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俊林丨通往故乡的路(散文)

今天一大早,朋友圈就被秭归长江大桥建成的喜悦所弥漫,视频中乡亲们欢呼雀跃之情溢于言表,千百年来峡江老百姓的梦想在祖国七十华诞之际终于实现了!

秭归,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的故里,是三峡工程所在地,这里是享誉国内外的“脐橙之乡”,也是生我养我了13年的故乡,无论何时何地,提及“秭归”二字,我的内心就会涌出莫可名状的亲切感,今逢这座堪称巨作的长江大桥落成,我这个对于家乡来说如今只能算个客人的秭归人,着实也由衷地为家乡老百姓高兴,道路通畅了他们种的橙子可以更快更多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在外的游子回家再也不用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轮渡,忍着饥肠辘辘望船兴叹,江那边亲人再也不用备着满桌的饭菜望眼欲穿。游子的归心之箭不再被江水阻隔。

望着视频中这座集美观,实用于一体的现代化大桥,思绪一下回到了23年前,1996年七月,就是在这风光秀美的西陵峡口,我们第一批三峡移民踏上了背井离乡的路程。那一年我十三岁,小学毕业,当年的这里只是一个破旧但热闹的渡口,是山里人和物产走向外面世界的唯一出口,本来有一条又陡又窄的公路通往码头,不过那是车辆专用道,只有运橙子和从神农架运矿产,木料的车才能走公路,人要去码头坐船得经过一段陡峭的小路,天晴时到处是随风扬起的煤灰,下雨时则是一个天然的滑滑梯,要借助小道两边的石头和庄稼才能安稳到达,当时大家聚集在江边等待客船开来,还没等靠稳,工作人员就抛出了几块又长又厚,已被众人踩得油亮的木跳板,大家争先恐后往上挤,也有很多老人舍不得故土哭着不肯上船,至今我还记得跳板因无法承载负重突然从中间断裂,跳板上的乡亲们在尖叫声中摔倒了水岸交接的地方,这其中也有妹妹,幸运的是她摔在了老乡崭新的棉被上,那位又瘦又高的中年男子如今应该也是一个在异地他乡安居乐业,含饴弄孙的老人了吧!当年他那有些狼狈的神情仍记忆犹新,大家都安慰他道:“这是好事,把家乡的水带走了将来盖着被子就会像在老家一样”,现在想想当年的场景仍然有些许心酸。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而且是永远离开了再也回不去的家,轮船走了差不多一天,穿过三峡,带着我们来到了异地他乡。

后来的很多年每次回去探望亲人,我们都是重复这条长长的水路,我时常因晕船一路昏睡到终点,那个时候通讯不发达,没有手机,没有广播,没有客服,没有快餐,只有工作人员的吆喝和一个铃铛??提醒你到站,如果睡过头了就要被带到巫山,重庆去旅游了,不过经常会碰到几个熟人,好几个船上的水手都是原来的邻居,按辈分他们都叫母亲叫姑,有时候还会给我们弄点他们的工作餐,安排个空余卧铺什么的。下了船,又得背着大包小包爬上那条陡峭的小道来到公路上等车,三峡移民外迁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老百姓选择了原地后靠安置,国家在距离水位更高的地方开始修建新的公路,亲戚们也拆掉老房子,在新公路边重新盖起了房子,由于山区地势险峻,难度大,耗时长,有好几年,我们只有沿着原来的老公路到达住过的老地方,然后再沿着田间小路爬上去才能到达他们的新家,老公路由于缺乏保养,加之原来两边房屋拆迁破坏,已经是满目疮痍,为数不多的中巴车都是卡着时间点儿走的,一不留神就会掉车,村里的很多年轻人便开始搞客运,买了小型的带车厢的双排座,前面坐人,后面方便老百姓放东西,一时间抢了客运班车很多生意,大家都叫它“盒盒儿车,”,虽然贵一两块钱,但是方便,有时候司机是熟人还可以帮你搭把手。如果出门早还可以预约。不过风险也有,很多司机都是临时抱佛脚,甚至无证上岗,车子在崎岖的山间公路上一路颠簸,有时候都能把屁股颠的生疼,心脏就快蹦出来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经常会觉得当年真是“黄昏胆子大”。

后来,高速公路修通了,大大节省了回家的时间,如果不遇到恶劣天气和地质灾害,回家的路还是比较顺畅的,只是唯一的“拦路虎”,过江轮渡常常将人拦在了家门口,遇到采收橙子??的季节,得优先运输车辆,轮渡24小时连轴摆都缓解不了这个交通压力,真是隔山容易隔水难,很多老百姓常常到了家门口回不去,也正因为如此,码头上一时兴起了很多农家旅社和快餐店,爹爹奶奶们则提着篮子穿梭在长长的队伍中叫卖自制的零食特产。大家在焦虑而又无奈的等待中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什么时候这里能修座桥就好了,有的说,快了,政府已经在规划了,有人说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反正我是等不到了,也有的说这地势太险,江面太宽,还横跨香溪河,难度太大,不可能修的,可是2015年8月,这项备受期待的大工程居然不声不响的开工了,据悉,清朝末年,由詹天佑主持设计川汉铁路,曾勘定宜昌至归州段线路,其中就有跨香溪河的桥梁。不过,辛亥革命爆发后,川汉铁路全线停工,至今仍留有遗迹。千百年来,秭归长江两岸的人们过江只能靠船只,祖祖辈辈心中打通西陵峡的长江天堑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

半个月后表姐的女儿出嫁,我都开始想像回乡的情景了,一辆辆私家车载着一路的欢声笑语行驶在宽阔的桥面上,满车的脐橙被一列列大卡车运送到全国各地,农民伯伯在田间地头一边忙碌一边分享着丰收的喜悦,金秋的微风吹得漫山遍野一片金黄,在外打拼的游子载着满车的土特产,带着亲人满满的爱与牵挂再次出发。行驶在宽阔的大道上,回望自家的小楼和亲人的身影渐渐模糊,,直到被这美丽的峡口取代。

这些年,随着祖国的不断强盛,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大山变成了一片片果树林,一幢幢小洋楼点缀其间,往日的香溪河媲美了宽阔的长江,一艘艘游轮点亮了峡江的夜晚,回家的路越来越便捷,通畅。欢喜之余突然有点小失落,想起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转眼间我已从少不更事的孩子变成惫沉稳的中年人,乡音未改鬓毛始衰,山水已变旧波不再,回家的路越来越近,而我与故乡之间似乎越来越远了。

作者简介:


乔俊林,笔名野蔷薇,湖北宜昌人,是一位正在艰苦创业的80后小商贩,灵秀三峡,屈子故乡丰沃的文学土壤上孕育的一枚充满文学梦想的种子,在现实的无数次打压下依然努力生长,善于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小美好,用温暖的文字滋养着被疲惫充斥的精神世界,曾多次在企业内刊上发表多篇散文,诗歌,向往的理想生活就是能在文字的世界里做一株不畏严寒,自由生长的野蔷薇,做一个热爱生活,平凡但不油腻的小女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