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仙市古镇” 中国第一盐运码头
仙市位于自贡市沿滩区北部,距自贡市区约10公里,属浅丘地貌,原名仙滩,始建于1400前的隋代,民国元年改称仙市。是"富庶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独具风韵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仙市古镇“因盐设镇”,由此经过沱江、长江、赤水、成都、川西、川北、川东、三峡的重要运输码头之一,俗有“中国盐运第一镇”之称。
仙市镇依偎在釜溪河畔,千年古镇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依然风韵犹存。又因“四街、五栈、五庙、一祠、三码头、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筑群和佛教文化的兴盛而闻名遐迩,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并相继确定为省级小城镇试点镇,二00七年五月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南华宫建于公元1692年,天上宫建于1850年,红墙黛瓦、众鳌高翘、雕梁画栋、木雕飞禽走兽、花草虫鱼,造型各异、栩栩如生。
这里的佛教文化也很兴盛,佛像雕塑林立,长年香火缭绕,古刹钟声回荡古镇,还有那“仙女峪”曾有瑶池之称,内有摩崖石刻,石窟观音、月亮井等名胜古迹。
古镇群以川南“穿斗式”民居商贸建筑为主,寺庙祠堂众多。酌配宫、庙、堂、祠于其间,保存完好,成为我国古镇建筑风格中设计思想完美统一的代表作,被誉为“川南场镇风情的活标本”。
整个古镇的布局十分有趣,四街一巷正好构成一个呈60度斜放的“正”字型。新街子街为“正”字的第一笔,半边街为“正”字中间一竖,新河街为“正”字左边一短竖,羊肉巷为“正”字右边一短横,正街为“正”字收尾一横。不知是古人有意为之还是纯属巧合,如此格局至今仍耐人寻味。另外,古镇有四道栅门,临河有三个码头,码头上石阶依然,只是多了些岁月的磨痕,让人回味昔日搬运工肩扛盐袋上下穿梭的热闹情景。
位于新河街的陈家祠堂,是清代陈氏盐商家族集体活动的地方,今天仍可见当年的气派。一进大门,穿过一个过厅,便有一个小天井,这里种满了奇花异草;再往里走,登上几步石梯,又有一个大一点的过厅。再往里走,是一个大天井,天井中不仅充满了花香,耳边还荡漾着鸟鸣,四周房屋则是高墙翘檐,正堂位置更高,显得格外威严肃穆。
集中体现盐商文化的还有著名的古镇“五庙”:南华宫、天上宫、川主庙、湖广庙、江西庙。川主庙、湖广庙已经被毁,江西庙也只残留了一部分,不过从这三座庙的名字便可想象出,当年各路盐商汇聚此地、相竞风流的辉煌与繁荣。他们为了联络同道,维护各自利益,祈求各自信奉的神灵护佑而建起了庙宇。从保存完好的南华宫、天上宫来看,这里不仅充满了浓郁的宗教色彩,至今仍香火旺盛外,两个地方都有古戏楼。旧时,各路盐商要是哪桩生意做红火了,或是逢年过节,盐商们一高兴,纷纷请戏班登台亮嗓做戏。
古镇上的广东会馆即金桥寺建于清咸丰末年(1862年),是自贡盐运昌盛时广东籍盐商修建的以凝聚乡情为纽带的同乡会馆,由于馆内供奉的是出生于广东南海新兴的“禅宗六祖”慧能和尚,所以称为南华宫,1958年改称金桥寺。南华宫占地1284平方米,建筑面积1416平方米,坐落在半边街的山脊上,庙宇中轴线与半边街和釜溪河垂直,俯视釜溪,蔚为壮观。
美丽的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成为都市人追寻历史遗迹的理想去处。在古镇上,都市中早已绝迹的铁匠铺在这里你才可以看到。铁匠铺在古镇的正街上,临街的一面没有墙,是木栅栏。
仙市亦称仙滩,盖因过去的釜溪河流经这里时有一个长长的石滩,因这里湾急滩多水浅,致使运盐船只上下颇费时力,盐船至此无法直接下行,许多盐船在此候着过滩或停泊起载,只能将盐包先卸在上码头,由纤夫将船拉过滩区后,再将盐包搬到下码头重新装船外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盘滩过坳”。古镇的构建是以山水为依托的。沿河建有三个古码头,开出了三条进出仙市的水上通道。街坊就河而建,其主要街道直通码头。