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出文物(088)|胡瓌《卓歇图》卷

胡瓌《卓歇图》卷 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256厘米

文物年代:五代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卓歇图》卷,五代,胡瓌作(传),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256厘米。该图旧传为五代契丹画家胡瓌作。

据画中大多数人物髡顶、脑后垂双辫的发式和方顶黑巾等特点,当属金代女真人的风俗,故极可能出自金代汉族画家的手笔。全卷画女真贵族在狩猎歇息时邀南宋使臣宴饮观舞的情景。前半段为立歇部分,马背上的猎物点缀了人马刚从追逐和喧闹中转入了静态。马群的尽头是走向乐舞场地的捧花女,把歇息和乐舞两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舞蹈者在箜篌的伴奏下跳跃,构成全图的高潮,显示了作者处理大场面中人马动静、聚散的艺术能力,充满了浓厚的北方草原民族的生活气息。

引首有清代张照书“番部卓歇圖”,乾隆帝作《卓歇歌》,尾纸有元代王时、清代高士奇、张照的跋文。该图经清阮元《石渠随笔》、高士奇《江村书画目》、清内府《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卓歇图》卷,五代,胡瓌作(传),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契丹, 这个曾在内蒙草原上演出过威武雄壮的历史剧的游牧民族, 原先曾居住在演、土二河流域( 今昭乌达盟) , 后来建立了辽王朝, 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整整统治了二百余年, 并发展了自己相当高度的文化, 契丹有自己的画家, 他们以描写北方草原游收民族的生活为主, 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契丹绘画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流传有绪的作品却是很少的。《辽史·义宗倍传》载辽王朝第一个皇帝阿保机的长子东丹王耶律倍( 李赞华), “ 善画本国人物, 如射骑, 猎雪骑, 千( 角) 鹿图, 皆入宋秘府” 。现存他的《射骑图》 , 人马的神态都非常生动, 比例结构又相当准确, 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此外, 还有无名氏的《番骑猎归图》、《平原射鹿图》、《平沙卓歇图》等, 也都卓越地反映了契丹的游收生活面貌。但是, 在这些反映游牧民族生活的画家中, 胡瓌是最出色的, 也是最著名的, 他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代表。

关于胡瓌, 《五代名画补遗》、《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等北宋人的著作中都有记载。《五代名画补遗》成书最早 , 关于胡瓌的记载也是最详细, 书中说他是“ 山后契丹人” ,山后即阴山之北。又说: “ 或云瑰本慎州乌索固部落人” 。慎州今地不可考。乌索固部落据引日唐书· 室韦传》记载, 在今呼伦贝尔盟呼伦池的西南。可能他居住过范阳( 即今北京一带) , 所以《图画见闻志》和《宣和画谱》都说他是范阳人。他的活动年代, 约当公元九世纪至十世纪唐末五代时期, 所以有些书中把他列为唐代, 有些书中则把他列为五代。

他是专门描写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生活的著名画家, 特别善于表现水草放收, 驰逐射猎, 以及边塞上的那种荒漠平远和冰天雪地的大自然景色。同时又能精确地刻画出游牧民族的帐篷、毡幕、旗帜、弓箭等等草原地区的生活用具。《五代名画补遗》把他列为神品, 说他的作品“ 能曲尽塞外不毛之景趣” , 是“ 当时之神巧, 绝代之精技” , 评价是相当高的了。

胡瓌的作品很多, 《宣和画谱》著述了六十五件, 描写的全部是出猎、牧马、射雕、磊幕等题材, 可惜这些作品绝大部分都已散失了。现注被认为是胡瓌作品的还有《回猎图》、《还猎图》、《蕃马图》、《卓歇图》等。《回猎图》和《还猎图》都是小幅,象是一套组画, 画的是契丹骑士游猎的情景。《回猎图》中每人掣一犬, 《还猎图》中每人携一鹰, 由于跑热了, 骑士们都摘下帽子, 有的背在背上, 有的别在腰间, 远景则都作荒漠寥廊的草原景色。《蕃马图》是一团扇小幅。人马画在画幅的右下角, 背景则是一片望不到边的草地。虽然这些作品对于狩猎华活的描写都是非常生动而逼真的, 但比较起来, 现存胡瓌的作品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要算《卓歇图》了。

《宣和画谱》曾载有胡瓌《卓歇图》九幅, 但现存的这一幅没有宣和的印章和题跋,不知是否曾为宣和所收藏。南宋杨王休《中兴馆阁储藏》和元周密《云烟过眼录》中都提到胡瓌《卓歇图》, 但也无从考证是否就是这幅画。现存的《卓歇图》曾经《石渠宝岌续编》著录, 画上最早的题跋是元代的王时, 据清代高士奇的考证, 说他是元代皇帝的侍御之臣。到了明代, 当时著名的鉴藏家张丑, 在《清河书画舫》里说: “ 绢本胡瓌番部卓歇图, 尘垢破裂, 神彩如生, 明昌秘物也, 今在韩氏。” 的确, 清初画卷落到高士奇手里的时候, 绢素已经碎裂得很厉害, 经过了一次重装 , 后来为清宫所收藏, 乾隆在画上题了“ 神完景肖” 四个大字, 还做了一首《卓歇歌》写在引首。解放后藏故宫博物院。这幅画卷绢色暗褐, 画风刚遒古朴, 显然是宋以前的风格, 经过重新装裱, 首尾完整, 清晰可观, 经常在故宫绘画馆展出,现在被认为是胡瓌的代表性作品。

乾隆 《卓歇歌》

《卓歇图》描写的是契丹狩猎生活的一个片断。“ 卓”, 立的意思, “ 卓歇”就是支起帐篷休息, 或说, “卓”即卓午, 是旅途午休的意思, 画面描绘了契丹族游猎归来歇息的情景。

原先, 狩猎是契丹重要的生产部门, 到了后来, 它已不再是主要的了。但因历史传统的缘故, 朝廷里按时举行渔猎的仪节, 契丹贵族仍以游猎为乐, 借狩猎习武。《契丹国志》说, 契丹贵族每年正月上旬出去射猎六十天, 然后在挞鲁河(今眺儿河) 凿冰钓鱼,并在河边纵放猎鹰, 捕捉鹅雁。到了夏天, 他们就居住在炭山( 今河北独石口外的黑龙山) 或上京( 今巴林左旗林东镇) 避暑, 七月上旬, 又入山射鹿。夜半的时候, 猎人们吹起鹿哨, 模仿牡鹿的叫声, 等到鹿群齐集, 就用弓箭射他们。宋真宗时晃回往辽祝贺辽主生辰, 回来谈起在湖边射猎的情景, 说湖泊里野鹅野鸭多得很, 辽主叫帐下骑士绕着湖泊打击扁鼓, 惊动鹅鸭飞起, 就放出一种名叫“ 海东青”的猎鹰击之, 有时辽主还亲自射它们 。

不仅是晃回, 当时出使辽回来的很多人都谈到狩猎的事。宋真宗景德中太常博士王曙和户部员外郎李雍, 往贺辽主生辰, 回来说辽主接见汉使勉强穿了礼服, 事毕, 就换了幅巾, 带着骑士们到郊外射猎去了。苏颂奉使契丹时看到过打围的情况。他说:“ 北人以百骑飞放, 谓之罗草。终日才获兔数枚, 颇有愧色, 顾谓予曰: 道次小围不足观, 常时千人以上为大围, 则所获甚多, 其乐无涯也。” 可见狩猎是契丹的一种风俗习惯, 是统治阶级大事雍场的一种游乐。

《卓歇图》所反映的正是契舟狩猎活动中的一个场面, 是契丹社会生活的典型事件。“ 指事绘形, 可验时代”,人们要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狩猎生活, 《卓歇图》作为以这样题材做内容的社会风俗画, 绘出了契丹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可贵的形象性的资料。

《卓歇图》大致可分为三大段。

当我们打开画卷, 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狩猎归来, 人马嘈杂的场面。这里一共画了十六个契丹人和二十七匹坐骑。马都未卸鞍, 有的背上仍驮着东西, 还有白天鹅之类猎物。

人物层次参差, 刻画了低语、回顾、默领等各种姿态, 有的在整理马鞍, 有的在打着伸欠, 有的在互相对谈, 有的因长期跋涉而坐下来休息。作品把如此众多的人物组织成互相联系的整体, 毫无松散紊乱之感。

画面上四个坐着的仆役正在那里闲谈, 旁边的人倚着马头听着, 显然他们的话题吸引着人们, 有人正牵着马匹向他们这边走过来。

画上很多马匹拥挤在一起, 利用马匹的正面、背面, 以及人物和马匹的相互关联,交错穿擂组成画面的深度, 场面组织得非常紧凑, 非常自然, 又非常热闹, 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构图的杰出才能和对于北方草原游牧生活的深刻体会。

这一段是整个画卷最精彩的部分, 占去了全卷一半的篇幅, 作品用这么多的篇幅描写一般契丹骑士的活动, 也就是把创造物质财富, 推动社会发展的劳动人民放在较重要的位置上, 因而在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方面也就较为深刻了。

第二段是一个小段, 是第一段的延续, 只画了五匹马和五个契丹骑士, 他们象是刚刚下鞍, 牵着马围成一个圆圈在那里闲谈, 简练的几笔背景显示出草原的辽阔。在嘈杂的场面之后, 这里显得格外的寂静。

明代的都穆看到胡瓌的作品时, 曾惘然地回忆起他在北方边塞“ 黄沙野篙”,“ 鞭马疾驰” 的情景, 并赞叹说: 非余之目击, 则亦莫能知其妙也” 的确, 有北方草原生活体验的人, 看到这里, 更容易联想起茫茫草原和仿柳祠到青草的芳香。

这一段是一个过门, 是从一个热闹场面过渡到另一个热闹场面中间的一个小休止, 接着, 后面就出现了契丹贵族宴饮舞乐的喧闹场面。《卓歇图》和辽代的另一幅作品《便桥会盟图卷》一样, 在构图上都是把主要的人物与情节安排在画卷的最后。《便桥会盟图卷》用了十分之八、九的篇幅描写突厥的骑队行列, 而只用了十分之一、二的篇幅描写唐太宗和突厥可汗领利会盟的场面。这种逐步引入主题、最后点明主题的手法, 和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是一致的。

《卓歇图》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构图上, 每一段落的人物马匹组织得很巧妙, 全卷的整体布局既段落分明, 又互相联系; 既表现了极其丰富的内容, 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既切合生活真实, 又具有完美的虚实、动静、繁简的变化, 既引导观者逐步深入, 又具有波澜起伏, 因而就能更全面更生动地反映了北方章原的游牧生活。长卷来用了散点透视, 视点象电影镜头似的自由移动着, 能够表现出自然连续的, 使人可以逐步欣赏的丰富内容, 最后引入了画卷的主要场面。

 三

画卷的最后一段描写了契丹贵族的宴饮场面。一个契丹贵族正在捧杯喝酒, 而与他对坐的妇人, 一说是女主人, 一说是穿汉服的女宾客 , 但从服饰上看, 与库伦辽墓壁画两相对照, 除衣袖稍为宽大之外 , 样式与壁画中的女服完全一样, 当以契丹女主人为妥。帐幕没有在画面上出现,,主人席地而坐。 旁有四人带着弓和豹皮箭囊侍立, 连乐队里击斌伴奏的也带着箭囊, 正点明了狩猎归来的情景。

一个契丹贵族正在捧杯喝酒, 而与他对坐的妇人, 一说是女主人, 一说是穿汉服的女宾客 , 但从服饰上看, 与库伦辽墓壁画两相对照, 除衣袖稍为宽大之外 , 样式与壁画中的女服完全一样, 当以契丹女主人为妥。

旁有四人带着弓和豹皮箭囊侍立

席前一仆役举盘跪进, 一侍女持壶斟酒, 前面是一男子作舞容, 二人在旁奏箜篌, 三人击掌伴奏。王安石诗: “ 琢州月沙上饮盘桓, 看舞春风小契丹” , 描写的正是这样一种情景。

一男子作舞容

二人在旁奏箜篌, 三人击掌伴奏

画中侍女五人, 头上戴着锥形巾子, 用锦带扎结, 尾后斜作燕尾形, 服饰和库伦二号辽墓北壁所画的捧香盒侍女一样, 左枉长袍, 腰窄而不宽, 长及脚趾, 只是头巾精皇…尖顶形。“

髡发左衽” 是“ 契丹之饰” 的特点, 但究竟怎么个髡法现在我们已有许多形象性的资料, 再对照沈括在《烈宁使虏图抄》上说的“ 其人剪发, 妥其两髦” , 就是免其顶发, 而坠其鬓发。我们从现存的胡瓌的作品中, 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人物形象。《卓歇图》画面上一般仆役、骑士都是秃顶, 头顶两旁留着两条小辫子, 就是这样的“髡发” 人物了。

至于人物的形象刻画, 虽然作品缺少脸部细致的描写, 但人物的动态, 已能恰当地表现了相互之间的尊卑等级关系。人物描写得很自然, 并不总是把主要人物安排在画幅的中心, 正面板着脸孔, 画上的男主人正在捧杯喝酒, 一酒杯还遮住了一半脸庞, 却能很好地表现串主人英武豪爽的风度。再如, 女主人的娴静自若, 侍者的恭敬殷勤于以及仆-役们被损害被奴役的形象, 都有各自的传神之处。这里虽然没有明显地描写阶级斗争,却表现了不同阶级的不同身份和不同的精神状态, 概括了契舟社会的历史真实。

在沸腾的人马后面, 是淡次的几笔远山, 静静的草原, 起伏的丘陵, 简练而浑厚的皱法, 把人们带到了辽阔的草原… …

《卓歇图》是一幅风俗画。或许我们可以说它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画派的特点。在绘画技法上, 以胡瓌为代表的这个画派和中原汉唐以来的绘画传统, 也是一脉相承的, 有着共同的画法, 这就是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 用线的造型方法和以固有芭平涂为基础的随类赋彩的方法。这种中国画法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就为我国各族人民所喜爱,所以在北方草原上才能出现象胡碑这样优秀的画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有共同文化的例证, 是值得珍视的。

图文由【博古格物】根据网络资料编辑
(0)

相关推荐

  • 小景,大年

    赵令穰,字大年.是北宋皇族,赵匡胤五世孙.曾居闲职光州防御使等,所以平时也不用奔忙公务,操劳生计,有空就坐下来吟诗作画,也算自在.其实宋朝赵家的艺术基因也着实强大,其后比较有名的像赵佶,赵伯驹赵伯骕兄 ...

  • 易元吉与猿

    猴猫图 绢本设色 31.9x57.2cm 藏于台北故宫,易元吉的作品流传至今已是吉光片羽,<猴猫图>是大多数专家认定较为可靠的作品.该图无作者名款,但有宋徽宗"易元吉猴猫图&qu ...

  • 唐朝时期张萱绘画赏析

    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 ...

  • “诗忆赤峰”系列之九:图画今又识雄姿

    [引题]:在赤峰的历史上,契丹族文化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草原风情而倍受世人称颂.有人说:契丹王朝的许多著名艺术家都出自皇族,例如著名的契丹画家耶律倍等.但也有例外,胡瓌与胡虔父子生活在一千多年以 ...

  • 运以精心,出以妙笔,宋代院体花鸟画,你都了解多少?

    翻阅宋人画册,细读其间精妙传神的花鸟画作品,常常会令人沉醉其间.无论是出自名家之手的<晚荷郭索图>(黄居寀)<果熟来禽图>(林椿)<梅石溪凫图>(马远),还是来自无 ...

  • 江上数峰青

    董源,后称董元,字叔达,生于唐末,卒于宋初,钟陵人,曾任南唐后苑副使. 我们今天看到的听到的董源,已经不是董源他自己,已经不是五代任北苑副使的那个董源.我们对他的名字到底叫做"董源" ...

  • 第1044篇  辽代的文化艺术群体1

    X 图1 辽代乐器. 辽代的文化艺术群体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绘画.雕塑类艺术群体,其中又可细分为三小类,即"专业画家群体"."民间画家群体"和"西域在辽 ...

  • 禁出文物(101)|宋人摹阎立本《步辇图》卷

    宋人摹阎立本<步辇图>卷 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厘米 物年代:宋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公元七世纪,地处我国西南的吐蕃(今西藏地区)开 ...

  • 禁出文物(099)|马和之《后赤壁赋图》卷

    马和之<后赤壁赋图>卷 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绢本,水墨,纵25.9厘米,横143厘米 物年代:南宋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马和之<后赤壁赋图>绢本,淡设色, ...

  • 禁出文物(090)| 卫贤《高士图》卷

    卫贤<高士图>卷 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绢本,设色,纵134.5厘米,横52.5厘米 文物年代:五代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本幅无款识,卷前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标题&quo ...

  • 禁出文物(087)|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 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绢本,设色,纵40.3厘米,横70.5厘米 文物年代:五代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此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美术史上十 ...

  • 禁出文物(085)|孙位《高逸图》卷

    孙位<高逸图>卷 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绢本,设色,纵45.2厘米,横168.7厘米 文物年代:唐 馆藏地点:上海博物馆 <高逸图>是孙位唯一存世的作品,也为 ...

  • 禁出文物(084)|周昉《挥扇仕女图》卷

    周昉<挥扇仕女图>卷 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绢本,设色,纵33.7厘米,横204.8厘米 文物年代:唐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周昉的<挥扇仕女图>卷,材质为绢 ...

  • 禁出文物(083)|韩滉《五牛图》卷

    韩滉<五牛图>卷 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白麻纸本设色,纵20.8cm,横139.8cm 文物年代:唐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 ...

  • 禁出文物(082)| 展子虔《游春图》卷

    展子虔<游春图>卷 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绢本,设色,纵43cm,横80.5cm 文物年代:隋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 ...

  • 禁出文物(080)|米芾《苕溪诗》卷

    米芾<苕溪诗>卷 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行书纸本,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 文物年代:北宋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苕溪诗帖>是米芾元祐戊辰八月八日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