心背到手掌,自创自乐的一种玩具。
我小时,穷山偏野没有幼儿园,天晴到水甽(渠) 捉泥鳅玩耍,如逢下雨天,就没有地方可玩去,三大极,夹子,二四八三六九,踢毡,取线绷和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如果有时没有小朋友们结伴,独自一人,就玩背柴这个简单独自一人可以玩的游戏。
山里溪坑边黄荆密密麻麻,但黄荆要用柴刀去砍,第一关,就要过柴刀关,柴刀,宁海土话叫节刀,山里人家家户户拥有炭柴刀,大柴刀,小柴刀,毛刀。有四六刀,三七刀,这些刀常年都锋芒毕露。要用时,随手可拿,是趁手家生,但这些父母的日用家生,我们小孩是不敢动的。一是刀口锋利,掌握不好,随时随地都有砍伤手的可能,小苦吃了,还要遭父母责骂; 二是溪坑是石头组成,万一刀锋碰到石头,刀就要有一个缺口,好刀变成残疾刀,父母要重新去购置新刀,浪费父母的钞票与时间。我们只能用父母弃而不舍退休的生锈刀,我们在磨刀石上磨得浑身大汗,用手试试刀锋,总是纯纯的,有刀总比没刀好。大人们笑我们是退了锈的大铁锤,用铁锤敲黄荆。
黄棘砟到背回家 ,就把坚实必直的黄棘整理出来,斩成像木筷一样长,分成十根,第一根,最瘦弱的一根,第二根比第一根稍壮一点,枝头留一个桠杈,当短拄棒用,第三根留三个桠杈,作稻杈用,第四根,第五根二头斩一个缺口,作扁担用,第六根,第七根是必直的,作大人担稻秆的草杠用,第八根,第九根二头有桠杈,当屋柱用,这九根都是不削皮的,第十根是主要角色,要比上面九根大,直,并把皮削得光溜。
图/李非洋
这十根黄棘柴拿到手掌上,从手掌背到手背。再从手背到手掌,连续三次。十根黄棘柴都要抓到手心,不许掉落一根,背得越高越好,说明本领越大。中途如掉落一根,要重新再背三次,必须三次都要成功。
第一关过后,第二关必须把第一根最弱的那根黄棘柴放弃掉,放弃的办法把十根黄棘柴全部拿到手掌,第一根黄棘柴在背柴自动放弃,讲讲容易,做做烦难,试想,十根黄棘柴全部背得高高的,偏偏要抓住九根,这一根要让它在队伍中自动离开,要多练才能做到。敢放弃这一根,叫做抛弃最差的,在农田中,有拨掉稗草,杂草之意。
然后在整九根黄棘柴中,抓住当短拄和扁担的黄棘要把扁担在短拄上搁牢,搁勿牢算失败,必须重来。重来时,如果能抓住稻杈的黄棘柴,可以用稻杈把短拄或扁担叉起来,如果三次叉不上,游戏从头到尾重新来过。必须抓住第四根或第五根黄棘柴,如果抓住的是其它黄棘柴,玩法失败,然后在黄棘柴中,必须整梱黄棘柴中抓住第六根,第七根黄棘柴。如果抓住的是其它黄棘柴,玩法也是失败。必须重新来过。
图/李非洋
叶修德,笔名时光不染。农民,农闲时爱好看书看报,写点小作品自乐,有作品在中央,省,市,县文艺刊物,广播电台发表,搜集整理民间故事集(宁海民俗故事),被县档案馆编印成册,因忙于农活,作品都是小儿科。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李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