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舌尖上的家乡/元庆彦

民以食为天,人生在世,吃乃第一等大事,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大大开阔了吃货们的眼界,深深刺激了中国人那挑剔的胃口。可惜片中的美食,都是各地之精品、佳品,普通人自然是没有那么好的口福了。但在民间各种风味的美食较之厅堂之上的精美菜肴或许更受追捧,其原因是价廉、味道好,并且随时可以品尝,我的家乡是冀南一座小城,这里的大锅菜、驴油煎灌掌等美味经介绍宣传后被人们熟知,但仍有许多有待人们去不断了解,那下面所介绍的其他几样美味是不是也适合你的胃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美味黄菜

家乡的黄菜其实就是酸菜,但它不像别的地方用整棵白菜泡制,又因腌好的菜颜色发土黄色,山里人就俗称为“黄菜”,它从哪个年代兴起,已无人说得清楚,但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特别是在西部山区,家家户户都会做,非常普遍。

黄菜的取材也非常普通,一般都是蔓菁叶、白萝卜叶,或者白菜丰收后,用掰掉的外层白菜叶,在我的印象中还有一种山上摘得圆圆的叫不上名字的树叶,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选用它了。在所有选材中,因蔓菁叶绵软、柔和,口感极好,被人们公认为做黄菜的精品,但其产量较低。

制作黄菜虽没有什么秘方可谈,但制作的过程也颇为精细。首先在挑选菜叶的时候要仔细,把发黄、枯萎的扔掉,留下水分多、颜色绿、饱满的菜叶。选好菜叶后,要反复、多次清洗,保证上面不留有任何杂质。接下来就是把洗好的菜叶切碎,放入开水锅中煮熟。煮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要绝对掌握好火候,时间短了不熟,菜发硬。时间长了,煮烂了,菜太软,没有口感,有经验的人不用去尝,只是捞出一个菜梗,用指甲一掐就知道火候到了没有,火候一到,就要马上捞出来放到凉水中去冰,经几次在水中泡洗后,捞出来放在菜筐中控干水分,必要时应挤压使菜变得发干、发散。根据菜量多少选择一个合适的瓷缸,然后把菜一点一点放进缸内,并在放到过程中用东西把菜捣实,再往上面放一块河中的鹅卵石,把菜压住。最后把早已准备好的浆水(煮小米粥时沉淀后的米汤)灌入缸内。过七至十天,等浆水发酵有酸味,菜色发黄时便可食用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捞腌制后的酸菜时,要顺手用筷子在缸内搅几下,以保证黄菜不变质、发霉。

以前吃黄菜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用盐一搅拌直接下饭。现在吃的时候就讲究多了,春季、夏季时放上蒜泥、香油、盐凉拌,冬季的时候放上葱花爆炒,那更是葱的浓香、菜的清香混在一起,吃上一口,唇齿留香。特别是逢年过节,大鱼大肉吃腻了,来点黄菜,酸爽可口,那保证比吃健胃消食片管用的多。

(二)杂面条和羊肉米汤

杂面条和羊肉米汤是两种美食,它们一荤一素、一干一稀,互相搭配,吃的很是过瘾。其实在以前经济条件较差时期喝杂面条搭配的是小米捞饭(把小米像大米一样煮熟、蒸干),但现在为了合理饮食,营养丰富,就把捞饭换成了羊肉米汤。

杂面条的取材就是小麦面粉加上绿豆面、黄豆面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有时为了提味,还在其中加入少许花椒粉。擀杂面条也是个技术活,它比机器加工的口感要好上许多倍。首先,面要和的不软不硬,擀出的大面饼既要圆又要薄厚均匀,把面饼折上几折,用刀切成均匀的细条,面条的粗细是否均匀,最能考验一个人切面的功夫是否到家。把切好的面条用玉米面抖一抖,以防粘到一块。

将适量精选的瘦羊肉(不带油)切成肉丁,炒至八成熟放置一旁备用。在开水锅内加入适量小米,待米汤锅沸腾后关小火慢慢熬制。在水分剩至二成时,将炒熟的羊肉加入米汤锅内继续熬。

然后把另一水锅烧开,加入一些农家自制的干豆角、干瓜片或干萝卜丝等等,煮十几分钟后,下入早已切好的杂面条,杂面条因为又薄又细,极好熟的,三五分钟即可。最后,要将葱花或者山韭花用油呛炒,等倒入杂面条锅内的顿时就会香味四溢。这时,羊肉米汤也熬好了,在羊肉米汤内加入少许葱花、盐,关火,闷三五分钟,粘糊糊、热腾腾、香喷喷的羊肉米汤也就出锅了。如果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约上几个好友,一壶老酒,配上几个小菜(其中有一盘可以是黄菜),左边一碗是杂面条,右边一碗是羊肉米汤。此时,窗外是漫天飞舞的雪花,屋内是冉冉升起的暖意,等杂面条、羊肉米汤一起下肚,一定会使你热血沸腾……

三)炒饸饹

饸饹,是北方的一种面食,古时多用荞麦面,现在改用小麦粉,但在我的家乡吃饸饹主要用的是红薯面。因为红薯产量高,在那个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各家大量的种植红薯作为主食,可每天的蒸红薯、煮红薯,不得不让人想办法改变一下它的吃法,红薯面饸饹便成了美食。

制作红薯面饸饹,首先应把洗好的红薯用铁擦子擦成片,晒干,然后再用石磨磨成面粉,做成窝头蒸熟,趁热放到饸饹床子里压制。饸饹床子是专门用来做饸饹的工具,模样像现在的压水工具,由一个圆铁筒做成,一边有手柄,可以用来压,铁筒下面有圆圆的漏孔,吃的时候,把蒸好的窝头放进去,用力向下压,就会露出圆乎乎、光溜溜面条状的饸饹。诱人的饸饹做好后,支上大锅,点着火,放上少许纯正的菜籽油,等到葱花、饸饹下锅,满屋霎时飘起香味,现在炒的时候配少许五花肉、蒜薹丁,那滋味,勾引你,端起盘子,急忙往口里拨拉,吃饸饹不但吃得满嘴生香,心里也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这花样的滋味啊,就绵延在心里久久不能散去……

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总有些念念不忘的味道,那味道一定是最熟悉的家乡饭菜,无论走多远,无论在哪里,这味道总是牵扯着你的舌尖,把缕缕乡情和故趣点染在心里,伴随一生挥之不去。

作 者 简 介

元庆彦,男,河北大学法律专业本科学历,现在河北省沙河市环保局工作,中共党员。本人自幼爱好写作,笔耕不辍,近几年先后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工作》杂志、中宣部《党建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网》、《中国环境报》、《中国环境监察》杂志、《证券日报》证券之声、《中国网》、《河北新闻网》、《长城网》、《河北自学考试》杂志、《西安日报》、《邢台日报》、《牛城晚报》、《辽宁作家网》、邢台市委机关报《机关建设》、《沙河市报》等新闻媒体发表多篇诗歌、散文、新闻通讯,有的并获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