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年潮州城变迁,2.33平方公里古城之外发展规划
编者注:
晋初潮地设置“海阳县”,县城位于今天的归湖镇,也是潮汕地区唯一发现晋代古墓的地方。《海阳县志》记载海阳县城在归湖。
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首设立“潮州”,公元607年罢州复称义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第二次称潮州,府治迁至现潮州古城位置,号称“三山一水绕城郭”,目前依然保存着城垣、城门等古城遗迹,东临韩江,当闽广之冲,上控漳汀,下临百粤,右连循赣,左瞰汪洋,广袤四五百里,固岭东第一雄藩也。
北宋、南宋、明朝多次修复城墙,明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修复广济桥,对堤城再加修复,东门更名为广济门。此时潮州古城的格局已经基本确定,即至今2.33平方公里范围。
归湖江岸曾发现明代砖窑群,其烧制的砖条铭刻“潮阳县造”、“海阳县造”字样,经研究为明代洪武筑城及其后城垣维修专用砖。
一
什么是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文件,是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据。各类涉及城乡发展和建设的行业发展规划,都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涉及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二
古代潮州府城的建城史
《周礼·考工记》所载王城规划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古代的建城规制对潮州古城的发展建设影响深远。
宋代以前潮州有子城,但现无从考证。大规模的筑城始于宋代,宋绍兴十四年,濠流旧址(即在原有旧城基础上)开始筑城;到绍定端平年间知军州事王元应等继续筑城,有十一座城门。到了明代,潮州城日臻完善,明洪武三年明将俞长辅把原有的土筑城墙西南段改为石筑,并减城门为七座。清代潮州城变化不大,主要是在葫芦山修腰城。宋代筑城至近代,潮州城的位置、规模变化不大。
宋代潮州古城图(明《永乐大典》)
清代潮州古城图
三
总体规划编制前的城市概况
1979年潮州市中心城区现状图
改革开放初期的潮州城区是以潮州古城为主,环城西路以西区域、南春路沿线区域为辅(西湖公园、韩江还是城市的发展边界);潮州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城西郊区(新桥路沿线)、韩江东岸沿岸区域,其余大部分在古城区与居住区混杂布局,城区建设用地约3.3平方公里。
四
六版总体规划的概况
80版总体规划
【发展方向】—— 以古城为中心主要向西南发展
建国后,潮州市正式编制的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城市建设区以古城为中心主要向西、适度向北发展蔓延,并首次提出城区跨江向桥东发展新区。旧城要保持历史文化古城的特色。
重大基础设施:现在金山大桥、韩江大桥的选线就在当时规划设计;并规划潮州火车站选址以及铁路线选线。
【城市性质】
以轻工业为主,发展传统产品,发挥优势,加强经济联合,开辟轻型产业,把潮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风尚良好,住宅和公用服务设施配套、环境整洁、具有粤东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模】
2000年规划人口应控制在2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约15平方公里。
88版总体规划
【发展方向】——城市规模翻倍,进一步向四周扩展
城市整体框架进一步拉大,规划铁路线和站点都向西迁移,城市西岸的总体框架基本确立;规划城市进一步跨江发展,主要发展桥东、意溪。
规划多个工业园区,并将古城的众多中小企业外迁。
【城市性质】
以发展轻工、工艺品、旅游业为主的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
2000年规划人口规模为40万人,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
93版总体规划
【发展方向】——保护古城,发展新城
1991年,潮州升格为地级市,并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后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
潮州市提出了全力以赴建设10平方公里新区,保护2.33平方公里古城区的方针,推进了城市新区的建设和总体规划的落实。
城市西岸的总体框架正式确立,尤其是潮州大道、潮汕路、绿榕路、火车站及铁路线路的确定。
【城市规划区范围】
包括湘桥区老城区、意溪镇、桥东和枫溪镇,以及周围的村庄、农田、山地和水域,面积约16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潮州市的行政、文化、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轻型、高效、外向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门类为重点,旅游业发达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职能】
区域中心职能、旅游服务中心职能、产业发展中心职能。
【城市规模】
2000年,城市人口规模 3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30平方公里。
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 5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44平方公里。
2000版总体规划
【发展方向】——凸显滨江城市的特色
突出潮州历史文化名城和城市的旅游功能,完善绿地系统和公共设施,突出滨江城市的特色。
【城市规划区范围】
包括湘桥区老城区、意溪镇、桥东和枫溪镇,以及周围的村庄、农田、山地和水域,面积约16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潮州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发达的以轻型、高效、外向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门类为重点的现代化滨江城市。
【城市职能】
区域中心职能、旅游服务中心职能、产业发展中心职能。
【城市规模】
2015年规划城市常住人口为55万人,流动与暂住人口为1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应控制在44平方公里左右。
2008版总体规划
【发展方向】——跨江发展、一江两岸
确定了城市跨江发展、一江两岸的战略,以跨江交通干道为发展主轴,带动中心城区跨越韩江向东发展,营造一江两岸的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城市规划区范围】
包括湘桥区、枫溪区、古巷镇、凤塘镇、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等镇行政辖区,以及江东镇、浮洋镇辖区中潮揭高速公路以北的地区,总面积约480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粤东经济次中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地方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区域中心职能、旅游服务中心职能、产业发展中心职能。
【城市规模】
2013年,城市人口规模 6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70平方公里。
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 9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90平方公里。
2015版总体规划
【发展方向】——潮安撤县设区纳入中心城区,城市规模翻倍增长
应对行政区划调整(2013年8月潮安撤县设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发展需求下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
中心城区规模范围极大扩展,形成了中心城区-凤泉湖组团和潮安-高铁组团。
【城市规划区范围】
覆盖市辖区范围(包括市管园区管委会的管理范围),包括湘桥区、潮安区、枫溪区管委会以及饶平县钱东镇一部分,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全球潮人精神家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粤东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生态城市。
【城市职能】
区域新兴产业中心、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文化中心、区域旅游中心、区域教育中心。
【城市规模】
至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1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17万人。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15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2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06平方米。
至203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1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63万人。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19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71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05平方米。
五
潮州城市总体规划的特征
潮州拥有1600多年辉煌的古代建城史,不易城址,形成2.33平方公里的潮州古城;现代城市建设依托古城向周边蔓延发展、形成西岸城区,并逐步跨江发展,构建了一江两岸的城市格局;到如今与潮安城区共同形成南北两大城市组团。
厦深铁路运营中,可直达香港、广州、深圳、厦门、珠海。广汕高铁、汕梅高铁已经开建,汕汕高铁已经开工。在全新交通格局下,潮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越来越近,有望吸引更多港澳潮州侨胞、珠三角经商乡亲回去投资、贸易、置业、旅游消费。
(本文资料主要由潮州市城乡规划局局长助理吴伟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