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时代的乐坛顶流,都去哪儿了?

最近,#当90后成了家长#上了热搜。

曾几何时,90后还是一个被公认的新生代群体,而到了2020年,最早一批90后也已经30岁了,无法不让人感叹一句岁月的流逝。

如今的青春年少是00后乃至10后的时代。90后的青春,仿佛是上个世纪的事了。

谁还能记得,那些没有抖音、没有直播的岁月,陪伴我们的是“QQ音乐三巨头”的音乐。

当年许嵩、徐良、汪苏泷三人轮番屠榜QQ音乐排行榜,专辑播放量轻松破亿,被网友戏称为“QQ音乐三巨头”。

曾几何时,QQ音乐几乎就是年轻人音乐取向的风向标。

而在这样一个平台上,三巨头能在当年神仙打架般的华语乐坛中杀出一条血路,成功地留下姓名,着实不易。

01 三巨头时代另外一个名字叫青春

QQ音乐三巨头可谓是时代的产物。

从2008年开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MP3成了年轻人的标配,在网络上下载歌曲成了新风尚,再加上“杀马特”文化横空出世,在青少年群体里一呼百应,瞬间就刮起了一阵青春伤痛风。

在这里,网络音乐在风格和受众上有着独天得厚的优势,三巨头就这样成长为为新一代青年偶像。

随便打开青少年们爱不释手的MP3,里面听的大半都是什么要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或者“你的城府有多深”“客官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512MB容量的MP3,500MB都留给了三巨头。

歌词摘抄在歌词本上,歌曲用来唱给喜欢的人听,初中生们还没来得及早恋,就先尝遍了各种各样情伤——汪苏泷天天在恋爱,徐良天天在分手,许嵩天天在认错……

课间讨论最多的,除了班里哪个男生跟哪个女生在一起了,就是三巨头的歌了:隔壁桌的男同学唱了一个月的《犯贱》,文艺汇演的表演曲目永远都有一首《玫瑰花的葬礼》 ,语文老师的手机铃声响起,“你就是我的小星星,挂在那天上放光明……”

大街小巷都是他们的歌曲,QQ音乐的单曲循环,KTV的必点曲目,汪苏泷也曾在节目上调侃,“我出门的时候,只要是经过台球厅、小卖部、理发店,凡是人均消费不超过20块的地方,都能听见我的歌……”

一句“我是Vae”就能引来万千少女一起大合唱,许嵩当年就是名副其实的九亿少女的梦。

大家好,我是vae,大家好我是vae  这是我即将发表的首张独创专辑自定义

里面的一首推荐曲目  词曲编曲都是我自己

希望这首歌曲能在这个寒冷的冬天  带给大家一种温暖的感觉

……

前奏响起,涌入脑海的是整个青春。

02  三巨头艰难的转型之路

2013年,随着《中国好声音》成为现象级音乐综艺,贡献了一大批新人歌手和翻红老曲,选秀大潮慢慢袭来,翻唱歌曲大批出现,民谣慢慢进入大众视野,这背后是更加多元化的乐坛。

而“QQ音乐三巨头”的时代也随之宣告结束了,三巨头都急需从“非主流”的标签中转型,才能在新时代中存活下来。他们的选择,也迥然不同:

①许嵩:神级偶像的崩塌?

许嵩的主流音乐人的转型之路算不上顺畅。

2011年,许嵩签约海蝶音乐,同年发了专辑《苏格拉没有底》,但这也是他最后一张有影响力的专辑,后续又推出了四张不同风格的专辑,都石沉大海,没能引起什么反响。

当时代热潮褪去,大浪淘沙剩下的粉丝都是极其精细、且十分看重许嵩这一特质的一部分人,许嵩慢慢或主动或被动地受众越来越小了。

听歌的还是当年那一群“嵩鼠”,粉丝粘度和忠诚度都比较高,但很少吸进新粉了。

且这批精细化的粉丝也是岌岌可危,比如2019年巡回演唱会中,有一场邀请到了刚刚口碑崩盘的薛之谦作为嘉宾同台演唱,让不少歌迷大呼失望,甚至引来了“脱粉潮”。

但对于许嵩来说,或许听歌的人能一直懂他,那就够了。

出道以来,他一直鲜少露面,低调谦逊,心中只有音乐。在粉丝心里,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级偶像,是粉丝心中无比神秘的白月光。

如今许嵩已经是海蝶的音乐总监,不仅自己转向更深层次的创作,也在培养着新生代歌手。

重复,对他来说“安全但浪费”,所以一直在尝试,这几年的风格中也能看得出来,不管是《山水之间》,还是《最佳歌手》《雅俗共赏》都不再是当年的许嵩。

但仍然要承认,大多数人眼里,他的形象还是那个“美好的青春回忆”,他的人和作品终究还是没能再次冲到时代的前端。

②徐良:过时的网络歌手?

而徐良的发展更加不如人意。

相较于其他两位,徐良的曲风更加“网络化”一点,以至于现在听起来有着更为浓厚的时代感,因此他身上的“非主流”标签的烙印更重,也更难转型。

他在唱功上也略微逊色,不信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当年爆红的《客官不可以》,就能大体get到徐良的唱功。

后来非主流时代离我们远去,徐良再和汪苏泷登台live合唱《后会有期》,贡献了史诗级回忆杀的同时也贡献了史诗级车祸现场,亲自把所剩无几的滤镜打了个稀碎。

这些年和老东家解约后和汪苏泷一起成立了独立音乐工作室大象音乐,陆陆续续的做着音乐,但始终水花不大。

去年以学员的身份参加了《这就是原创》,带来古风原创作品《何幕卿》,一开口就有内味儿了。

唱功是提升了不少,可就像导师萧敬腾评价的那样,“没有未来感,不够创新,都是五年前,十年前被人玩过的。” 我们似乎无法在这首歌里听到徐良这十多年在创作上的成长。

③汪苏泷:恰饭不易的唱作人?

相比之下,近些年在娱乐圈不断发力的汪苏泷,是三巨头中转型较为成功的一位。

当年霸屏QQ音乐,如今《万有引力》《小星星》《有点甜》等汪式情歌在抖音又一次翻红,成了卡点神曲。

这么看来,汪苏泷的音乐是三巨头里面走得最远的一位,这么多年过去了,旋律依然没有过时,依旧能够红到当年那个程度。

这些年,汪苏泷不仅渐渐有了转型为主流歌手的势头,事业版图也更广了,拍电影、频频在各大节目中刷脸。

以及,疯狂唱ost……《微微一笑很倾城》《夏至未至》《花千骨》等大热剧中都有汪苏泷的献唱,title逐渐也从“QQ音乐三巨头”变成了“ost小神兽”。

但他的转型之路也遭到了不少质疑,本人对此也十分无奈,“我也想好好做音乐,但是有时候没有办法。”

这可能是每一个音乐人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吧。

03  成也标签,败也标签

“QQ音乐三巨头”这个称号曾给三位音乐人带来多大的光环,今天转型之路就有多么艰难——随着时代更迭,让他们被打入鄙视链的底端。

在《我是唱作人》第一季里,王源就谈到音乐鄙视链,听流量歌曲、网络歌曲都是没品位的代名词。

而相比流量歌手,QQ音乐三巨头的生存环境可能会更加恶劣。

对于三巨头的偏见不过是两点,一是非主流时代的代名词,二就是不入流的网络歌曲。

非主流时代是这一代人不愿回忆的过去,是黑历史,于是当年听过的歌曲也就成了重点群嘲对象。

可正如某个网易云热评说的那样,“非主流的从来不是许嵩,也不是许嵩的歌,而是那个年代,还有不敢正视那个年代的人。”

这种情绪无异于是把自己的主观感受投射到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上——QQ音乐三巨头于很多人来说是青春,是过去那个不甚成熟的自己,汪苏泷一语中的,“他们想要证明自己长大的话,就是否定我,也就否定了他们那个曾经不成熟的自己。”

而三位音乐人显然释然多了。谈及曲风争议,许嵩认为,“没有必要去互相抨击对方的喜好。”

提到“QQ音乐三巨头”这个称号,徐良说,“我曾经一度因为这个烦恼过,但是现在我觉得是一份殊荣。”

抓着“QQ音乐三巨头”这个称号不放的不是三位音乐人,而是群嘲的网友们。

但这个标签确实深深的烙在了三人身上了,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许嵩的作品转型了,却没有让自己的形象在公众面前转型” ↓

许嵩的转型之难不仅在于“非主流”这个标签加身让他作为音乐人的身份尴尬,其实更在于他后续虽然作品也转型了,但并没有能够拿出足够撕掉这个标签、让大家都信服的作品。

这不仅是许嵩的困境,也是其他两位音乐人的困境——当年有多辉煌,他们后续就需要拿出多么优质的作品来打破偏见,奈何当年媲美周杰伦的热度并不代表他们拥有周杰伦一般实力。

这么看来,汪苏泷通过唱ost、综艺刷脸也算是曲线救国的成功案例了。

关于网络歌曲的不入流,这个偏见也令人匪夷所思——我们现在听的不也大多是网络歌曲吗?

并且现在很多流传度颇广的网络歌曲,水准其实远不如当年三巨头的音乐,优质的音乐也只是在小众圈子里传唱,成为小众歌曲。

可就因为这样的鄙视链的存在,每一个网络发迹的歌手都想撕掉身上网络歌手的标签走向主流,三巨头如此,新晋各种抖音歌手、网易云歌手更是如此。

像刘宇宁、王北车,这两年登上各种音乐类竞技节目,试图证明自己的音乐实力,摆脱“网络歌手”的title。

网络只不过是一个曝光平台、一个为乐坛提供活力和多样性的场,没有好坏一说。网络上是有质量不过关的作品,但也不乏各种优质音乐、优秀的音乐人。

颜人中、焦迈奇、余佳运、刘思鉴等人无疑代表了新一代的网络歌手和这个时代的音乐取向,他们在《我是唱作人》第二季里大放光彩,称得上一句“唱作人”的称呼。

还有一个典型案例就是B站up主出身的周深。

把唱歌当成业余爱好的周深,在B站投稿各种翻唱作品逐渐打响了名气,后来在《中国好声音》导演的再三邀请之下参加了节目。

毕业那年,献唱了《大鱼海棠》的主题曲《大鱼》,才真正算是成为歌手。今年又靠着《歌手》出圈。提到周深,在歌手之前无需再加“网络”二字的前缀了。

仅凭标签否定一个歌手或音乐是片面的、不公平的,唱作人也是一直随着时代变迁而成长的,正如汪苏泷所说,听众是长大了,但音乐人汪苏泷也在成长。

不论如何,QQ音乐三巨头都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一道风景线,代表着我们逝去的青春时光。

今天的许嵩、徐良、汪苏泷是曾经的QQ音乐三巨头,也是三位优秀的音乐人。

我们不再听他们的音乐,可以是我们长大了,时代变化了,我们的喜好变化了,而不应该是什么莫须有的标签和鄙视链。

毕竟非主流的,是那些年,那个听歌的自己,那串青春的印记,而非音乐本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