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札梳理】陈日亮《我即语文》
2011-3-15 开读《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看到其中钱先生对陈日亮先生的《我即语文》一书的推荐,发现陈先生的著作颇有可观之处,纳入阅读书目。
2011-3-24 开始读《我即语文》,陈日亮先生在开篇中,提到他曾通读三老的文章,这就难怪陈先生的主张十分切实和务实了。三老的贡献其实一直没有真正地被贯彻执行,甚至在外国理论盛行的今天,语文教师中言必称苏霍姆林斯基的大有人在,但苏氏与语文教学相隔远矣!我所经历的师范教育过程中,似乎没有正式研读三老语文教学理论的课程,教学多年之后,才认识到三老的价值,实在是白干了许多年。
也许是因为与陈先生同样对三老的理论下过功夫,所以对陈先生的思考有很大程度的认同,陈先生谈到关于“知能”之间的问题,自己也曾思考过,并尝试性地给出了自己的认识。也就说,从切实的基础上,陈先生这本书是近几年我所见到过的为数不多的切合实际教学的理论书籍。
不过,我不太赞同陈先生的这个书名,感觉忒也托大了些。另外,我对于“闽派语文”这个提法,也不认可。语文教学是讲方法和规律的,而不是讲主观追求的。地域性的划分,反而有可能导致在语文教学研究过程中人为的混乱。
2011-4-3读陈日亮《我即语文》若干页。之前已经说过了,陈先生的思路,是按照三老的思路走的,自己也是从三老的基点开始思考的,所以有共鸣。这个感觉依然存在。但也可能是因为自己还看过一些民国时期其他先生的东西,所以我对三老理论(以叶老张老居多)的认识是,理多证少,操作较难——是不是这也是三老理论被后来者不重视的原因之一呢?陈先生既然根植于三老的理论,故而思考也是非常切实的,但由于三老的理论既然已经存在操作少的问题,所以陈先生的思考似乎依然无法超越这个障碍。是不是这样,还不好说,只能往后看了。
2011-4-8读陈日亮先生的《我即语文》中的《历练自学:高效能之本》在这篇论文中,陈先生继承叶老的思想对传统的“精讲多练”“熟读精思”进行合理的阐述,提出“语文教学要实现高效能……须把课程训练目标确定为'掌握方法和培养习惯’,把教学基本方法确定为'辅导自学和历练自学’:初中重在循蹈规范,培养习惯;高中重在辅导自学,历练成习。”这是一条很切实的思路,但同样的这条道路也会很辛苦,也只有那些求知意识和自律意识兼备的学生才能达到。
陈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还提到“精讲多练”教学原则倡导于60年代,一直是知易行难。陈先生认为原因就是“不是把课文作为训练阅读的凭借,而是当做学习认知的对象。教一篇就为了读懂这一篇,为了检查读懂的程度,就再来反复地考这一篇。终极在考,教材也就成了学习的终点。”这个分析可以说是非常准确地道出了语文课中存在的一大弊病!但这个弊病并不能否定“精讲”这一行为。因为精讲的成功,要取决于讲的是什么,如果把讲的内容局限于文本,那么精讲无疑是有害的,然而,如果把讲的内容锁定在阅读的方法和理解的过程上,那么就是“讲”不厌精了。
2011-4-14读《我即语文》“散论”的部分。在《不要动摇语文的工具性》一文中,陈日亮先生剖析了一些人把工具性和人文性对立的错误看法的根源。在文中一度提到了,应该把语文工具规范为“技能”和“人文”的统一,这一点其实非常有价值,因为“工具性”这是一个理解上的比喻引申(使用过程中显现出来的作用),而不是语文本身学科自身所具备的属性,可惜的是陈先生没有继续深入下去,而是又转回到“工具性”和“人文性”上面来了。
在《呼唤严谨求实的语文学风》中,陈先生批评了,学生作文所表现的华而不实、矫情失真的情况,批评了语文教学的无序情况,提出从日常抓起,通过各项严格训练,培养认真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2011-4-21 读《我即语文》若干页,在《刚刚迈开的步子》一文中,陈日亮先生介绍他在八十年开始研究语文实践,提出“预读课”“议读课”“范读课”三种课型,这种实践精神的确有可取之处,然而,早在1950年出版(1976年正中书局再版)的章锐初所著的《怎样教国文》一书的第三章国文精读教学之实施(下)中,就已经对教学实践提出了以“第一节预习指导”、“第二节讨论讲解”、“第三节应用练习”、“第四节督导考察”为步骤的完整教学样式了。而在1948年出版的蒋伯潜《中学国文教学法》中不但第二章有预习的指导一项,而且在“第四章课内讲习”部分就已经分为“预习的检查——试讲范讲——试读范读——讨论”几个步骤了。
2011-4-22读《我即语文》在《半月鸿——与王立根笔谈“读”和“写”》中陈日亮先生和王立根先生的交流涉及了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和对作文教学的一些认识,颇有可观之处,然而依然不是直接表述。
2011-4-24读陈日亮先生《我即语文》若干页,依然感觉踏实,切实。虽然,有些地方未必全面周到,但能看出陈老师对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懈努力和认真务实的态度。
2011-4-28读毕《我即语文》其中“碎语”和“断想”部分,虽然只言片语,但很有思辨性,值得反复揣摩。跳过部分序言、信札和教学回放的内容,至于附录中那些介绍陈先生的文章也就不需要看了。整体来说,陈先生的教学实践是忠于三老的理论的,所以切实扎实,思考围绕着教学实践展开,所以充实有效,从这一点来说,这本书是我目前见到过的水平很高的语文教学经验专著,相信凡是阅读过原书的老师会跟我有相同的感受。
注:这书我以前看的是电子版的,十年之间电脑奔溃了几次,手里已经没有电子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