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起书影音@我喜欢一本书的理由
高中生格雷格,十七岁,性格善良却有点孤僻。生活准则是低调行事,不交朋友,也绝不在学校惹麻烦。他唯一的爱好是与死党厄尔一起拍摄短片,改编他们喜爱的经典电影,梦想有一天拍摄出属于他们的伟大电影。有一天,格雷格重遇儿时好友瑞秋,却不想此时的她已经身患白血病,瑞秋的乐观开朗感染了他,也改变了他原有的世界。生活开始有了欢笑和期待,当然也伴随着眼泪。然而,瑞秋的病情开始加重,格雷格才意识到自己必须要为瑞秋做些什么,以陪伴她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
——豆瓣读书《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我不大同意豆瓣读书的简介。明明是有一天格雷格的妈妈说,“你的好朋友瑞秋得了白血病,你有责任去陪着她,逗她开心。”
“谁?”
“瑞秋。”
啊,那个傻兮兮的不管我讲什么都会笑得前仰后合的姑娘。
瑞秋才没有 “乐观开朗感染了他,也改变了他原有的世界”,格雷格也根本不是“意识到自己要为瑞秋做些什么”,而是一不小心被校内舆论所推,到了最后,不给瑞秋拍一部电影好像就成了不道德的事情。
而且最后被迫拍成的这部电影还一团糟。
我喜欢这本书的第一个理由,就是它很诚实。
也不拔高也不渲染,书里的“我和厄尔”就像我们高中的时候,对死亡懵懵懂懂一无所知,第一次去探访“将死的女孩”时,还口无遮拦地说,嘿瑞秋,听说你快活不长了。
作者开头就写道,哎,这本书就是随便写写的,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写完,要是你觉得太难看,就把它丢掉呗,没啥的。
多好啊!!!
我一直怕读一些世界名著,一开头就描述了一幅老苍茫老宏大的场景,什么一片白雪覆盖了大地,地面的起伏就像老人手上的青筋……严肃,不要笑,我要讲个很深刻很沉重的故事了。
很久没有碰到像这本书一样朴实而轻快的故事了,尽管书名里还有“死亡”。
第二个理由,是我很喜欢书的结局。
“我和厄尔”喜欢一起偷偷拍小电影,是一直贯穿本书的一条线。因为瑞秋生病心情沉重,男孩们才做出重大牺牲地把自己的电影分享给她看,并且郑重其事地叮嘱她,一定不能把这个秘密告诉其他人。
瑞秋去世之前,正是大家纷纷选择报考大学的时候。她虚弱地对格雷格说,“我真的很喜欢你们拍的电影。答应我,你要去报考电影学院。”
瑞秋去世的当天,格雷格并没有哭。却在之后风平浪静的某一天突然伤心地哭泣起来,好像才意识到死亡是真的来过了。
他抽抽噎噎地对厄尔说,“她死前希望我报电影学院。”
而厄尔说,“哦得了吧,我们都知道我们拍的那些电影糟透了。你得想想你的人生要怎么过了,格雷格,你不能因为一个死去的人决定你的人生。你知道的,她已经死了,这是事实。”
最后格雷格去了另外一所普通的大学,并没有报考电影学院。
那是我们都曾经历过的,多情而又无情的年代。在我们从孩子往大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人,对他们很好,互相信任,后来因为什么原因他们离开了,我们也很快地就能够继续如常地生活下去。
年轻的时候,不论什么伤痛都好得很快,不论做出什么“自私”的决定我们都很容易原谅自己。不是因为我们无情冷漠,而是未来还太长了,我们看着前头,很快就忘记了后头。
第三个理由,是书里那些古怪的念头。
“如果真实生活是像游戏一样就好了。这样你只要把家里所有的箱子都砸烂,一颗颗金币就会从地面上冒出来,而且你只需要走到它的面前,钱就会自动转入你的账户。”
“胸特别大、漂亮而且善良的女生,就好像是无知的大象,她丝毫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可以随意碾杀森林里的异性动物。她走到我面前,微微一笑,随便提什么要求,我这只被踩中的花栗鼠就肝脑涂地,内脏在地面上零零落落 ,仿佛片片比萨和薯片。”
“当某相貌稀松平常的女生与某相貌稀松平常的男生交往时,人们总觉得激动不已。观众都想,嘿,谁说相貌平平的人就没人爱呢,他们不可能是爱对方的美貌,所以一定爱其他的品质,真动人哪!”
那是我即使到了现在,都会在心里默默冒出来的小念头。
比如我觉得自杀的人都很傻,因为鬼知道你死了会去到怎样的世界啊。万一你是因为老婆出轨想不开而自杀,结果死后瞬间到了另一个平行世界,惊人地发现你有一个老婆一个小妾,结束她俩都出轨了!那你要怎么办,死都死过去了,再多死一个层次?
比如我觉得人生就和打俄罗斯方块一样,程序已经写好了,你按键按的再怎么快,如果命里没有给你安排那根四个格子的柱子,你就是消不掉底下那堆起来的好多层。
再比如我一直憧憬着科技发展到有一天,人的身体是可以被拆卸的,这样我每次下班回家,就可以先把头发扔进洗衣机加点柔顺剂,然后脖子和腰都扔在按摩椅里,胳膊负责收拾东西,躯干带着两个腿自己做仰卧起坐,头么,就可以飘来飘去找点乐子。
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乱七八糟的,不成章法的念头。竟然有人把它写进了书里,我莫名受到了某种鼓舞,这样讲来我也是能写本书出来的。
最后我想直接引用原书的结尾,“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在瞎扯些什么。”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