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刚丨天福里,我在静读《双园祭》
晚山眉样翠,秀水镜般明。此刻,我坐在天福集团温馨的会议室,脑海间蓦然浮出“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之滕王阁盛景。拜读内容翔实、装帧大气的《双园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是用一周的时间完完整整、一字不落地读完,且边读边记边思考,当读至第586页《后记》里“书稿搁笔之时,已是深夜,个中滋味无法言表,竟伏案失声痛哭……”之作者泣血心语时,我不能自已,继而于肃然起敬中泪花闪烁,感慨万千!于是,今天的发言,我有了一个心仪已久的题目,那就是《天福里,我在静读《双园祭》》!
一、勇于担当的孝男儿
“九重天上书声旧,千古人间义字香”。历时三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109个章回,44万字,当沉甸甸的《双园祭》进入我的阅读视野,我不得不钦佩陈德启先生的“孝、悌、忠、义”!2016年4月17日在去三河尖采风的路上,他向我谈起,正在为家族写史立传,态度之虔敬,构思之缜密,立马让“读谷物语”老师与我刮目相看了。素不知,这位相识不久,以往籍籍无名的文学爱好者早已成竹在胸,在文学崎岖的小道上踽踽独行了!是年5月31日,李庆华,孙克新,老彦娟,陈水英,李果我们慕名前往光山县白雀园烈士陵园祭拜,当我肃立在一块块平躺的墓碑前,读着陈初阳、许继慎、周维炯、潘皈佛、熊受暄、姜镜堂、高建斗、肖方……还有一位年仅13岁的红军战士简短、悲壮而又冤屈的生平时,回首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画卷,我悲痛不止,震撼不已,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回来后,我一气呵成写下了《掠过白雀园的风》,文章先后在《作家新苑》、《史河风》、《东方散文》登出——我知道,我是在用滴血的文字表达我对革命烈士的缅怀,对文友德启的默默支持与援助,因为,“知德启者,我也!”,他是北门楼义门陈绵延子嗣中的大孝子,他皓首穷经,伏案疾书,把中华民族儒家文化最大的“孝”字镌刻在这两本厚重的《双园祭》中!
二、潜心研读的真学士
吟诗沉香亭,提笔麒麟阁。《双园祭》既是一部豫东南地区近现代的革命史,更是一部陈氏上下园耕读传家、忠义立世、悲欣交集的家族史。其内容浩繁、文笔优美、情节跌宕、叙事谨严、人物传神,展现出豫东南尤其是蓼乡周边熟稔、逼真、感人的一幅幅风土人情画面,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击节称赞!站马巷、大码头、北大街、钴蓼弯、玉皇阁、南早集、溪湖、灌河、关庙、石寨、无量寺、阳关、胡集、小南海、代店、张八寨、安山奶奶庙、王新房、锅棚寨、洞沟、白雀园、卢沟桥……这些或湮灭于历史尘烟或沿袭至今愈发闪亮的地域地名读起来倍感亲切;固始鸡、汗鹅块、淮河鸭、胡族白鹅、段集羊、胡辣汤、锅坎馍、南山青峰岭小米酒……如许众多的名优小吃可感可触,令人口舌生津;旗袍短打、月牙领、琵琶襟、荷叶袖、顶戴花翎、裹脚布、长袍马褂马蹄袖、棉布紧袜高筒靴……晚清至民国的服饰绚丽多姿,不一而足;《小寡妇上坟》《十八劝》《十八摸》《十二月想郎》《郭丁香》《三岔口》《夫妻观灯》……“张霸东,李霸西,吴三蛮子霸中区,蔡呼啦响霸杨集”“东蔡西余南北张,城关要数陈初阳”……地方戏曲小调、民谣俚语应有尽有;娃娃亲、赐婚、庚帖、压庚、合婚、安心酒、受荣、回礼、闹房捧哏……固始民间习俗洋洋大观;载沣、汪精卫、李鸿章、康有为、谭嗣同、袁世凯、魏兢西、袁经圃、蔡鸾、余成斌、蒋光慈、张绍坡、王子春、詹谷堂、蔡仲美、吴伯涵、戴民权、金振中、吴其濬、雷云霆、张相舟、张锦敖、吴法先、詹西爵、朱扒皮、李克邦、蔡筱谷、张国焘……在那个虎狼遍地而又英雄辈出的年代,上述人物如流星划过,或阴霾或点亮历史的天空;“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山高林密难回声,遇水才能成知音。时光难留青春步,一帘幽梦伊人泪”、“难解鸳鸯扣,轻描双飞雁。”、“青春早曼妙,愿收留。更雨不尽花何在?问天,问地,问年少……”……红楼诗词、李清照《如梦令》、岳飞《满江红》、刘禹锡《陋室铭》、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周紫其《踏莎行》、梁启超《志未酬》、辛弃疾《水龙吟》、文天祥《过零丁洋》、王冕《九日书怀》、赵嘏《重阳》、白居易《九日登巴台》、《固始革命史》、《固始县志》《蓼乡烽火》、《红四军战史》、《红四军战史英烈名录》……唐诗宋词元曲、史料逸闻趣事信手拈来,巧妙嵌入,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让读者读到一个初中毕业不平凡的陈德启!一位苦心孤诣、勤勉好学的蓼城先生!!
三、不甘平庸的创业者
余秋雨说过,“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德启先生是位命运多舛而自立自强的汉子。兄妹七个,大哥哑巴,二哥17岁拉架子车去200里地的梅山拉柴,四哥活活冻死。自己幼年险丧庸医手中,腿留残疾,靠苜蓿、野菜糊糊、榆树皮粑粑勉强充饥。青少年时做过苦工,青年时做过服装、窗布艺、工程运输,中年转入建筑行业,然而凭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活着要学会感恩”的意念,他最终“像荒原上一株被人遗忘的胡杨,坚韧而顽强地生长!”在颠沛流离中,在逼仄的生活空间,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靠勤奋、踏实、忠厚,他小有成就。他始终一个有梦想,他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不忘初心,忙里偷闲,不断开拓“心中预留的那块神奇的文学土地”,涉猎《春秋》、《史记》、《资治通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简爱》……著出长篇历史小说《双园祭》、诗集《淮上》、中篇小说《金振中传奇》、《较量》、《雁去雁归》……累累硕果,让我等俗辈自愧弗如,亲爱有加。
美好的场景历历在目,经久弥新。记得今年晴空朗朗的8月20日,固始作家一行十余人来天福集团采风,我们深受感动,天福圆了无数人的梦,天福给了德启先生施展才华的幸福平台,此时此际,请允许我用庆华主席当场吟哦的诗句作为今天的结语:天福首府公园的每块大理石地板散发的不是冰凉而是光芒,我感觉每栋建筑都是慈眉善目……
作 者 简 介
王道刚,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固始县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品入选多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