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虹丨我与曹靖华的一面之缘
时光荏苒,从卢氏山区走出的一代宗师,我国现代驰名中外的翻译家、教育家、文学家曹靖华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提起曹老,家乡人无不知晓。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革命,献给了文学和教育事业。他平生六次返乡探亲,寄托了他对家乡的无限热爱。我有幸在他第六次返乡时见到了他,也是我平生见到的最伟大的人。
那是1981年6月下旬的事情,当时我在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卢氏一中)上高一。一天早上,班主任尚丁午老师利用课间时间给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曹靖华先生回卢氏探亲来了,他是到西安参加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后顺便回家乡探亲的。今天下午,他将要来我们学校慰问全体师生。大家要在学校的安排下列队欢迎曹靖华先生,班干部要安排好,注意纪律,不能喧哗,要认真听从指挥,不能随便乱跑”。尚老师反复强调有关参加欢迎仪式的纪律问题。此前,我曾经听说过卢氏家乡有一个叫曹靖华的伟人在外面工作,但没有想到我们即将会见到这位家乡人敬慕的伟人,听到这个消息,班里即刻像爆玉米花一般炸开了锅,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尤其是与曹老同乡的五里川籍的学生和家住双槐树、瓦岆沟等西南山的学生更是激动万分,他们一蹦多高,欢声笑语即刻充溢教室。我们都盼望着见面的时刻早些到来,早一点见到我们心中的文学家。那天中午,同学们激动得连午休都没有休息好,午饭后谈论的话题就是曹靖华,谈他的被选在教科书中的《小米的回忆》,有的把压在枕下的从图书室借来的《铁流》拿出来再次翻阅,想更多了解家乡的这位伟人。
终于等到了下午。第二节课后,尚老师走进教室,要同学们出教室整队准备迎接曹老。大家从后窗户向外望去,见三个陪送曹老的小车都已停在教室后面的空地上,说明曹老真的来了。记得那天是阴天,因头一天下过大雨,校园里有很多积水潭。我们刚刚排好队,只见一位身着深蓝色上衣、黑裤子的华发老人拄着拐杖在女儿的搀扶下,从教学楼东边的泥路上走过来,我在欢迎的人群中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一切。他在女儿苏玲的搀扶下,迈着蹒跚的步子慢慢走向校园,同学们都静静地注视着曹老,队列里静悄悄,没有一个人说话。当曹老走进欢迎的队列中间时,他不停地举起手来频频向师生致意:“同学们好!”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曹爷爷好”!只见曹老华发已染双鬓,面容和蔼可亲,没有想像中的威严。他走得很慢,仿佛怕缩短与同学们见面的时间,同学们也静静地看着他,生怕时间从身边悄悄溜走。不一会儿,教务处的老师给他搬来一个椅子让他坐在同学们面前休息。我们很想听他讲话,但因曹老长途跋涉,已经很累,我们没有再听到他给我们讲话,就被老师搀扶着上三楼会议室去了。每班选一个代表去会议室开会,我们班的团支书非常荣幸地去了。其余同学都回教室继续上课。后来团支书回班里传达曹老的讲话精神,他说曹老在会议室里讲了很多话,讲了他对家乡后代的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将来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等。
听说那天曹老离开一中后,直接回五里川老家了。虽然我们与曹老见面只有短短的半小时左右,但那是终生难忘的,也是卢氏一中那几届学子永远的记忆。我们盼望着在将来的某一天他还能回来,谁知这一走便成了诀别。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曹老那朴素的衣着,和蔼的面容至今仍记忆犹新;他心怀祖国、放眼世界、勤奋耕耘,不懈追求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听说他在暮年一直希望家乡卢氏能考上一个清华或北大的学生,然而,落后的家乡教育没能及时了却他的心愿他便溘然长逝。他一生多次走出国门,为中国革命和文坛的发展立下不朽功绩,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在他身体欠佳,八十多岁高龄返乡时,仍不忘家乡的教育和建设,不忘表达对家乡后代的关心和期望。他对家乡的期望将永远铭记在家乡人民的心中!他辉煌的一生将激励着家乡子民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2011、8、10
张彩虹,网名:云诗雾画,汉族,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卢氏县人,从教。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黑龙江省生态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任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导读导写研究中心理事、春萌诗社副社长。十年前开始创作诗歌、剧本共计170多万字。作品散见于《中华楹联报》、《中华诗词报》、《洛神》、等报纸杂志三百余篇首。有诗歌被收录《诗人》、《中国当代文学精选》等书,出版游记散文专辑《梦吟天涯》并被南京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图书馆收藏,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